尼采美学思想梳理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
简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班级:姓名:学号:Email:论尼采的悲剧美学观悲剧历来被看做艺术的高级形式乃至顶峰,因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课题。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悲剧所体现出的伟大和崇高,赋予了悲剧深厚的美学价值。
何谓悲剧美学悲剧的精髓就在于,人在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面前勇敢的接受挑战,不屈不挠的进取,人的价值就是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和社会客体。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是完全不同的。
人对悲剧美的感知有时,一个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比那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平庸作品更有力量。
正因为这样,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俄罗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元杂剧《窦娥冤》、民间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会产生如此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是悲剧美的力量。
悲剧是代表进步社会力量的人物在斗争中受到严重的苦难或死亡,从而引起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情。
简言之,先进的美好的人或事物的毁灭就是悲剧。
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何悲剧更“美”悲剧美学的代表希腊神话中,俄普休斯一心想摆脱命运,结果杀了自己的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
悲剧因不完美而更具震撼力,人的内心深处总是被一种本质奴性所支配,潜意识地觉得失去的比得到的珍贵。
几乎所有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很多人都在实践着。
所以无论是失去的悲剧,还是死亡的悲剧,都会给人更加震撼的审美体验。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做的错事,一般做错事的时候都不知他错,等日后才明白,正如俄普修斯,自以为摆脱了命运的安排,却一直在命运的摆控之下。
所以悲剧一直延续。
尼采的悲剧美学概论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
尼采的生命美学
艺术家把生活中种种痛苦倾注于艺术作品中,就如同于伟大的希腊艺术并非源自希腊人精神上的静穆,而是植根于他们意识到的人生的极度痛苦和遏止之间的冲突。艺术来自生存的需要,艺术进入生命,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中寻求自我的生命价值,可能经过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最后获得人生的欢悦。艺术拯救人生,生命因为艺术而充实和完美。
一、尼采的生命美学
尼采提出建立以“上升生命”、“作为生命原则的强力意志”为“标志”的美学原理,朱立元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中称之为“酒神美学”或“生命美学”。尼采的生命美学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乃至后现代美学,在当今时代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尼采的生命美学把艺术生活与人生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艺术,这种“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成了实现拯救的可能,因为“它是使生命成为可能的伟大手段,是求生的伟大诱因,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艺术的产生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坚持为人生而艺术。这是尼采生命美学的要义。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把热爱生命的酒神精神最大限度地张扬出来,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艺术是人对自己生命本能和强力感的激发和享受。它为人生进行了壮丽的辩护,它给人生带来了形而上的慰籍,使人感到生存是值得努力追求的。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尼采的美学思想述评弗里德里希·尼采,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他的思想对存在主义影响深远。
尽管尼采的哲学著作大多由片段的格言和警句汇成,但其中却饱含着浓厚的哲学内涵,体现出他深刻而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尼采的美学思想中,他以唯意志论为基础,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的美学思想基于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由表象所遮蔽的世界中,而艺术正是揭示这个世界真相的重要手段。
在尼采看来,艺术不是“生命意志”的“清洗剂”,而是“权力意志”的“兴奋剂”。
他将艺术视为一种具有强烈情感和冲动性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和体验。
尼采对于艺术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他认为艺术应该是表现人类意志和内在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他看来,艺术并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独立于现实之外的领域,而是应该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他认为,艺术应该成为一种力量,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尼采对于美学的贡献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美学和艺术的重新定义。
他将美学从一种纯粹的理论领域带入了人类生活的实践领域,强调了艺术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美学应该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者学科。
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存在主义美学中,尼采的思想被发挥到了极致。
存在主义美学强调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经验,认为美学应该成为一种对于人类存在状态的探索和表达。
在存在主义美学家看来,人类只有在自由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才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美学中,尼采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许多当代美学家认为,尼采的思想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的真实状态,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中人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尼采的美学思想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和美学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尼采的美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
尼采美学思想初探
学. 但 更多的则是此二者 的结合 ; 很 多 学 者 认 为 尼 采 的 推 崇 , 在《 悲剧 的诞 生 》 前 言中, 尼采说“ 审 美 问 题 是
. 是“ 德国希望 的中心” , “ 艺 术 是 支持 二 元 对 立 论 的 , 单 纯地 认 为 尼 采 的悲 剧 美 学 就 多 么 重 要 的德 国 问 题 ”
圜目圃
2
是 绝 对 地 与 摘 要 : 尼 采 美 学 思 想 自成 体 系 , 前 人 研 究 多是 选 取 的 进 程 。 而尼 采 则 反 其 道 而 行 之 , 某 一 角度 来加 以把 握 。本 文将 其 脉 络 梳 理 为 四 个 部 之对立 , 即用 感 性 来 压 制 理 性 , 而 是 毫 不 吝 惜 自 己对
示生成 、 流逝 、 变化 , 它们 就没 有 说 谎 ” 。① 尼 采 认 为 世界 是 不 断 生 成 变 化 的 , 人 的 身 体 的生 存 亦 是 处 于不 断变 化 生 成 之 中的 , 而 我 们 的 认 识 和 思
关键词 : 尼 采 身 体 强 力意 志 悲 剧
尼 采 全 部 哲 学 的 目 的. 就 是 寻 找 人 类 生 存 的 意 考 也 是 建 立在 身体 生 存 的生 成 变 化 之 中 的 。 我 们 的身
而 艺 术 的 冲 动 则是 日神 精 神 和 酒 神 精 神 的 冲动 。 他 认 为 艺 术 家 身 上 的这 两种 冲动 是 艺 术 的 源 泉 , 审 美 活 动
目前研 究 尼 采 美 学 思 想 基 本 从 《 悲剧 的诞 生 》 出
发, 再 佐 以《 查 拉 图斯 特 拉 如 是 说 》 或者《 权 力意志》 或 也 依 赖 于 人 的 肉体 的活 力 。 者《 人性的 , 太 任 性 的》 中 的 片段 来 加 以说 明 。个 人 认 二 、 生存 美 学 为带有很大 的片面性 , 众所 周知 , 《 悲剧 的诞生》 虽 然 是 尼 采 的美 学代 表 作 ,但 是 是 尼 采 早 期 思 想 的 凝 结 , 在 对 身体 的美 进 行 肯 定 之 后 要解 决 的 问题 就 是 : 生命如何是美的? 人 的生 存 如 何 是 美 的 ?尼采 认 为 生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提出了关于审美、美学以及人类行为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哲学中,他执行了以下几个观点:
1. 人的任何行动的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和获得幸福、美好的生活。
2. 任何幸福感都是暂时和表面的,无论你怎样努力,它都是有限的。
3.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内心的安宁与安慰,而不是具体事物。
4. 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继续孤独的行走,去寻找内心的和智慧的真谛。
5. 任何人具有不凡的洞察力,只要他们明白人的本质,就必须学会开放思想,去洞察自然界真正的意义。
6. 把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并尊重自然的法则是人的共同责任。
7. 生活的可能性是无穷的,应该积极的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寻找自由与完美所在。
尼采美学概论
尼采美学概论周国平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
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事实上,尼采的美学尽管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一、日神与酒神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弄清这两个象征的确切含义,乃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
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缘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缘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
尼采说:“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
在日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幻觉之迫力”支配着人,不管他是否愿意。
可见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而在尼采看来,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
梦是日常生活中的日神状态。
在艺术中,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表现在荷马史诗和希腊雕塑中的奥林匹斯众神形象堪称日神艺术的典范。
日神冲动既为制造幻觉的强迫性冲动,就具有非理性性质。
有人认为日神象征理性,乃是一种误解。
其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批评欧里庇得斯的“理解然后美”的原则,指责他以冷静的思考取代日神的直观,业已与这种误解划清界限。
我们应记住,尼采始终视理性为扼杀本能的力量,谴责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哲学扼杀了希腊人的艺术本能—包括酒神冲动和日神冲动。
存在之思与生命之美——尼采的生命美学思想管窥
[ 关键词]生命美学; 权力意志; 存在 ; 艺术 ; 美 [ 作者简 介 ] 罗坚 , 广西 师范 学院研 究 生处教 授 , 学博 士 , 文 广西 南宁 500 30 1 [ 中图分类 号 ]B 1 .7 5 64 [ 献标识 码 ]A 文 [ 章编 号 ]10 43 (00 1 00 0 文 04— 44 2 1 )2— 09— 5 作为非理性主义哲学家 , 尼采伟大而另类 , 孤 独而狂傲。他思想敏锐 , 充满热情 , 富有创造性 , 也 极具反叛性和破坏性 。“ 人们既不相信我的话 , 也 不 了解 我 , 这是 一个 事实 , 个 事 实 将 我事 业 的伟 这
神 的象征 内涵理 解 上 。在 他 看来 , 艺术起 源于非理 性 的本 能 和幻想 , E神精 神 和酒神 精神所 产生 的 是 t “ 向幻 觉 ” “ 向放 纵 ” 同作用 的结 果 。尼采 驱 和 驱 共 认 为 , 术起 着“ 梦 ” 艺 释 的作 用 , 是艺 术 家对 生 活 的
感性化 的世界 , 一个充 满 精神 自由化 和多样 化 的 是
“ 没有 诗 , 就什么也不是 ; 了诗 , 人 有 人几乎就成 了上 帝” ‘ 。在尼采那里 , 美 的价值最 终 回到 了生 嗍’ 审 命 自身 , 回到生命本 原 中的力— —权 力意志中了。
世 界 。这 种感性 化 世界 所 提 供 的精 神 佳 品是 可 供 人们 自由观赏世 界 , 尽 情享 受 和超 越 的世 界 , 可 是 在更 高境 界 中反 观 自我 的世 界 , 一 种 “ 的 观 是 美
还是狄奥尼索斯式 的狂醉艺术家 , 作为生活 的“ 模 仿者 ”他们都善于通 过全新的象征世界 , , 在美的
浅析尼采的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学 上 的 成就 主 要 不 在 学理 的探 讨 ,而 在 以 美 学解 决 人 生 的 根 纵 , 破 一切 禁 忌 ,都 是 为追 求 一种 解 除 个 体 的 束 缚 ,复 归 打
本 问 题 ,提 倡 一 种审 美的 人 生 态 度 。他 的 美学 是 一 种 广 泛 意 原 始 自然 状 态 的 体 验 。对 于 个 体 来说 ,个 体 的 解 体 是 最 大 的 统 的 美学 只是 接 受 者 的 美学 ,而他 要 建 立给 予者 即 艺 术 家 的
观 主 义 色 彩 ,但 在 通 过 艺 术 表 现 人 生的 时 候 ,尼 采 的 美 学 又 带 着人 生 的 悲剧 气氛 。对 那 些致 力于艺 术 创作 的 艺 术家 来 说 , 艺 术 应该 是 终 其 一 生 的追 求 ~
一
的 学 者 重 视 ,对于 艺 术家 而 言 却 有 着极 大的 魅 力 ,影 响 了一 借 助外 观 的 幻 觉 自我 肯 定 的 冲 动 。后 者 是 个体 的 自我 否 定而
复 归世 界 本 体 的 冲动 。两种 本 能 表 现 在 自然 生 理 现 象上 就 是
对 尼 采美 学 粗 浅 的学 习 ,简要 分 析 一审 美 艺术 领 域 里 则 表 现 为 迫 使 艺 术 家
南 京 艺 术学 院学 报 J Uz Lo J R∽ 乏∽- 与 E 0 开 A z N 芝0 A 1 - 1T l美 术与 设 计 版 FN R∽ 8 E l三 l lE T L口 sG
浅 析 尼 采 的美 学 思想 与现 代 艺 术
孙龙辉 ( 南京 艺术学院 美术 学院 ,江苏 南京 21 1 0 3) 0
[ 摘 要 ]尼 采 的 美 学 提 出 了 审 美 或 艺 术 活 动 与 人 生 的 关 系 问 题 ,这 是 他 美 学 的特 色 。 人 类创 造 艺 术 ,从 事 审 美 活 动 .人
尼采美学思想
尼采美学思想《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第一部重要美学与哲学著作,写于1870年与1871年两年间。
这部著作中,有两个主人翁一同登场,就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
尼采让这两个神仙翩翩起舞,自说自话,加以自己的激情评说,阐明艺术的本质与美的意义。
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
他宣告:今日的文化、教育和文明,都是荒谬的悖论必须接受法官的公判。
既往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皆为颓废的形式,必将接受真理的重估。
尼采不遗余力地攻击道德,因为这是上帝最大的谎言。
他告诉人们他惊人的发现:希腊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节制、果敢、公正和智慧”,从来没有遵循过“道德”,当他们听苏格拉底讲上述“四主德”时,却是那么津津有味,点头不已。
尼采由此断言,一个民族奉若天规地约的道德律令,只是用以包裹野蛮与暴力的遮羞布。
尼采将审美价值视为人世间的唯一价值。
"完全的,否认思辩、否认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天地间唯一之神。
他直言不讳地论断,人生的审美评价终将与宗教、道德评价及科学评价背道而驰。
美丽就是一切!真实的审美人生,终究代替虚伪的伦理人生。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和评价体系,包括意识形态、宗教文化、风俗道德、社会和制度等方面的价值观。
尼采愤怒地宣称,迄今为止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完全不可信。
如果把它放在权力意志论的平台上观察,就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他承认自己是虚无主义者,但不是消极的虚无主义,而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消极的虚无是毁灭者,毁灭后留下废墟。
积极的虚无主张建设,推倒旧房子,建设新房子。
旧的价值堕落了,尼采要创造一种新的真善美的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真、宗教的善、艺术的美,哲学是尼采的哲学,宗教是尼采的宗教,艺术是尼采的诗。
他经常用酒神式的俚语来解释他的教主教义。
世界上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缜密思考与计算后果的,是遵守规则与尊重传统的,是维护体制与坚持信仰的。
所谓非理性,是听命于情感的躁动而不加节制,是放任于欲望一一情欲、物欲、权力欲,而为所欲为,是在“人”本的幌子下否定规律、规则,无法无天。
第七章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选讲)
2、悲观主义的伦理学
(1)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①生命意志:体现为难以满足的 欲望
②痛苦与无聊是人生的两大基本 要素;
③生育行为延续了人生的痛苦。
(2)解脱之道
①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不学的沉思、艺术和审美、 道德的途径暂时摆脱意志,可人们 不能永远处于无为的静观状态中。
于康德所说的先验形式。
(3)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①表象是意志的体现; ②各人的意志有特殊性:形成各具特
色的身体; ③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
(4)意志客体化的等级 ①意志(自在之物)——理念(直接
的客体化)——事物(间接的客体化) ②无机物(盲目的自然力,如重,如
不可透入性,固体性,液体性,弹性, 电气,磁力,化学属性和各种物性。都 是意志的直接表出,无异于人的动作 ); 动植物(生命和繁殖);人(观念)
③禁欲的道路 “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是禁 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 “此外禁欲主义还表现于自愿的, 故意造成的贫苦”
④佛教是最高的宗教。
(二)美学观点
1、审美直观
①审美直观的含义 一种摒弃理性、忘却意志(欲望)的 自失状态 “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就是说 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 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 体的镜子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 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 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与直观分开了,而 是两者合一了 ”
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 平和、静穆,“外观”
的全部喜悦、智慧及其美丽。 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
造型艺术的基础。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
称美的外观的无数的幻觉”。
②日神艺术:
日神
造型艺术、史诗
(2)酒神精神
①酒神崇拜、酒神秘仪、酒神节庆: 酒神的经历(被肢解):个体化的 痛苦 秘仪:生殖的崇拜、性的放纵、与 神合一的象征仪式;人们忘却了自我。 表明了人摆脱个体化束缚,打破外 观的幻觉,回归自然之母的怀抱的强烈冲 动。 自弃与回归;痛苦与狂喜;个体化 的崩溃与回归神秘本源
酒神精神名词解释 美学原理
酒神精神名词解释美学原理
酒神精神(Dionysian)是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的概念,源自他的著作《悲
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酒神精神代表了一种狂醉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人忘却生命的痛苦,与自然相交融。
在酒神的陶醉下,人与人重新团结,被疏远的大自然与人重新和解。
酒神精神使得音乐与舞蹈得以产生,成为音乐和舞蹈之神。
在美学原理上,酒神精神体现为一种惊骇狂烈的忘我境界,与日神阿波罗所代表的美的外观的幻觉力量相对。
日神阿波罗原则讲求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而酒神狄奥尼索斯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
酒神精神早期指从个人的痛苦和毁灭中获得与宇宙生命本体相融合的悲剧性陶醉,后来尼采认为这一含义过于形而上学,于是转向从生命的绝对无意义性中获得悲剧性陶醉。
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尼采原著或相关文献。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
尼采美学思想述评尼采美学思想是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嬗变。
他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审美理论和文化习惯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尼采的美学?其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尼采美学思想,并通过五个例子来证明他的影响。
尼采的美学思想尼采美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类艺术的创造性与创意的自由。
他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阐述了“两种本质”这一观点,即人类存在的两种本质——阿波罗式的理性、秩序、和谐与狄俄尼索斯式的冲动、破坏、混沌。
他认为,艺术是这两种本质创造力的结合,同时也是对于现实生命的一种超越。
在尼采看来,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与创新实现了一种“自我超越”,“心灵陶冶”,并达到了某种最高境界的美感体验。
尼采认为,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艺术表达出过去、现在、未来的人类生活,这种表达是一种精神的自我发掘、自我创造,是“艺术家形成自我深度感悟的过程”。
同时,艺术不单是一种保存文化遗产的手段,更是生活处处可见的一种生命现象,使人们对于生命和自我有了更深层次理解的同时,对于现实的反思也是一种启迪和深刻的思考。
五个例子证明尼采美学思想的影响1. 艺术破旧,创新至上尼采美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非常明显,艺术家们在他的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加重视对于艺术的自由创造,不断挑战传统艺术模式,实现破旧创新。
充分发扬尼采美学精神的艺术家,表现他们对于自由艺术的追求,在新的形式、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充分地创造。
如中国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其画作中充分发扬了尼采美学思想的精髓。
刘小东的绘画以对人类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为出发点,充分表现了艺术中的狂欢、混沌、人的欲望和超越等元素。
2. 表现法的突破尼采的美学思想影响了当代电影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众多领域,在舞蹈艺术中,《速度步舞》(Speed Walk)这首舞曲就是充分发扬了尼采美学的思想。
《速度步舞》以舞动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快节奏、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狂欢、冲动的核心元素,充分体现了尼采对于艺术中“狂热、迷失和翻转”这些元素的认可。
论尼采美学的“酒神”内涵
论尼采美学的“酒神”内涵尼采美学是西方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派,尼采强调艺术的价值和力量,而于他而言,艺术的终极意义在于其具备了一种“下意识”或“跃进”(Jump)的特质,这与日常生活表现出的理性化思考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尼采的作品中,其提到的“酒神”概念实际上也是其美学思想深层内涵的一种体现。
本文将讨论尼采美学中“酒神”概念的内涵,并且将列出五个具体的例子,以解释“酒神”是如何在尼采的哲学中得到运用和体现的。
尼采的“酒神”内涵首先,为了理解尼采所说的“酒神”,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尼采的哲学观点。
尼采的哲学观点被视为存在主义和超验主义的前驱,表现了对意识形态化概念的拒绝,尤其是对于现代的哲学和人文学科以及理性主义的批评。
尼采强调我们应该欣赏且享受人生,而这种享受并非源于理性,而是源于情感,因为情感可以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在这个背景下,“酒神”的内涵就显得更加清晰。
尼采认为酒神是在某些情况下被激活的人类创造力的化身,是我们的原始内心世界。
他提出在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中存在一种觉醒的力量,可以用酒神来表示。
在某些情况下,酒神会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启发我们的思维,以增强我们的感知力和认知力。
这种激活源于情感,并拥有某种感性的魅力,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非理性的动力。
尼采相信,它是一种自由精神,一种自主,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我们需要在我们的生活中调动它,以使它成为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个“酒神”例子除了上述的讨论之外,我们可以通过下面选出的五个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解释尼采哲学中“酒神”的内涵。
1. 艺术尼采一生致力于研究艺术,并将其视为“酒神”概念的最好体现之一。
他认为,艺术家创造的作品代表了自由、创造性和无限的潜力,这是酒神的真正体现。
他强调,只要通过艺术感知世界,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这种力量。
2. 宗教在尼采哲学中,宗教是另一种体现“酒神”的方式,在这里它被视为自由的主张者。
尼采认为宗教可以激发人们超出日常现实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人们相信值得追求的非理性特质。
尼采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创作
尼采的美学思考与艺术创作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和艺术等众多领域,对20世纪的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尼采的美学思想中,他挑战了传统美学理论,致力于将艺术从“美”的贬义中解放出来,而将艺术与人类存在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本文旨在探讨尼采的美学思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一部分:尼采的美学思想1.1 超越“美”的概念传统美学理论认为,“美”仅仅是人们审美心理的创造,而尼采认为,关注“美”过于狭隘,应将其拓展至“艺术”。
他认为,艺术在于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能力,这种能力与“美”没有必然联系。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他用“艺术家”的形象,描述了这种创造性能力的本质,这种能力不是为了追求“美”,而是对于那些生命中的真实与真理进行表达和发掘的过程。
1.2 “意志到权力”——艺术的主题尼采相信,艺术实际上是人的意志转化为权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人的意志”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即精神世界的积极力量。
他认为,艺术的最高价值是为人们创造一种被称为“永恒回归”的体验。
这种体验可以让人们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力量,使其更加强大而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第二部分:尼采对艺术创作的影响2.1 艺术的价值尼采的美学思想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有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他的思考,人们重新审视了艺术的价值所在。
对他而言,“艺术即认知”,即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认知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艺术作品和创作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艺术品的价值所在。
艺术家们有义务去揭示真理和现实世界,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美。
2.2 创造性的力量尼采认为艺术家是创造力量的代表,他们能够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艺术品。
通过艺术,艺术家可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描绘作品的力量。
他的思想强调,艺术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
艺术家们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力借助艺术表达出来。
尼采与叔本华的文艺美学观点比较
02
文艺美学观点概述
尼采文艺美学观点核心内容
01
永恒轮回观念
尼采认为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选择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且这
些瞬间和选择会不断重复,形成永恒的轮回。这种观念为他的文艺美学
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
02
上帝已死与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宣称“上帝已死”,意味着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已经失效。他主
张对一切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这反映在他的文艺美学观点中,即对传统
03
艺术创作观念比较
尼采艺术创作观念特点
强调艺术的自主性
尼采认为艺术应该独立于道德和 宗教,不受其约束,艺术家应该
追求自我表达和创作自由。
推崇悲剧艺术
尼采高度重视悲剧艺术,认为悲 剧能够揭示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激发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主张永恒轮回
尼采的永恒轮回观念对艺术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艺术家 的作品应该追求独特性和不可替 代性,以体现生命的独特价值。
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 象的世界》、《论自然中的意志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等。
叔本华提出了"生命意志"、"悲 观主义"、"同情伦理学"等重要 观点,对后世哲学、心理学、美
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两者在哲学史上地位与影响
尼采和叔本华都是19世纪德国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采与叔本华的文艺美学观 点比较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尼采与叔本华简介 • 文艺美学观点概述 • 艺术创作观念比较 • 审美观念差异分析 • 悲剧理论对比研究 • 影响力与传播途径探讨
尼采的强力意志美学
尼采的强力意志美学尼采(FriedrichNi1hdm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与诗人。
出身于乡村牧师家庭。
由于其父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有故交,受到恩宠,所以能从小接受贵族的教育和生活方式。
他1864年入波恩大学,一年后转来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和神学。
他从小喜爱文艺,尤其是诗歌、悲剧、音乐。
他的大部分著作是用格言、警句式的诗或散文体写成,是一位典型的诗人哲学家。
他曾自负地说:“格言、警句——在这方面我在德国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大师——是永恒的形式。
”事实上,德国哲学家中至今在这方面无人能逾越他。
1869-1879年,他任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80年因患精神分裂症辞教,1889年前去过瑞士、意大利、德国的许多地方寻求医疗,同时继续从事著述。
1889年全疯,后在魏玛治疗直至病逝。
尼采的哲学活动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870-1875年,受叔本华和瓦格纳影响较大的时期,代表作是《悲剧的运生》(1871年):(二)受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和边沁功利主义影响、思想发展时期,代表作有《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年)、《朝霞》(1881年)等:(三)独创时期,“强力意志”思想趋于成熟,主要著作有《快乐的知识》(1882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5年)、《善恶之彼岸》(1886年)、《道德体系论》(1887年)、《反基督》(1888年)、《强力意志》(未完成,1895年出)等。
“生命——强力意志”哲学尼采的哲学也是唯意志主义。
他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出发,但一开始就对之作了批判性的改造,扬弃了其悲观主义,后期进一步发展成强力意志哲学。
下面予以概述:(一)本体论:生命意志到强力意志。
青年尼采曾是叔本华的狂热崇拜者,当他初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觉得叔本华比书好像是专门为他而写。
他基本上接受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早在《悲剧的诞生》中,他就赞美酒神精神“表现了那似乎隐藏在个体化原理背后的全能的意志,那在一切现象之彼岸的历万劫而长存的永恒生命”,即把世界分为本体与现象两方面,而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意志即“永恒生命”。
书法艺术中的尼采美学思想
书法 艺术 ,是一 门综 合 性 的艺术 形 式 。它不 仅 是形 式 上 的造 型艺 术 ,视 觉艺 术 ,而 且在 本质 上充 满 着音 乐 精神 , 具有 抒情 的 诗性 气 质 ,且蕴 涵着 舞 蹈 的瞬 间动态 的美感 。这让 人想 到 西方 美 学思 想 的一 个典 型代 表 , 即尼采 的美 学 思想 。尤其 是那 种 悲剧 中 的 日神精 神和 酒神 精神 。 日神 精 神 即阿波 罗 精神 。阿 波 罗是 希腊 神 话 中的 太阳 神和 光 明之 神 ,是 希望 和理 想 的象 征 。狄 奥尼 索 斯则 是农 业 神和 酒神 , 制 、制 约和 消解 。 丰 收 、享乐 和放 纵 的象 征 。酒 神精 神 即狄 奥尼 索 斯精 神 。狄 奥尼 纵 览 书法 史历 程 ,在 各 种书 体 中草 书无 疑 是艺 术性 最 为高 深 索斯 精 神与 阿波 罗精 神 恰好 相 反 ,它所 构筑 的是一 个醉 狂 世 界 。 的书 体 ,也 是 最具 狄 奥尼 索 斯精 神 的书体 。而最 具代 表 的书 家主 狄奥 尼 索斯精 神最 强烈 地表 现在 音 乐、舞 蹈及 某些 抒情 诗上 。 要 以狂 草 书法 家 为代 表 ,如 张旭 、贺 知 章 、李 白 、怀 素 、 高闲 、 杨凝 式 、黄 庭 坚 、祝 允 明 、王铎 、傅 山等等 。 展现 在这 些 酒神 型 日 精神 与 书法 艺术 神 尼 采 将 悲 剧 看 成 是 阿 波 罗 精神 与狄 奥 尼 索 斯 精 神 二 者 的合 书法 家 笔 底 的墨 线无 不显 现 出神 奇 忘我 的精 神 性特 征 。狂 草书 法 成 物 。所 以顺 着 尼 采 的 哲 学 思 路 , 我们 认 为 中 国 的书 法 艺 术 和 的 写意 性 , 以笔劲 狂 舞线 纹 飞扬 的动 态表 意 无视 阿波 罗 法则 ,这 希腊 悲 剧均 是阿 波 罗精 神和 狄 奥尼 索斯 精神 的合成 物 。艺 术 家在 种尽 情 尽 兴 的挥 写翰 墨淋 漓 的节 奏律 动 中忘 却 自我存 在 ,那 种抑 造 型艺 术方 面追 求幻 象 ,于 是 在人 性深 处 感受 到无 限 的欢 乐 。阿 扬 顿挫 节奏 分 明 的纸 上舞 蹈 ,排 除矛 盾对 抗 、 斗争和 痛 苦体 验 而 波 罗 的 日神 精神 在 某种 意义 上 与儒 家伦 理 思想 相通 ,即注 重 人性 催 生欢 乐 、愉 悦 ,宣 泄着 主 体久 被压 抑 的心 灵激 情 ,如 痴 如醉 , 饮 知 向善达 到至 善至 美 的境 界 ,反 映到 书法 创 作 以及 书法 评论 上 也侧 悠忽 万 变 。正 如 杜甫 的 《 中八 仙歌 》 云 : “ 章 骑 马似乘 船 , 重人 性 向善 的维 度 ,人 品与 书 品 的和谐 一致 。颜真 卿 显然 具有 典 眼 花 落 井 水 底 眠 。 … …张 旭 三 杯 草 圣 传 ,脱 帽 露 顶 王 公 前 ,挥 型 的儒 家伦 理精 神 ,在 他 身上 洋溢 着人 性 向善 的 力量 ,安 史 之乱 毫落 纸 如 云烟 。 ”张 旭和 贺 知章 这两 位 诗人 书 家 的酒神 型形 象 , 期 间 ,起 兵 讨贼 。其 书 初学 褚遂 良,而 后两 次 请教 张旭 ,深悟 笔 在杜 甫 的诗 学叙 事 中 得 以复 活 ,不拘 礼法 ,浸淫 美 酒 ,挥 毫 落纸 法 。参 用隶 书笔 法 写真 书 ,笔 力弥满 ,朴 厚雄 伟 ,气象 开 张 。又 的字 符 、视 像 ,尽 是 云烟 落 花狂 放不 羁 的意 象之 美 。醉 狂情 态 与
尼采美学中的视觉问题
阿波罗的眼光——尼采美学中的视觉问题邹建林提要本文主要讨论尼采的视觉概念。
根据尼采自己的论述、研究者对他的阐释,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视觉理论,本文试图为尼采的视觉思想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种梳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外部看尼采与其他视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二是把视觉问题放到尼采的整个美学中来理解。
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本文把尼采的视觉思想归结一个视觉模式,即“阿波罗式的视觉”或“肉身化视觉”。
这种视觉模式既不同于传统哲学中以主体为中心、排除欲望的视觉观念,也不同于现代主义中视觉的抽象化和形式化倾向。
阿波罗式的视觉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因素:1,它是从意志的角度得到定义的;2,它所看到的是“假相”;3,它是一种身体状态,即“陶醉”。
这样一种视觉模式是和尼采把整个世界看作一种“审美现象”紧密联系的。
AbstractThis thesis focuses on discussing Nietzsche's conception of vision. Based on the necessary analyzing of the texts by Nietzsche himself, the explanations on him by scholars,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about vision, the thesis tries to take a survey to Nietzsche's thought of vision. Two main respects are included in the survey: firstly, an exam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Nietzsche's idea of vision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secondly, a comprehension to Nietzsche's thought of vision1from his aesthetics as a who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respects, Nietzsche's theory of vision is summarized as a mode of vision, which can be called "Apollonian Vision" or "Carnal Vision", "Corporeal Vision". "Apollonian Vision" differs from the classical idea of vis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sire-excluded subject. It also distinguishes itself from the abstracting and formalizing tendency in the Modernist visional conception. Usually, "Apollonian Vision" includes three moments: 1), It is defined from "Will" (Wille); 2), Its object or content is "Illusion" (Schein); and 3), It is a state or condition of the body, i.e. a kind of "Intoxication" (Rausch). Such a mode of vision is essential to Nietzsche's attempt to regarding the world only as an "aesthetical phenomena".目录引言 (1)I.阿波罗:视觉表象的意义 (2)II.肉身化的视觉:尼采与传统视觉理论以及19世纪生理学视觉理论的关系 (10)III.视觉中的意志和欲望 (18)IV.绘画:视觉、身体与文化之间的张力 (28)结语:阿波罗式的视觉在尼采美学中的地位,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38)附图 (45)参考书目 (48)2引言在众多阐释尼采美学思想的著作中,视觉是一个相对边缘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美学思想梳理
尼采的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中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忽视,这同尼采在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一、尼采对美的分析:美是“外观的幻觉”
我们从古希腊学到了20世纪,思想家们都试图对“美”下一个定义,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也许这被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家阿多诺言中了,他说:“美是无法下定义的,但是全然不要美的概念也不行。
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相矛盾。
”
对“美是什么”尼采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现在,让我们看看尼采是如何评说美。
对尼来说,世界总是处于无休止的生成变化之中,漫无目的。
人生也是如此,人无法把握世界,也无法把握自身,因此人生是痛苦的,人无法达到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自由。
人生本无意义,“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在人生中,必须有一种新的美化的外观,以使生气勃勃的个体化世界执着于生命。
”
如何才能解决人生的痛苦?尼采在自然人生中找到了艺术:“艺术不只是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
”
尼采认为,两种艺术冲动之一的“日神精神”就是个体化、适度、形式、美、幻觉的领域,他说:“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不谐和和音化身为人――否则人是什么呢?――那么,这个不谐和音为了能够生存,就需要一种壮丽的幻觉,以美的面纱遮住它自己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日神的真正的艺术目的。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在每一瞬间使人生一般来说值得一珲,推动人去经历这每一瞬间。
”
不谐和音本是一些尖锐刺耳的声音,尼采用它们来比作充满矛盾和痛苦的人生,但是它们诉诸人的感官以后却形成一种期待的壮丽的幻觉,尼采认为这就是美。
尼采认为:“没有什么美,就像没有什么善和真。
”这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孤立存在的真善美,真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只是一种生成,我们所说的存在只是生成打上了存在的印记。
二、尼采对美感的分析:美感是一种错觉
尼采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美,人之所以在原本并不存在美的世界上谈论美,是因为有了人,世界才有了美。
他说:“人相信世界本身充斥着美——他忘了自己是美的原因。
惟有他把美赠与世界,唉,一种人性的、太人性的美……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映他的形象的事物认作美的:‘美’的判断是他的族类虚荣心……”
尼采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美是主观的,世界原本没有作为审美容体的美,只是因为有了作为审美主体的入,世界上才有了审美客体,才有了审美主体赋予它的美。
二是美是人们“在事物中发现了自己的映象”,这种美的判断就是美感的开始,然而这事物本身并不是美的,它只有在充当人的映象的时候才是美的。
三是“美”的判断作为人的族类虚荣心必然同人作为人的功利目的相联系,因而由此而造成的美感也必然是带功利性的。
尼采的观点是很明确的:美是“外观的幻觉”,美事实上并不存在,因而“把一个事物感受为美的,这必然是一种错觉”。
尼采认为美感是一种错觉,是为了解决美的主客观统一的问题。
美是主观的,是由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决定的,事物之中并不存在美的属性,只有当人在事物中看到自己的映象时,事物才有了美的可能性。
但是,相对审美主体来说,美又在客体之中,审美主体只能拥有美感而不能拥有美,因此美又是相对客观的,只是由于事实上美并不存在,所以审美主体所拥有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错觉。
反过来讲,美是纯主观的,因为美本身并不存在,而美感,或者如尼采所说的“醉”,则不仅包含着心理上的反应,也包含着生理上的反应,因而它不仅是一种主观心理中的现实,而且也是旁观者能观察到的客观现实。
审美主体通过拥有美感而摆脱了自我,失去了他的主观性,而美虽然相对审美主体是客观的,但因
为它彻底决定了审美主体的状态,审美主体脱离了它便不可能维持其审美状态,因而美不可能作为一种独立的客体而存在。
因此,脱离了美感而单独探讨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是毫无意义的。
美的主客观的统一,应该统一在美感上,按照尼采的说法,也就是应该统一在一种错觉上。
既然美并不存在,美只是外观的幻觉,那么当然就不存在美的本质了。
三、尼采对美学的分析:“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
尼采在他的《尼采反对瓦格纳》一书中写道:“当然,美学不是别的,而是应用生理学。
”他一再运用生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艺术,解释美,而且还专门列出了“艺术生理学”提纲。
尼采从根本上抛弃了那种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的流行观点,试图以一种全样的观点来奠定自己的美学理基础。
尼采认为,艺术的起源在于各种非理性的状态,主要是性冲动、醉和残酷三种因素在人的身上占据优势,于是通过吴赋予事物以诗意的日神状态而进入物我合一的酒神状态,从而使肉体的活力横溢。
所有那些造成艺术起源的非理性状态虽有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但都属于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这些快感和欲望的混合,在尼采看来,就是审美状态。
由于达到审美状态而实现的完满是最高的强力感,可以冲决一切堤防,可以置生死于度外。
尼采一再强调审美状态与性冲动的不可分,他认为在原初的“艺术家”身上占据优势的三种主要因素中的其他两种——性冲动和残酷,他在《偶像的黄昏》中曾称之为“性冲动的醉”和“酷虐的醉”,他还把性冲动的醉称为醉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形式”。
在谈到艺术的发生时他说:“制造完满和发现完满,这是负担着过重的性力的大脑组织所固有的(和情人一起消磨的黄昏美化了最细小的偶然事件,生活被美化为一连串精美的事物,‘不幸的爱情之不幸,其价值高于一切’)。
另一方面,每种完满的和美的东西,其作用犹如对那种热恋状态及其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一种无意识的回忆。
每种完满,事物的完整的美,接触之下都会重新唤起性欲亢奋的极乐。
(从生理学角度看,艺术家的创造本能和精液流入血液的份额……)对艺术和美的渴望是对性欲癫狂的间接渴望,他把这种快感传导给大脑。
通过‘爱’而变得完美的世界。
”
尼采把追求完美的世界视为审美的最终目的,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最初的原动力是性冲动,他在美学领域中所谓的酒神状态的醉是从这种最初的原动力发展而来,并且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性爱所造成的陶醉,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艺术力量,其效果不仅在于感情上的变化,而且在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强大的变形力量。
因此,性爱为艺术奠定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正是在艺术同时具有心理和生理的变形力量这个意义上,尼采认为,“一切艺术有健身作用,可以增添力量,燃起欲火(即力量感),激起对醉的全部微妙的回忆,一有一种特别的记忆潜入这种状态,一个遥远的稍纵即逝的感觉世界回到这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