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11T15:37:23.0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朱彦
[导读] 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朱彦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省214000)
【摘要】目的:对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静脉输液中应当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对于外渗情况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及主动服务意识等,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护理对策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274-02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1患者的因素
1.1.1患者的体质
老年患者的血管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现象,血管壁狭窄,静脉回流不通畅,同时,老年人难以忍受长时间躺在病床上,经常翻身容易导致静脉输液外渗。另有部分肥胖患者、吸毒患者因血管细不容易穿刺也增加了输液外渗几率。
1.1.2患者的病情
①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药物外渗。②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因多次化疗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的损伤,增加了穿刺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可能性。③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当患者失血过多、脱水或出现休克等状况时,患者血管的饱满程度会大大下降[4],这种情况也会引发药物外渗。
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1.3 理化因素
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的刺激以及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
1.4 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
1.5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5)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血管内药液从针眼外渗。
2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
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
2.1 血管损伤
发生输液外渗受损伤的是血管,除机械性的损伤,还会产生其他损伤。
2.2 局部组织损伤
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
2.3 深度组织损伤
因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形成骨筋膜综合征,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
2.4 累积损伤
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
3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及对策
3.1合理选择穿刺静脉
对于不同的药物,护理人员应当能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若所输注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所选血管应当尽量粗直;如果患者需要进行长期输液,需要制定针对性的静脉使用计划;如果使用药物有发泡作用,应当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腕和肘窝部静脉。此外,避免在病变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输液,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还要遵循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
3.2提高穿刺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当多学习静脉输液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等专业知识,并不断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使一次穿刺成功率大幅提升。对于需要长时间连续输液的患者,可以左右两侧肢体静脉交替使用,以免造成静脉损伤。
3.3妥善固定,避免移位
对输液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在穿刺部位针头处皮肤贴胶布从而使针头固定牢固。若患者有烦躁表现或是输液组数多,配置夹板加强固定,必要时与医生联系,给镇静药。告知患者应当尽量减少输液侧肢体活动,以防发生药液外渗。
3.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防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对于有较强刺激作用的药物,应当使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在穿刺成功之后再输注药物,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患者输液情况的观察力度,保证针头处于静脉血管内。
3.5加强健康教育
对于血管条件好,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进行简单说明,不可随意调整滴速,避免大幅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如果患者为老年或儿童等特殊患者,或是患者有长期病史、血管条件差等,需要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除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注意事项的说明之外,还应教会药液外渗的观察方法,嘱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还应加强巡视,以防意外。
3.6正确的拔针方式
输液完毕后,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拔出时迅速用棉签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按压力度适中,避免揉动。
4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4.1湿敷
药物湿敷适用于输液外渗皮丘>2cm、水泡型、淤血坏死型等类型的患者。目前碘伏外涂;酒精、地塞米松、三莨菪碱、硫酸镁等药物湿敷可减轻肿痛。单纯肿胀型采用75%酒精、地塞米松或三莨菪碱湿敷。
4.2更换输液部位
若发现出现药液外渗情况,应当立即选择其他静脉血管继续输液,并对外渗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
4.3热敷
对于早期小范围渗出者,可以采用热敷的处理方式,该方式通常用于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的外渗处理中,其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的药物外渗也可使用该方法,对于化疗药物的外渗情况则应当禁止使用。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并促进机体恢复。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
4.4冷敷
若在早期患者出现局部非炎症水肿情况,可以通过冷敷的方法达到收缩血管、镇痛等目的,当冷敷温度应当控制好,防止发生皮肤冻伤。冷敷的作用机理为通过进行局部降温,促使周围血管收缩,从而减少渗出,使局部水肿程度得到减轻,此外还可起到有效镇痛的作用。
4.5中医疗法
若因长期输注药物导致发生炎性渗出,通常可采取中医外敷疗法。常用的有马铃薯外敷、芦荟涂抹外敷。同时建立外渗处理记录。在发现了外渗现象并进行处理后,应当详细记录下外渗药物的名称、发现时间、注射部位、渗出范围大小、患者的局部观察、处理措施、主治医生等信息,方便日后的跟踪治疗和出现事故时的调查和追究。
结束语
在医疗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及参加输液培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输液理念,提高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鼓励患者参与到安全输液的护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提高静脉输液安全。参考文献:
[1]陆贝,王玲.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4):127-129.
[2]雷雪,邓成凤.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研究以及护理干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5):174+178.
[3]李旭萍.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79+181.
[4]刘利.5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