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光照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为太阳直射点
S
20°S
太阳直射在23°26′N,北极圈以北 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
太阳直射在20°S,70 °S以南极昼, 70 °N以北极夜
②析图法: 分析晨昏线的空间特征和南北极点周围的光照情 况,若极点周围某点所在的纬线圈全部处昼半球,则 值极昼;若全部处昼半球,则值极夜。
晨昏圈与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圈相切, 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 极夜(夏至日)
北极俯视图上先看晨昏线的下半部分,南极俯视图上
先看晨昏线的上半部分,再用“左昏右晨”解之。 拓展思考:
同一时刻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如何 进行空间方位的转换?
夏至日光照图 A
C
C
N A
B
B 左昏——AB为昏线
C 北看下,左昏
南看上,左昏
——BC为昏线 C
冬至日光照图
A
——AC为昏线
C
N A
B S
B 右晨——AB为晨线
S E
N
B
方法二:依据正午12时和子夜0时的特殊性判断
观察左下的光照图:
12时所在经线(SD)平分昼半球及各纬线圈上的昼弧段,意 即各地的白昼时间都被正午12时所平分,且上、下午时间等长。 同理,由于子夜0时所在经线(SC)平分夜半球及各纬线圈 上的夜弧段,意即各地的夜晚时间都被0时所平分,且上、下半 夜时间等长。 昼夜交替时间变化示意图
四、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
1.太阳直射点图上位置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即太阳直射的纬线与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 交点,其地理坐标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地方时为正午12时 的经线的经度。
N
N
S
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在各图中用
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臵
2.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
①纬度的确定:
见“节气和季节的判断”方 法.即: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晨昏线同经线的夹角
1.极昼极夜现象的判断
在地球光照图上画出过此点的纬线圈,观察此点在纬线圈上随地 球自转一周,接受太阳光照的情况:若纬线圈全部处在昼半球范围, 则正值极昼;若纬线圈全部处在夜半球范围,则正值极夜。
C A N D B S
A点所在纬线圈全部处 在昼半球范围——极昼 C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夜弧—— 无极昼极夜现象
C 北看下,右晨
南看上,右晨
——AC为晨线
——BC为晨线
S
三、节气、季节的判断
方法一:据晨昏圈(线)的空间特征判断 方法二:据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判断
总结:见表格
晨昏线空间特征 侧视图
太阳直射 俯视图 点的纬度 赤道
极昼极夜 纬度范围 无 北极圈内极昼
节气 二分日
晨昏线为直线,与经 线重合,通过极点
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由北极圈向北极缩小
③秋分——冬至: 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有极夜现象,由北极向北极圈扩大
④冬至——春分: 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北半球有极夜现象,由北极圈向北极缩小 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相反,但扩缩趋势相同。
O
B A 分析:若⌒OA为昏线,⌒OB为晨 线,地球应如箭头所示呈逆时针
自转,为北半球图。
O
B
二、晨线和昏线的判断
1.据概念判断
方法:在晨昏线西侧选点,观察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昼夜交替情况。
若将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 若将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
N
N 夜 夜 昼 O N 夜 昼 A 昼
晨线 昏线
N
S
②依据经度增减方向判断——即:
沿逆时针方向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 北半球
沿顺时针方向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 南半球

N

S
45°E
45°W
③据晨线和昏线的概念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夜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A
分析图上地球自转是呈逆时针还是顺 时针方向,由此可判断出南北半球。如: 分析:右图中,若⌒OA为晨线, 则⌒OB为昏线,地球应如箭头所 示呈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图。
晨昏线为直 夏至日 北回归线 线,起止于 晨昏线 南极圈内极夜 南北极圈异 为弧线, 侧两个端点; 与南北 与经线斜交, 极圈相 北极圈内极夜 冬至日 交角为 切 南回归线 23°26′ 南极圈内极昼
注意: ①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若不是极圈,而是介于极圈和 极点之间,或者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而是斜交,且交角 ≠23°26′,则从图上无法判断出具体的日期和节气,只能判 断出季节。 ②若已知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为n°,则太阳直射点的纬 度为(90- n )°;再根据北极或南极周围出现的是极昼还是 极夜现象,可确定直射点在北纬还是南纬。结合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规律,可由直射点的纬度判断出日期是在二分二至日 之间的哪个时段。 ③若图上已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的度数,此夹角度数与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结合极点周围出现的是极昼还是极 夜现象,也可判断出大致日期。
分别比较两图中ABC三地的昼长
A
N
C
A
N
C
B
B
分析:左图时间为夏至日, 三地均处北半球,均昼长夜
分析:右图时间为冬至日, 三地均处北半球,均昼短夜
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故昼长A>B>C。
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故昼长A<B<C。
八、日出日落时刻的判断
方法一:依据日出、日落时刻在光照图上的含义判断 某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相交于两点,纬线圈与晨 线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即为此点的日出时刻,纬线圈与 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即为此点的日落时刻。
②两线 平分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子夜线,其地方时为24: 00或新一日0:00
然后观察所求地点同这“两点两线”之间的经度差,换 算成时差,再看所求地点同时间的已知地点之间的东西方位, 按照“东加西减”原则,即可求出此点的地方时。 注意:
①同一条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相同。 ②过日界线(180°经线)计算时,日期要变更。
夏至日
冬至日
识图特征: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四 条虚线中纬度较低的为南、北回归线,纬度较高的为南、北极圈; 连接南北两极的直线或弧线为经线;地轴或垂直或倾斜(相对于图 的水平方向);晨昏线为直线(亦可为弧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极点;二至日时,晨昏 线起止于南北极圈异侧的两个端点。
2、极地俯视图
①北极上空俯视图
识图特征: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等纬线 二 夏 冬 以极点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常以虚线表示;经线是以极点为端点 至 ②南极上空俯视图 分 至 的直线。二分日时,晨昏线为直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与两条经 日 日 日 线重合,且通过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为弧线,与极圈相切。
= 90°-同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数。 ②经度的确定: 可找出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与子夜线相隔180° 的经线,或地方时为正午12时的经线,其经度即为直射点 的经度。 也可通过直射点同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差,推算 出经度差,从而求出直射点的经度。
比赛:
写出下面三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比一比看谁 既快又准且规范
0° 45°W
N
N
S
0° (90°E,0°) (90°W,23°26′N) (45°E,23°26′S)
五、某地地方时的判断和计算:
要注意运用图中隐含的已知时间求解地方时,关键是找到 “两点两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00 ①两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00 平分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其地方时为12:00
A 夜 昼 OS

昼 B
S S
NS为晨线
B OA为昏线 OB为晨线
OA为晨线 OB为昏线
2.口诀法判断 ①侧视图上: 左昏右晨
即:太阳光线在地球左侧,图上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 太阳光线在地球右侧,图上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
A A
B AB为昏线
B AB为晨线
②俯视图上: 北看下,南看上,左昏右晨 在极地俯视图上,晨昏线为一半晨线一半昏线。
A M
原因分析: 随着地球自转,E点在一个
昼夜交替周期内沿它所在的纬线圈运行 一周。 E点此时在夜半球,正值夜晚。 当它运行到M点位置时,恰好位于晨线 上见到日出,所以M点所在经线上的地 方时即为E点的日出时刻,约5:00; 此后依次经过上午、正午和下午。当它 运行到N点位置时,恰好位于昏线上正 值日落,所以N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 即为E点的日落时刻,约19:00。
B点所在纬线圈全部处 在夜半球范围——极夜
D点所在纬线圈昼弧<夜弧—— 无极昼极夜现象
2.极昼极夜现象纬度范围的判断
①计算法:
某日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即:若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n°,则该日出现极昼极夜现 象的最低纬度φ=90°- n°,即(90- n)°和极点之间有极 昼极夜现象。其中,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出现极昼,而另一半 球同纬度范围内出现极夜。
地球光照图及其常见类型
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简称地球光照图,也叫 日照图。它反映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接 受太阳光照的姿态。 地球光照图主要考察的知识和能力:
1.地球运动的特征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对地理原理示意图的解析能力;
3.对空间位臵感的把握和图图转换能力等。
常见类型
1、侧视图
二分日
昼长时数 = 昼弧所跨经度数/ 15°×1小时 夜长时数 = 夜弧所跨经度数/ 15°×1小时=24小时-昼长时数 A
M
估算:左图中E地的昼长、 夜长各约多少小时? 分析:
O
S
E
N
B
E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昏线AOB相 交于M、N两点,沿顺时针方向由M 到N的优弧段为昼弧,所跨经度数约 为15°+180 °+ 15°=210°,E 点昼长≈ 210°/ 15°×1小时=14 小时。沿顺时针方向由N到M 的劣弧 段为夜弧,其夜长≈ 24 -14=10小 时。
地球光照图解析
《地球光照图解析》 课件内容及特点简介
课件内容: 是为高三第二轮复习时巩固重点、化解难点而专门设计制作 的多媒体专题。内容主要涉及在地球光照图上对半球、晨昏线、 节气和季节、直射点坐标、地方时、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日出 日落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日期分布等的分析和判断。 特点简介: 主要适用于高考前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的理解 掌握和对学生读图解析能力的培养提高。课件设计注重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 学生主动参与,注重方法规律的总结归纳,辅之以实战演练, 利于难点的克服和记忆的巩固强化。课件制作简单实用,简洁 美观,易于操作,利于师生互动。
晨昏圈与南北极圈相切, 北极圈以北极夜,南极圈以南 极昼(冬至日)
3.极昼极夜现象扩缩趋势的判断
主要依据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半球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
①春分——夏至: 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北半球有极昼现象,由北极向北极圈扩大
②夏至——秋分: 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七、昼夜长短的判断和昼长的计算及比较
1、某点昼夜长短的判断 方法:比较此点所在的纬线圈被晨昏圈分割而成的 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数的多少。 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判断A、B、C三地的昼夜长短:
昼弧<夜弧
昼弧=夜弧
A B C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2 、某点昼长时间的计算 方法:补充过此点的纬线圈,则该纬线圈被晨昏 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写出图上各点所在经 线的经度和地方时。
A 0° G F C S H E D A: 45°E,6:00
B: 135°W,18:00
C: 45°W,0:00 D: 135°E,12:00 E: 90°W,21:00 F: 0°,3:00
G: 90°E,9:00
H: 180°,15:00 B
六、极昼极夜现象、范围、扩缩趋势的判断
3、昼长时间的比较 方法一:依据昼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点的昼长 方法二:可估算出各点的昼长时间再比较 ① 二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赤道上 全年昼夜等长。 其他时间、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不同。
②同一纬线圈上各点同一日的 昼长、夜长 均相等。
③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全球昼长由南向北递增 , 即北半球纬高昼更长 ,南半球纬高昼更短 。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春分),全球昼长由北向南递增, 即北半球纬高昼更短 ,南半球纬高昼更长 。
3、圆柱投影图
4、切割扭转图
此外,还有侧俯视图,侧视图或俯视图的1/2图、 1/4图、局部图,拉伸展开图等多种变式图。
主要判读内容和解析方法
一、南北半球的判断
1.侧视图上: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极地俯视图上:
①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北逆南顺 ”,即:
呈逆时针—— 为北极俯视图 地球自转方向 呈顺时针—— 为南极俯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