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科概述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公共经济学概述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二)公共经济学的特征

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

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经济行为。

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二、政府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

(1)主体的选择不同,政府内部的经济主体有三类:非市场主体部门、市场主体部门、准市场主体部门.

(2)不同产品的选择不同:政府生产的产品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市场产品.

•2、如何生产?

(1)选择生产主体;(2)选择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一)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

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

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

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

资料(1)

•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是:货币是国家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增加货币的源泉;政府活动的目的应是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以增加财富。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实行高关税率限制商品进口,防止金银外流,保护本国对外贸易,促进国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通过贸易顺差换回大量金银货币。

资料(2)

•重农学派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F·魁奈、杜尔哥。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的法国,由于封建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农业极度衰落,税制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负担沉重,法国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要财源茂盛,增加财政税收收入,必须发展农业,从而将其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

重农学派税收思想的内容主要有:

(1)税收与生产的关系。

①课税不能过重,不可影响和破坏生产,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缴纳。否则,生产就会衰退,

反过来,造成税收收入的减少;

②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适当,应当和国民收入的数额保持平衡,不可任意挥霍;

③税收增长的前提是财富的增长。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之母,君主要想多征税必须首先扶持农业。不这样做,征税就会变成掠夺,很快会使国家趋于衰落贫穷。

(2)主张实行“单一土地税制”。取消其他一切赋税,简化赋税征收机构,节省征收费用。(3)提出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4)以转嫁为标准划分直接税与间接税,并提出了以“纯产品”为核心的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学说。

(5)主张废除包税制。

资料(3)

•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始点,按发展顺序划分,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

•微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如: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

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客观上要求存在一个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代表全民意志活动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国家和政府。三、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20世纪早期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语,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

•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公共经济学

改革开放前,公共经济垄断一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公共部门通过计划调配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

第二,公共部门直接支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三,国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管理国民经济。

二、1979年至1993年双轨制改革

•改革开放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1993年的双轨并行期,市场开始形成,但政府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二是1994年以后,转制规范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公共经济的规模、职能逐步缩小。

1979—1993年的双轨并行期

•主要特征是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和地方公共放权让利:

1、实行国有企业利改税,

2、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这使国企同公共进一步“断奶”

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灶吃饭,实行地方财政包干。

三、1994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

•主要特征:由局部性生产关系调整进入整体性市场经济建设,

•改革分三方面:

第一,建立新的财税制度;

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主要内容:

•1、市场的概述

•2、市场制度的构成要素

•3、市场失灵的原因、类型、表现

•4、政府的概述

•5、政府的经济职能

•6、政府失灵的成因、表现及矫正

第一节市场

一、市场的定义:

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

二、市场的类型:

1、按交易时间:现货市场、期货市场

2、按交易空间地域:国际市场、全国市场、地区市场

3、按交易是否有场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

4、按市场竞争程度: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市场

5、按买、买方在市场中的地位或供求关系: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6、按市场是否合法,是否合道德:合法市场、非法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