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州民居

俞绳方

【提要】本文论述了苏州传统民居的典型特征。苏州民居大都依水而建,其布局与河道密切相关。其平面和空间以“进”与“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合。其庭院与厅房的组合造景,创造出融自然、艺术、愈境于一体的空间环境。其建筑以充分运用文学、诗词、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雕刻等手法美化室内外空间。在其院落中前通后达的“备弄”,是其独特的交通方式。

苏州民居素负盛名,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现将其主要特点和优秀传统简述如下:

一、“进”与“落”结合的平面和空间组合,依水而建的布局特征。

苏州河道与街巷呈双棋盘式城市总体格局,将全市划分成许多“前街后河”或与河道相结合的居住街坊。因此,苏州民居大都反映了与河道相关的布局特征。民居多占用街坊一段垂直于河道与街巷的条状用地,总平面采取一进、一进的院落单元,纵深方向递进贯申组合而成一个民居建筑的整体。民居中苏州人称作“进”的,就是每一个厅、堂、楼的前面均有一个天井或庭院,建筑与天井组成孪生的一对,就是“进”。这是苏州民居最基本的单元,也是苏州民居的特征之一。许多这种民居紧靠相连,横向排列成群,构成连续的民居组合群体。这种高密度的布局方式,使每户占用了最小的河道岸线与街巷路段,紧凑地利用城市土地,却又因家家户前宅后均有河与路,使每户人家都能获得水陆交通皆达之便利(图1、2)。苏州民居主要有四种类型,现概述如下:

(一)大型民居。

苏州大型民居的平面布局是这样的:大门前有照墙(即影壁)。照墙与大门间为门前广场,作停歇轿、马之用。入大门经门厅到轿厅,过轿厅穿越全宅第一个砖雕门楼,经天井到达大厅,这是第二进。大厅作为接待宾客和喜庆婚丧典札之用。过大厅即进入第三进院落为女厅。第四进为上房或称楼厅,为全宅居住卧室部份。上房有数进不等。也有在边落亦设上房。楼厅以后,或临界墙,或建宅园,或设下房,也有下房建在边落最后面的。下房是厨房、柴房、杂物间和佣人住房等的总称。下房近后门,紧靠河道,以利购物、运物和洗涤。前门则为主人外出上船和主客人进出之处。前后门功能不同,形成前门为生活性入口,后门为服务性入口的合理分工。大型民居都有好几落,每落有若干进组成。凡在正中纵轴线上的建筑如门厅、大厅、上房等谓正落。两侧平行正落之建筑群称边落。规模大的民居有六七落之多。正落与边落间设备弄,作为交通和分隔空间之用。正落的主要建筑是大厅,富丽宏伟为全宅之冠。明清规制庶民只能三间,欲扩大使用面积,只能加大进深。上房(楼厅)以面阔五间为多,也有增至六七间的。花厅、书房是边落的主要建筑,为起居读书、吟诗作画和至亲好友听曲宴聚之处,房屋构筑精巧,厅前列庭院,布置自然、幽静典稚。大厅、楼厅等前后,均设天井。前面天井大、多作横长方形,进深与大厅据高相等,宽与大厅相同,以利通风、日照。后面的天井小而狭,宽仅1.8-2米,俗称“蟹眼天井”。它北临高的界墙.,可有效防止西晒和冬天北风侵袭。夏日厅、楼开启北窗,可引导气流沿高墙壁流动,产生回旋风,使进深很大的厅、楼获得良好的对流通风。盆眼天井还有滴屋搪水、垂直绿化遮阳、冬日粉墙反射,增强厅楼光亮等作用。大型民居多附有花园。迭山理水,花卉树石、亭廊曲径、环境幽稚。今苏州之古典园林,实为昔日大型民居一部份之宅园。

综观上述民居之规划布局,从进大门,穿门厅、轿厅,越门楼到大厅,而后至上房,整齐规则、中轴线明显的正落与经备弄至花厅、书房、女厅,自由活泼之边落,两者相互平行,有机结合。这一落落,一进进,按空间序列,有层次、有节奏,又有曲折变化的逐步展开。天井、庭院与厅堂建筑,明与暗、开敞与封闭、虚与实空间不断交替转换,颇为引人入胜。

苏州大型民居较完整且有历史文化价值者,尚有多处。如大新桥巷彭宅,位于宋平江城

重点保护区内,二落五进,建于清后期。彭宅典型地反映了前门是街,后门是河,苏州民居传统的纵向布局方式。至今前门的入口街巷、船码头,后门购物、洗涤的水码头踏步,均历历在目,风貌依然。该宅正落自南至北轴线贯串,备弄在其东。西落设花厅,为偷步柱倒挂花篮厅,结构颇有特色,厅前有庭院。厅北为书房,前亦有庭院,建半亭、叠假山、凿小池,布局精巧(图3)。梵门桥弄吴宅,原为明王鉴宅一部份。共三落五进,大门设在东南犹属明制。入门向左为全宅之正落,以轿厅、大厅、女厅、堂楼等组成轴线贯串。大厅面宽三间,进深甚大,作纵长方形,厅前天井宽16米、深10米,呈黄金分割矩形平面。女厅为三间楼房,其后是堂楼,面阔多至七间,东西并缀以厢房,建筑宏大宽敞,结构浑厚,正帖内柱用楠木。楼下有前后翻轩。最后为家祠。东落之东有总备弄,南有侧门可单独出入。备弄贯通全宅南北,系交通之主干。备弄底东首一翼为下房,后门通学士街。花厅在东落第一进,前列庭院,院中堆叠湖石假山一座,右侧设方亭,假山南建一早船轩,构筑玲珑精巧,为苏州同类建筑之上品。余则植花木。假山有洞,可穿越或拾级登临至山撇,向东见月洞门,即备弄楼层之入口。庭院设计独特,布局紧凑,以秀丽轻巧之花厅、方亭、船轩,烘托峻峭之假山,颇具匠心和情趣。西落有三进,无备弄。此宅平面简洁整齐,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布局和构造有明代遗风。大厅和七间堂楼规模宏大。总备弄设上下二层,甚便利交通,为大型民居所不多见(图9)。阔阶头巷张宅,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宅门口南有大型照墉,东西设辕门,为苏州大型民居门前广场保存最完整者。大门为将军门式,入门进门厅、过轿厅到大厅,大厅面阔三间,旁列书房。正对大厅有精美砖雕门楼一座,为苏州民居中之佼佼者。后为女厅系楼房,最后一进为下房,近十全街。住宅西侧宅园即著名之网师园。轿厅、女厅多处设门可通园内。女厅后庭院之假山可登而转入竹外一技轩后之楼房。楼上可凭窗俯视网师园全景。此为宅与园巧妙过渡结合之佳构(图5)。

(二)中型民居。

苏州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进深多在七八十米左右。而中型民居一般都在此进深内,分作南北两户。南入口之民居四进为多,北入口之民居三进为多。中型民居多数为一落,少数是二落,一般不设备弄,亦无宅园。厅堂、上房等建筑其规模、尺度亦较小。其总平面布局基本上与大型民居类似,都是门厅、大厅(客堂夕、上房等纵向递进式轴线布局。如沧浪区南庐,一落四进,有门厅、轿厅、大厅、末进为三上五下的上房楼,两侧附耳房。前街后河的住宅布局,基本保持原有风貌。清末著名文学家俞批故居,也是传统的二落四进苏州中型民居。有的以多个曲尺形院落纵向组成中型民居的如尤宅(图6,7)。

(三)小型民居。

小型民居,面广量大。非常重视经济和适用,在可能条件下也兼顾到美观。多数具有布局紧凑,平面自由灵活,构造简单,建材节省,装修朴素大方等特点。特别注重建筑的空间和上地的充分利用。因而,它们建筑面积不多,占地不大,层数不高(平房或二层多),但却有类型众多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丰富的立面及造型。最常见的有横长方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一颗印等数种型式(图8,9)。

横长方形民居一般为二进,中间为天井,大门设在正中,房屋最后也有厨房、杂间等附房。横长方形民居两端向前扩出厢房,即为三合院。因正屋面阔三间或五间,二边是厢房,苏州俗称为三间(五间)二厢,是苏州小型传统民居很多的一种类型。它的变体也甚多,形成多种式样的民居。也是大中型民居上房常采用的一种基本型式。曲尺形的民居也很多,因为在面积小间数少(二三间)的情况下,将二间纵长方形的用地上布置成曲尺形,能使住宅的房间朝东、朝南。争取了好朝向,又有一个天井。天井既利于通风采光,又可作为家务杂院。天并大些的,还可在靠堵一边筑一花坛,点缀兰花、天竹、迎春之类,使满庭生香,增添生活情趣。由于曲尺形布局土地利用充分,建筑空间适用、经济。它也成为大中型民居的一种组合单元。如尤宅即以多个曲尺形串联组成,布局紧凑,用地经济,有效使用面积多,该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