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解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标准答案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fcc27ef111f18583d05a8a.png)
化工原理第四版思考题答案————————————————————————————————作者:————————————————————————————————日期:3-2 球形颗粒在流体中从静止开始沉降,经历哪两个阶段?何谓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速度?沉降速度受那些因素的影响?答:1、加速阶段和匀速阶段;2、颗粒手里平衡时,匀速阶段中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t μ3、影响因素由沉降公式确定ξρρ以及、、p p d 。
(93页3-11式)3-6 球形颗粒于静止流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沉降都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沉降速度受哪 些因素影响?答:重力,浮力,阻力;沉降速度受 颗粒密度、流体密度 、颗粒直径及阻力系数有关 3-7 利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其分离条件是什么?答:停留时间>=沉降时间(tu u H L ≥) 3-8 何谓临界粒径?何谓临界沉降速度?答:能 100%除去的最小粒径;临界颗粒的沉降速度。
3-9 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当临界粒径与临界沉降速度为一定值时,含尘气 体的体积流量与降尘室的底面积及高度有什么关系?答:成正比 WL V ·u q t s ≤ 3-10 当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一定时,临界粒径及临界沉降速度与降尘室的底面积 WL 有什么 关系。
答:成反比3-12 何谓离心分离因数?提高离心分离因数的途径有哪些?答:离心分离因数:同一颗粒所受到离心力与重力之比;提高角速度,半径(增大转速) 3-13 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有何不同?答: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力沉降速度是一定的,而离心沉降速度随着颗粒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3-15 要提高过滤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过滤速率方程 ()e d d V V P A V +∆=γμυτ 3-16 恒压过滤方程式中,操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答:3-17 恒压过滤的过滤常数 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μγυP K ∆=2表明K 与过滤的压力降及悬浮液性质、温度有关。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https://img.taocdn.com/s3/m/ceab1c077e21af45b207a85e.png)
2019/12/1
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0℃,稀溶液)
注:DCO2=1.50×10-9(m2/s)
2019/12/1
(3)气体扩散系数的估算
①在简化条件下,经分子运动论的理论推导与实验
修正,Fuller(富勒)等人提出了如下半经验公式 :
1.00107T1.75( 1 1 )
2019/12/1
气相
pA1
pA2
pB1
pB2
液相
p1=pA1+pB1
A
p2=pA2+pB2
p1>p2
A,B
总体流动
(3)单向扩散的质量传递特点
【说明】(1)整体流动将 B组分使得气液相界面附近 B组分分压增大,故B组分 将向主体扩散; (2)整体流动将A组分带 到了气液相界面,故气相 中A组分的传质量比单纯的 分子扩散过程多。
式中 JA——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扩散通量,kmol/ m2·s dcA/dz——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4; DAB——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说明】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扩散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019/12/1
4、等摩尔(分子)逆(反)向扩散
2019/12/1
(2)单向扩散的特点——整(总、主)体流动
【说明】当A、B双组分气体 混合物与液体溶剂接触时, 气相主体中的组分A扩散到界 面,然后通过界面进入液相 ,造成在界面左侧附近总压 降低,使气相主体与界面产 生一小压差,促使A、B混合 气体由气相主体向界面处流 动,此流动称为总体流动。
D7.4108 (MS)0.5T v 0.6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 第五章 气体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e8ade68a02d276a200292eac.png)
Y
*
mX 1 (1 m) X
当溶液浓度很低时,上式右端分母约等于1,于是上式可简化为:
Y*=mX
20
三、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
(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
* pA pA * pA pA * pA pA
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 平衡状态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或x* >x或 c * y
dc 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z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28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25
吸收过程: (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 (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26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物系一定, E T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对于理想溶液,亨利常数即为纯溶质的饱和蒸汽压。亨利常数E值较大表示溶解度 较小。一般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压下压力对E值影响不大。
16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cA 1)p H
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则厚度zG为E到相界
面的垂直距离。
(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80f6640cc17552706220830.png)
——全塔的物料衡算式
2020/3/26
4
G, Y1
L, X1
物料衡算示意图
【有关计算】
【吸收液的浓度】
X1
X
2
G L
(Y1
Y2 )
【溶质的回收率】
G, Y2
L, X2
【定义】
被吸收的溶质量
进塔气体中的溶质量
【计算公式】 G(Y1 Y2 ) Y1 Y2
GY1
Y1
Y2 Y1(1)
G, Y1
2020/3/26
15
3、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确定原则】应选择适宜的液气比,使设备费和操 作费之和最小。 【确定方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通常吸收剂用量 为最小用量的1.1~2.0倍,即:
L适宜=(1.1~2.0)Lmin
或 L (1.1 ~ 2.0) L
G 适宜
G min
2020/3/26
13
2、操作液气比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1)增大吸收剂用量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设备费用降低 】增大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 变大,操作线往上抬。在此情况下,操作线远离平 衡线,吸收的推动力增大,若欲达到一定吸收效果 ,则所需的塔高将减小,设备费用会减少。 【操作费用增加 】吸收剂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塔高减小的幅度就不显著,而吸收剂消耗量却过大 ,造成输送及吸收剂再生等操作费用剧增。
L, X1
——塔底、塔顶组成与回收率物之料间衡算的示关意系图
2020/3/26
5
2、吸收操作线方程与操作线 逆流吸收塔内任取mn截面,在
截面mn与塔顶间对溶质A进行物 料衡算:
G, Y2 L, X2
G, Y
m
n
GY+LX2=GY2+LX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f44f03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5.png)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doc第五章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空⽓和 CO 2 的混合⽓体中, CO 2的体积分数为 20%,求其摩尔分数 y 和摩尔⽐ Y 各为多少?解因摩尔分数 =体积分数, y0.2 摩尔分数y 0 2摩尔⽐Y.025.1y 1 0 2.【5-2】 20℃的 l00g ⽔中溶解 lgNH 3, NH 3 在溶液中的组成⽤摩尔分数 x 、浓度 c 及摩尔⽐ X 表⽰时,各为多少?解摩尔分数 x 1 / 17=0.01051 / 17100/18浓度 c 的计算 20℃,溶液的密度⽤⽔的密度s998 .2kg / m 3 代替。
3n 1 10 3/ 17kmol溶液中 NH 的量为溶液的体积 V101 10 3 / 998.2 m 3溶液中 NH 3 的浓度n 1 10 3 /173=0.581/mV101 103998 2kmol/.s998 23或c x.0 0105 0 582M s 18.. kmol /mNH 3 与⽔的摩尔⽐的计算1 /17 X0.0106100 / 18x 0 0105或 X. 0.01061 x 1 0 0105 .【 5-3 】进⼊吸收器的混合⽓体中,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10%,吸收率为 90%,求离开吸收器时 NH 3 的组成,以摩尔⽐ Y 和摩尔分数 y 表⽰。
吸收率的定义为被吸收的溶质量Y 1 Y 21 Y 2原料⽓中溶质量摩尔⽐ 1y . 0 111 11 0 1Y1y .吸收器出⼝混合⽓中 NH 3 的摩尔⽐为Y1 Y (1 09)0111 0 0111 2() 1.. . 摩尔分数Y 2 = 0 01110 01098 y 21 1 .Y 2 0 0111 ..⽓液相平衡【 5-4 】 l00g ⽔中溶解 lg NH 3 ,查得 20℃时溶液上⽅ NH 3 的平衡分压为 798Pa 。
此稀溶液的⽓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 E( 单位为 kPa ) 、溶解度系数 H[单位为3kPa) ] 和相平衡常数 m 。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题说课讲解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题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715eb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76.png)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题说课讲解化⼯原理第五章吸收题六吸收浓度换算2.1甲醇15%(质量)的⽔溶液, 其密度为970Kg/m3, 试计算该溶液中甲醇的:(1)摩尔分率; (2)摩尔⽐; (3)质量⽐; (4)质量浓度; (5)摩尔浓度。
分⼦扩散2.2 估算1atm及293K下氯化氢⽓体(HCl)在(1)空⽓,(2)⽔(极稀盐酸)中的扩散系数。
2.3⼀⼩管充以丙酮,液⾯距管⼝1.1cm,20℃空⽓以⼀定速度吹过管⼝,经5 ⼩时后液⾯下降到离管⼝2.05cm,⼤⽓压为750[mmHg],丙酮的蒸汽压为180[mmHg] , 丙酮液密度为7900[kg/m3],计算丙酮蒸汽在空⽓中的扩散系数。
2.4 浅盘内盛⽔。
⽔深5mm,在1atm⼜298K下靠分⼦扩散逐渐蒸发到⼤⽓中。
假定传质阻⼒相当于3mm厚的静⽌⽓层,⽓层外的⽔蒸压可忽略,求蒸发完所需的时间。
2.5 ⼀填料塔在常压和295K下操作,⽤⽔除去含氨混合⽓体中的氨。
在塔内某处,氨在⽓相中的组成y a=5%(摩尔百分率)。
液相氨的平衡分压P=660Pa,物质通量N A= 10 - 4[kmol/m2·S],⽓相扩散系数D G=0.24[cm2/s],求⽓膜的当量厚度。
相平衡与亨利定律2.6 温度为10℃的常压空⽓与⽔接触,氧在空⽓中的体积百分率为21%,求达到平衡时氧在⽔中的最⼤浓度, (以[g/m3]、摩尔分率表⽰)及溶解度系数。
以[g/m3·atm]及[kmol/m3·Pa]表⽰。
2.7 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对同⼀温度和液相浓度,如果总压增⼤⼀倍则与之平衡的⽓相浓度(或分压) (A)Y增⼤⼀倍; (B)P增⼤⼀倍;(C)Y减⼩⼀倍; (D)P减⼩⼀倍。
2.8 25℃及1atm下,含CO220%,空⽓80%(体积%)的⽓体1m3,与1m3的清⽔在容积2m3的密闭容器中接触进⾏传质,试问⽓液达到平衡后,(1)CO2在⽔中的最终浓度及剩余⽓体的总压为多少?(2)刚开始接触时的总传质推动⼒ΔP,Δx各为多少?⽓液达到平衡时的总传质推动⼒⼜为多少?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站删除谢谢1362.9 在填料塔中⽤清⽔吸收⽓体中所含的丙酮蒸⽓,操作温度20℃,压⼒1atm。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9019d730376baf1ffc4fadd8.png)
第五章:吸收 概述气液相平衡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吸收塔的计算填料塔第一节:概述一、吸收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利用气态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吸收的目的:I.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II.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III.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免环境污染。
二、工业吸收了解工业生产中吸收及解吸过程、所需条件和典型设备例子工业上从合成氨原料混合气体中回收CO2乙醇胺脱硫法•需要解决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溶剂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3.溶剂的再生三、溶剂的选择1.对溶质较大的溶解度;2.良好的选择性;3.温度变化的敏感性;4.蒸汽压要低;5.良好的化学稳定性;6.较低的黏度且不易生泡;7.廉价、无毒、易得、不易燃烧等经济和安全条件。
四、吸收的分类按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溶质气体的浓度:低浓度和高浓度吸收按溶质气体组分的数目:单组分和多组分吸收按有无热效应:等温和非等温吸收本章只讨论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
五、吸收操作的经济性(费用)气液两相流经设备的能量损耗;溶剂的挥发及变质损失;溶剂的再生费用。
√六、吸收设备第二节: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恒温、恒压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的浓度不变时,气液两相之间的浓度关系。
气液两相组成的浓度分别用物质的摩尔分数来表示,即y= n i /Σn y 、x= n i /Σn x:气液两相中惰性组分的量不变,溶质与惰性组分摩尔比。
yy Y −=1xx X −=11.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也即是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一定条件下吸收进行的极限程度;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操作有重要的影响;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升温和降压对解吸有利。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02d4aa5e9856a561260c9.png)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 m 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 m o l m kP 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第5章《吸收》复习题
![(完整word版)“化工原理”第5章《吸收》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f700b5be23482fb5da4c1a.png)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复习题一、填空题1。
质量传递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答案***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干燥。
2. 吸收是指_______的过程,解吸是指_____的过程。
***答案***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液相中的吸收质向气相扩散.3.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E____,相平衡常数m____,溶解度系数H____。
***答案*** 不变; 减少; 不变4. 指出下列组分,哪个是吸收质,哪个是吸收剂。
(1) 用水吸收HCl生产盐酸,H2O是____,HCl是_____.(2)用98。
3%H2SO4吸收SO3生产H2SO4,SO3,是___;H2SO4是___。
(3)用水吸收甲醛生产福尔马林,H2O是____;甲醛是___。
***答案***(1)吸收剂,吸收质。
(2)吸收质,吸收剂.(3)吸收剂,吸收质。
5. 吸收一般按有无化学反应分为_____,其吸收方法分为_______。
***答案***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喷淋吸收、鼓泡吸收、膜式吸收。
6。
传质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答案***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7。
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答案***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8。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____。
***答案***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9。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平衡线。
***答案*** 减少; 靠近;10。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N OG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化工原理吸收解析
![化工原理吸收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0271b4172ded630a1cb620.png)
X2 0
Lmin
G(Y1 Y2 )
Y1 m
X
2
3.125 0.096 0
869kmol / h
26.7
2020/10/31
L 1.65Lmin 1.65869 1434kmol / h
2)出塔吸收液浓度:
G(Y1 Y2 ) L(X1 X2 )
X1
X2
G(Y1 Y2 L
)
0
3.125 1434
X2 0
m 0.757
Lmin
G(Y1 Y2 )
Y1 m
X
2
34.5(0.0133 0.000133) 0.0133 0 0.757
25.8kmol/ h
L 2Lmin 2 25.8 51.6kmol/ h
2020/10/31
三、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对组分A作物料衡算 单位时间内由气相转入液相的 A的物质量为:
dY Y
*
Z
dZ
0
G Y1 dY Y2 KY a Y Y *
LdX KX (X * X )adZ
dZ L dX KX a X * X
Z
dZ
X1
L
dX
0
X2 K X a X * X
2020/10/31
低浓度气体吸收时填料层的基本关系式为
Z G
KY a
Y1 dY Y2 Y Y *
GdY LdX
NAdA NA(adZ )
2020/10/31
微元填料层内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
N A KY (Y Y * )及N A K X ( X * X )
dG KY (Y Y *)adZ dG KX (X * X )adZ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57a6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3.png)
化工原理吸收课后答案解析吸收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过程,用于从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的组分。
在化工原理吸收的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些课后习题,以加深对吸收原理和操作的理解。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吸收问题的解析和答案。
1. 什么是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吸收过程是指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某个组分转移到另一个相中的过程。
在吸收过程中,通过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与溶剂接触,目标组分会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溶剂相中。
吸收过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
吸收剂(溶剂)的选择是关键,因为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应该较高。
吸收剂通常是液体,可以是水、有机溶剂或离子液体等。
2. 描述吸收过程的传质机制。
吸收过程的传质机制包括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指目标组分从气相或液相传递到吸收剂相中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扩散、对流或化学反应来实现。
扩散是最常见的质量传递机制,它基于组分在不同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的质量传递,它可以通过搅拌、气体吹扫或液体循环来实现。
化学反应是指目标组分在吸收剂中发生化学反应,并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能量传递是指吸收过程中伴随的热量交换。
吸收过程通常是一个放热过程,因为目标组分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吸收剂相中,释放出热量。
3. 列举常见的吸收设备和吸收剂。
常见的吸收设备包括填料塔和板塔。
填料塔是由填料填充而成的柱状容器,填料可以提供大量的表面积,增加质量传递效率。
板塔是由多个水平平板组成的容器,通过在板间引入气体和液体流动,实现质量传递。
常见的吸收剂包括水、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和离子液体。
吸收剂的选择取决于目标组分的溶解度和选择性。
4. 描述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平衡曲线。
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平衡曲线描述了吸收剂中目标组分的溶解度随气体相中组分浓度的变化。
平衡曲线通常是一条曲线,呈现出随着气体相中组分浓度的增加,溶解度逐渐增加的趋势。
平衡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吸收剂和目标组分的性质。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dfbe467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e.png)
化⼯原理第五章吸收第五章吸收第⼀节概述当⽓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体中的⼀个或⼏个组分溶解于液体中,⽽不能溶解的组分仍留在⽓体中,使⽓体混合物得到了分离,吸收( absorption)操作就是利⽤⽓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束分离⽓体混合物的。
吸收操作所⽤的液体称为吸收剂或溶剂( solvcnt);混合⽓中,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溶质( solute)或吸收质;不被溶解的组分称为惰性⽓体(inert gas)或载体;所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溶剂与溶质;排出的⽓体称为吸收尾⽓,如果吸收剂的挥发度很⼩,则其中主要成分为惰性⽓体以及残留的溶质。
⼀、吸收操作的应⽤吸收操作在⼯业⽣产中得到⼴泛应⽤,其⽬的有下列⼏项。
①制取液体产品。
例如⽤⽔吸收⼆氧化氮,制取硝酸;⽤硫酸吸收SO3,制取发烟硫酸等。
②回收混合⽓中有⽤组分。
例如⽤液态烃吸收⽯油裂解⽓中的⼄烯和丙烯;⽤硫酸吸收焦炉⽓中的氨。
③除去⼯艺⽓体中有害组分,以净化⽓体。
例如⽤⽔或⼄醇胺除去合成氨原料⽓中的C02。
④除去⼯业放卒尾⽓rti的有害组分。
例如除去尾⽓中的H2S、SO2等,以免⼤⽓污染。
随着⼯业的发展,要求⼯业尾⽓中有害组分的含量越来越少。
⼆、吸收设备吸收设备有多种类型,最常⽤的有填料塔与板式塔,如图5-1所⽰。
填料塔中装有诸如瓷环之类的填料,⽓液接触在填料中进⾏。
板式塔中安装有筛孔塔板,⽓液两相在塔板⼀E⿎泡进⾏接触。
混合⽓体从塔底引⼊吸收塔,向1流动;吸收剂从塔顶引⼊,向下流动。
吸收液从塔底引⼩,吸收尾⽓从塔顶引出。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计算⽅法不同,本章将介绍填料塔的计算。
板式塔的计算⽅法将在下⼀章介绍。
三、吸收过程的分类(1)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若溶质与吸收剂之间没有化学反应,⽽只靠溶质在吸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则被吸收时称为物理吸收。
若溶质靠化学反应与吸收剂相结合,则被吸收时称为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时,溶质在溶液上⽅的分压⼒较⼤,⽽且吸收过程最后只能进⾏到溶质在⽓相的分压,⼒略⾼于溶质在溶液上⽅的平衡分压为⽌化学吸收时,若为不可逆反腑,溶液上⽅的溶质平衡分压⼒极⼩,可以充分吸收;若为可逆反应⼀溶液上⽅存在明挂的溶质平衡分压⼒,但⽐物理吸收时⼩很多。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传质理论之一)超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de09ecb52acfc788ebc903.png)
被吸收NH3的体积: VNH3=80*(0.25-0.053) =15.8 m3
传热过程
吸收过程
理论 将对流给热视为壁 实质 附近滞流层的热传
导过程—付立叶定
将吸收视为A穿过相界面附 近滞流双膜的分子扩散过 程—费克定律
At
T
T
t
t
A1 (T tw1 ) A2 (tw2 t )
N
DAC
DgP
RTpBg
A(
Dl (CA CS
CSl
p )
pi) A(Ci C)
作业: P185 7
§5-3 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决定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决定吸收操作的 生产强度,是吸收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吸收速率定义:NA= dnA/dτ 对于稳定吸收过程:NA=nA/τ mol(A)/s 吸收过程是物质的相转移过程,通过扩散方式进行。
二、扩散 1、分子扩散:物质以分子热运动方式穿过静止或滞流流 体的传递过程——特点:传递速率慢。 2 、对流扩散:物质以相对运动方式穿过湍流流体的传递 过程——特点:传递速率快。
A(Ci
C) =klA(Ci-C)
kl
DlCT
lCS
所以,可用界面附近气膜中的扩散速率:
NA=kgA(p-pi) 或液膜中的扩散速率:
计算吸收速率。
NA=klA(Ci-C)
作业: P185 12、13
六、吸收速率方程 1 气膜吸收分速率方程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王志魁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b5254b9b6648d7c1c74691.png)
湍流区(牛顿区)与颗粒直径的关系有何不同? 答:沉降速度在层流层区(斯托克斯区),与颗粒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在湍流区(牛顿区),与颗粒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3-5 某微小颗粒在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试问在50℃水中的沉降速 度与在20℃水中的沉降速度比较,有何不同? 答:按照沉降速度在层流层区(斯托克斯区),液体温度升高,粘度降 低,密度降低,所以沉降速度增加。 3-6 球形颗粒于静止流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沉降都受到哪些力的作 用?其沉降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重力,浮力,阻力;沉降速度受dp、 、及阻力系数有关 3-7 利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其分离条件是什么? 答: 3-8 何谓临界粒径?何谓临界沉降速度? 答:临界粒径:能100%除去的最小粒径;临界沉降速度。 3-9 用重力降尘室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当临界粒径与临界沉降速度 为一定值时,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与降尘室的底面积及高度有什么关 系? 答:成正比 3-10 当含尘气体的体积流量一定时,临界粒径及临界沉降速度与降尘室 的底面积WL有什么关系。 答:成反比 3-11 如果已知含尘气体中的临界沉降速度,如何计算多层隔板式降尘室 的气体处理量? 答: 3-12 何谓离心分离因数?提高离心分离因数的途径有哪些? 答:离心分离因数:同一颗粒所受到离心力与重力之比; 3-13 离心沉降与重力沉降有何不同? 答: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力沉降速度是一定的,而离心沉降速度随着颗 粒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3-14 对于旋风分离器,提高离心分离因数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3-15 要提高过滤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过滤速率方程 3-16 恒压过滤方程式中,操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答: 3-17 恒压过滤的过滤常数K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3f75aea36edb6f1aff001ffd.png)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Ch 的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 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y = 0.2摩尔分数摩尔比 r = —^- = -^- = 0251-y 1-0.2【5-2】 20°C 的1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浓度C 的计算20C,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R =998.2焙/亦代替。
溶液中NHs 的量为 H = 1X 10-3/17^/溶液的体积 V = 101X10-3/998.2 m z溶液中NH3的浓度c 亠 "IO 「17二0.581如刃/亦V 101X 10-3/998.2Q QQO 9或 C =竺 X = X 0.0105 = 0.582如?o// m 3 M 、 18NH3与水的摩尔比的讣算X=1^T1F =0-0106或 X = —= ° 010° = 0.0106 1-x 1-0.0105[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s 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 NH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泄义为彼吸收的溶质量K-K K原料气中溶质量=飞一=飞解 原料气中NH3的摩尔分数y = 0.1摩尔比 }; =」_ =丄L = o.iii 1 1 一儿 1-0.1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s 的摩尔比为K =(1-;;)K =(1-0.9)x0.111 = 0.0111 摩尔分数巧占T 脇1皿°98气液相平衡摩尔分数兀= 1/17 1/17 + 100/18=0.0105【54】 100g 水中溶解lg NH“查得20°C 时溶液上方N/的平衡分压为798Pa.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左律,试求亨利系数E (单位为kPa)、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kmol/(m z kPa)] 和相平衡常数nn 总压为100«巾o解 液相中N 比的摩尔分数x = ————— =0.0105 1/17 + 100/18气相中NH 〈的平衡分压P* =0.798 kPa 亨利系数£ = p*/x = 0.798/0.0105 = 76 溶解度系数 H =c/p* = 0.581/0.798 = 0.728^//(m z • kPa)液相中勺摩尔分数x = ----------------- = 0.0105 1/17 + 100/18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y*=p*/p = 0.798/100相平衡常数 加=工二 X 0.798 八” = -------------- =0.16 100x0.0105或 /H = £/p = 76/100 = 0.76[5 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 ,温度为10°C 时,1"卢水中最大 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C 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P * = 3.313X 106X ,式中卩*为氧在气相 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好“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志魁编第五章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志魁编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1bf73ab2b84ae45c3a358cbb.png)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志魁编第五章作者:日期:24 / 24+0TX6S ; \~ 了代-,111)/(01031 = 0^ X V 'SS = °l>i J =^N 翳涉輛轴谱制严[叫 E*SS=«8T/£ 'SfiG^*PV dz 欽裂卸卿烈超半 鶴44孑鎚毋汨**前<2) 4/«i| OTXgir Z=StXiOTXfiS ,T =• orxy*h _0T X9 = 'A -VOLO. X TH 弋=冒■瞋 *T '0=^红嗣算平宙<r 捧询宙馆擄坍再*田內"無半團"< J'l |OiUJt - '[ • JS imiq 此=刃・勺谒麥剽刘讶谨斛曲耿5<1用丽T=F 廉妻谨倉"™S 'Ib (lfd^ETOT *N £I ^LZ ,攀#挈理睛}「严師药暉再葆弼魁b 呂霞 气护出商〕,-0TX9='X 口綿勰期平•严芥0诟制廉形谱卿轲9口蒯 *型融芈川丄怕"丄皿军“鮎业皿爭甘 审⑴離羈爭泄*1 CU 牟£3敢 [£IS]如呻 me「一.=7^f 刊 M 出H/I otusl 06=(r0-TWftI = (c^ 詈帮划h 科31qqn 阿血-福06 XVii1IX ■0-H-OIX9倉搭理込盼駅*,0TX3T T 0&用Aqx 刖T 7 v r_0!X603 7 “ V — ,.MX 兀乜 ..f 】lXM=「陵「+匕二巴灯(阴—T 泊避尸 »_OTX60? Z =■ r _0TX c K -s _7_rt T x H £ " \<V-'xV =丸"s-OT X S £ T <] — 0 - J-0r X 5£ — rx A - XV t 01 X^ U-, OlXS-i-tllXST T- 'X Jx- LXV ■■MX 肚Y = F&呻恥汎)屮三血-认=/X t _OIX «T*I=frfi/in '0 = w/'A- :X鬥占普0—”X 曲臬诉"毕科钉缶辱朋IV超炜尹坯剽第详II*耿(ir i)x=旦—商17 / 24ti4J;A凹抚丁蝮MH m=3珅撰谢事:m wao?册豪丄洞忆帀LOE旨血謝山淅‘―‘龙(鑒叫 =:、 U+lXtltMilt TH慎世订叩■期廨辆华年掛国的加-A昼41幕缪主端凋"删.7谢型劭牺擾嗣右W ‘丫鼾宰带幻¥观酢册'呦孙融号晦桦说口叩―人-弄撫裁£W〕= *甲加曲脱渤张8ZT0,O='AV总期冊和屮=壮£甲学聪豪卿騎TQOT*Q-;X r(S叫辭Q・F甲事苗闻勺価乐:带尹九血湍修总书聚J筍S£|0pn2讥心PZyTKnigiMT=TOOO ¥OXIG GtiTO 'O- t X ttf;A - i9£>0P=E££DOO b0X^6-T ‘0=滾函一'A= l ZV蟲分JL L■ O-ZEO^O ■钻寸一'AVS00^ = 0 匚LMP = =X 刖A= \X Z A = 'AV■44日理孵)持爭.£呐9UtiT =SOO^-T 06ET0 0~HiM szaAV -[AV呵[i ■(> =ZL=~Z卫亠凹-,A-'A~^K/<^\ - l A)A£OSO^=»SSOOO^XH—I T=1X U/—'A^= \A-<A = 1AV。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答案(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后答案(化学工业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377acf10a76e58fafab00395.png)
容器 B 的绝对压力
【1-2】某设备进、出口的表压分别为-12kPa 和 157kPa,当地大气压力为 101.3kPa。试
求此设备的进、出口的绝对压力及进、出的压力差各为多少帕。
解 进口绝对压力
出口绝对压力 进、出口的压力差
流体的密度
【1-3】正庚烷和正辛烷混合液中,正庚烷的摩尔分数为 0.4,试求该混合液在 20℃下
绪论
【 0-1】 1m3 水 中 溶 解 0.05kmol CO2, 试 求 溶 液 中 CO2 的 摩 尔 分 数 , 水 的 密 度 为 100kg/m3。
解水
CO2 的摩尔分数
【0-2】在压力为 101325 、温度为 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试求: (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 ;(2)空气中甲醇的组成,以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 、浓度 、 质量浓度 表示。
【1-14】如习题 1-14 附图所示,从一主管向两支管输送 20℃的水。要求主管中水的流
速约为
,支管 1 与支管 2 中水的流量分别为
。试计算主管的内径,并从
无缝钢管规格表中选择合适的管径,最后计算出主管内的流速。
解
主管的流量
体积流量
,流速
6
管径
选择
无缝钢管,内径为
,
主管内水的流速
连续性方程与伯努利方程
液量。在全过程中,溶液中的
量保持一定。
解 电解液 1000kg
浓缩液中
1000×0.l=100kg
=0.5(质量分数)
1000×0.l=100kg 1000×0.8=800kg
=0.02(质量分数) =0.48(质量分数)
在全过程中,溶液中 浓缩液量为
量保持一定,为 100kg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805dec3ec3a87c24028c44a.png)
【解】已知 y1=0.09 η=95%=0.95
∴
Y1
y1 1 y1
0.09 1 0.09
0.099
Y2=(1-η)Y1=(1-0.95)×0.099=0.00495
据 Y*=31.13X 知: m=31.13
据
L (G )min
Y1 Y2 Y1 / m X 2
∴
L
0.099 0.00495
2020/4/3
2、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 【计算依据】 (1)物料衡算式; (2)传质速率方程式。 【操作特点】在填料塔内任一截面上的吸收的推动 力(Y-Y*)均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不同截面上 的传质速率各不相同。 【处理方法】不能对全塔进行计算,只可首先对一 微分段计算,得到微分式,然后得到积分式运用于 全塔。
质的摩尔比。
物料衡算示意图
逆流吸收操作线推导示意图
2020/4/3
【假设】溶剂不挥发,惰性气体不溶于溶剂(即操作
过程中L、G为常数)。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在全塔
范围内,对溶质A作物料衡算得: G, Y2
L, X2
GY1 LX2 GY2 LX1
(进入量=引出量)
或 G(Y1 Y2 ) L(X1 X2 )
2020/4/3
Y Y1 Y Y2 Y*
0
2020/4/3
NA KY (Y Y *) NA KX ( X * X )
Y=f(X)
吸收推动力 X*-X
吸收推动力 Y-Y*
X2
X
X1
X*
X
吸收推动力
二、吸收剂用量与最小液气比
1、最小液气比 【定义】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操作条件和吸收物 系,当塔内某截面吸收推动力为零时(气液两相平 衡Y-Y*=0),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 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以(L/G)min表示。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塔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ebf6d0f915f804d2b16c1a1.png)
X
X
吸收推动力
2019/1/16
二、吸收剂用量与最小液气比
1、最小液气比
【定义】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操作条件和吸收物
系,当塔内某截面吸收推动力为零时(气液两相平
衡Y-Y*=0),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塔高为无穷大时
的液气比称为最小液气比,以(L/G)min表示。
FA N A A KY A(Y Y )
逆流吸收塔内的吸收推动力
2019/1/16
【逆流吸收操作线方程的有关讨论】
L L L L Y X (Y1 X 1 ) Y X (Y2 X 2 ) G G G G
G, Y2 L, X2
(1)【作用】表明了塔内任
一截面上气相组成Y与液相组
成X之间的关系。 【问题】与Y*=mX有何不同?
G,
Y
m
L, X
1m3/s。要求SO2的回收率为95%,吸收剂用量
为最小吸收剂用量的120%。求吸收后吸收液
的浓度和吸收用水*=31.13X
2019/1/16
【解】已知 y1=0.09 η=95%=0.95
∴
y1 0.09 Y1 0.099 1 y1 1 0.09
Y2=(1-η)Y1=(1-0.95)×0.099=0.00495
据 Y*=31.13X 知: m=31.13
据
Y1 Y2 L ( ) min G Y1 / m X 2
L 0.099 0.00495 ( ) min 29.6 0.099 G 0 31.13
∴
2019/1/16
(4)吸收操作时,Y > Y*或X* > X,故吸收操作线在
平衡线Y*=f(X)的上方,操作线离平衡线愈远吸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吸收相组成的换算【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 s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0010610018X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122111Y Y Y Y Y η-===-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211109011100111Y Y η=-=-⨯=()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 气液相平衡【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解 总压.101325 p kPa =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 .021A p p ==/体积分数 空气中2O 的分压 *..021101325 A p kPa =⨯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 =⨯ (1) 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A p x kmol O kmol E ⨯===⨯⨯./溶液 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 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 kg 水10℃,水的密度.39997kg m ρ=/ 故 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 即.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故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 利用亨利定律*AA c p H=计算 () (536)9997== 167610/33131018s sH kmol m kPa EM ρ-≈⨯⋅⨯⨯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5-6】含NH 3体积分数%的空气-NH 3混合气,在20℃下用水吸收其中的NH 3总压为203kPa 。
NH 3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亨利定律。
在操作温度下的亨利系数80E kPa =。
试求氨水溶液的最大浓度,33NH /kmol m 溶液。
解 气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0015y =总压203p kPa =,气相中3NH 的分压*.2030015A p py kPa ==⨯ (1) 利用亨利定律*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p 相平衡的液相中NH 3的摩尔分数为 *..20300150038180A p x E ⨯===3NH 水溶液的总浓度 ./3998218s sc kmol m M ρ≈=水溶液中3NH 的最大浓度 .99820038118A c cx ==⨯. ./33211kmol NH m =溶液 (2) 利用亨利定律*AA c p H=计算 .,3998280==0.693 kmol/(m kPa)8018s sE kPa H EM ρ=≈⋅⨯ ()*(.)..3320300150693211 kmol NH /m A A c p H ==⨯=溶液【5-7】温度为20℃,总压为0.1M Pa 时,CO 2水溶液的相平衡常数为m=1660。
若总压为1MPa 时,相平衡常数m 为多少?温度为20℃时的亨利系数E 为多少MPa ?解 相平衡常数m 与总压p 成反比, .'01 时 1660,1p MPa m p MPa === 时.''01= 1660=1661p m mp =⨯ 亨利系数 ''166 E mp m p MPa ===【5-8】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 3,进入吸收塔的混合气中,含NH 3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混合气中含NH 3的体积分数为%,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30012 kmol NH kmol ./水。
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076Y X =。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的气相传质推动力各为多少?解 已知.1006y =,则()/./..111100609400638Y y y =-== 已知.20004y =,则()./..32000410004=40210Y =-⨯ 已知10.012X =,则*10.760.0120.00912Y =⨯= 已知20X =,则*20Y =塔顶气相推动力 *3222 4.0210=Y Y Y -∆=-⨯塔底气相推动力 *1110.06380.009120.0547Y Y Y ∆=-=-=【5-9】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物系温度均为25℃,气液相平衡关系*.5166210p xkPa =⨯。
试求上述两种情况下两相的推动力(分别以气相分压力差和液相浓度差表示),并说明CO 2在两种情况下属于吸收还是解吸。
解 温度25℃t =,水的密度为/3s 997kg m ρ= 混合气中CO 2的分压为50p kPa = 水溶液的总浓度/39718s sc kmol m M ρ≈=水溶液 (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 .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 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1=180********A x c c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18051030p x kPa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503020p p p kPa ∆=-=-=(吸收) ② 液相中CO 2的浓度30.05kmol m /A c =水溶液 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5/9.02710997/18A x c c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902710150p x kPa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15050100p p p kPa ∆=-=-= (解吸) (2)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 与气相250CO p kPa =分压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5550166210166210p x ==⨯⨯ 平衡的液相浓度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 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 (3)001666001000666kmol /m A A c c c ∆=-=-= (吸收)②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5 CO /A c kmol m =水溶液 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300500166600333A A c c c kmol m ∆=-=-= (解吸)吸收过程的速率【5-10】如习题5-10附图所示,在一细金属管中的水保持25℃,在管的上口有大量干空气(温度25℃,总压流过,管中的水汽化后在管中的空气中扩散,扩散距离为l00mm 。
试计算在稳定状态下的汽化速率,()2kmol m s ⋅/。
解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2895kPa从教材表5-2中查得,25℃,.101325kPa 条件下,H 2O 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2420256025610D cm s m s -==⨯。
扩散距离.m 10001Z mm ==,总压101.325 p kPa = 水表面处的水汽分压 .132895A p kPa = 空气分压 ..1110132532895B A p p p =-=- .9804 kPa =管上口处有大量干空气流过,水汽分压20A p = 空气分压.2101325B p kPa = 空气分压的对数平均值为 ...ln ln.2121328959981013259804B B Bm B B p p p kPa p p -=== 水的汽化速率 习题5-10附图()12A A A BmD p N p p RTZ p =⨯⨯- ()()..../ (472025610101325)32895034510831429801998kmol m s --⨯=⨯⨯-=⨯⋅⨯⨯【5-11】 用教材图5-10(例5-4附图)所示的装置,在温度为48℃、总压力为.101325kPa 条件下,测定CCl 4蒸气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