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及方法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及方法浅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第一幼儿园

闫维羚

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及方法浅析

内容摘要:幼儿舞蹈是幼儿用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具有一定节奏性、造型性的肢体动作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或想象进行表达的过程,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自然天性相吻合。而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展示童心,描摹童趣,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本文中笔者通过查阅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及联系教育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就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以及幼儿舞蹈教育有没有必要在幼儿园中开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舞蹈是幼儿园艺术的教育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来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舞蹈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一听到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儿对舞蹈会有一种本能的反应。3岁以后,幼儿的动作就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并且日益精细、成熟,增强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但受到自身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知识经验等的制约,需要成人通过游戏等多种方式使其初步体验舞蹈。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价值;方法

手舞足蹈是人类最早的与生活相接触、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表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最为自然的方式,张兰硕士将幼儿舞蹈的概念界定为:幼儿用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具有一定节奏性、造型性的肢体动作对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象进行表达的过程。就

幼儿舞蹈教育的价值而言,国内有研究者从儿童天性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时,都会以“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蹈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很强的艺术,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特点。把舞蹈艺术教育和幼儿教育相结合,让舞蹈的教育形式融会于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是推进各种教育活动,如语言活动、科学活动、体育活动和游戏等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徐卓娅教授认为,舞蹈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发展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将舞蹈(韵律)活动作为音乐表现力的一种形式,认为这种律动能力是个体以身体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将自身的音乐内在素质外显、展示出来,让自己与别人能够具体、清晰地观察和感受到个体所拥有的音乐内在素质的能力。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发现,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和本能,在身体—音乐—听觉—情感—思维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迅速交流、分析的密切联系。他认为身体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动作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他将身体动作的基本词汇分为两类:原地动作与空间动作(或称非移动性活动与移动性活动),并且认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之间,动作与身体位置之间,基本动作与姿势与体态之间能够进行结合。受达尔克罗兹理论影响较深的奥尔夫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原本性音乐教育”

体系,他研究了原始人类与儿童的成长,发现音乐、动作、舞蹈和语言原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舞蹈与音乐一样也是人的本能、本性的反应及其产物。

从以上的文献资料来看,幼儿舞蹈教育存在重大的价值。而事实上,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舞蹈教育已经开始受到重视,社会上不同性质的舞蹈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那么,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引导者,我们是否有必要开展舞蹈教育呢?所以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从感知舞蹈作品入手,通过四个阶段完成,即感受舞蹈作品、学习动作、学习队形变化、即兴创造。这四个阶段中,第一教时的理解、感受舞蹈作品是学习舞蹈也是学好舞蹈的基础和关键。

一、理解、感受舞蹈作品。

1.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因此理解、感受舞蹈作品必须以感性认识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直观的、生动的、鲜明的形象。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摘果子》等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只有笼统的标题,幼儿不理解动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比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儿不易记住动作顺序。幼儿学习时只会模仿地做出一个个动作,思维、想象不活跃,面部表情僵硬,不知道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舞蹈作品在幼儿眼前不是直观可见的实物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想办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直观和听觉直

观的共同感知活动,伴随着启发性、形象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想象的内容,让幼儿感知、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形象(最好有那样的亲身体验)。这样幼儿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感受作品,幼儿的感受力提高了就会表现舞蹈内容了。

2.在引导幼儿感知舞蹈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幼儿观察的敏锐性。老师提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敏锐性。每次让幼儿感受都需要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个要求,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紧张的状态中。开始提的问题要提笼统的大问题,逐步提小的问题,因幼儿感受力发展的规律是对作品先有一个笼统的整体的感受,反复的欣赏就能有进一步的感受,欣赏越多,感受得越细微、越深入、越全面。如:我在以前排过的小班律动操《新疆舞》时,开始的第一、二次欣赏老师的表演后,我便开始提问:“你看到老师做了什么动作?”第三、四次欣赏又再次提问:“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是怎么做的?”第五、六次欣赏后又提问:“什么时候变成双圈?什么时候又回到原位?怎么变的?用什么动作变的?”同时提的问题更要精确,我上过一节用稠带和花朵的舞蹈活动《真愉快》,孩子们最后建议创编一朵“花”型来结束。我就问孩子们:“开花的动作怎么做的(怎样开花的)?”(从中心向外开,开一朵大红花),一位孩子的点题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方向。这样幼儿的舞蹈动作也得到明确的指点。观察的敏锐性不仅是发现细微之处的条件,

同时也是每个幼儿获得独特感受的前提。只有这样,通过我们的引导孩子的表现才会是准确的、丰富的。

(2)在感受舞蹈时要不断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只有在注意力集中而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有明确的感知,高效率的记忆和活跃的思维。

在大班兴趣活动舞蹈的教学中,我也经常采用示范表演、听音乐,让幼儿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眼前有视像,进行联想)。在进行队列变化时,先请几名舞蹈出色的幼儿示范表演(几名幼儿一起跳,同时身上佩带有数字1234卡片),让幼儿清楚的感知集体舞对形是如何变换的。这样不断地出现新异刺激物,把幼儿的情绪逐步引向高潮,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幼儿为了求得进一步的理解,于是引起了强烈的注意,这种有利于幼儿理解的直观手段,不仅能容易引起注意,而且能长时间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3)幼儿的知识准备非常重要。每感受一个舞蹈作品之前,都要丰富有关的知识、印象,幼儿对与作品有关的生活经验丰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作品。

3.引导幼儿如何感受舞蹈作品。

我在中班时的活动中有一个歌表演《擦玻璃》。在课前的准备环节中我利用了家庭的有效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启发、带动孩子学习擦玻璃。这样孩子自己尝试过、时间过,印象也就非常深了,而且因为孩子脑中有一定的表象,也就易于表现舞蹈,会乐于表现舞蹈。教学活动时我问孩子们:怎样擦玻璃?有幼儿说:右手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