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之血管吻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修复外科的决定性步骤,在手术中,由于血管损伤清创不彻底、手术创伤、血管吻合欠佳、血管床血供不良、术后局部血肿形成、血管痉挛、制动欠妥,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造成吻合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一个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一)实验室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差别
在实验室取得了吻合血管熟练技巧的医生,为其临床显微外科工作打下了丰实的基础。但实验室内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工作能力有明显的差别,这应引起初学者的重视。临床的供区、受区的条件是多变的,实验室中血管吻合的条件较为单纯。在临床上,两条吻合的血管可能口径不一样,或许方向不一致,或许管壁厚度相差较多,再有血管床的变化,血管的位置深、浅不一样,都可能造成血管吻合的困难。一个刚从事显微外科的医师,对这些因素均应有思想准备,并对各种变化的情况有相应措施。
在实验室里操作,医生均可有一舒适的座位进行血管吻合。但在临床上,特别是头颈部的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手术,医生只能站立进行血管吻合,其肘部及腕部均无良好的支撑,给手术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识别吻合血管正常与否
选择正常的血管进行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正常的小动脉或小静脉呈充盈状况,卧于软组织中,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管壁柔软,切断后管腔内壁呈乳白色,清晰,血管内膜、中膜紧密贴合,在8—10倍手术显微镜下,不易分辨其界限。当外伤后,如撕脱伤、挤压伤、电击伤、放射性损伤或炎症后,血管失去正常形态,手术时应清除病变血管,直到完全正常的血管部位,才能保证吻合成功。作者根据本院数千例急诊或选择性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的经验,感到下列几种血管状况不适宜进行血管吻合,只有在彻底切除病变血管后,才能进行吻合。
1.紫瘢征:血管壁有青紫色斑块,一种是散在的或密集的青紫斑点,常见于挤压撕脱伤,造成血管壁内出血,只有切除有紫瘢的血管至正常部位,才能进行血管吻合。另一种是血管呈长条状青紫,多出现在小动脉,这往往是小动脉的分支断裂,没有结所,在小动脉膜下或小动脉周围形成血肿,这类血管没有必要整段切除,只须切开外膜,清除萦状血肿,找到小动脉分支的出血处,予以结扎,即可供吻合。
2.节段征:常见于小动脉损伤。当清除小动脉的外膜后,血管交替呈现一段粗而厚实,一段细而空虚,这往往由于血管撕脱伤,造成血管外膜下部分中膜断裂,或是中膜、内膜断裂所致,这种血管也可见于长时间缺氧的带血管的组织移植中,只有切除损伤血管,方能吻合。
3.唧筒征:常见于小动脉的撕脱伤。表现为血管内膜肿胀,与中膜分离,两者之间的间隙明显加大,乳白色的血管内膜伸出血管口这外,而中膜及外膜后缩,形如望远镜镜筒样。这种情况多见于皮瓣游离移植时血管长时间牵引,或是由于血管长时间痉挛、缺氧时间较久之故。作者印象中此表现于老年病人较多见,
可能与血管硬化有关。这段血管应予彻底清除,直至正常血管腔,内膜、中膜紧密相贴,在8—10倍显微镜下不见明显中、内膜分离为止。
4.网状征:是血管栓塞前的症状,在血管腔内有或多或少的银丝状纤维,附着在血管内膜上。常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引起,或是外膜卷入吻合口造成纤维素沉着之故,由于纤维素沉着在管腔内呈网状而命名。对这种血管,应去除内膜损伤部分,清除管腔内沉着的纤维素,进行彻底的管腔内冲洗,至内壁光滑无异物后,方可作血管吻合。
5.血栓形成:在血管腔内有血栓。可见于小动脉,也可见于小静脉,在白色血栓及红色血栓两种,后者常见于阻塞的小静脉。凡有白色血栓者,常是血管损伤所致,必须清除血栓,剪去损伤的血管,直至正常处。红色血栓可见于阻塞的静脉远端,其血管内膜不一定伴有损伤。因此,有效地清除了红色栓子的血管,如果内膜没有损伤,仍可供吻合。
6.血管板结征:是血管及血管床均有病变的表现。僵直的血管埋在广泛的瘢痕之中,血管细、硬、苍白,与周围瘢痕组织没有明显界限,硬结如板样。如勉强将血管分离出来,可见管壁增厚,动脉搏动不明显,静脉失去柔软及可变形特点。剪去动脉,可见管腔严重狭窄,外径1mm以上的动脉,其管腔犹如针尖一样,只有缓慢溢血,没有活跃的喷血。这些表现的血管,可见于电击伤后,撕脱伤后的沃克曼挛缩,肿瘤组织浸润,及慢性炎症之后,特别是放射治疗之后。对这类血管应予切除,直至正常,才能供供吻合;或另取健康的血管供吻合。
(三)吻合血管的准备
吻合血管前的准备工作是在供、受区血管解剖完成后进行的,包括一般准备工作及吻合血管准备。
1.一般准备工作:根据手术医师及其助手的眼屈光度与眶距,调节手术显微镜目镜的出光度与筒距。调节手术显微镜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当吻合直径1—2mm的血管时,放大倍数宜为6—10倍,直径小于1mm的血管吻合,放大倍数可过10—16倍。手术护士将与显微手术无关的器械移开,将显微手术器械安放在手术医师及其助手取用方便的地方。将显微血管缝合针放在乳白色的塑料上,传给手术者。配制好冲冼溶液:肝素100mg、赛罗卡因400mg,加入林格氏溶液200ml。吻合血管的肢体或头部需良好制动。手术野两侧各放一块湿润的纱布巾或白色纺绸巾,以便吻合血管时,缝针在纱布巾上清晰可见。吻合血管的下方衬以天蓝色、明黄色或湖绿色的塑料片作为背景。
2.去除血管吻合口的外膜,防止血管外膜悬垂于血管内,是预防吻合血管栓塞的重要措施。血管吻合前,常规地剥除吻合口周围管外膜约长2—3mm。清除外膜的方法有二:一是用镊子提起吻合口周的外膜,如脱袖子一样,将外膜拉出吻合口外,予以剪除,剪除后,外膜自然回缩到离吻合口缘2—3mm处。另一种是用镊子提起吻合口周的外膜,修剪去2—3mm(图6—1)。
(四)吻合血管的注意事项
1.准确进针,针距、边距均匀:血管缝合的进针应一次完成,切忌反复穿刺血管壁。缝僵血管的针距及边距视血管直径与管壁厚度而变化,一般针距为0.3—0.5mm,边距为0.2—0.4mm。血管直径超过1mm时,针距及边距可再大一
些。静脉吻合时,边距也可大一些,以保证吻合口外翻。当针距增大时,边距也应增大,方可使吻合口对合良好。管壁厚的血管,边距也可大于0.4mm。
2.张力适宜,防止扭曲:吻合血管的张力太大时,易致血管壁损伤,轻者仅损伤内膜,严重时则引起吻合口撕裂。张力太小则可能产生吻合血管折叠,血流不畅。吻合血管的扭曲是由于两吻合血管的对位不良。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手术者集中思想观察镜下血管情况,由于视野很小,显微镜视野外的血管发生了轴形旋转,在镜下常不易被觉察,直到血管吻合完成后,移开手术显微镜时才发现。这类吻合应拆开,重新缝合。这种失误对初学者来说不是罕见的。为此,术者在吻合血管前应将血管准确对轴、对位,防止扭曲及旋转。
3.无、创操作,创面湿润:血管吻合时,忌用镊子直接夹持吻合口,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只用镊子夹持外膜。手术野以常用冲洗溶液冲洗,保持吻合血管的湿润状态。
4密切配合,外翻对合:血管缝合吻合法虽可以一人操作完成,但如果有一熟练的助手协助,不但可提高吻合速度,而且可使吻合口有效地外翻。为使吻合口外翻,措施有二,一是进针时缝针与血管壁间的夹角为30?—45?,而不是通常的90?,这种角度的缝合可使血管外膜的边距少一些,内膜的边距大一些,打结时内膜外翻良好。二是打结时手术者轻轻提起缝合针线,助手轻压缝合的血管壁,可保证血管内膜外翻(图6—2)。
5有效地解除血管痉挛:及时解除吻合血管的痉挛状况,是保证显微血管吻合成功的关键之一。任何机械刺激、化学物质刺激及寒冷,均可引起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