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与跨期决策
金融经济学第一章-引论
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
2. 解决的核心问题 货币经济学:货币资产的价格: 利率、汇率决定机制及定价 金融经济学:金融资产的价格:资产定价机制及其定价
3. 分析方法 货币经济学:基于宏观经济总量运行结果的市场均衡分析 金融经济学: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结果的市场均衡 分析
Oskar Morgenstern (1902-1977)
2.2 现代金融经济学
1952年马科维兹(Markowtz)在JF上发表了题为 《投资组合的选择》,标志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 也称为“华尔街第一次革命”。
同年亚塞•罗伊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安 全第一与资产持有》,同样解决了马科维兹的投资组 合选择问题。
二、什么是金融经济学?(续)
货币经济学
vs.
金融经济学
货币/ 信用 创造与控制
国际 金融学
货币 银行学
时间/ 风险 优化配置收益
公司 财务
投资学 (资本市场)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和工商企业
货币调控
提供流动性
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
1. 研究对象 货币经济学:货币的功能、形式、货币制度、
货币供给与需求 金融经济学:经济主体的跨期资源配置:
国际 金融市场
公司财务
资本市场 (投资学)
金融经济学
三、金融经济学与金融学其他课程关系
为什么要学习金融经济学?
理论金融经济学是代表人类对金融领域 的最为“理性”的认识。它赋予我们对金融 现实进行理性思考的基本框架,并且构成金 融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因此,为 了深入揭示金融现实的本质,这样的理论框 架是绝对必要的。但是,由于金融现实无比 复杂,这样的理论框架直到半个世纪以前才 开始逐步成形,并且在这一框架中能揭示的 金融的本质仍然相当有限。因此,人们还需 要通过许多其他的手段来认识金融。
如何做出跨期决策的概念
如何做出跨期决策的概念跨期决策是指在不同时间段内做出的决策,涉及到不同的利益和成本。
这种决策需要考虑未来的因素和影响,并在不同时间段内进行权衡和评估。
跨期决策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个人、企业和政府在不同时间段内做出明智的决策,以实现长期的利益最大化。
要做出跨期决策,首先需要对未来的情况和因素进行预测和估计。
这包括经济、市场、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和趋势,以及利用专家预测和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未来的走势和可能的风险。
其次,在跨期决策中,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和利益。
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投资成本、生产成本、运营成本等。
利益也可能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所变化,包括市场需求、销售额、利润等。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和利益,以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此外,在跨期决策中,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未来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风险和应对不确定性。
为了做出跨期决策,还需要考虑长期的目标和战略。
不同时间段内的决策应该与长期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
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结果。
最后,在做出跨期决策时,还需要考虑伦理和社会责任。
不同时间段内的决策可能会对环境、员工、社会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员工和社会的利益。
总之,跨期决策是一种综合考虑未来的因素和影响,以及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和利益的决策。
它需要通过预测和估计未来情况,综合考虑不同时间段内的成本和利益,以及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来制定长期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伦理和社会责任。
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做出明智的跨期决策,实现长期的利益最大化。
关于金融与金融学
关于金融与金融学一、金融的定义金融(finance)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和范畴。
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每天都离不开金融并频繁地使用“金融”这个词。
但是,目前理论界对于金融的含义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没有统一的定义。
简单地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是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金融系统中个体与整体的差异,可以把金融划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两部分。
微观金融(micro—finance)是指金融市场主体(投资者、融资者;政府、机构和个人)个体的投融资行为及其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则是指金融系统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金融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
二、金融学及其学科体系兹维·博迪和罗伯特·C.莫顿在他们合著的《金融学》一书中,定义“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
它实际上是研究微观金融主体个体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因此也可称为“微观金融学”。
显然,这是与狭义的金融概念相对应的狭义的金融学概念,也是目前西方使用较多的金融学的既念。
但是,既然金融包括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金融学就不能仅研究微观金融运行而不研究宏观金融运行。
也就是说,金融学不能只研究金融主体个体的行为,而不研究金融系统整体的行为。
整体行为是个体行为的集合,但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个体行为又是以整体行为为前提和基础的行为,两者紧密相关。
因此,广义的金融学就是研究资金融通活动,包括金融主体的个体行为和金融系统整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科学。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包括以微观金融主体行为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学的内容,还包括以金融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及其各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宏观金融学的内容。
初中生贫困心态影响跨期决策的机制
初中生贫困心态影响跨期决策的机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文献综述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5)二、理论基础 (6)1. 贫困心态的定义与特征 (7)2. 跨期决策的概念与类型 (8)3. 贫困心态与跨期决策的关系 (10)三、初中生贫困心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11)1. 预算约束与资源分配 (12)2. 时间价值与风险偏好 (13)3. 自我效能感与未来规划 (14)4. 社会比较与目标设定 (15)四、实证研究设计 (1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7)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8)3. 变量测量与分析工具 (18)五、实证结果与讨论 (19)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20)2. 假设检验与结果解释 (22)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23)六、结论与建议 (24)1. 研究结论总结 (25)2. 对政策与实践的建议 (26)3. 研究创新与贡献 (27)一、内容概览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初中生贫困心态如何影响其跨期决策过程。
我们首先回顾了贫困心态的定义与内涵,指出贫困心态通常表现为对资源的匮乏感、不安全感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这些心理状态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普遍存在,并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详细分析了贫困心态影响跨期决策的具体机制,贫困心态可能使初中生更加关注即时需求,从而在消费和娱乐方面做出短视的选择,忽视了未来可能的收益。
贫困心态也可能导致初中生在规划未来时缺乏信心和动力,因为他们可能担心自己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我们还考察了其他可能影响跨期决策的因素,如家庭背景、社会支持以及个人价值观等。
我们的发现表明,虽然这些因素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期决策,但贫困心态始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初中生贫困心态对跨期决策的重要影响,并为如何有效应对这种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冲动系统的调节作用
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冲动系统的调节作用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二、青少年跨期决策的相关理论 (4)2.1 跨期决策的概念及特点 (6)2.2 青少年跨期决策的相关理论 (7)2.3 冲动系统在跨期决策中的作用 (9)三、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 (10)3.1 压力感的定义与分类 (11)3.2 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具体影响 (12)3.3 压力感影响青少年跨期决策的机制 (13)四、冲动系统在压力感影响青少年跨期决策中的调节作用 (14)4.1 冲动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15)4.2 冲动系统在压力感影响青少年跨期决策中的具体作用 (16)4.3 冲动系统调节作用的机制分析 (17)五、实证研究设计 (18)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19)5.2 研究方法与流程 (20)5.3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21)六、研究结果与讨论 (22)6.1 研究结果 (24)6.2 结果分析与解释 (25)6.3 与前人研究的对比与讨论 (26)七、结论与建议 (27)7.1 研究结论总结 (28)7.2 对青少年教育的建议 (29)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冲动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诸多选择和挑战,如学业、职业、人际关系等。
这些选择往往涉及到跨期决策,即在不同时间段内做出不同的选择。
青少年在面临跨期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
冲动系统作为大脑中负责情绪调控和决策制定的关键模块,对于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包括压力感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如何影响他们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
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结合冲动系统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探讨压力感对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影响以及冲动系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不确定性与跨期决策
)U(W2)
风险态度的类别
早期常用个人所得的效用函数 u=u(x)的 型态来断定个人之风险态度。
通常假定u(x)关于x是凹的,即 u’(x)>0,u”(x)<0
效用函数的凹性具有的经济含义:表示人 们对于风险的态度是规避型的.
效用:u(x)
16
13 A
10
E D
C
期望效用水平 1 u(10) 1 u(20) 1 •10 1 •16 13
例2:兼职 兼职1的效用:
U(L1)=0.5 u(2000)+0.5 u(1000)
兼职2的效用:
U(L2)=0.99 u(1510)+0.01 (510)
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
——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 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另一选择是买车,有A与C两种可能的结果; 消费者的决策取决于他关于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的
主观猜测:认为C概率高,则选择B(持币不购);认为A概 率高,则偏好买车. 三个数字组成符号(P,A,C)记为一种奖券.
完全理性
任何影响决策者决策的因素都是确定的。 对于所有这些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者具有完
不确定性 VS. 风险
各结果的概率分布若可经由客观事实或实证资料 而得到,并据以做为决策的基础,即视该事件为 具有“风险”的事件;否则即为具有“不确定性”
的事件( Knight, 1933.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
在许多情况下,虽无客观概率,但决策者仍可能 就有关结果的概率分布,根据其经验累积而做出 主观的判断。此主观概率分布形成后,其决策问 题将与Knight所认同的风险决策无所差异。因此 有些学者将“不确定性”与“风险”等同视之。
何谓跨期决策
59何谓跨期决策□砳□之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结果,在不同时刻出现,人们会拥有不同感受。
在这些不同时间点出现的结果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就是跨期决策。
三个方案,谁最优?设想一下,你某天去买彩票,工作人员告诉你由于最近资金不足,部分彩票将出现兑现延后的情况,现在有三种彩票,中奖率都一样。
第一种:只可选择一周后原额兑现。
第二种:可以选择当天兑现但需要支付10元手续费,但选择两周后则可获10元鼓励金。
第三种:四周后原额兑现,但延迟一周选择五周后兑现,则可获10元鼓励金。
你会选择买哪一种彩票?并选择哪种兑现方案?一般人可能会倾向选择第二种彩票的第二套兑现方案,不但从经济成本上讲最优,且时间成本付出不大。
在当前或近期损益中进行选择,这种情境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而人们总是倾向赋予未来损益更小的权重。
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时间折扣”,体现了个体“时间——金钱”内隐价值观,即“同一结果,其效用会因时间延迟而打折扣”,并构建出“指数折扣率模型”:D (t )=δt ,借以反映折扣率与结果所需等待的时间的关系——等待的时间越长,那么折扣率越大,则对总价值的影响越大。
多种因素,影响“时间折扣”主流的跨期决策理论认为,人们会以一定比率把未来结果折扣到现在,通过比较选项的现值进行决策,据此决策者会采用时间折扣的策略将远期收益进行折扣计算。
因而,“时间——金钱”对个体跨期决策策略选择及决策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研究者开始发现“时间折扣”模型下,跨期决策中存在很多违背折扣效用模型的“异象”。
如日期延迟效应,即用日期和延迟两种不同形式表征时间会影响人们的跨期决策结果。
目前学界公认的可能影响跨期决策的主要因素分为以下三类:决策选项的属性,如选项的效价(指某项工作或一个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数额大小、时间延迟的长短等;决策的情景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情境因素,对个体未来收益存在必然的影响;决策者的个体因素,如人格特质、情绪、压力、跨文化等因素。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一、引言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学家对消费者行为描述为,在消费者既定的预算约束下选择他们支付得起的最优消费束。
在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后,我总结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是以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和平新乔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为主要参考资料,在参阅了其他一些文章之后,所作的读书笔记以及作者的收获心得。
总结来说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有:预算约束,消费者偏好,商品效用以及价格等,消费者正是从这些因素出发做出最优选择或是改变自己的决策,从而最终引出市场需求理论。
二、主要内容(一)、偏好、效用及消费者的基本问题1、偏好与效用(1)、偏好关系及无差异曲线首先定义消费集,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或消费集,记n R X +=为消费集,代表所有的消费计划的集合,n 表示消费者想要的物品的种类有n 种。
每一个消费计划以n n R x x x x +∈=),...,,(21代表。
i x 代表对物品i 的计划消费量。
通俗地说偏好是指你对物品的喜欢程度或是主观评价。
偏好关系是指一种定义于消费集X 中的二项关系,记为≥。
如果21x x ≥,就说“1x 至少与2x 一样好”。
偏好关系具有以下公理:完备性公理:对于任何X 中的21x x ≠,或者21x x ≥,或者12x x ≥。
反身性公理:对所有的x x X x ≥∈,。
即一个消费计划至少与它本身一样好。
传递性公理:对于任何三个消费计划,,,,321X x x x ∈如果21x x ≥,且32x x ≥,那么31x x ≥。
另外偏好还具有连续性,局部非餍足性,单调性,凸性和严格凸性。
当满足以上公理时,消费者偏好就可以由无差异曲线来描述,如图1。
高级西方经济学补充习题
第二讲 偏好、效用、消费者基本问题及其扩展1、设直接效用函数u(x 1,x 2)=,试推导间接效用函数v(p,y),请计算政府分别征收0.5元的所得税或0.5元的商品税对消费者的间接效用有什么影响。
解:设效用函数为u(x1,x2)=Maxs.t. p1x1+p2x2≤y⇒L=λ[ y - p1x1- p2x2]1L X ∂∂=12X1-1/2X21/2-P1λ=0 2L X ∂∂=12X2-1/2X11/2-P2λ=0 Lλ∂∂= y - p1x1- p2x2=0得:x2*/x1*=p1/p2 即x2*= x1p1/p2因此,x1*=12y p x2*=22yp 代入u(x1,x2)= 得间接效用函数v(p1,p2,y)= (12y p )0.5(22yp )0.5如果p1=0.25,p2=1,y=2时,v(p1,p2,y)= (12y p )0.5(22yp )0.5=2如果征0.5的所得税,则消费者的间接效用等于1.5如果p1=0.5,p2=1,y=2时,v(p1,p2,y)= (12y p )0.5(22yp )0.5=1.412、设需要满足的效用水平是u ,效用函数u(x 1,x 2)=,试求支出函数。
解:构建一拉格朗日函数为: L=p1x1+p2x2+λ[u -x11/2x21/2]1L x ∂∂= p1-12λ x1-0.5 x20.5=0 2Lx ∂∂= p2-12λ x2-0.5 x10.5=0 Lλ∂∂=u - x11/2x21/2=0有:12p p =12**x x ⇒ p1x1*= p2x2* 代入支出函数的表达式,有e= p1x1*+ p2x2*=2p1x1*从而,x1*=12e p x2*=22ep 因此,可得u =(12e p )0.5(22ep )0.5 ∴支出函数为:e(p1, p2, u )=2u3、已知一个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函数为pyx 1010+=,这里x 为一周内牛奶的消费量,y=120元为收入,p=3元/桶,现在假定牛奶的价格从3元/桶降为p=2元/桶。
初中生跨期决策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021年3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21第38卷第2期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8,No.2㊀㊀收稿日期:2020-10-23㊀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群体情景中的跨期决策:社会比较的视角 (719711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风险行为的影响:生命史理论的视角 (19YJA190002);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 青少年跨期决策及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 (2019RWF001)㊀㊀作者简介:耿晓伟(1980 ),女,山东邹平人,教育学博士,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㊂初中生跨期决策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耿㊀晓㊀伟(鲁东大学㊀教育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39)㊀㊀摘㊀要:为了考察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课题组使用跨期决策问卷和心理健康量表对142名初中生进行测量,运用相关和回归进行数据分析㊂结果发现:(1)年龄与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 )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年龄㊁性别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 )的百分比,抑郁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选择远期大利益(LL )的百分比㊂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年龄越大,心理越健康,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远期大利益(LL ),眼光更长远㊂㊀㊀关键词:跨期决策;心理健康;初中生㊀㊀中图分类号:G44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8039(2021)02-0086-05㊀㊀1.引言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decisions)是指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的各种判断和选择[1]㊂跨期决策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对个人的教育㊁健康,甚至是世界气候和环境决策问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㊂跨期决策通常包含近期小利益(smaller &sooner,SS)与远期大利益(larger &later,LL)之间的权衡㊂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的选项(LL)表明个体更具有耐心,眼光更长远;选择近期小利益的选项(SS)则表明个体更具有冲动性,缺乏耐心㊂跨期决策与适应不良行为(例如物质成瘾行为㊁不安全性行为等)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越偏好立即满足,越容易出现适应不良行为㊂目前关于跨期决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而对于初中生跨期决策的研究较少,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初中生跨期决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㊂初中生处于 疾风骤雨 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多,比如学业任务增加和难度加大㊁父母和教师期待及要求提高等等[2],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行为㊂因此,研究初中生的跨期决策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非常重要㊂已有研究表明跨期决策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大脑的发育不断发展的,并且在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3-4]㊂Achterberg 等人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发现跨期决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在青少年晚期/成年初期达到最高水平[5]㊂Steinberg 等人则采用多中心横断研究模式,对935名10-30岁个体的跨期决策研究发现,13-16岁是儿童青少年跨期决策的关键发展时期[6]㊂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额纹状体顶叶网络得到发展,相应地,时间知觉也随年龄增强[7]㊂跨期决策涉及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或者延迟,另一个则是结果或者价值维度㊂影响个体选择的往往不是客观时间,而是基于客观时间而推测和感知的主观时间知觉[8]㊂因此,年龄的增长可能也会对初中生跨期决策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㊂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呈现增长的趋势㊂根据已有研究,影响跨期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包括决策者因素㊁决策项目属性和决策情景,其㊃68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决策者自身因素㊂比如,有研究发现,跨期决策与情绪有关,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满足当前需要的欲望战胜长期目标收益对其的吸引力[9],而积极情绪则会使个体更有耐心[10-11];恐惧情绪也会对跨期决策产生影响,会导致个体在跨期选择中变得更不耐心,从而比具有中性情绪的他人更倾向于放弃将来的更大回报而选择能立即获得的较小回报[12]㊂也有研究者提出,跨期决策与人格有关,与低特质性焦虑个体相比,面对延迟奖赏时,高特质性焦虑个体会高估未来奖赏的潜在风险,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偏好近期的较小奖赏选项[13]㊂目前针对决策者对跨期决策影响的研究中,多在围绕决策者的情绪㊁人格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还不清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跨期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㊁协调一致,即认识㊁情感㊁意志㊁行为㊁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㊂已有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多,特质性焦虑低的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远期大利益(LL),因此,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的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可能性也越大㊂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㊂为了对以上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我们采用横断研究设计,考察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与跨期决策之间的关系㊂㊀㊀2.方法2.1被试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抽取142名初中生,男生占47.2%,女生占52.8%,初一占21.1%,初二占25.4%,初三占31.7%,初四占21.8%,平均年龄M=13.54岁,SD=1.121㊂根据G∗Power3.1(Faul,Erdfelder,Buchner,et al, 2009)的计算[14],根据以往研究设定统计检验力1-β=0.80,双侧检验ɑ=0.05,效应量ρ=0.3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分析需要的被试量为112㊂本研究中的样本量满足此要求㊂2.2调查工具2.2.1跨期决策问卷我们采用Peters等人编制的问卷[15],将短期获得的数量价值较小的收益称为SS(smaller-sooner),如 今天获得10元 ,将长期获得的数量价值较大的收益称为LL(larger-later),如 30天后获得11元 ㊂问卷中LL选项延迟时间固定为30天,延迟收益分别比SS选项金额增加了10%㊁15%㊁25%㊁35%㊁50%㊁75%㊁95%和125%㊂SS 选项的奖励均为 今天获得 ,金额依次递增,分别为10元㊁20元和30元㊂要求被试在24对LL 和SS的选项中做出选择,即要求每位被试在 A 今天获得10元(20元或30元)与B30天后获得10元(20元或30元)ˑ10%㊁15%㊁25%㊁35%㊁50%㊁75%㊁95%和125% 之间做出选择㊂采用每个被试在24次选择中选择LL选项的百分比,作为该被试的跨期决策指标,LL的百分比越大,表明该被试越看重远期大利益(LL)㊂2.2.2心理健康量表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16],该量表是由王极盛教授团队编制的,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 0.8726之间㊂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7652~0.8726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㊂MMHI-60量表共60题,每题为5级评分: 无 为1分, 轻度 为2分, 中度 为3分, 偏重 为4分, 严重 为5分㊂量表包括强迫㊁偏执㊁敌对㊁人际关系敏感㊁抑郁㊁焦虑㊁学习压力感㊁适应性不良㊁情绪波动性㊁心理不平衡性,共十个因子㊂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和总体平均分分别反映各因子和总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㊂2.3统计方法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录入㊁管理和统计分析㊂㊀㊀3.结果3.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本研究采用了程序控制和统计控制的方法避免共同方法偏差[17]㊂首先,在程序方面,采用匿名填答,选用信效度较高的量表㊂其次,在统计控制方面,用Harman单因素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39.86%,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该研究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明显㊂3.2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发展特点为了考察年龄与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关系,对年龄与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在跨期决策㊃78㊃初中生跨期决策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 r=0.17,p=0.04,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初中生在跨期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远期大利益㊂为了考察性别对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影响,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在性别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t(141)=-1.19,p=0.23㊂但是,初一年级被试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在性别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女生被试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被试,t(29)=-2.28,p=0.03, Cohen s d=-0.82㊂初二㊁初三以及初四年级被试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在性别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㊂表1㊀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在性别上差异的t检验男生M SD女生M SD t df p95%的置信区间全体74.44%0.1577.50%0.16-1.191410.23-0.08-0.02初一68.30%0.0777.73%0.15-2.28290.03∗-0.18--0.01初二74.48%0.1775.31%0.18-0.14350.89-0.13-0.11初三74.74%0.1775.50%0.16-0.15440.87-0.11-0.09初四80.45%0.1282.06%0.13-0.35300.72-0.11-0.08㊀㊀注:∗表示p<0.05㊂㊀㊀3.3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见表2㊂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每个维度平均分在2.00~2.99分之间表示存在轻度问题;3.00~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 4.00~4.99分表示存在较重的症状;5分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㊂这说明,总体上初中生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㊂表2㊀初中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与跨期决策的相关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心理不平衡心理健康总分M (SD)2.33(0.78)2.21(0.88)2.18(0.88)2.27(0.85)2.25(0.86)2.26(0.93)2.32(0.87)2.14(0.86)2.35(0.84)2.12(0.84)2.24(0.77)r-0.17∗-0.22∗∗-0.19∗-0.26∗∗-0.31∗∗-0.20∗-0.22∗∗-0.21∗-0.20∗-0.21∗-0.24∗∗㊀㊀注:∗表示p<0.05,∗∗p<0.01㊂㊀㊀3.4初中生心理健康对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影响为了考察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㊂结果发现,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分与其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 r=-0.24,p=0.004,说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跨期决策中越偏好远期大利益(LL)㊂具体到各个维度来看,强迫㊁偏执㊁敌对㊁人际关系敏感㊁抑郁㊁焦虑㊁学习压力感㊁适应性不良㊁情绪波动性㊁心理不平衡性均与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强迫㊁偏执等症状越少,在跨期选择中越倾向于选择远期大利益(LL)㊂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年龄㊁性别两个变量以后,心理健康水平对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回归系数β=-0.22,t=-2.74,p=0.007㊂当强迫㊁偏执㊁敌对㊁人际关系敏感㊁抑郁㊁焦虑㊁学习压力感㊁适应性不良㊁情绪波动性㊁心理不平衡性这十个因子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对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进行预测时,只有抑郁的预测作用是显著的,回归系数β=-0.90,t=-3.62,p<0.001,其他因子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㊂这说明,与其他因子相比,抑郁对跨期决策的影响最大,抑郁程度越强,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越少,眼光越短㊂㊀㊀4.讨论4.1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发展特点首先,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增大的趋势,与本研究的假设1相一致㊂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时间流逝速度的知觉㊁时间长度的知觉以及对事件的表征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个体的跨期决策㊂㊃88㊃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其次,研究发现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在初一年级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初二㊁初三以及初四年级中性别差异不再显著㊂在已有研究中,性别因素对个体延迟折扣的作用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三种结论倾向:女性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男性[18];男性的延迟折扣率显著高于女性[19];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延迟折扣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0]㊂本研究结果发现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上,初一年级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初二至初四年级男生和女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跨期决策的神经机制有关㊂有研究表明,儿童初中生时期,与决策能力息息相关的前额叶以及与其相关的高级认知能力发展迅速[21-22],然而,男生与女生的发展可能并不是同步的,男生的发展会慢于女生㊂4.2心理健康与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正向预测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越大㊂抑郁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在跨期选择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抑郁水平越高,初中生在跨期决策中越倾向于选择立即满足的小利益㊂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以往研究发现压力㊁恐惧类负性情绪也会使得个体在跨期选择中更加冲动,更倾向于选择近期选项[23]㊂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跨期决策中选择远期大利益(LL)百分比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可能与跨期决策中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㊂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影响到决策者的情绪和认知,进而影响其感性和理性分析,从而对其跨期决策产生影响㊂4.3研究意义㊁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往研究较少考察初中生的跨期决策,本研究考察了初中生跨期决策随年龄的发展特点,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初中生会在跨期决策中更偏好长远的大利益,揭示了跨期决策的能力是具有发展性的㊂其次,以往研究中虽然也关注决策者个体因素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但是几乎没有见到关于决策者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与跨期决策的关系研究㊂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丰富了关于跨期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㊂另外,本研究还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㊂首先,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阶段跨期决策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的,因此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在跨期选择中需要重点给予指导㊂其次,本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提高个体跨期决策中选择长远大利益的能力,心理不健康则会使个体在跨期决策中选择近期获得的小利益,尤其是抑郁会显著降低个体在跨期决策中选择长远大利益的可能性㊂据此,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帮助初中生在涉及到长远目标的跨期选择中做出眼光长远的选择㊂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关于初中生跨期决策的发展特点只采用了横断研究的方法,未来应当开展追踪研究,以获得关于跨期决策发展特点更完整的数据㊂另外,课题组在本研究中虽然发现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但是并未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中介机制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跨期决策的中介机制㊂㊀㊀5.结论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眼光会越来越长远,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也会越来越大㊂(2)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初中生,眼光越长远,选择远期大利益(LL)的百分比越大㊂参考文献:[1]Frederick S,Loewenstein G,O Donoghue T.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2(2).[2]Lerner R M,Steinberg L.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M].New York:Wiley,2004.[3]Anandakumar J,Mills K L,Earl E A,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brain connectivity predict temporal discounting preference in the transition to adolescence[J].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2018(34).[4]Blakemore S J,Robbins T W.Decision-making in the adolescent brain[J].Nature Neuroscience,2012(9).[5]Achterberg M,Peper J S,Crone E A,et al.Frontos-triatal white matter integrity predicts development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6(6).[6]Steinberg L,Graham S,O'Brien L,et al.Age differ-ences in future orientation and delay discounting[J].Child Development,2010(1).㊃98㊃初中生跨期决策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7]Smith A,Giampietro V,Brammer M,Halari R,Sim-mons A&Rubia K.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fronto-striato-parietal networks associated with time perception[J].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11(5).[8]胡雪,刘启珍,龚先旻,尹述飞.时间知觉在老年人跨期选择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8(2).[9]Herman C P,Polivy J.Time and decision: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intertemporal choice[M]. New York:Russel Sage Foundation,2003.[10]Ifcher J,Zarghamee H.Happiness and time prefer-ence:The effect of positive affect in a random-assignment ex-peri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7).[11]Pyone J S,Isen A M.Positive affect,intertemporal choice,and levels of thinking:Increasing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wait[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1(3).[12]佘升翔,陈阳,陈璟,等.恐惧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基于回忆情绪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7(6).[13]彭娟,冯廷勇.成瘾人群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及干预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14]Faul F,Erdfelder E,Buchner A,et al.Statistical power analyses using G∗Power3.1:Tests for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2009(4).[15]Peters J,Büchel C.Overlapping and distinct neural systems code for subjective value during intertemporal and risky decision making[J].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9(29).[16]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04).[17]Podsakoff P M,MacKenzie S B,Lee J Y,et al.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5).[18]Reynolds B,Ortengren A,Richards J B,et al.Dimen-sions of impulsive behavior: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l measures [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0).[19]Kirby K N,Marakovic N N.Modeling myopic deci-sions:Evidence for hyperbolic delay discounting within sub-jects and amount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5(54).[20]Harrison G W,Lau M I,Williams M B.Estimating individual discount rates in Denmark:A field experi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5).[21]Giedd J N,Blumenthal J,Jeffries N O,et al.Brain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longitudinal MRI study[J].Nature Neuroscience,1999(10).[22]Sowell E R,Peterson B S,Thompson P M,et al. Mapping cortical change across the human life span[J].Na-ture Neuroscience,2003(3).[23]佘升翔,郑小伟,周劼,等.恐惧降低跨期选择的耐心吗? 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J].心理学探新, 2016(1).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Inter-temporal Decisions and Mental HealthGENG Xiaowei(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Ludong University,Yantai264039,China)㊀㊀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temporal decisions and mental health,142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use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 questionnaire and mental health scale,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e of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method.Results show that:(1)ag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choosing larger and later benefits(LL)in inter-temporal decisions;(2)after con-trolling age and gender,participants mental health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s the percentage of choosing larger and later benefits(LL)in inter-temporal decisions,and depression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s the percentage of choosing larger and later benefits(LL).Therefore,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aging,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mentally healthier,tend to choose larger and later benefits(LL)in inter-temporal deci-sions,and have a longer sight.㊀㊀Key words:inter-temporal decision;mental health;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责任编辑㊀合㊀壹)㊃09㊃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浅析跨期决策的影响因素
浅析跨期决策的影响因素夏桂梅【期刊名称】《消费导刊》【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47-49)【作者】夏桂梅【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临很多选择:是现在把钱花掉还是存储起来用于将来养老?是现在就贷款买房还是继续租房?是满足当前的烟瘾而不顾患病致癌的风险还是忍受当前戒烟的痛苦而期待长久的身体健康?是现在大力保护环境影响经济增长还是只顾现在经济发展而承担长期破坏后更高的治理成本?这些看似完全不同选择的共同点在于所做决策是基于当前还是着眼未来。
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尤其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继而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这种选择和决策,被统称为跨期选择或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Choice)[1]。
在跨期决策领域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远期的结果(距离现在时间较远)和近期的结果(距离现在时间较近)相比,远期的结果普遍被低估。
即相同的数额,距离决策时间越近主观价值越大,距离决策时间越远价值越被低估,这一现象被叫做时间折扣(Time Discounting)。
这种差异可以用时间折扣率(Time Discounting Rate)来表示,时间折扣率越大,则延迟奖赏的主观价值折扣越多。
而跨期决策延迟奖赏主观价值的时间折扣率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学界公认的可能影响跨期决策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1)决策选项的属性,如选项的效价、数额大小、延迟时间等;(2)决策的情景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3)决策者的个体因素,如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情绪、压力和群体和跨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等[2]。
当决策选项的各种属性发生变化时,如选项的效价(收益或损失)、数额大小、延迟时间、两个选项的时间间隔,诱发模式等,都会对跨期决策的时间折扣率产生影响。
(一)选项的效价研究表明收益的折扣率大于损失。
在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中,不同的决策框架,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参照点,决策结果相对于这个参照点便产生不同的收益损失变化,即人们对价值的主观感受不同。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THE NEUROSCIENCE OF INTERTEMPORAL CHOICES AND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 AND
UNCERTAINTY
作者: 吴燕[1,3];周晓林[2];罗跃嘉[3]
作者机构: [1]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610083;[2]北京大学脑科学与认
知科学中心,北京100871;[3]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出版物刊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页码: 76-8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经济神经科学;认知;情绪;跨期选择;风险决策
摘要:经济决策包含两个传统问题: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
跨期选择分为冲动决策和自我控制,当冲动决策时,优先激活了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相联系的旁边缘区域,包括伏隔核、眶额
皮层中部和前额叶中部;自我控制即选择延迟决策时大脑双侧前额叶和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增强。
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大脑皮层和杏仁核与风险决策联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性 VS. 风险
风险的度量
期望(均值)(Expected Value)
各种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
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作为加权的权重。
EV=ΣNi=1PiXi
风险的度量
例1:
油井勘探投资: 两个可能的结果
成功(S)——股票将从现在的30元涨到40元。 失败(F)——股票价格将从30元下降到20元。
风险的度量
参赌:赢的收益为w0+h;输的收益为w0-h
g=(0.5×(w0+h),0.5×(w0-h))
In(CE)=In(g)=1/2In(w0+h)+1/2In(w0-h)
=In[(w0+h)(w0-h)]1/2=In(w02-h2)1/2
CE=(w02-h2)1/2<w0 =E(g)
P = E(g)–CE=w0-(w02-h2)1/2>0
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
——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 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所拥有的财富的加权 平均数。
期望值的效用[Utility of Expected Value]
——决策者者在不确定情况下所拥有的财富的加 权平均数的效用。
风险的度量
兼职收入
兼职 1: 绩效工资 兼职 2: 固定工资
结果 1
概率 收入(元)
结果 2
概率 收入(元)
期望
收入
.5
2000
.5
.99
1510
.01
1000 510
1500 1500
风险的度量
离差
实际值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风险的度量
对期望的离差
兼职 1 兼职 2
结果 1 2,000元
1,510
保险与风险升水
投保人买保险是从自已的财产原值w0出发。要比较 的是买保险后避免了风险与不买保险会遇上风险这 两种局面。投保人根据这两种局面对自己应无差异 为标准,才确定支付多少保费。U(w0-R)=u(g)
由于u(w0-R)=u(g),而u(CE)=u(g). 则有u(w0-R)=u(CE)=u(E(g)-P).
例1:
客观概率
在过去1/4 和 P(F)= 3/4
风险的度量
期望值 (EV)
例1: EV=P(S) (40元/股)+P (F) (20元/股)
=1/4 (40)+3/4 (20) =25元/股
风险的度量
方差
例2:
在第一份兼职中,假设有两个概率相同的结果: 如果业绩很好,获得2000元收入;如果业绩一 般则获得1000元的收入。
如果有一个单赌 g ( p, A, B) pA (1 p)B ,那么对 应的期望效用函数就记为 u(g) pu( A) (1 p)u(B)。
期望效用
例2:兼职 兼职1的效用:
U(L1)=0.5 u(2000)+0.5 u(1000)
兼职2的效用:
U(L2)=0.99 u(1510)+0.01 (510)
风险升水的定义
风险升水(risk premium) 风险升水是指一个收入额度P,当一个完全确
定的收入E(g) 减去该额度P后所产生的效用水 平仍等于不确定条件下期望的效用水平。即 u(E(g)-P)=u(g)。换言之,单赌g所含的风险相 当于使一个完全确定的收入量E(g)减少了P的 额度.
P=E(g)-CE
在第二份兼职中,大多数时候能够获得1510元 工资(0.99的概率),但是公司存在0.01的概 率面临倒闭,此时只能得到510元工资。
风险的度量
兼职1的期望收入
E(X1)=.5 (2000元)+ .5 (1000元) = 1500元
兼职2的期望收入
E(X2)=.99 (1510元)+ .01 (510元) = 1500元
本讲研究的是在决策者具有最优化决策的能力 和方法的前提下,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 最优化决策。
2、风险的度量
为了度量某一个选择的风险,需要知道
1)所有可能的结果:Xi ,,i=1,2,..N 2)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它们的概率): P(Xi)
风险的度量
概率的含义
一个特定结果A在某次试验中(或某一行动后)发 生的可能性(Likelihood)。
风险的度量
概率的含义
客观概率
根据对过去的观察,该结果(事件)i 发生的频率。
Pi=mi/M
风险的度量
概率的含义
主观概率
在缺乏频率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对结果发生可能性 的判断。
拥有不同的信息或对同一信息的不同处理能力都可能影响主观 概率。
风险的度量
概率的性质 1)0≤P(Xi)≤1 ,i=1,2,…N 2)P(X1)+ P(X2)+ …+P(Xn)=1
另一选择是买车,有A与C两种可能的结果; 消费者的决策取决于他关于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的
主观猜测:认为C概率高,则选择B(持币不购);认为A概 率高,则偏好买车. 三个数字组成符号(P,A,C)记为一种奖券.
完全理性
任何影响决策者决策的因素都是确定的。 对于所有这些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者具有完
确定性等值与风险升水
u
u(w2) u(E(g))
S C
p1u(w1)+p2u(w2)=T
u(w1)
T RP
u = u(w)
w1 CE E(g)
w2
w
P = E(g) – CE
CE:消费者为免除不确定性所愿意接受的确定性 最高金额。
P:指一个收入额度,当一个完全确定的收入E(g) 减去该额度后所产生的效用水平仍等于不确定条 件下期望的效用水平。
全信息。 在给定的信息条件下,决策者具有处理信息的
方法和能力。 只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决策者才可能 作出 完全理性所要求的最优选择。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本讲分析的决策属于不完全理性的决策,决策 者不能肯定选择的结果是否是最优的。
造成不确定的原因是主观不确定或客观不确定 性,而决策者的能力有限造成的,即非有限理 性所致。
例:
期望效用函数: E{U[ ;W1,W2]}= U(W1)+(1- =0.025U(295)+0.975U(95) 期望值[W]: W= W1+(1- )W2 =0.025295+0.97595 =7.375+92.635=100 期望值的效用: U[ W1+(1- )W2]=U(100)
各结果的概率分布若可经由客观事实或实证资料 而得到,并据以做为决策的基础,即视该事件为 具有“风险”的事件;否则即为具有“不确定性”
的事件( Knight, 1933.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
在许多情况下,虽无客观概率,但决策者仍可能 就有关结果的概率分布,根据其经验累积而做出 主观的判断。此主观概率分布形成后,其决策问 题将与Knight所认同的风险决策无所差异。因此 有些学者将“不确定性”与“风险”等同视之。
不确定性 VS. 风险
但有些学者还是主张加以区分,这是因为:
根据主观意识所形成的概率分布未必完全 正确,形成概率的信息质量亦有所区别;
不确定性的程度虽无法预测,但个人对于 风险的程度,可赋予不同的高低顺序(例 如将各结果按高风险至低风险排列),而 排列顺序不仅取决于风险的程度(level of risk),而且与个人的风险态度(risk attitude)有关。
风险升水
风险升水P是对期望收入E(g)做出的缩水。对 于有风险的项目,不应该相信期望收入E(g), 而应对E(g)再减去一个P。
确定性等值与风险帖水
例:
假定u(w)=In(w),令单赌赋予赢h和亏h各50%的概率。设消 费者原来的资产水平为w。求CE与风险贴水P.
解:原来的资产w0=E(g)为确定的收入水平,不赌不会丢失;
保险公司让消费者的财富水平降到CE,买保险 与不买保险无差异。
CE是消费者买保险的财富底线 可以理解为被索取所有消费者者剩余
不确定条件下风险决策的基本原则
不确定条件下的预算约束: 根据阿罗与迪布鲁的定义,虽是同一物品,但
所处状态不同,应分属两种不同的商品。 同一种但在不同状态下提供的商品称为或然商
3、期望效用
例: 以掷硬币方式打赌,若币面出现,则赢一元;若币背
出现,则输一元,则A=(1,-1),p1=p2=1/2.该赌局记为:
期望效用 复赌:
凡是奖品本身又成为赌博本身的赌博 称为复赌。
复赌的一个例子
高产 正常 低产 20% 40% 40% (20%)雨量大 0.04 0.08 0.08 0.2
不确定性与跨期决策
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的度量 期望效用 不确定条件下的风险决策 跨时期的最优决策
1、不确定性 VS. 风险
许多个人决策中都面临未来所处状况不确定性的情况: 是否会下雨:出门是否带伞? 轮胎是否会爆炸:开车远行是否要换轮胎? 小麦价格是否足够好:小麦收割机是否要换新?
品。 我们可以像描述一个消费者面临两种消费品一
X(千元)
风险态度的类别
如果u(E(g)) u(g), 那么决策者是风险规避的 如果u(E(g)) u(g), 那么决策者是风险爱好的 如果u(E(g)) u(g), 那么决策者是风险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