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集合种群
2.2集合种群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 用
在空间布局上, 如果保护区/栖息地之间的距离太远以至 于再定居及通过迁入避免种群灭绝的拯救效应都难于实 现, 那么即使有大量的小生境片断也无法保证集合种群能 够长期存活。 这就涉及到集合种群长期生存所需的最低斑块密度。生 境斑块密度增加有利于种群的再建立, 因而对集合种群的 长期生存是有利的。但如果生境片断间的距离太近则可 能导致局域动态的空间同步性上升, 而这对集合种群的长 期续存有负作用。 因而, 在保护区的空间布局/栖息地管理上, 集合种群动 态模型建议我们在生境斑块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隔距离。
Content
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到集合种群理论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种间相互作用
1、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到集合 种群理论
许多自然环境都可看成是大 小、形状和隔离程度不同的 岛屿, 而且岛屿有许多显著 特征, 如地理隔离,生物类 群简单。
这些特点为岛屿的生物学 特征的重复性研究和统计 学分析提供了方便。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 用
在自然界中, 许多濒危物种的种群已经非 常小, 可能不允许我们对这类物种进行大 规模的研究。一个替代的解决办法就是运 用集合种群理论和方法, 寻找一个在生态 学上与濒危种类似的常见种进行研究, 估 计得出模型参数, 然后再用于模拟濒危物 种的集合种群动态, 从而指导濒危物种的 就地或易地保护。
但是目前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物种, 由于生境的破碎化而以集合种群的方式 存在, 物种的灭绝也往往经历了集合种 群的阶段。因此, 近年来集合种群成为 保护生物学所关注的研究热点。
岛屿和集合种群
岛屿模型与集合种群模型的异同
普通生态学15章 集合种群及其模型ppt
4、Pe和Pi值固定不变:即Pe和Pi不随时间而变化, 虽然我们不能说出哪个种群将会灭绝、哪个种群将会 定居,但这些时间按的发生概率是不变的。 5、f对局部定居Pi和局部灭绝Pe有重要影响:除了岛 屿-大陆模型之外,所有的集合种群模型都假定个体迁 移对局部种群动态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定居概率和灭 绝概率也有明显影响,即,Pi和Pe是f的函数。 6、斑块数量多:在我们的模型中,当被占有斑块的 百分数极小时,集合种群仍能存活,因此,当斑块数 量很少时,就不能假定集合种群会有任何种群统计上 的随机性。
习题二
在一个池塘中生活着100只青蛙,这是一个濒 危的青蛙种群。为了保护这个濒危种群,有人建 议把它分为3个种群,每个种群由33只青蛙组成, 并分别放养在3个彼此隔离的池塘内。根据种群统 计学研究可知,青蛙种群数量由100只减少到33只 将会使年灭绝风险从10%增加到50%。请问在短 期内哪一种对策更好?是保留单一种群呢,还是 把它分为3个种群?
在简单的集合种群模型中借助于作出如下假定 就可把握住救援效应的实质。即Pe=e(1-f),e是衡量 救援效应的一个量度,它决定随着另一个斑块被占 有Pe的下降幅度。在存在一个外部的繁殖体雨和救 援效应的前提下。将上式带入df/dt=I-E得: df/dt=Pi(1-f)-ef(1-f),让此方程等于零并求f的平衡值 得,ef(1-f)=pi(1-f),即,ef=pi,两边都除以e得, f(平)=pi/e。如果灭绝参数(e)小于定居概率(Pi) 的话,集合种群就将处于平衡饱和状态,全部斑块 都会被占有。
解答
就单一池塘来说,青蛙种群的存活概率是(10.1)=0.9。就3个池塘来说,至少有一个池塘青 蛙种群存活下来的概率是 P3=1-(Pe的3次方)=1-(0.5的3次方)=0.875 所以就短期来看,保持单一种群的存活概率稍高 于分成3个种群的概率。应保留单一种群。
集合种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集合种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张大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北京100875) 张大勇,男,博士,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所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兼任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态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生物竞争理论》、《理论生态学研究》两本专著。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博士点基金项目等6项。
摘要 集合种群的概念受到空前的重视,其精髓是强调物种受局域和区域两个空间尺度上生态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主要介绍了集合种群概念的由来、集合种群动态理论以及集合种群理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物防治中一些可能的应用。
关键词 集合种群 Levins模型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防治 传统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假定所有被研究的个体共享相同的环境,即同属于一个种群。
在此类研究中,我们估计种群的大小,探索影响种群增长的各种因素,并构造模型来预测种群大小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自身大小条件下发生改变。
“种群”这个概念已经成为生态学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词汇。
集合种群(metapopula tio n)成为生态学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的时间并不长,即便全面综述生态学发展历史的一本专著[1]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到任何与集合种群生态学有关的工作或思想。
这可能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自然平衡的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任何有关灭绝和随机性的想法都不会受到生态学家的欢迎。
今天,自然生境正在日益加速地丧失和破碎化,越来越多的物种不得不生存在片断化斑块环境中,集合种群概念受到了空前的重视[2、3]。
许多研究都证实:生存在很小的生境片断中的种群具有很高的灭绝风险。
这时,如果我们还是把目光局限在单个种群所出现的空间范围,只考虑局域生态学过程如竞争、捕食等,而忽略区域过程如扩散、侵占等,那我们对该种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就不会有全面的认识与可靠的预测。
基础生态学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森林群落常以树木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
(3)频度(frequency)
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含该种个 体样方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计算:。
频度=某物种出现样方数 / 样方总数 × 100%
通常将频度划分为5个等级:A级——频度为1%~20%;B级——频度为21~40%; C级——频度为41%~60%;D级——频度为61%——80%;E级——频度为81%~ 100%。 Raunkiaer的标准频度图解:
• (3)只有中等干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的物 种入侵和定居。
中度干扰假说是在研究潮间带群落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的。
(2). 群落交错区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 •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迁移能力强
edge effect and ecotone
(3) 群落交错区
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相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 力地区。森林与非森林群落的交错地带为森林线; 还有乔木线,单株树木都不能生存的地带。
中度干扰假说 4.3 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
4.4 岛屿与群落结构
4.1 生物因素
1 竞争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由于竞争导致生态位的分化,因此,竞争在生物群落结构
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接近的种类之间。
同资源种团(guild)是指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同资源种团内的种间竞争十分激烈,它们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 如果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别的种就可能取而代之。
第六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生态学面试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1..填空1.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由---大气圈--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壳)组成。
1.2种的性状可分为—基因型--型和—表---型。
1.3种群的空间格局类型可分为—均匀----型、----型和----型。
1.4根据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可将陆生植物划分为5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1.5群落演替按其起始条件可划分为:-------演替和-------演替。
原始演替次生演替1.6土壤及时地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1.7在生理上,盐土植物具有一系列的抗盐特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不同,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泌盐性----植物。
1.8 ---种群-----是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1.9生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例的生长称为------。
1.10在种群生活史的研究中,称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为---选择。
1.11群落的外貌决定于群落优势的-------和------结构。
1.12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和-------。
1.13消费者按其营养方式上的不同可分为:-------、-------和-------或--------。
1.14环境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的浓度随食物链增大的现象称为------------。
1.1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1.16 写出表达式:同化效率 = -----------------------------------(植物)= ----------------------------------(动物)1.17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必须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同时特别注意---------。
生态学:集合种群
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指的是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 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也有人将集合种 群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Levins, 1970)。 局域种群:同一个种的、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 集合。 斑块:局域种群所占据的空间区域。 生态学的3个研究尺度:局域尺度、集合种群尺度、地理 尺度。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应建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 联系的小保护区的争论,其关键就是一个 集合种群的问题。但是当保护的目的不仅 仅是为了一个或几个种,而是在整体上考 虑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时,则必须考虑集合 群落的问题。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集合种群理论模型的重要应用是作出预测,而其 中的一些预测对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有很大的潜 在使用价值。 Levins 建立集合种群模型的动因之一是解决大范 围的害虫防治问题。他对该问题的研究所得的最 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种群的多度将随着局域种群 灭绝率的瞬间变异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这一结 果, Levins 建议一种害虫的防治措施应当在充分 大的范围内同步使用。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随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 碎化程度越来越高,集合种群的观点越来 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关注。集合种群理 论在保护生物学中将主要涉及环境破碎化 的种群动态和遗传进化的结局,以及自然 保护区的设计原理。许多在以前是连续分 布的种由于生境破碎化而转变为集合种群。 研究这样的种的种群动态是为了提出一些 适当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其不会灭绝。
典 型 的 集 合 种 群 , 应 满 足 的 4 个 标 准 ( Hanski, 2000):
第三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东部灰大袋鼠
西部灰大袋鼠
红大袋鼠
From Caughley et al. 1987.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英国土壤细菌的分布
普 通 生 态 学
➢ 首次在大尺度上对细菌多样性进行描述,为土壤生态系统等复杂研究 奠定了基础。Griffiths, et al. 2011.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单位努力捕获量,毛皮收购记录等
大熊猫活动痕迹
野生动物足迹分辨
普 生态学经典知识:种群密度和个体大小关系
通
生 态
种群密度随生物个体大小增加而降低。
学 Population density declines with increasing organism size.
例如:在草原上,猛兽 < 猛禽 < 有蹄类 < 啮齿类 < 蝗虫
2)对特定环境的物种个体来说,存在太热、太冷或者其它不能 适应的条件;
3)可能由于能量的限制,物理环境使得种群分布受到地理区域 的限制。
4)生物相互作用也使得种群的分布受到限制。
北美鸟类种群的集团分布
普
通
——以American crow为例
生
态
American crow分布广泛,
学
在有限数量的热域(hot
生
态 ➢ 基因型:生物种的遗传本质
学
➢ 表型:生物种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 可塑性: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 ➢ 变异的存在:非遗传性变异和遗传性变异。 总之,一个种内的所有个体并非完全同质,普遍存在变异。
普 1.3 种群的概念
通
生 态
种群生态学第4章
第五章 种群增长
第一节 种群增长模型
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无限增长) A、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增长率不变的离散增长模型) B、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长率不变的连续增长模型) 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有限增长)
哈文定律(Hardy-Weinberg Law):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 全随机、没有其它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等)的种群 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二、 变异和遗传漂变
(1)变异(variation)
种群内的变异包括遗传物质的变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特别是酶)的 变异以及表现型的数量性状的变异。
遗传调节—奇蒂学说
认为种群中具有的遗传多型是遗传调节学说的基础。
当种群数量较低并处于上升期时,自然选择有利于低密 度型,种群繁殖力增高,个体间比较能相互容忍。这些 特点促使种群数量的上升。但是,当种群数量上升到很 高的时候,自然选择转而有利于高密度型,个体间进攻 性加强,死亡率增加,繁殖率下降,有些个体可能外迁, 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
λ>1
种群上升;
λ=1
种群稳定;
0<λ<1 种群下降;
λ=0 雌体无繁殖,种群在下一代灭亡。
B、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① 假设条件:在无限的环境(空间、资源) 中增长;无迁入、迁出;世代重叠。
② 方程:dN/dt=rN;Nt=N0ert
r > 0 种群上升; r = 0 种群稳定; r < 0 种群下降.
存活曲线的3种基本类型
四、内禀增长能力
A. 种群增长率r:r=lnR0/T;其中R0为净生殖率(net reproductive rate),T为世代时间(generation time)。
生态学复习题总汇2011年
18.集合种群与集合种群有何区别?
19.集合种群动态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
20.论述集合种群的意义与应用。
21.为什么说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和进化单位?
22.种群的密度和分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种群的不同分布形式对种群的发展各有那些影响?
23.具有什么特点的生物容易出现种群的爆发?
库
流
周转率
气体型循环
沉积型循环
温室效应
生物富集
生物放大
酸雨
13.2问答题
1、比较气体型和沉积型循环的各自特点。
2、简述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碳循环包括哪些主要过程?人类活动是如何引起温室效应的?
3、固氮作用的重要意义?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
4、论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5、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认识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关系,并诠释GAIA学说。
第6章 生活史对策
6.1概念:
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生殖对策
滞育
休眠
r-选择
K-选择
生殖价
生殖效率
迁徙
衰老
6.2问答题
1.生活史的关键组分:身体大小、生长率、繁殖、寿命。
2.“达尔文魔鬼”
3.生活史,包含哪些重要组分?
4.生活史对策,K-对策合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优缺点)?
5.“两头下注”理论?
先顶极
超顶极(后顶极)
9.2问答题
1.什么是群落波动,简述研究群落波动的意义。
2.什么是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3.谈谈你对非正常顶级群落的演替条件的看法。
4.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局说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生态学:集合种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 型 的 集 合 种 群 , 应 满 足 的 4 个 标 准 ( Hanski, 2000):
适宜的生境以离散的斑块形式存在,这些斑块可被局域 繁殖种群占据。 即使是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风险存在。否则,集合 种群将会因最大局域种群永不灭绝一直存在下去,从而 形成大陆-岛屿集合种群。 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了重新侵占的发生。 各个局域种群的动态不能完全同步。如果完全同步,那 么集合种群不会比灭绝风险最小的局域种群续存更长时 间。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应建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 联系的小保护区的争论,其关键就是一个 集合种群的问题。但是当保护的目的不仅 仅是为了一个或几个种,而是在整体上考 虑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时,则必须考虑集合 群落的问题。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随着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 碎化程度越来越高,集合种群的观点越来 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关注。集合种群理 论在保护生物学中将主要涉及环境破碎化 的种群动态和遗传进化的结局,以及自然 保护区的设计原理。许多在以前是连续分 布的种由于生境破碎化而转变为集合种群。 研究这样的种的种群动态是为了提出一些 适当的管理方法以保证其不会灭绝。
集合种群理论的意义与应用
集合种群理论模型的重要应用是作出预测,而其 中的一些预测对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有很大的潜 在使用价值。 Levins 建立集合种群模型的动因之一是解决大范 围的害虫防治问题。他对该问题的研究所得的最 重要的结果之一,是种群的多度将随着局域种群 灭绝率的瞬间变异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这一结 果, Levins 建议一种害虫的防治措施应当在充分 大的范围内同步使用。
生态学复习题总汇2011年
生态学复习题总汇2011年第0章绪论部分0-1概念生态学生物环境资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0-2. 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区别其它学科的特点是什么?2.经典生态学研究分为哪几个组织层次?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三大类?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哪些问题?第1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环境与生境2.生态因子3.密度制约因子4.非密度制约因子5.内稳态6.生态幅;7.最小因子定律8.限制因子定律9.耐受性法则与驯化。
1.2 问答题1. 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几方面?第2章能量环境2.1概念:春化现象、气候驯化、冻害与冷害区别、阴地植物阳地植物光合作用光合有效辐射黄花现象光合能力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适应性低体温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温周期现象2.2 问答题1. 光在时空上的配置对植物和动物产生哪些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2. 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为什么温度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3. 生物是如何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的?4、在引种驯化中应该注意光照和温度的哪些因素?5、简述火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第3章物质环境3.1概念:3.2 问答题1. 空气中CO2的浓度升高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2. C3和C4植物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何不同?2.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3. 土壤的性质对生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生物是如何适应的?4. 盐碱土对植物生长有哪些不利影响?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有哪些?5. 陆生植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6.趋同与趋异适应、生活型与生态型概念?试举例说明。
7.陆生植物按生长环境潮湿状态可分为那三大类?第4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4.1概念:单体生物构件生物无性系分株种群生态学植物建筑学结构同生群世代时间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种群平衡最小可存活种群生态入侵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密度因子非密度因子集合种群局域种群种群斑块周转集合种群动态4.2 问答题1.自然种群3个基本问题?2.种群动态学?研究那些问题(4个)?3.种群统计学?哪3类指标?4.指标种群数量统计时边界如何划分?估测整个种群常用的2 种办法?5.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哪3类?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物。因个体数只能反映单体生物的种群大小,对构 件生物就必须进行两个层次的数量统计,即合子产 生的个体数和组成每个个体的构件数。这是植物种 群与动物种群的重要区别。
4.2.1.2 种群的数量统计
• 研究种群动态先要统计种群数量,而第一步就是 划分所研究种群的边界(通常根据需要自行确 定)。
• 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密度,分绝对密度和 相对密度。
4.2 种群动态
•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涉及数量、密度、分布、调节等问题。
4.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4.2.1.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 种群的大小是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
是生物量或能量。 • 种群的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
体的数目。 • 不同生物种群密度变化很大。 • 在调查分析种群密度时,应区别单体生物和构件生
4.种群增长率r和内禀增长率rm • 种群的实际增长率称自然增长率r,是出生率和死
亡率相减的结果。 • 生存条件不受限制得出的增长率为内禀增长率rm。 • 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和晚婚晚育可减低r。 5.生殖价 • 用于描述某一年龄的雌体平均能对未来种群增长
所做的贡献。
• 是衡量种群内个体繁殖力和存活力的一个综合指 标。
4.3 种群调节
• 种群的数量变动是互相矛盾的两组过程— 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 合结果。
• 影响这4个因素的因子(包括非密度制约因 子和密度制约因子)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 变动,决定种群数量变动过程的是各种因 子的综合作用。
• 种群数量变动的机制有多种学说:外源性 种群调节理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内源性自动调节 理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 节)。
保护生物学 复习
保护生物学填空题1、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坏、生境干扰、对资源的过度开发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形成1、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结构2、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1、物种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物种的分布格局,环境异质性和环境隔离2、繁育系统与遗传多样性空间格局3、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海洋很少受气候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从上层水中落下来的食物颗粒似乎构成了深海食物链的基础▪在阳光可透射的海面附近,浮游植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4、决定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自然因素气候、散布能力、时间、生境类型5、生境破坏的后果1、残余生境总面积变小,相对于总面积的边缘比值最大2、平均而言,碎片中的任何指定地点都比过去更接近于边缘3、平均而言,每块碎片都比过去更孤立于其他碎片6、自然种群的遗传结构7、物种的定义物种定义:物种是彼此间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生物个体的集群,而集群间的基因交换却因不同形式的生殖隔离机制而受阻。
选择题1、集合种群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将空间看成是由栖息地斑块构成的网络,探讨这些板块网络中的各局域种群间的灭绝与再定殖的动态变化。
2、小种群遗传多样性特征3、物种衰落的概念4、迁地保护的目标1、把对物种的再引入当作自然保护的首要目标2、从长远的观点看,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并不能认为就是自然保护。
5、遗传覆没概念判断题1、野生廊道作用野生生物廊道(概念):将生境中原有的各个斑块连接在一起的渗透性较高的带状区域。
(作用)减少生境中的斑块隔离程度:增强基因在生境各个斑块之间的流动;使因领域行为而被赶出生境碎片的个体,增加其找到其他适宜生境的概率,从而减少个体的死亡,特别是幼年时期的死亡。
2、物种的稀有性与濒危性3、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管理明确监测的目的。
监测不是要准确地知道监测对象的种群数量,而是要了解监测对象的种群动态变化,即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选择监测对象。
《集合种群》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集合种群概述 • 集合种群动态 • 集合种群分布与生态 • 集合种群遗传 • 集合种群的管理与保护
目录
CONTENTS
01
集合种群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集合种群的基因流与遗传结构
01
02
03
04
基因流定义
基因流是指基因在不同种群间 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基因流影响因素
地理隔离、繁殖方式和生态位 等因素都会影响基因流。
遗传结构定义
遗传结构是指种群内不同个体 间的遗传关系和相似性。
遗传结构影响因素
种群大小、繁殖方式和基因流 等因素都会影响遗传结构。
集合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性
定期监测种群数量、分布和生态状况,评估 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集合种群的恢复与重建
种源恢复
通过繁殖、移植等手段,恢复种群的 遗传多样性。
栖息地恢复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种群的生存 环境。
数量恢复
通过保护、繁育等手段,增加种群数 量。
生态系统恢复
恢复种群所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 进种群的长期生存。
THANKS
斯谛增长。
数量下降
当资源受限、环境恶化或受到捕食 、疾病等威胁时,集合种群数量可 能会下降。
数量波动
在复杂的环境中,集合种群数量可 能会呈现周期性波动。
集合种群的空间动态
扩散
个体从某一区域向另一区域移动 的现象,包括迁入和迁出。
集群分布
个体在空间上聚集分布的状态, 可能是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匀、个 体间的相互吸引或避免被捕食等
《集合种群》课件
概述
集合种群是一种优化算法,旨在解决搜索问题。本课件将介绍集合种群的基 本概念和算法流程,并探讨其应用和优缺点。
集合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
种群是指所有可能解的集合,代表潜在解决方案的空间。
集合
集合是指种群中的一个元素,代表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估集合的优劣,决定选择和繁殖的依据。
发展趋势
思考题
随着计算能力和算法改进的推动, 集合种集合种群算法, 提高搜索效率和解决问题的准确 性?
旅行商问题
应用集合种群算法解决旅行商 问题,寻找最短路径。
集合种群算法的优缺点
• 优点:强大的搜索能力,适用于大规模问题;可并行化处理;不依赖 问题的特征。
• 缺点:算法参数的选择和调整较为困难;收敛速度较慢;解决特定问 题的效果不一定理想。
结论
应用前景
集合种群算法在优化问题上有广 泛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 应用前景。
集合种群算法流程
1
初始化
创建初始的种群集合。
2
评估适应度
计算每个集合的适应度值。
3
选择
根据适应度值选择优势集合。
4
繁殖
通过交叉和变异创建新集合。
5
替换
用新集合替换原有集合。
集合种群的应用
排课问题
利用集合种群算法优化课程排 课,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签到问题
通过集合种群算法优化签到点 的分布,提高签到系统的效率 和准确性。
集合群落
组成如何变化,对比近百年或最近形成的湖泊的集合过程。
最后,跟踪每10年间隔群落的变化,检测的空间结构影响力 下降和物种排序增加的假说。
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
非度量多维测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适用于非线性数据结构 分析的一种复杂的迭代排序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排 序,n 个实体在尽可能低维(t<n)排序,空间之间的距离 与实体之间的实际相异性一致。 优点: 能处理较大量的数据 以低维排序图反映结果
确定水蚤入侵次序(colonization sequences):SCUBA手持式取 样器 收集柱状沉积物(内径6.5cm)(May 2003 and June2004),间 隔1厘米切成片(对应0.5-2年),通过过滤和密度梯度离心 把所有滞育卵(ephippia卵鞍)从沉积物中除去。
实验方法
确定当前种群组成:在整个水体中使用了153-μm威斯康星 网采集样本的(May 2003–2008 (spring) and in September 2003, 2004,
and 2007 (fall)),之后保存(95%酒精)并确定种类。
实验方法
用2D-NMDS处理春、秋收集的数据,在NMDS图中加入物 种的加权平均数。 为了检测湖泊水蚤群落结构的不同,使用perMANOVA。 验证浮游生物的群落排序按照某梯度(Tessier and Welser 1991)。
种群一般按热分层梯度集中。
一般,小型的浮游动物扩散率大于大型的。 集合群落受物种排序( species sorting)的影响,受到空间 结构的影响减弱(首先入侵的物种)——湖泊群落曲线明显, 表明不同侵占顺序。 集合群落理论认为: 群落通过local and regional processes相互作用而构建。(两 者相对影响会变化)
集合种群名词解释
集合种群名词解释
集合种群( Grouping population)是指在某个地理、生态或生物领域中,由若干个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生物个体组成的群体。
这些个体可能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生活,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活。
集合种群常常被分为不同的亚种或类别,例如植物种群中的不同品种,
动物种群中的不同亚种等。
集合种群的特征通常是由基因、行为、外貌等方面共同组成的。
例如,某种植物种群中的每个个体都可能具有某种特定的基因型,而
不同亚种的植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组合,这就是集合种群的特征之一。
集合种群的研究在许多生物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生态学、遗传学、行为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事实上是从局部灭绝开 始的。局部灭绝的后果可能导致物种的最后灭绝。 因此, 随着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破碎化程 度的加剧, 有关集合种群的概念和理论将会被广泛的 应用于物种保护研究。
实际上, 由于人类的干扰, 栖息地的破碎化己成事实。大 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保护区已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集合 种群理论在物种保护和恢复上更具现实意义。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 用
在自然界中, 许多濒危物种的种群已经非 常小, 可能不允许我们对这类物种进行大 规模的研究。一个替代的解决办法就是运 用集合种群理论和方法, 寻找一个在生态 学上与濒危种类似的常见种进行研究, 估 计得出模型参数, 然后再用于模拟濒危物 种的集合种群动态, 从而指导濒危物种的 就地或易地保护。
(2)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原则
在生境破坏的早期阶段,剩下的适宜生境仍能很好的连 接,种群主要受到生境丧失的影响。随着生境破坏的加 大,剩余生境碎片间的连接度降低,从而扩大了生境丧 失的影响,导致物种对适宜生境强烈的非线性反应,即 种群密度急剧下降,同时一系列的反馈作用增加了环境 不稳定性,提高了区域随机性, 这一过程被称为“灭绝漩 涡”( extinct vortex)。
MacArthur的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 的结果。不断有物种灭亡,也不断有同种或 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动态平衡:灭亡种不断被迁入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 逐渐降低
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
条件3: 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种群的重新建立。如果生境 斑块过于隔绝, 就会形成非平衡集合种群, 导致集合种群的灭绝。
条件4: 各个局域种群的动态的异步性。这种异步性使得尚未灭绝 的种群向临近适宜生境斑块迁移, 足以保证在目前环境条件下不会 使所有的局域种群同时灭绝。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ຫໍສະໝຸດ 应 用在自然保护中的应用:
①保护区地点的选择。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 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作为保护区,另外,特有种、受威胁种 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②保护区的面积。按平衡假说,保护区面积越大,对生物多样 性保育越有利。如果保护区被周围相似的生态系统所包围,其 面积可小一些,反之,则适当增加保护区面积。 ③保护区的形状。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如果狭长形的保 护区包含较复杂的生境和植被类型,狭长形保护区反而更好。 ④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许多研究认为,一个大 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 ⑤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 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 ⑥景观的保护。许多学者现在倾向对整个群落的保护,而景观 水平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 用
在空间布局上, 如果保护区/栖息地之间的距离太远以至 于再定居及通过迁入避免种群灭绝的拯救效应都难于实 现, 那么即使有大量的小生境片断也无法保证集合种群能 够长期存活。 这就涉及到集合种群长期生存所需的最低斑块密度。生 境斑块密度增加有利于种群的再建立, 因而对集合种群的 长期生存是有利的。但如果生境片断间的距离太近则可 能导致局域动态的空间同步性上升, 而这对集合种群的长 期续存有负作用。 因而, 在保护区的空间布局/栖息地管理上, 集合种群动 态模型建议我们在生境斑块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隔距离。
栖息地的消失、退化与破碎化是目前公认的导致物种消 失的根本原因。据估计, 全球约有82% 的物种因栖息地破 坏而不同程度地受到生存威胁, 67%的珍稀、濒危动物 因为栖息地的破坏而濒临灭绝。我国约70%的天然林, 50%以上的湿地已经消失。可以说我国是全球栖息地破 碎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保护破碎生境中的生 物多样性, 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任务。
(1)集合种群平衡观原则
许多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以致发生 剧烈的动态变化,生活于其中的集合种群远远不 能达到平衡态。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当前的斑块 网络可能已经过于破碎,再也无法支撑一个有活 力的集合种群。这时除非栖息地的丧失及生境的 破碎得以逆转,否则集合种群将会很快灭绝。 Hanski等发现生活于芬兰的94种蝴蝶中,就有 10 种是属于这种趋于灭绝的非平衡状态。
但是目前许多以前是连续分布的物种, 由于生境的破碎化而以集合种群的方式 存在, 物种的灭绝也往往经历了集合种 群的阶段。因此, 近年来集合种群成为 保护生物学所关注的研究热点。
岛屿和集合种群
岛屿模型与集合种群模型的异同
片段化生境
生境斑块 个体移动
1、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到集合 种群理论
(2)最小可存活集合种群原则
如果要建立一个由小生境斑块组成的网络来保护某些物 种进行生态恢复,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要创造或保留 多少个适宜生境斑块? 一个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它受到大灾难引起灭绝的概率较 大。Quinn等研究证明,即使没有迁移,两个数量较少的 种群的存活时间比相同数量的一个大种群长得多。 Gurney等从理论上推断一个集合种群的最小可存活种群 的适宜斑块数量应在10个左右。Thomas对芬兰的网蛱蝶 (Melitaea cinxia L.) 进行初步模拟结果是,一个成功的由 小生境斑块组成的网络应当至少有15个的斑块,Hanski 从多种因素考虑,总结为15~20 个。
当物种处于破碎化的生境中时,集合种群模型能够真实 地模拟物种之间、景观与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 对此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集合种群的鉴别 (Hanski )
条件1: 适宜的生境以离散斑块形式存在。这些离散斑块可被局域 繁育种群( local breeding populations)占据。
条件2: 即使是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风险。否则, 集合种群将会 因最大局域种群的永不灭绝而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从而形成大陆-岛 屿型集合种群。
• 小熊猫、竹鼠、黑熊、野猪、猪獾、扭角羚、鬣羚、水 鹿、毛冠鹿、金丝猴、昆虫
竹子开花对大熊猫有什么影响?
竹子开花是促进大熊猫繁衍进化的动 力之一
大熊猫与竹子开花过程共存了300多万年 竹子开花帮助淘汰老弱病残,保存优良个体。 竹子开花迫使大熊猫迁移,增加遗传多样性
大熊猫的巢域面积变动在3.9~6.2km2之间,这只是黑熊 的几分之一甚至1/10,雌性还常常只呆在 0.30~0.40km2的核心区域中。 竹子开花的时候,大熊猫的迁移范围达到了23.1km2。
竹子开花扩大大熊猫食物范围
栖息地的片段化使竹子开花成为大熊 猫绝灭的威胁
为什么? 目前大熊猫由于栖息地分割,导致遗传多样性低 和种群退化。
各山系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十分贫乏 各山系之间则存在明显变化
竹子开花时破碎的栖息地限制了大熊猫的迁移, 食物短缺严重威胁大熊猫生存 70年代岷山箭竹类开花,死尸138具 80年代岷山、邛莱山系开花,死尸141具
(1)集合种群平衡观原则
以前人们认为保护好物种现在所处的景观就足以 保证物种长期存活,但是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事实上,由于景观的严重破碎化,很难确定某一 具体集合种群是否处于随机平衡状态下(通常是 很难平衡的),也就不知道目前破碎景观中到底 有多少局域种群以后还可以续存。 因此,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进行生态恢复时, 就应假定许多集合种群处于不平衡状态之中,首 先把人为干扰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栖息地和生 境质量的改善,达到景观内部结构恢复的目的。
(1)集合种群平衡观原则
首先要了解集合种群的结构,包括生境分布、局域 种群动态和扩散等。只有在了解集合种群结构的基 础上,才能保护和恢复好完整地自然景观,以保护 好濒危物种、生态型多样性和等位基因多态性。 对北美斑枭的保护计划的制定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由于缺乏足够精确的资料,致使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即认为只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生境斑块面积和合适的 斑块距离就能很好保护和维持该鸟的生存。但是该 计划没有考虑到北美斑枭的生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老树的比例等),其自然景观结构实则不利 于生存,结果是北美斑枭数量的减少并没有得到遏 制。由此可见,生态恢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 程。
2001年调查:秦岭:200±5; 岷山:700±13;邛莱山:500±11; 相岭:60±7;凉山:200±6
集合种群理论在生态恢复中的应 用
假设要建立一个由小生境片断组成的网络来保护某些物 种,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要创造/保留多少个适宜生境 片断?
英国为保护珍稀蝴蝶, 一直精心管理着一批很小的保护区。 但在仅20年的时间里数十个隔离的稀有濒危蝴蝶种群都 相继灭绝了, 其中包括3个种的全部种群。一般情况下, 要 保护某一物种, 至少需要10~15个彼此连结良好的小生境 片断组成的网络。如果环境随机性很强且局部动态在空 间上密切相关,那么这一数量可能还不够。在集合种群 处于灭绝边缘的情况下, 则可考虑有计划的引种, 人工建 立新的种群。
由于集合种群理论从物种生存的栖息地质量及其空间动 态的角度探索物种灭绝的机制, 它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方 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大熊猫栖息地的片断化
大熊猫栖息地片段化造成什么影响?
实际适宜栖息地大大 减少 阻止大熊猫迁移 会导致自然的竹子开 花过程成为其绝灭的 动力之一
竹子开花
什么是竹子开花? 竹子开花
1、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到集合 种群理论
岛屿为发展和检验自然选择、物种形成及演 化, 以及生物地理学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理论和 假设提供了重要的天然实验室。
所以MacArchur和Wilson的岛屿生物地理 学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并被 迅速接受, 而逐渐成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区 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