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规矩 给予自由 10
第三阶段-幼儿期:主动感VS内疚
发展任务: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 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 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 育的作用。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 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 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 程度有关。
11
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 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 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 准备。
9
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父母等养育者对儿童的行为限制适当,给予孩子 一定自由,孩子就会建立起自主性和自我控制的意识;相 反,如果父母等养育者对孩子限制、批评甚至惩罚过多, 就会使孩子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
我们能做什么?
充分鼓励和肯定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积极组织并引导孩子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 动,孩子不但运动器官得到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 力也能有效增强;同时,游戏还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控制 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第四阶段-儿童期:勤奋VS自卑
发展任务: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 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 转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 会机构方面。
13
表1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 支配的 干涉的 娇宠的 拒绝的 不关心的 专横的 民主的
孩子的人格 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E.H. 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他认
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
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
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
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孩子的这种自主性和自控性的形成,使性格中自我意 识、自我调控能力、适应社会化要求的能力增强,对于个 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个人理想之间关系的态度及处理产生 重要影响,对个体的社会化及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 了准备。
这一阶段要求父母等养育者对孩子的行为必须理智而 耐心,适度控制同时给与一定的自由,并施以科学的训练, 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教育儿童勤奋读书 鼓励参加社会活动 鼓励尝试发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才能 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15
16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角色统一VS角色混乱
发展任务: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实现了自我同一感的体验: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 的有自己个性的完整的个体; 自我本身是统一的; 自己所设想的我与自我所觉察到 的我以及其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 一致的。

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
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
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
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
健全的人格。

艾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
技2011.12.02
1
0岁
2岁
4岁
7岁
12岁
18岁
25岁
60岁
……
婴婴幼 童 青 成 成老
儿儿儿 年 少 年 人年
前后期 期 年 早 中期
期期期
期期期
人一生的发展 2
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 性格
气质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特点:天生的,生物倾向,无好坏之分, 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
成障碍。
5
第一阶段-婴儿前期:信任VS不信任
发展任务: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的这种基本信任感是形 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是以后各 个阶段人格顺利发展的起点。
6
婴儿的三种气质类型
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 主动交往。 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 反应消极。 3、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 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特点:个人的稳定方面,后天形成,具 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一点的可塑性。
3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家庭气氛
独生子女
课堂教学
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
学校
亲子关系
人格
集体的气氛 教师的态度
媒体
劳动
社会
社会实践
……
职业
基础——生物因素 受遗传决定的神经系统类型、性别 、外表特征和发育早晚等因素影响。4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
7
我们能做什么?
爱抚婴儿
有规律地照料婴儿
满足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的基本生理需要
这样有助于使婴儿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感到周围世界和人都是可靠的,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 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
这一阶段要求父母等养育者(主要是母亲)在抚养孩子 的过程中,应充分适当地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不宜过分 满足和过分剥夺;同时,在满足程度和方式上要尽可能保 持一致性、一贯性,不能随意转变,即使变化也要渐进地、 有规律性地进行,使婴儿能很快适应。
8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自主VS羞怯
发展任务: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臆病、神经质、被动的、幼稚的 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
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赖的、服从的
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14
我们能做什么?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的这种勤奋感的形成,对其成年后 的社会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将来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 态度和习惯,都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