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ppt下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是产品中附有少量分散剂残留物
3.2.3 PVC的悬浮聚合
VC在搅拌和分散剂作用下,悬浮分散在水中进行聚合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调节聚合速度 分散剂的种类和搅拌状态可以调节树脂的颗粒形态 温度决定PVC的聚合度,一般采用夹套冷却的方式使
[1] 向单体转移
.
CH2 CH + CH2 = CH
X
X
.
CH2 CH + CH2 = C
X
X
.
CH = CH + CH3 CH
X
X
[2]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
CH2 CH + YZ X
CH2 CHY + Z X
[3] 向引发剂转移
.
CH2 CH + R R X
CH2 CH2+ R.
..
R CH2 CH + CH CH2 R XX
R CH2 CH CH CH2 R XX
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的反应
..
R CH2 CH + CH CH2 R XX
R CH2 CH 2 + CH = CH R
X
X
(4)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转移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向引发剂转移 向大分子转移
引发剂: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 稳定剂:防止聚氯乙烯的降解。 增塑剂:提高加工性,柔韧性,延展性。 填充剂:降低成本、提高力学性能。
2.2.3 PVC的加工助剂
润滑剂:减少Baidu Nhomakorabea工中树脂颗粒间和熔体聚合物 分子间摩擦产生的热效应,避免塑料对加工设备 金属表面的黏着,例如硬脂酸盐及矿物油。 着色剂:对性能无影响。
1842年包曼(Baumann)通过研究确定它了的 密度和基本结构式。
1912年,德国人Fritz Klatte合成了PVC。
1935年,Bitterfeld开始工业生产PVC。 60年代,PVC是塑料中最大的品种;70年代发
现PVC中残存VC单体问题,几乎导致整个工业 崩溃;80年代对该聚合反应进行了优化;2005, 我国产量约800万吨。
第二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机理
内容
2.1 定义 2.2 聚氯乙烯的合成过程 2.3 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机理
2.1 聚氯乙烯定义
聚氯乙烯树脂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 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PVC塑料是以PVC树脂为基料,与稳定剂、增塑剂、填料、 着色剂及改性剂等多种助剂混合,经塑化、成型加工而 成。
溶解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下,以小液滴状 态悬浮分散于水中进行聚合
3.2.1悬浮聚合的机理
与本体聚合相似,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 个单元。
按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 均相聚合:常得透明珠体。 非均相聚合:得不透明的粉未。
3.2.2悬浮聚合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有:
工艺与技术成熟 简单安全 聚合热易除去 分子量较高 反应粒径可控
CH2Cl-CH 2Cl
制备氯乙烯:
CH2Cl-CH 2Cl △ CH2=CHCl+HCl
2.2.2 合成聚氯乙烯
nCH2=CH Cl
[CH2 CH]n Cl
由单体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由于反应的随 机性,使得每个分子的聚合度 n 都不相同,因 此聚合物是由大大小小的高分子同系物组成
2.2.3 PVC的加工助剂
2.2 聚氯乙烯的合成过程
2.2.1 氯乙烯单体的合成
乙炔的氢氯化法 乙烯氯化法
乙炔的氢氯化法
制备乙炔:
CaO+3C
CaC 2+H2O
CaC2+CO
Ca(OH) 2+HC
CH
制备氯乙烯:
HgCl2
CH
CH+HCl
120-180℃
H2C
CHCl
乙烯氯化法
制备1,2-二氯乙烷:
CH2
CH2+Cl 2 F6Cl2
II:转移到立式后聚合釜中和剩 余的50%单体和引发剂,继续聚 合达70~85%转化率后,停止聚 合,脱除未反应单体,最后以粉 状出料
耗能少
本体聚 过程简单
合特点 工艺简单
综合性能优 介质搅拌问题
本体PVC的工业难题 聚合反应热的排出
3.2 悬浮聚合
单体相
悬浮聚合体系 水相
单体 引发剂 其他助剂 水 分散剂 水相阻聚剂
聚氯乙烯(PVC)
姓名:杨玉洁 学号:15451283273 时间:2015.10.15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PVC的发展史 PVC的聚合机理 PVC的聚合方法 PVC的结构 PVC的性能 PVC的改性 PVC的应用
第一章 PVC的发展史
1835年,法国化学家雷诺(V Regnault)首先 发现了氯乙烯(VC),1838年第一次发现在光 作用下使氯乙烯聚合。
3.1.2 本体聚合优缺点
优点:产品杂质少、纯度高、透明性好 缺点: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排除
3.1.3 本体聚合
采用两段聚合
第一阶段:(预聚)转化率低(10%~40%) 第二阶段:以较慢速率进行,或进行薄层聚合
3.1.4 PVC的本体聚合过程
分段聚合方法:
I:液相反应,先加50%左右单 体,预聚合釜中聚合到转化率7 %~12%,形成种子粒子;
X
[4] 向大分子转移
.
CH2 CH + X
CH2 CH X
CH2 CH 2+ X
.
CH2 C X
第三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方法
4种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 量引发剂的聚合
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 中进行的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 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
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
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 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PVC的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3.1 PVC本体聚合
3.1.1 本体聚合的分类
均相聚合——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例苯乙烯 非均相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例氯乙烯
2.3 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机理
H CH2=C δ+ δ-
Cl
CH2=CH-Cl中氯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而 共轭效应却有供电性,但两者均较弱。
氯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1) 链引发反应
(2)链增长反应
(2)链增长反应
(3)链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 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3.2.3 PVC的悬浮聚合
VC在搅拌和分散剂作用下,悬浮分散在水中进行聚合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可以调节聚合速度 分散剂的种类和搅拌状态可以调节树脂的颗粒形态 温度决定PVC的聚合度,一般采用夹套冷却的方式使
[1] 向单体转移
.
CH2 CH + CH2 = CH
X
X
.
CH2 CH + CH2 = C
X
X
.
CH = CH + CH3 CH
X
X
[2]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
CH2 CH + YZ X
CH2 CHY + Z X
[3] 向引发剂转移
.
CH2 CH + R R X
CH2 CH2+ R.
..
R CH2 CH + CH CH2 R XX
R CH2 CH CH CH2 R XX
歧化终止:某链自由基夺取另一自由基的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的反应
..
R CH2 CH + CH CH2 R XX
R CH2 CH 2 + CH = CH R
X
X
(4)链转移反应
向单体转移 向溶剂(或分子量调节剂)转移 向引发剂转移 向大分子转移
引发剂: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 稳定剂:防止聚氯乙烯的降解。 增塑剂:提高加工性,柔韧性,延展性。 填充剂:降低成本、提高力学性能。
2.2.3 PVC的加工助剂
润滑剂:减少Baidu Nhomakorabea工中树脂颗粒间和熔体聚合物 分子间摩擦产生的热效应,避免塑料对加工设备 金属表面的黏着,例如硬脂酸盐及矿物油。 着色剂:对性能无影响。
1842年包曼(Baumann)通过研究确定它了的 密度和基本结构式。
1912年,德国人Fritz Klatte合成了PVC。
1935年,Bitterfeld开始工业生产PVC。 60年代,PVC是塑料中最大的品种;70年代发
现PVC中残存VC单体问题,几乎导致整个工业 崩溃;80年代对该聚合反应进行了优化;2005, 我国产量约800万吨。
第二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机理
内容
2.1 定义 2.2 聚氯乙烯的合成过程 2.3 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机理
2.1 聚氯乙烯定义
聚氯乙烯树脂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 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PVC塑料是以PVC树脂为基料,与稳定剂、增塑剂、填料、 着色剂及改性剂等多种助剂混合,经塑化、成型加工而 成。
溶解有引发剂的单体在强烈搅拌下,以小液滴状 态悬浮分散于水中进行聚合
3.2.1悬浮聚合的机理
与本体聚合相似,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体聚合的一 个单元。
按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 均相聚合:常得透明珠体。 非均相聚合:得不透明的粉未。
3.2.2悬浮聚合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有:
工艺与技术成熟 简单安全 聚合热易除去 分子量较高 反应粒径可控
CH2Cl-CH 2Cl
制备氯乙烯:
CH2Cl-CH 2Cl △ CH2=CHCl+HCl
2.2.2 合成聚氯乙烯
nCH2=CH Cl
[CH2 CH]n Cl
由单体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由于反应的随 机性,使得每个分子的聚合度 n 都不相同,因 此聚合物是由大大小小的高分子同系物组成
2.2.3 PVC的加工助剂
2.2 聚氯乙烯的合成过程
2.2.1 氯乙烯单体的合成
乙炔的氢氯化法 乙烯氯化法
乙炔的氢氯化法
制备乙炔:
CaO+3C
CaC 2+H2O
CaC2+CO
Ca(OH) 2+HC
CH
制备氯乙烯:
HgCl2
CH
CH+HCl
120-180℃
H2C
CHCl
乙烯氯化法
制备1,2-二氯乙烷:
CH2
CH2+Cl 2 F6Cl2
II:转移到立式后聚合釜中和剩 余的50%单体和引发剂,继续聚 合达70~85%转化率后,停止聚 合,脱除未反应单体,最后以粉 状出料
耗能少
本体聚 过程简单
合特点 工艺简单
综合性能优 介质搅拌问题
本体PVC的工业难题 聚合反应热的排出
3.2 悬浮聚合
单体相
悬浮聚合体系 水相
单体 引发剂 其他助剂 水 分散剂 水相阻聚剂
聚氯乙烯(PVC)
姓名:杨玉洁 学号:15451283273 时间:2015.10.15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PVC的发展史 PVC的聚合机理 PVC的聚合方法 PVC的结构 PVC的性能 PVC的改性 PVC的应用
第一章 PVC的发展史
1835年,法国化学家雷诺(V Regnault)首先 发现了氯乙烯(VC),1838年第一次发现在光 作用下使氯乙烯聚合。
3.1.2 本体聚合优缺点
优点:产品杂质少、纯度高、透明性好 缺点:关键问题是反应热的排除
3.1.3 本体聚合
采用两段聚合
第一阶段:(预聚)转化率低(10%~40%) 第二阶段:以较慢速率进行,或进行薄层聚合
3.1.4 PVC的本体聚合过程
分段聚合方法:
I:液相反应,先加50%左右单 体,预聚合釜中聚合到转化率7 %~12%,形成种子粒子;
X
[4] 向大分子转移
.
CH2 CH + X
CH2 CH X
CH2 CH 2+ X
.
CH2 C X
第三章 聚氯乙烯的聚合方法
4种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单体本身,加入(或不加)少 量引发剂的聚合
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 中进行的聚合
单体以液滴状悬浮于水中的聚 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
水和分散剂四组分组成
单体在水中以乳液状态进行的 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
剂、水及乳化剂等组成
•PVC的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10% •溶液聚合: 很少 •悬浮聚合: ~80% •乳液聚合: ~10%
3.1 PVC本体聚合
3.1.1 本体聚合的分类
均相聚合——聚合物能溶于各自单体中,例苯乙烯 非均相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各自单体中,例氯乙烯
2.3 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机理
H CH2=C δ+ δ-
Cl
CH2=CH-Cl中氯原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而 共轭效应却有供电性,但两者均较弱。
氯乙烯只能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1) 链引发反应
(2)链增长反应
(2)链增长反应
(3)链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两链自由基的 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