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航海极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航海,源远流长。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舟,到宋代市舶司再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数不胜数,今天跟随笔者的脚步,带您领略一下中国的古代航海。

上古时期

从浮具(人是跨着一根树干,或是抱着一个葫芦作为渡水所用)到腰舟(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到一起,以提高渡具的浮力)到整块木头制作成了舟(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7000年前的新石器的遗址证明)。

夏商周时期

出现木板船,是造船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这一时期,在隅夷(现在的辽宁省北镇县)与山东半岛之间设有一条定点的往返航线,可以推断出从夏朝就开始了航海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在水文上开始有所认识,海洋潮汐以及由此而生的潮流对开展航海活动影响很大。同时,出现了交通运输行证——节。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形成时期,在海上探险、大规模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及频繁的海战中先后出现了海上强国——齐国、吴国和越国。

春秋时期的第一条航线,是左旋环流航线。战国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又开辟出一条经由对马岛直航日本北九州的航线。

公元前485年春,吴王夫差在西破楚国、南降越国后,经过数年精心准备,联合鲁、邾、郯等国,正式出兵北伐齐国,发动吴齐黄海海战。吴齐黄海海战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文献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也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地区第一场大规模海战,标志着中国水上作战力量正式从早期的内河水军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军。

秦朝的水陆交通系统

在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后,便以咸阳为中心修建海(河)陆交通要

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沟通了全国的陆上交通。同时,对各诸侯领地内河渠上的截水堤坝及拦阻水道的设施,全部决通。并以鸿沟为中心、疏通济、汝、淮、泗等水。此外,秦始皇又在吴、楚、齐、蜀大兴水利,跋山开凿灵渠沟通了珠江、湘江、长江水系,发展通航和灌溉,还派人出海,将内陆驰道与江、河、湖、海的航路互相衔接,构成全国一体的水陆交通网。泰始皇在采取这些重大措施的同时,还付出很大的精力,推进航海事业的发展,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秦始皇的四次海巡。

汉朝海上丝绸之路

秦末起义及战争让中原大地饱经战火摧残,汉朝建立后,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民生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此时陆上丝绸之路有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疏通渠道,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派军驻守要道,效果甚微。汉武帝时期灭掉越国后拓宽了海上贸易规模,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兴起。以合浦为起点,途中经过南海从而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以及孟加拉湾,最后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史称“徐闻、合浦南海道”,该航线是西汉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由于北方被魏所占领,导致吴国无法通过朝鲜转至日本,位于东南的吴国凭借着地理优势以及悠久的航海传统决定自己开辟日本航线,虽然三次派遣船队都因政治因素未能成功,却为以后东晋和南朝开辟的通日南道奠定了基础。

隋朝造船

隋朝的造船工业,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很发达,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

唐朝航海最繁荣

唐宋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最繁荣的阶段,此时中国同日本经济文化交流全面展开,同南洋的贸易延续之前的良好态势,同阿拉伯帝国一起将亚非的航海推向了顶峰。

中国古代航海极简史

DOI:10.16831/ki.issn1673-2278.2019.08.028

A Very Brief History on the Navigation of Ancient China

76

2019第8期

唐贞元年间(627-649),《海内华夷图》记录了

几条主要的对外交通路线:一、营州(今辽宁朝阳)入

安东(今辽东)道;二、登州(今山东烟台)海行入高

丽渤海道;三、夏州(今陕北横山)塞外通大同云中

(今山西大同)道;四、中受降城(今内蒙古包头)入

回鹘道;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今越南河内)

通天竺道;七、广州通海夷道,其中尤以第五道和第七

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

宋朝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第二个高峰时期,我

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宋朝造船,

船体不断增大,结构也更加合理,造船数量不断增多,

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

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

宋代对东南亚、阿拉伯以及非洲东岸地区统称“南

洋诸国”。宋代远洋海船从泉州、广州两港出发,基本上

是沿着唐代“通海夷道”这条航线到达波斯湾各地,向西

范围更广,已经到达了红海和非洲东部。

市舶司是唐宋专门管理航海贸易的机构,主管官

称为提市舶司使。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市舶司

的职责是“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

货”。《宋会要辑要》上说,“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

国物资,航舶而至者”。所谓“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

事”,即把现代所称的船舶登记,港务监督、海关税收

和外侨管理这些工作,统归于市舶司掌管。市舶司职责

如下:进出口船舶管理,对进口货物的禁榷、抽分、博

买,蕃商管理。

元朝

元代造船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一方面沿用了宋

制,重视航运在民生国计的地位,大力发展海运、漕运;

另一方面,由于军事攻占,军备运输,需要大量的船舶。

明朝在元朝的基础上,把中国的造船推向了新的高峰。

同时,元朝十分重视航海事业,特由国库拨款建造

海船与海外各国进行航海贸易。此时,不仅远洋海船的

形体构造、适航性能和装载能力为世界造船之冠,即便

是沿海运输船舶,也有创造性的发展。元代海船可分为

远洋海船和海潜船两大类。

◆ 元朝漕运

元朝蒙古族入中原,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北方

人口大增,所需粮食要依赖南方运来,原漕运主要航道

是隋唐大运河,因连年战火,缺少疏浚,多处淤塞,水

路不畅。沿河又有宋军余部不断骚扰,难保漕运安全。

为此,元朝廷开始组织海运漕粮,南北漕运兴旺起来。

◆ 元朝宁波港

现今的宁波,元朝称庆元,即宋代的明州港,其航

海贸易状况同南宋差不多,虽然朝廷几度废除庆元市舶司

但随即又恢复,这也说明庆元在当时航海贸易的重要地

位。当时在泉州港抽解的货物,但凡贵重高价值都必须送

至大都(北京),其余的当地售出,运送贵重货物的路线

有两条:一是水路联运,由泉州港装船到铅山州口下船,

由大江到真州,过淮溯里河直大都卸货;二是海河联运,

由泉州港装船运送至庆元(专运番夷贡物及商贩奇货),

经庆元到杭州,转运河到大都。庆元成了联运的中转港,

一部分商人通过运河将内陆的货物运送到庆元交易。

明朝

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

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

条件,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新高潮。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

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

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到了明朝,各种古代船

只已经完全定型。中国古代的船型种类和名目繁多,但是

大体上说,从船首形状来分,可以分成尖首和方首两大

类;从船底式样来分,可以分成尖底和平底两大类门。在

历史的演变中,福船是最著名的尖首、尖底船型的代表,

沙船是最著名的方头、平底船的代表。

◆ 郑和七下西洋

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

远洋船队,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

1433年),历时28年,组织规模空前的远航船队,七次

下西洋,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印度洋沿岸、非洲等

30余国。

郑和下西洋活动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在军事上,维护了海洋安全,稳定了边境和周边环境;

在政治上,发展了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与亚非国

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文化上,传播了先进的中国古代

文明;在航海上,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完善了印度洋

航路;在经济上,引发了海上贸易新高潮;在科学技术

上,完善了古代航海技术,创造了远洋医学保障方法,

还首创了海洋调查先例,开展了生物考察,丰富了我国

生物资源宝库。

(编辑:庞博)

77

中国海事

海事博览Maritime Brow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