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线路施工规范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施工规范
及日常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承载能力要求增加,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与改造加快,光缆在网络中应用的普及,规范光缆干线建设是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光缆干线建设包括杆路、管道建设,光缆线路敷设、光缆熔接等。
一、杆路建设
杆路建设包括杆路路由选择、电杆型号确定、抱箍、夹板等线路器件,立杆,钢绞线架设等
1、路由确立原则:选择路由根据实际地形决定,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集镇,在杆线规划之初,要与建设等相关政府部门沟通,防止杆线建设在规范拆迁范围;以安全、稳固,便于维护、施工、减少投入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路由;直线杆路要尽量避开其它通信杆路,与其平行一般不少于一个倒杆位,不能满足的应错位立杆;
安全点:杆路穿越电力线路一般从下面穿过,路由沿线要防止有下埋通信管线、电力管线、水管、煤气管线等地下设施;在确定路由时应及时和规划建设部门对接,明确该路段是否在拆迁、改造区域。
2、电杆型号选择:杆路配杆要根据地形高低和穿越建筑物及其它杆线高度配置,有线电视杆线一般为8米,道路交越处或过河为确保尽空高度,根据具体情况选配9米或10米电杆,部分地段如施工困难也可原杆加裁顶套升高(角杆、终端杆除外)。配杆时杆距控制在45-55米,无其他特殊情况不得小于45米、大于55米,标准杆档距为50米;
3、立杆:人工立杆前应检查杆坑是否够深,马槽是否合适,机具是否齐全、牢固。树较长电杆时加装榥绳固定,建成后的杆路不能有眉毛弯、S弯,杆根偏差不可以大于5厘米,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左右偏差应不大于50m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杆路不能有急转变,要避免角杆直接穿越公路、铁路。遇到角深较大的,可将一个角杆平分成两个相等转角,立角杆时杆根内移15cm,杆稍向外偏移25度,因地形限制或装撑杆的角杆可不内移;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20cm
;对于土质松软地带的角杆、跨越杆、终端杆等杆底必须加垫坚硬平板,以防止电杆受力时杆根下坠,影响吊线的强度及稳定性;
安全点:搬运、运输、堆卸电杆时要防止失落、滚动。立杆、换电杆时应了解周围环境,防止碰触房屋、电力杆线等设施。施工范围内设立警示标志,并有专人维持秩序,保证车辆、行人的安全。在公路等道路旁边的电杆要间隔喷涂三红三白反光漆,每道宽20cm(拆杆时应清除电杆上的所有线条和拉线及附挂设备,断杆、斜杆上杆要进行加固保护)(案例解说)
常用电杆埋深深度见下表:
4、钢绞线架设、抱箍等铁件安装:干线钢绞线一般采用6.6(7/2.2),
以上长距离钢绞线架设要采用放线盘布缆,吊线抱箍距杆梢40至60cm处,不得少于25cm;铁件全部采用热镀锌材料,吊线抱箍选用D144、D164、D184单吊抱箍,穿钉配备齐全,拉线抱箍选用D144、D164、D184抱箍,附挂在供电杆线的根据杆径选用,吊线一般采用三眼单槽夹板与吊线抱箍固定的方式,吊线位置必须保持在杆路的同一侧,不能任意改变方向;钢绞线紧完后50m杆距吊线水平高度大于地面≥5m时,垂度30°时≤21.5cm;敷设墙壁的吊线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上支撑的间距应为8~10m,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支撑的间距不应大于5m。
安全点:长距离钢绞线布放时应用放线盘,严防打圈及死结;紧线时,要沿线巡查,防止障碍物刮拉发生钢绞线突弹,触碰电力线,影响杆线及施工人员安全,穿越变压器要做好穿管保护,路口门前要有专人看护,保证行人车辆安全,收紧时要注意观察地锚拉线的受力状态,可用双手用力向下拉晃拉线,使之出土顺畅,现场要有专人统一协调,确保线路信息及时反馈。与电力220V 、380V等其他线路交越,应加装保护套,交越中心向两边各1.5m为宜,两侧保证至少各超出0.5m;10KV电力线以上交越处不宜采取保护套方式,可在
交越处两侧电杆处将吊线做直埋式接地;与供电线路共架,为保证施工人员及线路传输安全要求,以供电线路标示电压22000伏特以下者为限。其最小间距为(750伏特以下 1.2米、751至15000伏 2.5米、15001至25000伏 5.0米、25001至35000伏10.0米、35001至50000伏15.0米、50001至60000伏18.0米)。架设吊线离地面高度不得低于4.5米,过公路不得低于5.5米,过
铁路不得低于7米。
5、拉线施工:拉线方位角深要用皮尺测定,丈量角深以50米标准杆距为测定依据;角杆拉线一般在吊线抱箍的上方,对过路、过港的超长的,及路由复杂的吊线要加做人字拉等辅助拉线,人字拉等辅助拉线一般在吊线抱箍的下方,拉线抱箍与吊线抱箍间距10cm±2cm,第一道拉线与第二道拉线抱箍间距为20cm为宜;拉线材料必需与主吊线型号一致最好大一个程式,角度较深受力较大的角杆、终端拉线型号不得小于6.6;(图)一般防风拉为8根杆一处
,四方拉32根左右设一处(最长不得大于48根杆距)。拉线的线距离比1:1,不得少于0.75;拉线制作,上把尺寸第一道10cm,上把3花3cm,第二道10c m,留尾10cm,上把尺寸封头5圈+3圈;中把尺寸第一道10cm,第二道10c m,中把尺寸全长(包括扣线钢环、不包括封头留长)60cm,中把尺寸封头5圈+ 3圈,做时始端铁丝要挤紧五股衬环,绕线平滑,不不跳股。地锚拉棒一般选择1800mm×12mm,2100mm×16mm,地描块采用600mm×400mm、800 mm×400mm水泥预制块;角杆、终端拉线应用2100mm×16mm拉棒,防风拉线侧面拉线可采用1800mm×12mm钢柄的地锚。特殊杆或特殊施工位置应用2400mm×20mm地锚拉棒,拉棒出土长度控制在20至50厘米,角杆拉线方位允许偏差5厘米,其它拉棒地锚出土方位允许偏差10厘米;拉棒出土斜口要深、要斜,上部拉线与钢柄成直线回土要夯实;高拉桩杆稍应向拉线合力方向反侧倾斜60—80厘米,付拉包箍距杆梢不少于25厘米,正拉线与地面保持合理的高度;撑杆方应该在角杆内角平分线上,撑杆杆根要埋深40—60厘米;角度较浅的自撑拉撑担应装在电杆1/5处;拉线地锚坑的埋深:普通土埋不低于1.4m,硬土不低于1.3m,水田、湿地不低于1.5m。
安全点:地锚选址不应在沼泽、虚土处,拉棒与地锚锚接牢固,垫片用双罗帽拧紧且拉棒丝口打毛防止松动脱落,地锚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