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7、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葛圣金

17、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葛圣金

AAI和BIS均不能准确地反映氯胺酮的 麻醉作用
Ge SJ, Zhuang XL等: Can J Anesth 2003; 50: 1017-1022
AAI数值受肌源性因素的影响
七氟醚—瑞米芬太尼—阿曲库铵 心脏手术麻醉时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双频
指数的变化
100
90
80
70
60 AAI
BIS
50
乙醚麻醉
➢ 麻醉—乙醚麻醉时病人的状态 ➢ 乙醚麻醉—金标准:全麻状态是由一系列可辨别的
生理状态所组成的,它可以与适合于人体手术的乙 醚所致的状态相比较。不依赖于任何原理,可以作 为一种参考或者金标准。
1987年
Prys-Roberts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
全麻 麻醉科医师严密监测无意识
的病人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控制 和治疗措施。
二、麻醉深度监测
当前临床常用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瞳孔大小 ➢流泪 ➢出汗 ➢呼出末二氧化碳波形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AEP ✓EEG (pEEG) ✓EMG ✓HRV ✓IFT (isolated forearm technique) ✓SLEC(spontaneous lower esophageal
▪ Capitanio L, Jensen EW, Filligoi GC, et al. On-line analysis of averaged AEP, autoregressive (ARX) modeled AEP and spectral edge frequency of EEG for monitoring depth of anaesthesia. Methods Inf Med 1997; 36: 311-314.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葛圣金)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葛圣金)

乙醚麻醉
➢ 麻醉—乙醚麻醉时病人的状态 ➢ 乙醚麻醉—金标准:全麻状态是由一系列可辨别的
生理状态所组成的,它可以与适合于人体手术的乙 醚所致的状态相比较。不依赖于任何原理,可以作 为一种参考或者金标准。
1987年
Prys-Roberts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
全麻 麻醉科医师严密监测无意识
的病人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控制 和治疗措施。
二、麻醉深度监测
当前临床常用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瞳孔大小 ➢流泪 ➢出汗 ➢呼出末二氧化碳波形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AEP ✓EEG (pEEG) ✓EMG ✓HRV ✓IFT (isolated forearm technique) ✓SLEC(spontaneous lower esophageal
➢ 此后许多麻醉工作者开始描述一些体征来反映一定的麻醉深 度,而这些体征大多均与肌肉张力和反射有关。
➢ 1942年,肌松药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前的判断标准已 不再适用。
术中知晓
▪ 1945年Lancet社论为标志 ▪ 麻醉危险在此之前100年是过深 ▪ 麻醉危险在此之后是过浅
认知功能
1990年~1993年,Griffins和Jessop:
contractions)
➢自发及诱发脑电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 中的运用
Consciousness & Brain Activity
BIS是第一个得到 FDA批准的用于监 测药物镇静催眠作 用的特殊技术。
BIS分析计算流程
EEG
BIS
功率谱分析
双频分析 爆发抑制
基于以前 麻醉数据 库的经验 性分析
➢ 现代全麻技术主要是催眠药、镇痛药及肌松药的联合应用。 ➢ 药物的不同组合主要是依赖于所拥有药物的种类、给药的方式和所

麻醉深度监测(3)ppt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3)ppt课件
BIS是最早被FDA认可的麻醉药对脑作用的监测仪,是目 前商业化麻醉深度监测仪中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的监 测仪之一。BIS是Aspecet公司。它包含有时间领域、 频率领域和由临床资料派生出的高级谱分组参数。其 先进的硬件和信号处理技术使其适用于手术室电干扰 环境。目前已有数个研究表明在外科手术中常规使用 BIS监测可减少麻醉药(丙泊酚、地氟醚和七氟醚)用量 、提早拔管时间和转出恢复室时间,从而提高麻醉质量, 减少费用。
精确麻醉
精确麻醉是通过对病人脑电信号的监控实施并配以测 算病人的睡眠深度、肌肉松弛程度和镇痛的效果等, 比起以往仅靠血压监控的麻醉方法,一般手术麻醉死 亡率目前介于万分之一—五万分之一之间在实施了精 确麻醉后,死亡率可以降低一半,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精确麻醉既可以给外科医生创造更为稳定的病人条件, 也能提供患者更舒适的感受。 在麻醉意外事件中,患者“术中清醒”的比例较高, 也就是在手术未完成时,患者已清醒并伴有疼痛感觉。 这也许会成为患者一生中最糟糕的记忆,痛苦的感受 会相伴终身,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精确麻醉可以预防 术中知晓和记忆。
立健尔华— 专注于医疗工程领域
麻醉深度监测电生理的几种方法
1.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 2.脑电图EEG 3.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EP) 4. Narcotrend(NT) 5.熵(ApEn)
立健尔华— 专注于医疗工程领域
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
立健尔华— 专注于医疗工程领域
BIS优缺点:BIS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性很高,而且 其不受某些麻醉药在麻醉初始期出现的EEG假性觉 醒现象的影响。但BIS对麻醉的镇痛(阿片类药)成 分敏感性较差。 BIS监测可为个体病人的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有用 的趋势信息。但单独使用其来预防麻醉中的知晓则 不恰当。依赖事先预定的域值来确定麻醉是否适当 也是不可靠的。目前在不同麻醉药组合时、有并发 的疾病时和有药物治疗的影响时的BIS域值还不确 定。电极的位置同样可能改变BIS值。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PPT课件

麻醉镇静深度监测PPT课件

按要求安静下来
5分躁动 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试图坐起或 将肢体伸出床沿。不能始终服从指令(如能
按要求躺下,但很快又坐起来或将肢体伸出
床沿)
4分烦躁 但能配合 无外界刺激就有活动, 摆弄床单或插管,不能盖好被子,能服从指

10
.
肌肉活动评分法 (MOTOR ACTIVITY ASSESSMENT SCA测刺激引起的体动或血液动力学改变 不能有效预测意识的恢复时间 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计算速度慢(需30~60s) 对镇痛成分监测不敏感 用于儿童麻醉监测尚存在争议 CNS损伤的病人、EEG低电压的病人,BIS无意义 必须使用BIS的专业电极片,使用成本过高
17
受肌松剂影响
爆发抑制,脑电活动逐渐消失
F1 4-0
连续的 EEG 抑制
22
.
NARCOTREND 与 BIS 的区别
可在头部不同位置采集即时的原始脑电信号, 具有双通道版本,可同时监测左右脑半球脑电活动; 可使用普通心电电极和重复消毒的针式电极采集信
号及精确分析意识深度。 可在不同类型手术 (包括开颅,烧伤,眼部等)和
C0-C2 79-65 浅麻醉 theta 波数量增加
D0 64-57
delta 波数量增加
D1 56-47 常规麻醉
D2 46-37 E0-E1 36-20
连续的高 delta 波
合适的麻醉区域 D2-E1(46-20)
30参考插管
深度麻醉
E2 19-13
向爆发性抑制过渡
F0 12-5
爆发性抑制
过度麻醉
深度麻醉
F0-F1 12-0
过度麻醉
推荐麻醉深度 可能会术中知晓
合适的麻醉区域 爆发抑制,脑电活动逐渐消失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新PPT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新PPT

临床试验与验证
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验证新型监测与调控设备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培训与教育
加强麻醉医生对新型监测与调控 设备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用 技能和经验。
制定行业标准和规

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 新型监测与调控设备的普及和应 用,提高患者安全性。
THANKS FOR WATCHING
肌电指数监测通过记录肌肉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活动,能够反映肌肉的兴奋状 态,从而评估麻醉深度。该技术能够提供与脑电监测互补的信息,有助于更全面 地评估患者的麻醉状态。
02 麻醉深度调控技术
靶控输注技术
总结词
靶控输注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麻醉药物输注速度的方法,能够实现麻醉药物的精确控制和稳定麻醉深度。
重症患者麻醉深度调控
根据监测结果,对重症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 精准调控,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同时减轻术后苏醒期的疼痛和不 适感。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
要点一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监测
要点二
特殊患者麻醉深度调控
对于特殊患者,如新生儿、老年人、孕妇等,需要采用特 殊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功能近红外光谱、振幅整合脑电 图等,以评估其麻醉深度和脑功能状态。
详细描述
靶控输注技术通过设定目标药物浓度,利用计算机算法实时调整输注速度,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控制麻 醉深度。该技术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的浪费和副作用,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调控技术
总结词
脑电意识深度监测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监测脑电信号变化来评估麻醉深度的技术,能够实时反映患者 的意识状态。
无创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中的应用
无创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监测麻醉深度,如红外光谱分析、超声波成像等, 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重症监护
在重症监护中,麻醉深度监测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重患者,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医生 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神经反射状态,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重症监护中,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器 官功能损伤。通过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医生可以 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实现针对不同患者 的个性化监测方案,提高麻醉安
全性。
远程麻醉深度监测
无线传输技术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远程服 务器,便于医生远程监控。
数据分析与预警
在远程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实时发出预警信息 ,提醒医生关注患者状态。
移动设备访问
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访问监 测数据,了解患者麻醉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监测准确性。
互补性监测
不同监测方法具有互补性,结合多 种监测手段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麻醉 状态。
数据融合算法
利用现代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 ,开发多模态监测数据的融合算法 ,提高监测效能。
AI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生理信号进 行自动分析,识别麻醉深度相关
特征。
实时预测
通过AI技术预测麻醉深度变化趋 势,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
《麻醉深度监测》PPT课件
目录
• 麻醉深度监测概述 • 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 • 麻醉深度监测的原理 • 麻醉深度监测的注意事项 • 麻醉深度监测的发展趋势
01
麻醉深度监测概述
Chapter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麻醉深度监测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和设备,对病人在 麻醉过程中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进行实时评估的 过程。

麻醉深度检测ppt课件

麻醉深度检测ppt课件

麻醉深度检测
10
第一节 脑电信号分析基础
(一)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是分析复杂波形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 根据是傅里叶变换。任何一个周期性函数f(t),可以看 成是很多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之和,即可以用傅里叶 级数来表示。
麻醉深度检测
11
第一节 脑电信号分析基础
麻醉深度检测
12
第一节 脑电信号分析基础
Dayswith EEG 163 Patients
在ICU的平均时间(天)
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医疗成本
麻醉深度检测
48
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
能方便地在常规全麻中应用,对所有的麻醉药能显示 不同等级的变化,且不受神经肌肉阻滞药的影响,无创、 实时,反应时间方面达到最小延迟。准确指导临床麻醉用 药,对麻醉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由于诱发电位的波形及振幅较为固定,而背景电活动 无极性亦不规律,随着叠加次数的增加,诱发电位波 形愈加明显,而噪音正负极性互相抵消,然后,再用 平均技术使诱发电位波形恢复原貌。
麻醉深度检测
33
麻醉深度检测
34
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麻醉深度检测
35
听觉诱发指数
计算AEP index主要有两种模式 移动时间平均模式(MTA) 外因输入自动回归模式(ARX)
麻醉深度检测
29
第四节 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 的特性反映了大脑对刺激反应的客观表现。在麻醉时 听觉最后丧失且最早恢复,AEP在麻醉/镇静深度监 测中意义突出。
麻醉深度检测
30
AEP与BIS相比有两个优点
① AEP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的客观表现,而 BIS反应的是静息水平(resting level) ;

麻醉深度及监测PPT

麻醉深度及监测PPT

Fig: BIS, HRV, and PI values before and
10, 30, 60, 120s after incision
指脉波 形降低
伤害性 刺激
交感 兴奋
存在外界伤害性刺激时,灌注指数与肾动脉血流
量的波动一致。
外周指脉波形产生的灌注指数能够反映伤害性感
受的程度。
指脉波型是“理想麻醉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识消失
肌肉松迟 肌松药物
抑制伤害性刺激反应
阿片类药物和 血管活性药物
超过0.6MAC的吸入 麻醉药物浓度多为
抑制伤害性感受
意识消失后患者 没有外人所感受
到的“疼痛”
小剂量心血管 活性药物使 麻醉更平稳
心血管活性药物 作为麻醉药的一个成份
P<0.01
end-tidal desflurane concentration (%)
循环稳定
麻醉后交感失张力
手术后交感高张力
麻醉中的容量填充
术后钠水潴留
麻醉时组织自主调 节功能下降
患者术前禁 食禁饮脱水
麻醉诱导药物的 扩血管作用
诱导期急性 超容量填充
血流动 力学平稳
组织充 分灌注
维持较 深的麻醉
有助于 术后恢复
降低PONV 的发生率
肌松药
心血管活性药物?
心血管抑制性药物能否成为麻醉的组成部分
HR、Bp
BIS
HR、Bp ↑ ,BIS↑-麻醉过浅 HR、Bp ↑ ,BIS→ -“镇痛”不全
HRV
HRVI
0~20为“镇痛”过度 20~40“镇痛”适当 40~60为“轻度镇痛不全” >60为“镇痛不全”
AEP Entropy

《麻醉深度监测》PPT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PPT课件

全麻过深的主要危害
1、应激反应低下(不足) 2、生命中枢抑制 3、呼吸功能抑制(通气不足、呼吸停止) 4、循环功能抑制(血压显著下降、心搏停止) 5、难以满足手术需要 6、其他
因此,全身麻醉期间,维 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对于确保病 人安全和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掌 握全麻深度的监测和临床判断。
最新型双频谱指数麻醉深度监测仪具有 反应灵敏、及时准确、显示直观、判断方便、 体积小、抗干扰强等优点。除监测麻醉深度 外,同时可反映肌松(EMG)和镇痛(SR)情况。 双频谱指数范围为0-100,指数越小,麻醉 越深。手术中适宜的指数范围(麻醉深度) 为40-60。
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放置头皮电极; (2)信号质量指数(SQI)>50时的Bis(非中 空数值)才有意义;(3)手术电刀、电凝 的使用对其有一定干扰。
不规律 呛咳 气道阻力高 喉痉挛
规律 气道阻力小
膈肌呼吸 频率增快 气管拖曳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血压稍低 但稳定
刺激无改变 低血压
瞬目反射(眼睑反射(+ 眼球运动(+
偏视 流泪 眼睑反射(眼球固定中央
对光反射(瞳孔散大
吞咽反射(+ 出汗(+ 分泌物多
刺激下体动 (+
体动(分泌物减少
指标
状态
记分
P
收缩压
3、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4、视觉诱发电位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双频谱指数是对脑电活动中波谱界频和中 频综合分析的结果,能随常用麻醉药的麻醉深 度改变显示出剂量相关的变化。Dutton等的 临床研究显示Bis作为麻醉中体动的预测,明 显优于血压和心率。Rampil发现界频可判断 刺激前的麻醉深度,以便及时调整深度。这是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时间最长、最成熟方法。 其监测结果在美国是唯一可用作司法证据的。 Bis目前仍是麻醉深度监测的金标准。

《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PPT课 件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在手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适 当的麻醉状态。
研究背景
过去几十年中,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 控制患者的麻醉水平,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性
1 精确控制麻醉水平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处于最佳麻醉状态,提 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舒 适度。
很难综合评估患者的麻醉状 态,容易产生主观判断和偏 差。
影响因素复杂
麻醉深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药物代谢、患者年龄、 疾病状态等,难以精确评估。
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开发一种可靠、准确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 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实验室研究
通过对模型动物的实验,验证 新技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安全性评估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证明新技术在麻 醉深度监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论和展望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准确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治疗工具。未来的研究 将进一步优化技术,并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
2 减少并发症风险
通过监测麻醉深度,可 以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等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 生。
3 个体化麻醉管理
能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 况和需求,调整麻醉药 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提高治疗效果。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的生理监测指 标
如心率、血压等无法准确反 映患者的麻醉深度,存在误 差和滞后性。
单一监测参数
临床验证
在手术实际应用中对新技术进 行评估,收集患者数据并进行 分析。
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技 术,分析实验结果和临床数据, 确定监测指标的有效性。

麻醉深度监测 ppt课件

麻醉深度监测 ppt课件

2017最新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深圳威浩康
参考文献
不同方法监测全麻患者麻醉深度准确性的比较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6 年 5 月第36 卷第5 期
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重点实验室:
深圳威浩康
Chin J Anesthesiol,May 2016,Vol.36,.5
参考文献
不同方法监测全麻患者麻醉深度准确性的比较
与镇痛药物相关 伤害性刺激强度
全麻镇痛深度
0-99
30-50 (右美除外)
面部肌电指数
EMG
与肌松药物相关 评估面部肌松
0-99
诱导35 拔管75
爆发抑制比
BS
与镇静药物相关 提示麻醉过深
0-99
0
深圳威浩康
解决临床问题
Angel-6000D 生命体征+麻醉深度
Angel-6000A 麻醉深度 (镇静+镇痛)
40--50,会出现镇静过深 50--60,会出现术中知晓
深圳威浩康
6、复苏唤醒提示
IOC1≥70 IOC2≥90
IOC2越接 近99,越 容易被唤醒
深圳威浩康
利用IOC1与IOC2的关系如何控制苏醒时间
深圳威浩康
唤醒时机
复 苏 期 IOC2 称 为 警 觉 指 数 , 数 值 越 接 近 99 , 患 者越容易被唤醒,如果 IOC2达到99未能唤醒, 观 察 EMG 数 值 , 数 值 很 低,说明肌松未代谢完。 拔管EMG>75.
深圳威浩康
解决临床问题
3、避免麻醉过深
爆发抑制比 出现数值提 示麻醉过深。 而生命体征 不能代表真 实麻醉深度。
深圳威浩康
解决临床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觉 通道
2
I II
IV V
III
000..6.66
000..5.55
000..4.44
VI
000..3.33
000..2.22
Po
000..8.88
PPaa
PP 000..6.66
11
000..4.44
000..2.22
PP22
000..1.11
000
5555
11110000
11115555
22220000
全麻状态的组成成分
➢ 从临床作用的角度:
➢ 意识丧失(Unconsciousness) ➢ 制动(Immobility) ➢ 镇痛(Analgesia) ➢ 对病人的无伤害 (Not harming the patient)
➢ 从全麻临床实施的角度:
➢ 全麻的实施多是不同药物的组合,以使药物的副作用尽可能地降低 并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二、麻醉深度监测
当前临床常用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瞳孔大小 ➢流泪 ➢出汗 ➢呼出末二氧化碳波形
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AEP ✓EEG (pEEG) ✓EMG ✓HRV ✓IFT (isolated forearm technique) ✓SLEC(spontaneous lower esophageal
ARX和MTA模式以及BIS的测算延迟时间
清醒 睡眠
30 -60 秒 2- 6 秒
ARX- 指数 AAI
BIS分析 移动时- 间平均数模式
总的延迟时间
▪ 传统的移动时间平均数模式: 30~60 秒 ▪ 外因输入自动回归模式: 2~6 秒
ARX模式的发展历程
▪ 最早用于军事与勘测:直升机上摄像
▪ Mr. Erik Weber Jensen在上世纪攻读生物医 学工程博士时开始将ARX方法用于提取听觉 诱发电位
➢MLAEP波形有明确的解剖学定位。
许多研究均显示 MLAEP是监测镇静深 2 度极具前途的方法。
1
0
Na Nb
1 . (B a se lin e ) 3. (R am say=6) 4. (R am say=4)
A m p litu d e [u V ]
-1
Pa
-2
0
20
40
6080100Latency [m s]
➢ 此后许多麻醉工作者开始描述一些体征来反映一定的麻醉深 度,而这些体征大多均与肌肉张力和反射有关。
➢ 1942年,肌松药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以前的判断标准已 不再适用。
术中知晓
▪ 1945年Lancet社论为标志 ▪ 麻醉危险在此之前100年是过深 ▪ 麻醉危险在此之后是过浅
认知功能
1990年~1993年,Griffins和Jessop:
contractions)
➢自发及诱发脑电技术在麻醉深度监测 中的运用
Consciousness & Brain Activity
BIS是第一个得到 FDA批准的用于监 测药物镇静催眠作 用的特殊技术。
BIS分析计算流程
EEG
BIS
功率谱分析
双频分析 爆发抑制
基于以前 麻醉数据 库的经验 性分析
ARX模式AEPindex早期文章
▪ Jensen EW, Lindholm P, Henneberg SW. Autoregressive modeling with exogenous input of middle-latency auditory-evoked potentials to measure rapid changes in depth of anesthesia. Methods Inf Med 1996; 35: 256-260.
乙醚麻醉
➢ 麻醉—乙醚麻醉时病人的状态 ➢ 乙醚麻醉—金标准:全麻状态是由一系列可辨别的
生理状态所组成的,它可以与适合于人体手术的乙 醚所致的状态相比较。不依赖于任何原理,可以作 为一种参考或者金标准。
1987年
Prys-Roberts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
全麻 麻醉科医师严密监测无意识
的病人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控制 和治疗措施。
22252555
33303000
33353555
000
222
444
666
888
111000
No
6666
7777
Naa
---000..2.22
NNbb
---000..4.44
NN22
---000..6.66
NN11
MLAEP在监测镇静/麻醉方面较自发 脑电有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优点:
➢MLAEP是大脑对声音刺激的主动反应;
①有意识的知晓,有显性记忆 ②有意识的知晓,无显性记忆 ③无意识的知晓,无显性记忆,有隐性记忆 ④无知晓
合适的麻醉深度?
1990年Stanski: 当一种或几种麻醉药的浓度达到足以满 足手术并使病人舒适的效应时
个人理解
麻醉深度
➢是麻醉与刺激共同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种 人体受抑制状态的程度。
➢随着麻醉与刺激强度各自消长,麻醉深度处 于相应的动态变化之中。
➢信号噪声比(SNR)与波形重叠次数的平方 根成正比。如果SNR是1:20,则256次重叠 SNR将升高至4:5。如果1次波形扫描需80 ms,单重叠256次就需20 s;
➢单纯移动平均方法并不能有效获取MLAEP的 信息,虽然对MTA模式做出了一些改进,但 仍需250~500次原始波形叠加来获取满意的 MLAEP。
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优秀课件
请问:
✓麻醉???
✓麻醉深度???
一、概念——麻醉
麻醉
➢ 一世纪,希腊哲学家Dioscorides首先使用 ANESTHESIA来描述毒参茄属植物引起的昏睡状态。
➢ 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使用 ANESTHESIA描述一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新现象, 即病人对手术创伤不能感知。至此,“麻醉”概念 正式形成。
➢ 现代全麻技术主要是催眠药、镇痛药及肌松药的联合应用。 ➢ 药物的不同组合主要是依赖于所拥有药物的种类、给药的方式和所
给药物各自相对应的量。
一、概念——麻醉深度
麻醉深度
➢ 1847年,Plomley首先明确提出“麻醉深度”: 陶醉 兴 奋 深麻醉。
➢ Guedel经典的乙醚麻醉分期:痛觉消失期(Analgesia), 兴奋谵妄期(Delirium),外科手术期(4级)(Surgical stage)和呼吸麻痹期(Respiratory analysis)。
提取并计算出MLAEP指数的模式有两种:
经典的移动时间平均数模式(MTA model),耗 时约45 s;
新型的外因输入自动回归模式(ARX model), 耗时约2~6 s 。近来,外因输入自动回归模式提取 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已逐渐试用于临床监 测麻醉/镇静深度。
MTA模式的两大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