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合集下载

小鼠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发育过程

小鼠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发育过程

小鼠少突胶质细胞细胞发育过程本文将介绍小鼠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的细胞发育过程,包括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过程。

小鼠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中的一种关键细胞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维持神经纤维的髓鞘,使电信号加速传递。

OPC在胚胎期开始分化,到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期间经历多个发育阶段。

OPC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经祖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这些细胞主要存在于脑室周围区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祖细胞开始表达olig2和sox10等特定的转录因子,并逐渐向外分化为OPC。

OPC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可以在白质和灰质中找到。

它们存在于脑脊液中的脑室周围区域,以及分布在大脑半球中的髓鞘束中。

OPC 具有丰富的胞浆和细小的胞体,呈星形或梭形。

这些细胞常常以有序的排列形式存在,形成OPC分化的前体池。

在分化过程中,OPC会逐渐失去神经祖细胞的特征,并开始表达OPC 专有的分子标记物,如PDGFR-α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和NG2 (neural/glial antigen 2)。

PDGFR-α和NG2是OPC的关键标记物,通过特异性抗体染色可以直接观察到它们的表达。

在PDGFR-α所激活的信号传导途径中,hedgehog (Hh)和Sox10等关键信号分子在OPC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Hh信号通过调节PDGFR-α和Sox10的表达,促进OPC的生成和成熟。

而Sox10则是调节OPC细胞型特性的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它控制髓鞘蛋白的合成和髓鞘酶的表达。

OPC还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接触神经纤维并感受其信号来决定它们的分化方向。

当OPC遇到未髓鞘化的神经纤维时,它们会扩张并分化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pre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然后开始合成髓鞘蛋白。

甲状腺激素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调控研究进展

甲状腺激素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调控研究进展

组件对增殖期细胞测量达到某一特定时间参数值
时,调控细胞终止增殖并进入分化阶段【_71。
TH作为诱导OPC分化的外源疏水性信号,对
OPC的分化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 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TH的细胞效应由
TRs介导,而TRs的亚型Tact和Tal3在OPC内源
性“生物钟”中担当何种角色,是了解TH对OPC分
访,进行多项神经发育指标评估,发现出生胎龄小于
28周的儿童中,T4补充组神经发育综合指标好于 安慰剂组,然而在出生胎龄。 该研究结果提示补充TH对于较小胎龄早产儿,尤 其是小于28周的早产儿具有积极意义。但至今为 止,对TH补充治疗和早产儿PvL发病率方面的研 究仍然局限于少量临床样本数,尚需较大规模,尤其
Dev
・247・
during 121 l—1220.
ol硒0ck毗I唧development.Development,2004.131:
C,Bagnoli
[11]
De Felice
F。惭P,et
a1.Transient hypothyroinemia
of prematurity and histological 2005。33:514-518.
态而不会进一步的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但如
果OPC在培养8 d后向其中加入T3,4 d内就可见
大量的OPC停止分裂并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这一现象说明在无疏水性信号作用的OPC培养细
胞中已有某种时间机制的运行。目前有学者认为 OPC增殖分化的内源性“生物钟”基本由两部分构 成:一部分是受PDGF影响的时间组件,可进行细胞
hormone.Jonrnal of Neurobidogy。1999.40:497-512.

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纯化培养及糖氧剥夺(OGD)模型的建立

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纯化培养及糖氧剥夺(OGD)模型的建立

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纯化培养及糖氧剥夺(OGD)模型的建立付佩彩;黄珊珊;唐荣华;赵东明【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分离纯化培养及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方法出生3d内的SD大鼠乳鼠取脑,经胰蛋白酶消化法培养混合胶质细胞,混合培养10d后,震摇及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OPCs,纯化培养3d后鉴定、诱导分化OPCs 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及进一步OGD干预.免疫荧光法鉴定OPCs纯度及分化为OL的能力;MTT法检测OGD(37℃,1%O2,5% CO2)干预0.5h、1h、2h及4h时细胞活力改变,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显示纯化培养的OPCs 95%以上表达NG2+ A2B5,且可分化为MBP阳性的OL.OGD 2h时,MTT显示细胞活力明显下降,EdU染色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震摇及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的OPCs,且细胞具有分化为OL的能力.2h可作为OPCs OGD模型缺血缺氧损伤合适时间.【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年(卷),期】2015(024)005【总页数】5页(P470-474)【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细胞培养;糖氧剥夺;EdU【作者】付佩彩;黄珊珊;唐荣华;赵东明【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3.11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是近年来发现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约占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所有胶质细胞的5%-8%。

体外少突胶质细胞培养的新方法

体外少突胶质细胞培养的新方法

体外少突胶质细胞培养的新方法翁超;丁曼;樊尚华;董红娟;卢祖能【摘要】目的探讨小鼠鼠婴大脑皮质体外少突胶质细胞培养的新方法.方法取C57/BL6新生小鼠P0~P2(出生后0~2天)的大脑皮质,accummax室温消化10min,然后用含10% FBS的DMEM/F-12高糖培养基体外培养,培养至第7天时,运用巴氏管吹打,从混合培养的细胞中分离纯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然后加入促分化培养基促使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发育成熟,行细胞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结果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纯度较高,达到93.3%左右.加入促分化培养基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可快速分化发育成熟.结论该体外少突胶质细胞培养方法较简单,细胞纯度及产量高,对临床脱髓鞘疾病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oligodendrocyte cell culture from neonatal mouse cerebral cortex in vitro.Methods We selected P0-P2 (0-2 days after birth) cerebral cortex from C57/BL6 neonatal mice,and digested the tissue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0 minutes through accummax,then used DMEM/F-12 medium with high glucose containing 10% FBS to culture the mixed cells in vitro.After the celles being cultured for 7 days,we used pap tube for pipetting,and purified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 (OPCs) from mixed cultured cells.Finally,with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o promote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cell line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Results Our approach produced a high yield of purified OPCs,which was about 93.3%.The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promoted oligodendr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quickly,when it was added.Conclusion The new method foroligodendrocyte cell culture in vitro is relatively simple with high purity and can produce a high yield of OPCs,which is of great value for clinical demyelinated diseases.【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46)004【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纯化;增殖;分化【作者】翁超;丁曼;樊尚华;董红娟;卢祖能【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R3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髓鞘形成细胞。

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

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培养

1600Human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Raff、Miller 和Noble于1993年首次发现,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献中,前体细胞指少突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祖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发育中和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都含有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磷脂组成细胞,来源于少突前体细胞。

在培养中,少突前体细胞在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产生于神经祖细胞或神经干细胞,OPC在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增殖,并分化成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

正因如此,它们为研究发育转型提供了特殊的细胞种群。

细胞培养说明注意:冷冻保存的细胞非常脆弱。

将小瓶置于37°C水浴,然后尽快移入培养物中,尽量减少操作。

启封1.对于冰冻细胞:如果包装箱里干冰,并且你不想立即培养细胞,将冻存管立即放入液氮中。

如果包装箱中没有干冰,立即融化培养细胞2.对于增殖的细胞:用70%的酒精喷洒培养容器(瓶,板或slide)以消毒。

将细胞放入37°C,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平衡两小时。

细胞平衡好后,更换新鲜培养基。

经过以下步骤后开始培养细胞1.用层粘连蛋白或多聚赖氨酸包被培养容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接种在层粘连蛋白或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中将促进细胞帖壁和神经突生长(多聚赖氨酸包被:浓度为2 μg/ml 包被培养瓶或培养板1小时,然后用无菌水洗三次),这一点非常重要。

2.培养基的准备:用70%的酒精为培养基和添加物的外表面消毒,然后放到无菌的地方。

在无菌环境下打开每一个添加物小管并用吸管加入到基本培养基中。

用培养基冲洗每一个小管以保证添加物全部加入基本培养基中。

3.准备培养:为每一支冻存管准备一个T-75培养瓶。

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推荐20 ml/T-75培养瓶),将培养瓶放入37°C,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至少平衡30分钟4.融化细胞:将小瓶入入37°C水浴中,握住并轻轻的旋转小瓶直到完全融化。

GSK3调控神经干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发育的研究进展

GSK3调控神经干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发育的研究进展

长因子和 wn 信号通路 的研究最为深人。G K t S 3的 许 多 调节底 物都 是 转 录 因子 , 如 c MP反应 原件 例 A
结 合 蛋 白( A Prsos lm n—idn ,R B) c M epnee et nig C E 、 e b 激 活 T细胞 的核 因子蛋 白(ul rat cvtd nce co o ata a f rf i e Tcl , ft、- n以及 1ct i。这 些 转 录 因 子 —esNa) cJ l u 3 ae n 一 n 可 以在神 经干 细胞 的发 育过 程 中调 控基 因 的表 达 , 而 GK S 3主要调 控这 些转 录 因子蛋 白的表 达水 平 以
摘要 早期在神经系统 中对于 G K S 3信号通路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神经元极性的调控。然而, 近 来研 究证 明 G K S 3对 神经 系统 的发育 具有 多方 面 的调 节作用 , 包括 神经 祖 细胞 的 自我更 新 , 神经 元
和 少 突胶质 前体 细胞 ( P ) O C 的发 生、 移 、 迁 分化 以及 突触形 成 , 阻碍 G K S 3信号 通路 严 重影 响 神经 元 与少 突胶质 前体 细胞 的正 常发育 。本 文 主 要讨论 近 年 来 关于 G K S 3活性 的调 节 机 制 以及 G K S3 信 号通 路如何 影 响神经 干细胞 和 O C的发 育 。这 些 问题 的探讨 将 为相 关 疾病 研 究 以及 新 药开 发 P
带来新 视角 。
关键 词 G K ; S 3 神经 干细胞 ; 突胶 质 前体细胞 ; 经退行 性疾 病 ; 少 神 多发 性硬 化症
中图分 类号 Q 9 21
18 年 ,m i 90 E b 等首次发现糖原合酶激酶 3 y ( - cgn sn aek ae3 G K ) S 3是 一 类 丝 氨 oe y t s i s , S 3 。G K h n 酸/ 苏氨酸激酶 , 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非常保守 , 最 初被 认 为 是 调 节 糖 代 谢 的关 键 激 酶。G K S 3有

槲皮素保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缺氧低糖损伤的体外研究

槲皮素保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缺氧低糖损伤的体外研究

3 8・ 3
中国药理 学通报
C i s P am cl i l uli 0 1Ma;7 3 :3 4 hn e h r ao gc lt 2 1 r2 ( )3 8— 1 e o a B en
槲皮素保护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缺氧低糖损伤的体外研究
王 兴启 , 刘 轩 , 丽华 , 红丽 , 杨 于 翟 , 刘 静, 姚瑞 芹
化 病 。 ( eietc l u o lc , V ) P s 。 p r nr ua l kma i P L 。O C v i re aa
受 损和 神 经纤 维 脱 髓 鞘 是 P L的最 大特 征 。 中枢 V 神 经 系统能 够通过 诱 导 O C 分 化 为成 熟 的 少 突胶 Ps 质细胞 进 行 髓 鞘 再 生 。 因此 , 护 和 减 少 O C 损 保 Ps
2 10 ) 2 0 2 ( 州医学院神经 生物 学教研 室, 徐 江苏 徐 州
中 国 图书 分 类 号 : 一 2 1 8. ; 328 ;3 92 ; 73 3 R3 ;2 4 1R 2. 1R 2 .4 R 4 .1 3 1
护效 果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9 8 2 1 )3— 3 8一 4 A 10 —17 (0 10 0 3 O 摘要 : 目的 观 察槲 皮 素 ( ure n Q E) N :: 联合 qect , U 对 aS O i
长 因子 和重组 人 血小 板 衍 化 生长 因子 均 购 于 Gb o ic
槲皮素对 O C 缺氧低糖并 U
育 和预孵育对 O C 的保护效 果。结果 随 O C 损伤时 间 Ps Ps
延长细胞 凋亡数 量增多 , Q E能提 高 O C 相 对存 活率 、 而 U Ps 降低 L H漏 出率并改善 其形 态学变 化 , D 其神经 保护作 用有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其促增殖作用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其促增殖作用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髓鞘包绕神经轴突,维持神经冲动沿轴突跳跃性传导;另外它还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支持神经元的生长与存活[1]。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是处于分化早期阶段的未成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能在体内增殖、迁移,最后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并为髓鞘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高纯度OPCs 的制备、培养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大鼠OPCs的培养报道很多,有关小鼠OPCs的培养方法及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文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新生大鼠OPCs的培养方法[2-3],探索小鼠OPCs的培养及鉴定,并研究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发育、分化以及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等奠定基础。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其促增殖作用研究段朝霞1,2张洁元1,2陈魁君1,2王建民1、2李兵仓1,21.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2.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六室,重庆400042[摘要]目的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获取小鼠高纯度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培养及鉴定方法,以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其增殖活性的调节。

方法取新生(0~2d)C57B6小鼠的大脑皮层进行混合胶质细胞培养,在9~10d时采用振荡、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纯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然后用添加了神经营养因子(N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

倒置显微镜下每天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法对表面抗原进行细胞鉴定。

然后按104个细胞/孔加入96孔板培养,细胞70%~80%融合时用不同浓度MIF处理细胞,48h后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检测细胞增殖程度。

结果获得纯度90%以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少突胶质前体细胞NG2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抗体阳性;胶质细丝酸性蛋白(GFAP)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均为阴性。

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悬浮生长)培养

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悬浮生长)培养

1610Human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ligospheres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悬浮生长)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是Raff、Miller 和Noble于1993年首次发现,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献中,前体细胞指少突细胞型星形胶质细胞祖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发育中和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都含有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髓磷脂组成细胞,来源于少突前体细胞。

在培养中,少突前体细胞在基本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产生于神经祖细胞或神经干细胞,OPC在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或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生长因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增殖,并分化成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

正因如此,它们为研究发育转型提供了特殊的细胞种群。

开始培养1.立即将细胞管从运输箱中拿出,擦干,放一无菌环境中。

用70%酒精冲洗小管,擦干多余酒精。

打开盖子,注意手指不要碰到里面。

2. 用1ml eppendorf吸管在小管内轻轻地重悬细胞,然后将细胞转入15ml的圆锥形离心管中,其中包含10ml OsM(包含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

1000转离心5分钟。

3.弃去上清液,在OsM中小心地重悬细胞,避免细胞悬浮在平衡过的培养瓶中。

推荐接种密度为10,000cells/cm2注意: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接种在无底物的培养容器中将减弱胶质细胞贴壁4.盖好盖子,轻轻地摇晃培养瓶以使细胞分布均匀,如需气体交换则打开瓶盖。

将培养容器放入培养箱中5.在容器放入培养箱中6.每天按一半剂量加入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生长因子,每隔5-7天更换培养基传代培养1.每一面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超过50-100个后需要传代培养2.收取细胞于15ml的锥形离心管中,1000转离心5分钟3.300μlOsM中重悬细胞4.用200μl移液器反复吸取细胞使少突胶质细胞悬浮5.加入足够体积的OsM使细胞悬浮,并将细胞植入新的培养容器中。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本文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病理、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梳理,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传统影像学表现为位置表浅,肿瘤呈团块状,密度/信号不均匀,钙化是其主要特征,可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轻,增强表现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同时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脑炎、脑梗塞做鉴别;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常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应与胶质母细胞瘤及单发转移瘤鉴别。

全面掌握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要点,有助于术前分级诊断和鉴别。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omas, OGS)是成人常见的胶质瘤之一,患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肿瘤具有弥漫浸润生长特点,影像表现多样,术前诊断和鉴别存在困难。

近年来,有关OGS的较多研究表明,肿瘤的分级、分型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术前评估OGS级别意义重大。

本文对不同分级OGS 的流行病学、病理、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做出梳理总结,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分级诊断的认识。

1.病因:OGS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或未成熟的神经胶质前体细胞的肿瘤转化。

WHO将OGS分为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 OD)和Ⅲ级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AO)。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Ⅲ级AO为原发或由Ⅱ级OD进展而来。

2.临床:OGS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5%~10%,WHOⅡ级OD好发于40~50岁成年人,WHO Ⅲ级AO 平均发病年龄较OD更大,幕上额叶皮层或皮层下白质区是其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

该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辅以放、化疗。

3.预后:该类肿瘤的预后与分级有关,也与分子分型相关。

2016年新版WHO分型将OGS增加了分子分型,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和非特殊类型。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及病理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一般为实体性肿块,色粉红, 质硬易碎,境界可辨,但无包膜。
❖ 肿瘤向外生长,有时可与脑膜相连。
❖ 肿瘤深部也可囊变,出血、坏死不常见,约70%的 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囊变、出血均较少突胶质 细胞瘤常见。
影像表现(CT)
❖ 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表现特征,约70%的病例有钙化,间变性 者钙化比例较低。钙化可呈局限点片状、弯曲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 。
临床及病理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发病 高峰期为30-50岁,国内报道男女发病比例2.13:1。
➢ 绝大多数(约95.91%)发生于幕上,典型病例累及皮 层和皮层下,最常见于额叶,可能累及颞叶、顶叶或 枕叶。
➢ 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常以癫痫症状就诊(50%80%有癫痫),1/3有偏瘫和感觉障碍,1/3有颅内高 压征象,还可出现精神症状等。
❖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多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 ❖ 可为混杂密度(55.7%)、低密度(25.9%)、高密度和等密度。 ❖ 肿瘤周边水肿占37.9%,多为轻度水肿,但间变性者易发生水肿,且
占位效应明显。 ❖ 增强扫描,少突胶质细胞瘤常无对比增强或轻度强化;而间变性少突
胶质细胞瘤多为斑片状中度强化,强化不均匀,肿瘤可扩展,侵蚀颅 骨。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临床治疗以手术切
除为主,而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 对化疗敏感。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均生存时间9.8年,间变性少 突胶质细胞瘤平均生存时间3.9年。 ➢治疗前正确判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分级对确 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像表现(MRI)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阻碍作用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阻碍作用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阻碍作用李云鸿;李玲;李凡;张蕊;徐思敏;王银【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10【摘要】目的探讨抑制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 3β,GSK3β)活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s)的阻碍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OPCs,利用1.5mM氯化锂(LiCl)抑制GSK3β 96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抑制GSK3β后,OLs的标记物抗碱性髓鞘蛋白抗体(MBP)和抗2,3-环核苷酸3'-磷酸水解酶(CNP)表达量的变化,并通过检测caspase 3的表达量来确定GSK3β对OPCs分化的阻碍作用是否与程序性死亡相关.结果GSK3β被LiCl抑制后,CNP和MBP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低,同时细胞形态也未出现类似于对照组的网状结构;在加入LiCl处理96h后,caspase 3表达没有升高.结论抑制GSK3β活性可特异性阻断OPCs的正常分化过程,而非OPCs的程序性死亡所致.【总页数】4页(P1121-1123,封2)【作者】李云鸿;李玲;李凡;张蕊;徐思敏;王银【作者单位】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压氧科,银川750004;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浙江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物学系,杭州310058;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02【相关文献】1.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J], 孙爱静;杨俊;刘继红;叶章群;李本义2.糖原合酶激酶-3β的表达量变化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J], 龚歆;李云鸿;李玲;李凡;张蕊;王银3.糖原合酶激酶3β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J], 邵佳伟;李苗苗;李云鸿;张楠;马骄;郎冰;丁斐嘉;李凡;张蕊4.抑制糖原合酶激酶活性对老龄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J], 崔斌;刘曦;秦浙学;陈剑飞;李佳蓓;于世勇;黄岚5.抑制糖原合酶激酶活性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 [J], 崔斌;于世勇;赵晓辉;李佳蓓;秦浙学;喻杨;黄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53 54 55 56
olig2 olig1 bmp-4 1400w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髓鞘形成 髓鞘再生 运动神经元前体 运动神经元 过氧亚硝酸盐 转录因子 脊髓 细胞发育 神经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少突神经胶质 小神经胶质细胞 定向分化 共表达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olig2 hb9
53 dna甲基化 54 development

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

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

著名学者骆利群最新Cell文章时间:2011年8月11日------------------------------------------------------------------------------------------------------------------------------------摘要:来自俄勒冈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技术发现了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这不仅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证明了这一重要的技术能用于确定其它许多类型肿瘤的细胞来源。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杂志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俄勒冈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技术发现了恶性胶质瘤的细胞起源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这不仅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证明了这一重要的技术能用于确定其它许多类型肿瘤的细胞来源。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杂志上。

这项研究由著名华裔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及其实验室成员,现俄勒冈大学助理教授宗辉(Hui Zong,音译)领导完成,其中骆利群教授在发育神经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于突触分枝以建立和维持神经回路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其杰出成就的另外一个方面是神经追踪技术,骆利群教授改进了已沿用一百多年的经典方法,将对大脑发育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HHMI特为此发了评论,称之为遗传学的重大进展。

恶性胶质瘤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一道最棘手的研究课题,其发病率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50%,每年全球约有近60万中青年人死于该疾病。

比如海洋生物学家Thor Heyerdahl (2002) 与电影批评家Gene Siskel (1999)等就是因为恶性胶质瘤死亡。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先将胶质瘤病人体内发现的两种流行突变p53与NF1导入神经干细胞(NSC)中,然后利用一种称为双标记嵌合分析(Mosaic Analysis with Double Markers,MADM)技术追踪了临床前肿瘤启动阶段,观察分析了肿瘤形成前启动情形,以及发展趋势与所有的变化情况。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 要】 目的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讨体外条件下少 突胶质 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特性 。方 法 新生 Sr u・al (D 大 鼠取 大脑 p ̄ e w y S ) s D e
皮层细胞行原代培养 , 9~1 第 0天时分离少突胶质前体 细胞 , 继续 在化学条 件培养基 内生长 。通过光 、 电镜 及免疫化 学技术研究少突胶质前体 细胞 的生长 、 分化情况 , 采用 M T法检测少 突胶 质前 体细胞 的增 殖能力 。结果 原 代培养 T
t e 9 1 t a s O C r e a ae n h n ioae P s w r u t e u t r e c n i o a d吣 h . 0 h d y P swe e s p td a d t e s ltd O C e ef r rc l e i t o dt n me i r h ud n h i l frd fr n it n o fee t i ao
[ bt c】 O j te o t y hr tii fr ttnad rir i i dnr y e r r es( Ps A s at r b cv T u a c rts fie nao n ofao oog ed c e r us l O C ) ei s d c a esc od e ii p le tn lo f o t p c o cl
D f r n i o n r l ea o foi d n r c t rc ro el i i o WU B ,G O S uh n ,R N X aj n i e e t t n a d p oi r t n o l o e d o ye p e u s rc l v r a i f i g sn t o U h za g E in . u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脊髓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脊髓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行 心脏灌流 固定, 后取 出脊髓组 织 , 分 别经 1 5 %及 3 0 %蔗糖梯 度脱水 后进
行冰冻切片, 片厚5 p r f l 。
2 . 结果 :
2 0 0 目不 锈钢筛 网过滤 , 取滤液 以1 5 0 0 r p m, 离・ L , 5 mi n 。收集沉淀 , 加 入完 全培 养液 ( D ME M/ F 1 2 、 1 0 %F B S 、 1 %双抗) l ml ,用吸管 吹打 制成细胞 悬 液, 计数后 接种T 一 7 5 培 养瓶 中 , 密度 为2 ×1 0 ‰1 。3 7 " C 5 %C 02 条件下 培 养, 以后每2 ~3 d 换 液1 次。
1 . 材料 与方法.
1 . 1 材料 主要试剂 为DME M/ F 1 2 ( 1 : 1 ) 培养基 , b F G F、 P D GF 。 胰 蛋 白酶 、 胎 牛血 清 、胎 盘蓝染液 、硫 瑾染液 、 E D T A、多聚赖氨酸 。抗体A2 B 5 、 0 4 、 C y 3 、 Al a x 4 8 8 、 D AP I 和P I 。C 5 7 B L / 6 小鼠, B6 C 3 一 T g ( E GF P ) J J I ] 强型 绿色荧 光蛋 白 转基 因。
科 学 理 论
科 学 与财 富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脊髓伤 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赵 慧 敏
摘 ( 哈药集 团三 精制药股份有 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6 9 ) 要: 采用A l l e n ' s 重物撞击法 建立小 鼠 S C 【 模型, 致小 鼠脊髓损伤 。 体外分离、 培养和纯化G F P 转基 因鼠的O P C s 。 同时 , 对O P C s  ̄行诱 导分化 通过 眶静脉将O P C s 移植 到脊髓 损伤模 型 鼠体 内。 体外实验证 明分离 、 培养 并纯化 的O P C s 具有 自我增殖 的能力 , 并且可以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 。 移植后 的O P C s 不仅可 以与宿主 脊髓组织较好 的整 合, 并可迁 移到损伤部位 , 替代损伤组织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对髓鞘再生的影响作者:裴星瑶 0905010326 动医093班【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髓鞘再生;多发性硬化病(MS);因素;炎症髓鞘再生是一个在脱髓鞘的轴突上重新形成髓鞘的过程。

在多发性硬化症中出现的非连续性髓鞘化,以及后继的轴突完整性丧失,使得增强髓鞘再生成为一个重要的治疗靶标。

前体细胞(OPCs)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是髓鞘再生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而髓鞘再生遇到许多障碍,少突胶质细胞及其OPCs在的聚集不足或分化失败,受到了多种因素的调控。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募集:包括细胞活化、增殖和迁移,受多种信号系统调控。

正常情况下,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存在于前脑脑室下区、后脑和脊髓的腹侧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数量也相对稳定。

当CNS脱髓鞘时,OPCs被激活,体积增大,出现粘蛋白NG2阳性细胞标志。

其中OPCs增殖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关系密切。

PDGF是胎儿OPCs的有丝分裂原,在脑发育阶段能调节OPCs数量。

证明PDGF—Ot是调控OPCs增殖的重要因素。

分化:OPCs达到一定数量,即停止增殖并进入分化阶段。

OPCs的分化是指在裸露的轴突周围,OPCs形成了能生成新的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它胶质细胞的过程。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及少突胶质细胞介导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髓鞘再生是脱髓鞘疾病发生后的重要修复方式,其过程中OPCs 分化形成具有功能性的少突胶质细胞,而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近来研究表明,前体细胞也可以分化成为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其它神经胶质细胞,但少突胶质细胞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重要形成细胞,包裹髓磷脂于中枢神经的轴突周围,而且目前有大量的间接的证据表明少突胶质细胞不仅形成髓鞘,它们释放的营养因子,对于轴突生存是必要的。

其中的一部分证据来源于对Cnpl基因在干细胞中功能的研究。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这个编码2"-3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基因无一例外地只在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

实验表明少突胶质细胞在保护轴突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该保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2"-3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的表达。

少突胶质细胞的这个营养功能与其形成正常髓鞘的功能有很大的不同。

多发性硬化病(MS)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生机制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致病微生物)有关,引起T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神经髓鞘破坏和继发轴索损害。

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治疗这种疾病,首先要了解髓鞘再生和修复。

多发性硬化(MS)病人OPCs募集和分化均存在障碍,导致OPCs髓鞘不能修复,影响跳跃性传导,进而影响神经功能恢复。

脱髓鞘化轴突的动作电位传导是非跳跃性的,在传导过程中的衰减也很快,而髓鞘再生可以恢复轴突高效的跳跃式动作电位传导功能。

近来,研究者开始关注,髓鞘可以通过营养支持而提高轴突的寿命,从而保护神经元。

由于其指出在脱髓鞘中更有效的保护轴突的方法是诱导髓鞘再生,这个理论对于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虽然在动物模型和部分临床患者均已经出现了髓鞘再生成功的实例,但是在许多慢性脱髓鞘疾病病例中,髓鞘的再生仍面临某些困难,直接原因是少突胶质细胞及其OPCs在病变部位的聚集不足或在聚集部位分化失败,而这些过程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髓鞘再生的影响因素——OPCs首先,个体之间的性别、年龄、自身免疫力等差别,都通过影响OPCs来影响髓鞘再生。

髓鞘的修复效率会因脱髓鞘年龄而有差异。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作用,一方面是OPCs在再生过程中的聚集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是聚集的OPCs分化成熟过程受到干扰,使其不能顺利的分化成为有功能的少突胶质细胞,其中后者是髓鞘修复的关键因素,而且,脱髓鞘后的炎症反应也是启动髓鞘再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炎症反应主要由巨噬细胞介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巨噬细胞启动炎症的功能也会随之减退,其原因在于巨噬细胞对细胞因子RNA转录速度的促进作用随年龄增加而减慢。

(例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再生中, 8周龄的大鼠修复速度快于40周龄的大鼠)。

总之,在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疾病中,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再生效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修复的效率也会逐渐降低。

男性髓鞘再生能力的减弱比女性快。

研究显示,体内性激素的水平与脱髓鞘的髓鞘修复具有重要联系。

主要原因在于OPCs的增殖与成熟受到类固醇激素的调节。

首先,通过雌激素与雌激素一8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可延迟OPCs离开细胞周期的时间,同时还会使OPCs通过分裂形成更多的成熟细胞来增强包裹轴突的效率。

其次,在女性体内,存在的少突胶质细胞密度本来就较低,同时髓鞘蛋白基因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损伤后需要修复的少突胶质细胞比男性少,这意味着在细胞处于相同增殖速度下,男性修复时间要比女性长。

另外,性别相关因素还能影响皮肤及外周神经组织的再生。

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复原机制表明性别因素可能在髓鞘再生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不同的脱髓鞘疾病中,影响髓鞘再生的因素的主要机制一定存在关联。

以MS这种脱髓鞘疾病为例,具有许多影响髓鞘再生的特异因素对MS的研究发现,髓鞘修复失败的直接原因并不是OPCs数量的缺少,而是由于OPCs不能有效地募集以及移动到损伤部位从而达到增殖、分化和再生的作用(例如:对脱髓鞘部位的研究发现,少突胶质细胞系的细胞数量在此处明显缺乏,而在整个神经系统当中这个数目并不小),这是髓鞘修复失败的又一重要因素。

再次,OPCs在脱髓鞘部位聚集后发展成为具有功能的少突胶质细胞数目大大降低。

这说明在MS中由OPCs到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阶段最易受到干扰,导致髓鞘再生失败。

而且OPCs是否能成功分化与MS损伤所处的时期有较大的相关性(例如:在MS早期损伤的样本中约有1/3的OPCs可以成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但慢性MS中只有极少的OPCs能分化成熟)。

这也证明在慢性MS损伤中,OPCs 分化成熟受阻会限制髓鞘再生。

还有研究表明,慢性损害部位的OPCs平均密度略与正常蛋白质差距并不大,有力的突出了OPCs分化在髓鞘修复中的重要地位。

脱髓鞘损伤MS的慢性损伤期,一些中枢部位修复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在损伤区存在有抑制OPCs分化的因素:1.Notch通路系统与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关系密切。

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星型胶质细胞表达Jagged-1,作用于少突胶质细胞Notch-1受体,使聚集在损伤周围的OPCs成熟及分化受到抑制,从而抑制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导致髓鞘修复障碍。

2.有研究者推测y一分泌酶缺失才是使髓鞘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分泌酶是一种Notch信号的抑制因素,它可以阻止Notch信号的传导。

3.在脑发育阶段,Olig2及其同源异构体Nkx2.2的表达是OPCs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必需的转录因子,这两种蛋白表达启动髓鞘基因表达。

就是说,只有0li 和Nkx2.2同时表达的OPCs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能形成髓鞘。

4. PDGF是胎儿OPCs的有丝分裂原,但它不仅调控OPCs数量,还影响细胞分化。

在Cuprizone诱导脱髓鞘模型时,小鼠实验提示PDGF在成人髓鞘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慢性脱髓鞘时期髓鞘再生的障碍脱髓鞘疾病多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慢性期脱髓鞘疾病常常由于反复脱髓鞘引起轴突的可逆损伤,则对于慢性脱髓鞘期的研究也受到重视。

慢性损伤部位中诱导OPCs分化信号缺乏:虽然这种缺乏诱导信号因素的假说很难被证实,但是它和髓鞘再生的模型研究结果足相符合的。

在MS模型中,急性炎性事件在激活OPCs和为髓鞘再生创造有利环境中起着关键作用。

虽然脱髓鞘疾病中的慢性损伤部位有不少少这种炎性事件,但却导致OPCs不能很好分化成为成熟细胞,学者的推论是可能慢性损伤部位的反复修复为OPCs分化提供的活性环境太小。

胶质瘢痕对髓鞘再生的影响:慢性损伤部位通常包含瘢痕化星型胶质细胞,但是这些细胞是一类过度增长并没有活性的细胞。

已知有活性的星型胶质细胞在脱髓鞘疾病的髓鞘再生过程中能产生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从而刺激分泌促OPCs 分泌素(细胞因子FGF-2),表达后释放到损伤部位可刺激OPCs增殖,从而促进髓鞘再生。

但失去活性的星型胶质细胞没有这样的作用,从而可能阻碍髓鞘再生。

抑制因子的出现及激活因子的缺乏:已知,少突胶质OPCs在离体试验中能被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类胰岛素生长素-1(IGF-1)、神经调节因子(NRG)、人神经营养因子(NT3)刺激分化。

一些关于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研究表明组蛋白脱乙酰作用在少突胶质细胞成熟中也必不可少。

有效的髓鞘再生可能需要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在修复周期中的准确时机发挥调节作用。

因此,目前认为髓鞘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修复事件中各种因子出现的顺序不恰当。

【结语】髓鞘再生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虽然现阶段的研究在不断的进步,但能够对髓鞘修复起到突破性进展的研究尚未出现。

因此要了解清楚髓鞘再生失败的原因,,必须从患者内因结合疾病发展过程这两个方面同时着手才会真正推动研究的进步,早目解开再生失败的难题,为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1]张圆杨静阳浩(综述)陈鹏慧(审校),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髓鞘再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重庆医学2OlO年9月第39卷第17期起止页码:2376-2378[2] 汪栋刘妍(综述)王蕾(审校),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8月23卷8期起止页码:871-875[3] 曾彦英顾冰洁髓鞘修复与多发性硬化,国际免疫学杂志2007年11月 30卷 6期起止页码:439-443[4]李小松何小蓉(综述)孙建森(审校)少突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再生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6月 29卷 6期页码532-5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