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公式(图与公式结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计算公式

一、地球

1、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仰角)φ= 当地纬度δ

2、对跖点的计算

A(x°N , y°E)的对跖点A′(x°S ,180°- y°W )

3、AB之间的实地距离=AB的纬度差×111km,

AC之间的实地距离= AC之间的经度差×111cosφkm〔其中φ为AC

的纬度〕;

二、地图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2、等高线:(1)最大海拔:200≤H A<225。

(2)最小海拔:50

(3)AB的相对高度:A:200 225

十字交叉法

B:50 75

(4)陡崖相对高度:

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陡崖相对高度为H,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等高距为d。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温度的计算

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2、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可能产生逆温现象。A

B

B 18:00

D 0:00

A 日出

B 日落

F 00:00

E12:00

C

D

3、焚风效应:气团每下沉100米,气温增加1℃;

三、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的速度:

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 φ=V 赤道cos φ=1670cos φ km/h 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 2、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4个黄赤交角的度数,每日大约移动0.26°(23.5°×4÷365日)。每个月大概移动8°。 3、几个度数间关系:

① 直射点的纬度θ=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θ

②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α=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α=90°-直射点的纬度θ 4、昼夜长短的计算

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方法:(1)、某地昼(夜)长=该地纬线圈昼(夜)弧度数÷15°/小时;

(2)、昼长=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3)、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右图中A 与D 纬度数相等,则AB 昼长=CD 夜长,AB 夜长=CD 昼长 (4)、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5)、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1)日出时刻=12:00-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00+昼长/2=24:00-夜长/2;

(2)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3)日照图中晨线上各地均为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均为日落。然后依据两地的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的关系计算。

7、正午太阳高度(近大远小)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ф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

直射点的纬度,φ和δ位于同一半球取—,否则取+)。

右图中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关于直射点对称的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如由图中的AB关于直射点O对称,则H A=H B

(3)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半球

=43°08——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43°08——0°~23°26N

<43°08——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

=43°08——南回归线上

南半球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43°08——0°~23°26S

<43°08——南回归线以南

(5)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高度(即该地在北半球就为冬

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该地在南半球就为夏至日的太阳高

度)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α+h=90°(如图乙)。

(7)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

7、太阳高度的计算

(1)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0°,晨昏上h=0°。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2)太阳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

①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的纬度差(这两点位于太阳直射点的同侧)

②如果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经度差

③如果直射其他纬线,

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

<经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