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许多人对于鸦片战争这一段历史的印象便仅仅只是历史课本上的几页知识点而已,也不自觉地对那段充满血泪与屈辱的历史心生抗拒,却不曾想在那粗略带过的几句前因后果中隐藏着更加深刻和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在阅读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之后,鸦片战争这早已被时光湮没的历史片段逐渐变得清晰、立体。
大部分人对于“鸦片战争”,不过以下几个关键词概括:1840,林则徐虎门销烟,腐败无能,不平等条约,半殖民半封建化,再多一点的也不过是琦善是卖国贼,林则徐禁烟后惨淡收场。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仅仅只是平面而生硬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读完此书,我才发觉“恶人并非全恶”,同时“英雄并非无瑕”,而被论断的是非也并不完全属实。
从绪论中对琦善卖国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便指明这一点。被塑造为十恶不赦的卖国贼琦善属于“反战派”,不支持用武力对抗的方式来制止英国的军事侵略,而企图用妥协的方式达成和解。书中的多项史料证明,琦善不过是遵旨办事,但舆论的中心却只指向琦善而非道光皇帝。清王朝傲视所谓“四夷”,皇帝自视为“天下共主”,并且当时的儒教盛行,若是史学家们把矛头指向发出命令的道光皇帝,便冲撞了儒家的“礼”,不利于中国古代伦理纲常与旧体制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反奸臣不反皇帝”,官僚世子们恪守这教条,将琦善扮作道光皇帝的替罪羊,以“忠奸”的理论将他的骂名流传百世。林则徐常被塑造成禁烟英雄的形象,可他在鸦片战争前夕对于危险毫无察觉,即使在1840年定海失陷时仍认为英军“一仆不能复起”,在战争中纸上谈兵,提出所谓“攻首尾跃中舱”之法,对战争局势的扭转毫无作用。由此看来,记载的历史不一定是真实。对一个人的评价离不开道德的批判,而所谓道德也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道德的批判最是无情”,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只因一种声音为依据便将“善恶”的烙印刻在某个历史人物身上,实为有失“公允”:关天培可能是尽忠职守才英勇献身,奕山并非因为一己私欲卖国求荣,伊里布并不一直消极应战、弄虚作假……历史事件并非只有黑白两色,但因为个人情感或者局限于道德而产生的认知谬误被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成为一种群体心理时,再谈多元却是很难的了。
晚清的历史是屈辱羞耻,却不能被美化修饰——直面血淋淋的教训才能让今人“以史为鉴”。《天朝的崩溃》在讲述天朝崩溃的同时改变人们刻板印象中对鸦片战争的认知,在这之上重构了更真实、更全面的解读,以扎实的史料考据与史家评价将这一问题摆上明面探讨。历史的诉说夹杂着悲痛,《阿房宫赋》中哀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鸦片战争已过去百年,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仍在接受着一次次挑战,从《天朝的崩溃》中所能领悟的,一定并不仅仅是重构的鸦片战争历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