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机构的运动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2 P23
ω1
P13 P14
ω3 P34
例2:如图3-3所示的凸轮机构,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凸轮 2的角速度为ω2,试求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3的移动 速度V3。 解:作机构运动简图并找出机构的全部速度瞬心 P12、 P13、 P23 P23
位于K点的公法线上;
位于P12 、 P13直线上;
P23
利用P23求
各杆以 L1 L2 L3
(1)位移分析:
L1 + L2
L4
矢量形式表示,标出各矢量的θ。
求 θ2 、 θ3
= L3 + L 4
用复数表示为:L1 e iθ 1 + L2 e iθ 2 = L3 e iθ 3 + L4 (3-7) 按欧拉公式展开:
L1 (cosθ1+isinθ1)+ L (cos θ2+isinθ2) = 2
(re
) = -( r
θ 2)
iθ iθ r e θ e + ( r θ )i + r e + (2 )i e
iθ iθ
* 用解析法作机构运动分析的 关键是位置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只是其位置方
程对时间t求一次、二次导数。
3-14 在图示的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以等速度ω1=10rad/s逆时针方 向转动,lAB=100mm,lBC=300mm,e=30mm。当θ1=60°时, 试用复数法求构件2的角位移θ2、角速度ω2及构件3的速度V3。
四、利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 例1:已知图所示机构(μL)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的角 速度为ω1,试求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3的ω3。 P24 解: 首先作机构运动简图并 找出机构的全部速度瞬心
利用P13求 ∵ P13为构件1、3的同速点 ∴ V1 P13 = V3 P13 即:ω1 P13 P14μL= ω3 P13 P34μL 则:ω3= ω1 P13 P14 / P13 P34 或 ω1 /ω3= P13 P34/ P13P14 ——机构的传动比。
2
* 如图示的四杆机构: K= 4×(4-1)/2 =6 P23、 P24、 P34 P12、 P13、 P14、 即是:
三、各瞬心位置的确定 瞬心位置可用直接观察法、三心定理等方法来确定
1、直接观察法 ——直接成副的两构件 1)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则转动副的 回转中心即为 其瞬心(图3-1a);
1、构件(或原动件)—— 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 已知该构件上一点的运动(位置、速度、加速 度),构件的运动(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 及已知点到所求点的距离。求同一构件上其它点的 运动(位置、速度、加速度)。 如图 b-1 所示的构件 AB ,已知:
运动副A的(xA、yA、x 、yA、x 、y A)和
L1 e iθ 1 + L2 e iθ 2 = L3 e iθ 3
+ L4
(3-7)
2、速度分析:求
θ2
θ3
iθ 1
( re ) = ( r θ )i e + re iθ
+ ( L2 θ 2 ) i e
iθ
iθ
( L1 θ 1 ) i e 对(3-7)式求导:
iθ 2
3 (**) =( L3θ 3 ) i eiθ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3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机构的运动分析,就是根据原动件给定的运动规律, 来分析这个机构其它构件上某些点的位移、轨迹、速度、 加速度,以及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一、运动分析的目的 1、进行机构的位移或轨迹分析 1)确定某些构件在运动时所需的 空间、执行构件的行程; 2)判断机构运动时各构件之间是 否会发生互相干涉; 3)考察某构件或构件上某些点能 否实现预定的位置或轨迹要求。
yC 、 、y C),导杆上E点的运 xC、 yC、 xC
动(xE、yEx 、 、 、 、 ),导杆Lj y y x E E E E 的运动( 、 )。 ψ j ψ、 j ψ j
图b-3
4、RRPⅡ级杆组:由1个外转动副、1个内转动副、
1个外移动副和2个构件组成 如图b-4,已知杆长Li、Lj(Lj杆垂直导路),外转动副B 的运动(xB、yB、 xB 、 yB 、 y B ),滑块导路方向角和计算位 x、
L3 θ3+isinθ3) + (cos
L4
(cos θ2+isinθ2) = L1 (cosθ1+isinθ1)+ L 2
L3 θ3+isinθ3) + (cos
L4
L 3 θ3 + cosθ2 = cos 分离虚、实部:L1 cosθ1 + L2 L1 sinθ1 + L2sinθ2 = L sin 3 θ3
* 三心定理: 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 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VC2C1 VC3C1 3 2 A ( P12 ) 1 ) B(P 13 A ( P12 ) 2 1 ) B(P 13 C 3
(设构件1固定)
例:确定图所示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在 图示位置的所有瞬心。
P24
解:K= 4 ×(4-1)/2 =6 ,即: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一、速度瞬心的概念 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没有 相对速度的重合点。
速度瞬心的性质:
1)是两构件的共点(重合点); 2)是两构件的同速点; 3)是一个构件绕另一个构件的相对转动回转中心点.
二、(机构中)瞬心的数目
机构中每两个构件之间就有一个瞬心,记为Pij(或Pji) 如果一个机构由N个构件(包括机架)所组成, 则瞬心总数为: K= c N = N(N-1)/2 (3-1)
P12 、 P23、 P34 、 P14 、P13、 P24 * P12 、 P23、 P34 、 P14的位置 由直接观察法确定,
P13
P23
P12 ω1 P14 ω3 P34
* P13 、 P24由“三心定理”来确定:
P13 P24
对于构件1、2、3,位于P12 、 P23直线上;
对于构件1、4、3,位于P14 、 P34直线上; 对于构件2、1、4,位于P12 、 P14直线上; 对于构件2、3、4,位于P23、 P34直线上。
欧拉公式展开:
L1 θ 1i (cosθ1+isinθ1)+
i(cosθ L2 θ 2+isinθ2) = 2
L2θ 2 sinθ2 + L3 θ sin 3 θ3 =
i(cosθ L 3 θ 3 3+isinθ3)
θ 1 θ1 L1sin
分离虚、实部:-
L2 θ 2 cosθ2 - L3θ 3 cosθ3 = -
a)
图3-1
b)
2)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则瞬心位于导路垂线的无 穷远处(图3-1b);
3) 两构件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则接触点即为 瞬心(图3-1 c);
c)
图3-1
d)
4)两构件组成滚动兼滑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应位 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具体位置尚需根据其 它条件才能确定(图3-1 d)。
2、用“三心定理”——不直接成副的两构件
L4
(3-8)
令a= L4- L1 cosθ1,b= Lsin 1 θ1,则:
L2cosθ2=
L2 sinθ2=
θ3 + Lcos 3
a
(1) (2)
2 a)2+( Lsin θ - b) 3 3
L3 sinθ3-b
2=( 2 2 L (1) +(2) 得: 2 L3cosθ3 +
整理得方程:A sinθ3+B cosθ3+C=0
B
移s时参考点K的位置(xK、yK),若导路运动(如导杆), 还须给出K点和导路的运动 (xK、yK、 ψ j、 xK 、 yK、 y K、 ψ j )。 ψ j、 x、
∵ P23为2、3两构件的同速点,
V3 =V3 P23 = V2 P23 = ω2 P12 P23μL (方向垂直向上)
P13
∞
P12
图3-3
§3—3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常用的解析法有: 矢量方程解析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杆组法。
一、复数矢量法 复数矢量法是先写出机构位置的封闭矢量方 程式,然后将它对时间求一次和二次导数即得 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式,最后用复数矢量运 算法求出所需的运动参数。 机构位置的封闭矢量方程式
L1 θ cos 1 θ1
解得: θ 2 (3-12)、
θ 3 (3-13)
( L1 θ 1 ) i e
iθ 1
+ ( L2 θ 2 ) i e
iθ 2
3 (**) =( L3θ 3 ) i eiθ
3、加速度分析: 对(**)式再求导,可解得:
θ2
iθ
(3-15) (3-16) θ3
代入(3-9)式,整理得:(C-B) t2+2A t+(B+C)=0 t1、2=
A A2 B2 C2 BC
A A 2 B2 C2 ∴ θ3=2arctg t1、2 =2arctg BC
(3-10)
θ3 + a θ2可代入式(1) ( L2 cosθ2= Lcos 3
)
求得 θ2
θ1
L2 , e 分别表示各杆的向量,则向量方程式为: s3 , 解:以 L1 ,
L1 + L2 = s 3 + e
用复数表示为: L1 e
iθ 1
+
L2 e
iθ 2
= s3 e
i0
+e e
i 2
(*)
二、杆组法
只将单个构件及Ⅱ 级杆组 作为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分析 。
弄清各数学模型的形态、进行运动分析必须具备 的已知条件、 经过运动分析后能求出的运动参数。
2、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某个构件上某些点的速度 变化规律能否满足工作要求。 2)为加速度分析打下基础。 3、进行加速度分析 确定机构的惯性力,分析机器的动力性能。 二、方法 速度瞬心法 1、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特点:形象直观,容易掌握。精度不高,作图繁琐。 矢量方程解析法 2、解析法: 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 杆组法 特点:精度较高, 便于将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结合。没有图 解法形象直观,计算工作量大。
L1 + L2
= L3 + L 4
任一平面向量可以用复数表示
OP = r e = r(cosθ+isinθ) (欧拉公式)
iθ
* 举例: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杆长L1,L2,L3,L4, 及θ1,ω1。
求:θ2,θ 2, θ 2,θ3 , θ, 3 θ3 解: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并将
(3-9)
其中:A=2b L3 ,B=-2a L3 ,
C= L2 2-L12 - L32 - L42 +2 L1L4cosθ1
A sinθ3+B cosθ3+C=0
(3-9)
2 2 令:t=tg θ 3 , 则: cosθ3=(1-t )/ (1+ t ) 2 sinθ3 = 2t / (1+ t2)
3、RPRⅡ级杆组:由2个外转动副、1个内移动副和2个
构件组成 如图b-3,已知各杆长Li、Lj、Lk(Li、Lk杆垂直导路),
外转动副B、D的运动(xB、yB、 xB、 y B、 y B 、xD、 xB 、
yD、xD 、 yD 、 y D )。 xD、
求:内副C的运动(xC、
yB 、 y D )。 加速度( xB、 xD 、
求:内运动副C的运动,即位置(xC、 yC)、速度( xC 、 yC )、加速度( xC 、y )
C
以及两杆运动,即角位置( ψ j )、 ψi 、
角速度( 、 ψ j )、角加速度 ψi
图b-2
(ψ 、 )。 ψj i
θ3=2arctg t1、2 =2arctg
A A 2 B2 C2 BC
说明:
1)“±”——取决于机构的初始安装模式: “+”号适用于图示机构ABCD位置的安装方案;
“-”号适用于机构ABC′D位置的安装方案。 2)θ31、θ32——取决于从动件运动的连续性:
若|θ31-θ3 | < |θ32-θ3 | 则取当前的θ3=θ31,否则取θ3=θ32。 3)若A2+B2-C2<0,即没有θ3,说 机构不能运动到此位置 ——可用来判断机构的可动范围。
构件AB的( AB 的长度 Li。 ψ i、 ψ i、 ψ )及 i
A
A
求B点的(xB、yB、xB、 yB 、 yB ) 。 xB、
百度文库
图b-1
2、RRRⅡ级杆组:由2个外转动副、 1个内转动副和 2个杆组成 如图b-2,已知两杆长Li、Lj,两个外运动副B、D的运
动,即位置(xB、yB、xD、yD),速度( xB 、yB、xD、yD)和
ω1
P13 P14
ω3 P34
例2:如图3-3所示的凸轮机构,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凸轮 2的角速度为ω2,试求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3的移动 速度V3。 解:作机构运动简图并找出机构的全部速度瞬心 P12、 P13、 P23 P23
位于K点的公法线上;
位于P12 、 P13直线上;
P23
利用P23求
各杆以 L1 L2 L3
(1)位移分析:
L1 + L2
L4
矢量形式表示,标出各矢量的θ。
求 θ2 、 θ3
= L3 + L 4
用复数表示为:L1 e iθ 1 + L2 e iθ 2 = L3 e iθ 3 + L4 (3-7) 按欧拉公式展开:
L1 (cosθ1+isinθ1)+ L (cos θ2+isinθ2) = 2
(re
) = -( r
θ 2)
iθ iθ r e θ e + ( r θ )i + r e + (2 )i e
iθ iθ
* 用解析法作机构运动分析的 关键是位置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只是其位置方
程对时间t求一次、二次导数。
3-14 在图示的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以等速度ω1=10rad/s逆时针方 向转动,lAB=100mm,lBC=300mm,e=30mm。当θ1=60°时, 试用复数法求构件2的角位移θ2、角速度ω2及构件3的速度V3。
四、利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 例1:已知图所示机构(μL)各构件的尺寸,原动件1的角 速度为ω1,试求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3的ω3。 P24 解: 首先作机构运动简图并 找出机构的全部速度瞬心
利用P13求 ∵ P13为构件1、3的同速点 ∴ V1 P13 = V3 P13 即:ω1 P13 P14μL= ω3 P13 P34μL 则:ω3= ω1 P13 P14 / P13 P34 或 ω1 /ω3= P13 P34/ P13P14 ——机构的传动比。
2
* 如图示的四杆机构: K= 4×(4-1)/2 =6 P23、 P24、 P34 P12、 P13、 P14、 即是:
三、各瞬心位置的确定 瞬心位置可用直接观察法、三心定理等方法来确定
1、直接观察法 ——直接成副的两构件 1)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则转动副的 回转中心即为 其瞬心(图3-1a);
1、构件(或原动件)—— 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 已知该构件上一点的运动(位置、速度、加速 度),构件的运动(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 及已知点到所求点的距离。求同一构件上其它点的 运动(位置、速度、加速度)。 如图 b-1 所示的构件 AB ,已知:
运动副A的(xA、yA、x 、yA、x 、y A)和
L1 e iθ 1 + L2 e iθ 2 = L3 e iθ 3
+ L4
(3-7)
2、速度分析:求
θ2
θ3
iθ 1
( re ) = ( r θ )i e + re iθ
+ ( L2 θ 2 ) i e
iθ
iθ
( L1 θ 1 ) i e 对(3-7)式求导:
iθ 2
3 (**) =( L3θ 3 ) i eiθ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3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3—1 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机构的运动分析,就是根据原动件给定的运动规律, 来分析这个机构其它构件上某些点的位移、轨迹、速度、 加速度,以及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一、运动分析的目的 1、进行机构的位移或轨迹分析 1)确定某些构件在运动时所需的 空间、执行构件的行程; 2)判断机构运动时各构件之间是 否会发生互相干涉; 3)考察某构件或构件上某些点能 否实现预定的位置或轨迹要求。
yC 、 、y C),导杆上E点的运 xC、 yC、 xC
动(xE、yEx 、 、 、 、 ),导杆Lj y y x E E E E 的运动( 、 )。 ψ j ψ、 j ψ j
图b-3
4、RRPⅡ级杆组:由1个外转动副、1个内转动副、
1个外移动副和2个构件组成 如图b-4,已知杆长Li、Lj(Lj杆垂直导路),外转动副B 的运动(xB、yB、 xB 、 yB 、 y B ),滑块导路方向角和计算位 x、
L3 θ3+isinθ3) + (cos
L4
(cos θ2+isinθ2) = L1 (cosθ1+isinθ1)+ L 2
L3 θ3+isinθ3) + (cos
L4
L 3 θ3 + cosθ2 = cos 分离虚、实部:L1 cosθ1 + L2 L1 sinθ1 + L2sinθ2 = L sin 3 θ3
* 三心定理: 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 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VC2C1 VC3C1 3 2 A ( P12 ) 1 ) B(P 13 A ( P12 ) 2 1 ) B(P 13 C 3
(设构件1固定)
例:确定图所示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在 图示位置的所有瞬心。
P24
解:K= 4 ×(4-1)/2 =6 ,即:
§3—2 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一、速度瞬心的概念 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没有 相对速度的重合点。
速度瞬心的性质:
1)是两构件的共点(重合点); 2)是两构件的同速点; 3)是一个构件绕另一个构件的相对转动回转中心点.
二、(机构中)瞬心的数目
机构中每两个构件之间就有一个瞬心,记为Pij(或Pji) 如果一个机构由N个构件(包括机架)所组成, 则瞬心总数为: K= c N = N(N-1)/2 (3-1)
P12 、 P23、 P34 、 P14 、P13、 P24 * P12 、 P23、 P34 、 P14的位置 由直接观察法确定,
P13
P23
P12 ω1 P14 ω3 P34
* P13 、 P24由“三心定理”来确定:
P13 P24
对于构件1、2、3,位于P12 、 P23直线上;
对于构件1、4、3,位于P14 、 P34直线上; 对于构件2、1、4,位于P12 、 P14直线上; 对于构件2、3、4,位于P23、 P34直线上。
欧拉公式展开:
L1 θ 1i (cosθ1+isinθ1)+
i(cosθ L2 θ 2+isinθ2) = 2
L2θ 2 sinθ2 + L3 θ sin 3 θ3 =
i(cosθ L 3 θ 3 3+isinθ3)
θ 1 θ1 L1sin
分离虚、实部:-
L2 θ 2 cosθ2 - L3θ 3 cosθ3 = -
a)
图3-1
b)
2)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则瞬心位于导路垂线的无 穷远处(图3-1b);
3) 两构件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则接触点即为 瞬心(图3-1 c);
c)
图3-1
d)
4)两构件组成滚动兼滑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应位 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具体位置尚需根据其 它条件才能确定(图3-1 d)。
2、用“三心定理”——不直接成副的两构件
L4
(3-8)
令a= L4- L1 cosθ1,b= Lsin 1 θ1,则:
L2cosθ2=
L2 sinθ2=
θ3 + Lcos 3
a
(1) (2)
2 a)2+( Lsin θ - b) 3 3
L3 sinθ3-b
2=( 2 2 L (1) +(2) 得: 2 L3cosθ3 +
整理得方程:A sinθ3+B cosθ3+C=0
B
移s时参考点K的位置(xK、yK),若导路运动(如导杆), 还须给出K点和导路的运动 (xK、yK、 ψ j、 xK 、 yK、 y K、 ψ j )。 ψ j、 x、
∵ P23为2、3两构件的同速点,
V3 =V3 P23 = V2 P23 = ω2 P12 P23μL (方向垂直向上)
P13
∞
P12
图3-3
§3—3 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常用的解析法有: 矢量方程解析法、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杆组法。
一、复数矢量法 复数矢量法是先写出机构位置的封闭矢量方 程式,然后将它对时间求一次和二次导数即得 速度和加速度矢量方程式,最后用复数矢量运 算法求出所需的运动参数。 机构位置的封闭矢量方程式
L1 θ cos 1 θ1
解得: θ 2 (3-12)、
θ 3 (3-13)
( L1 θ 1 ) i e
iθ 1
+ ( L2 θ 2 ) i e
iθ 2
3 (**) =( L3θ 3 ) i eiθ
3、加速度分析: 对(**)式再求导,可解得:
θ2
iθ
(3-15) (3-16) θ3
代入(3-9)式,整理得:(C-B) t2+2A t+(B+C)=0 t1、2=
A A2 B2 C2 BC
A A 2 B2 C2 ∴ θ3=2arctg t1、2 =2arctg BC
(3-10)
θ3 + a θ2可代入式(1) ( L2 cosθ2= Lcos 3
)
求得 θ2
θ1
L2 , e 分别表示各杆的向量,则向量方程式为: s3 , 解:以 L1 ,
L1 + L2 = s 3 + e
用复数表示为: L1 e
iθ 1
+
L2 e
iθ 2
= s3 e
i0
+e e
i 2
(*)
二、杆组法
只将单个构件及Ⅱ 级杆组 作为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分析 。
弄清各数学模型的形态、进行运动分析必须具备 的已知条件、 经过运动分析后能求出的运动参数。
2、进行速度分析 1)了解某个构件上某些点的速度 变化规律能否满足工作要求。 2)为加速度分析打下基础。 3、进行加速度分析 确定机构的惯性力,分析机器的动力性能。 二、方法 速度瞬心法 1、图解法: 矢量方程图解法
特点:形象直观,容易掌握。精度不高,作图繁琐。 矢量方程解析法 2、解析法: 矩阵法 复数矢量法 杆组法 特点:精度较高, 便于将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结合。没有图 解法形象直观,计算工作量大。
L1 + L2
= L3 + L 4
任一平面向量可以用复数表示
OP = r e = r(cosθ+isinθ) (欧拉公式)
iθ
* 举例: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杆长L1,L2,L3,L4, 及θ1,ω1。
求:θ2,θ 2, θ 2,θ3 , θ, 3 θ3 解:建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并将
(3-9)
其中:A=2b L3 ,B=-2a L3 ,
C= L2 2-L12 - L32 - L42 +2 L1L4cosθ1
A sinθ3+B cosθ3+C=0
(3-9)
2 2 令:t=tg θ 3 , 则: cosθ3=(1-t )/ (1+ t ) 2 sinθ3 = 2t / (1+ t2)
3、RPRⅡ级杆组:由2个外转动副、1个内移动副和2个
构件组成 如图b-3,已知各杆长Li、Lj、Lk(Li、Lk杆垂直导路),
外转动副B、D的运动(xB、yB、 xB、 y B、 y B 、xD、 xB 、
yD、xD 、 yD 、 y D )。 xD、
求:内副C的运动(xC、
yB 、 y D )。 加速度( xB、 xD 、
求:内运动副C的运动,即位置(xC、 yC)、速度( xC 、 yC )、加速度( xC 、y )
C
以及两杆运动,即角位置( ψ j )、 ψi 、
角速度( 、 ψ j )、角加速度 ψi
图b-2
(ψ 、 )。 ψj i
θ3=2arctg t1、2 =2arctg
A A 2 B2 C2 BC
说明:
1)“±”——取决于机构的初始安装模式: “+”号适用于图示机构ABCD位置的安装方案;
“-”号适用于机构ABC′D位置的安装方案。 2)θ31、θ32——取决于从动件运动的连续性:
若|θ31-θ3 | < |θ32-θ3 | 则取当前的θ3=θ31,否则取θ3=θ32。 3)若A2+B2-C2<0,即没有θ3,说 机构不能运动到此位置 ——可用来判断机构的可动范围。
构件AB的( AB 的长度 Li。 ψ i、 ψ i、 ψ )及 i
A
A
求B点的(xB、yB、xB、 yB 、 yB ) 。 xB、
百度文库
图b-1
2、RRRⅡ级杆组:由2个外转动副、 1个内转动副和 2个杆组成 如图b-2,已知两杆长Li、Lj,两个外运动副B、D的运
动,即位置(xB、yB、xD、yD),速度( xB 、yB、xD、yD)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