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日照青山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且从名诗“听”妙曲唐诗中的音乐描述(33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
❖ 第二部分中,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 ❖ 衬托手法的运用 ❖ 这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
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 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
诗歌鉴赏
❖ 诗人听琴有什么样的举动?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
❖ “起坐在一旁”“挥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鉴 赏 与 品 味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 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 (“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 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 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 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 潸然泪下。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
读一读 品一品
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讨论 诗人是如何表现音乐的。
《听颖师弹琴》韩愈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诗,与白居易的 《琵琶行》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同是 “摹写声音至文”(清方扶南语)。这首诗, 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815、816)间, 韩愈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
艺术特色
❖ 描写音乐的手法
❖ 1、正面描写:联想(以实写虚 )
❖
通感(以形写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形象地 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
练一练
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回答下面问题
1.诗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2、对于“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老”和 “瘦”二字,有人认为这两个字不能给人以美感, 用来形容悦耳动听的箜篌之音更是不伦不类。你 赞同么?谈谈你的观点。
诗歌鉴赏
❖ 这一部分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 场景有(1)儿女私语 (2)勇士赴敌
(3)云絮飞扬 (4)众鸟喧啾 (5)凤凰高飞 (6)凤凰失势落千丈 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 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 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 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 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 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 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 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
合作探究:如何来描摹音乐的?有什么好处?
小结:
1、比喻——如急雨, 如私语, 如珠落玉盘,用可
见可感的事物设喻,化无形为有形
2、巧用拟声叠词——拟声叠词“嘈嘈”和
“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使诗歌音节如音乐般悦耳动听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即不对声
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 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
❖ 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即在一旁起坐 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这表明了音乐的 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是因为颖师 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
❖ 附: “冰炭”置肠实际上也是通感。是说明诗人内 心情感变化剧烈,一时火热,一时又冰凉,以至于 潸然落泪了。
且从名诗“听”妙曲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把握唐诗中音乐描写的手 法 2、巩固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知人论世
❖ 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 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 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音乐中 “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 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生的写照, 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居易的“江州 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的水平。
题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 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
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
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
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鉴 赏 与 品 味
第一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 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 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 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 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富有蕴味。“张” 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 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
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
作
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 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
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
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
者
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
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
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
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
解
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 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
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
题
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
言、七言、杂言。
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
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
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
解
的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
整体感知
❖ 思考: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每一层次 写的什么内容?
❖ 两个层次:
❖ 第一层: 颖师琴声——正面摹写 ❖ 第二层: 听琴感受——侧面烘托
诗歌鉴赏
❖ 诗歌第一部分,正面摹写琴声,用了什么手 法?
❖ 这是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 妙。音乐本无形、无色、无味,瞬间即逝, 难以把握,具有抽象的特点。诗人借助通感, 把欣赏音乐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性体验,用场 景的形式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就使本 来非常复杂、难以描绘的音乐变得目可视, 手可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