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责任感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小学生加强责任感的培养,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等问题,本文围绕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探讨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等等。责任心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在学校里将自己的学习放在首位;在家里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并孝敬父母;在生活中会积极关心帮助他人;在班级中关心集体的各项事务;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

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郊的农村,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特别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许多学生中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在学校,自私自利,独行独断,随地丢弃垃圾;懒于改正错漏作业,拖欠功课,对老师撒谎;不尊重同学,不团结伙伴,借东西不还;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少之又少。在家庭,不关心父母的疾苦,只会一味埋怨父母无能,厌烦父母询问自己的学习情况,敷衍对待,甚至瞒天过海。在社会,任意践踏花草,攀折树枝,损坏公物;甚至拉帮结派,敲诈、欺侮弱小同学。

“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当前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诸多研究发现,责任感强的少年儿童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学生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很多意志品质都是在学校里形成的。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作为班主任,就要充分利用班级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与同仁商榷。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

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对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

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过,高素质的人民缔造高素质的国家,国民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少年儿童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逐渐以独生子女现象覆盖。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皇帝”,在家中全家人都围着“小皇帝”转。过的是“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生活。大部分孩子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去做。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在学校也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这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

针对这些现象,这学期我在班上举行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的主题班会。这次的主题班会,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他们通过讲故事、演小品、小组讨论、做游戏等形式,让大家懂得一个人要有责任心,做事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并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负责。通过这次班会,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做事不负责任的后果。它将会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带来不良的影响。同学们明确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事负责,得从点滴小事做起。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家里,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始;在学校,从每天自己应尽的义务开始。除了在家长会上争取家长的支持外,在校内,每天放学我都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尽职与否?如功课的完成情况,值日情况等。这学期在我班上就有一个走读的孩子经常迟到,后来经过与家长的一番沟通后,了解了孩子迟到的原因,并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什么时候起床由孩子来定。家长遵照老师的建议给孩子买了个闹钟。从此孩子起床,再也不用父母费心了。这位孩子,也再没迟到过。我就是这样,教育孩子从每个细节抓起,持之以恒地督促孩子们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使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言行将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自己的责任。

二、遵循“渗透性”原则,教学生做一个有益于集体的人

学校教育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则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与责任心培养的统摄性。而这种具有统摄性状态的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开展的,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为遵循这一原则,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文化熏陶、榜样示范、教育转化、实践体验等教育活动,将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文化熏陶:即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阵地宣传,提高学校文化品味,丰富学校文化特色。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学生不是不为,而是缺乏这种认识,所以首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也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此,我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今日榜样”、“晨间谈话”、“教室墙壁的布置”等宣传阵地及时表扬表现出良好责任心的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责任意识培养。同时,对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本学期刚开学,同学们在班委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动手布置教室,美化校园。有的抬来一小盆自己在家里种的小花,有的奉上自己最新的绘画作品。虽然教室外偶尔还会飞来一些因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尘土与灰尘,但走进我们班的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本学期的教室美化大赛中,我们班荣获了“特等奖”。这充分肯定了孩子们对班级工作,对荣誉的获得所付出的努力,使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榜样示范:即在学校、班级当中塑造典型。组织学生对照榜样找差距,向榜样学习,确立学习目标,以榜样为标准,不断完善、改造自己,达到不断进步,提高责任意识。在我镇,因为我镇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给集中办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每个班都有一半左右是住校生。因为贫穷,很多孩子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一件单衣和一件薄外衣。冬天到了,也许由于寒冷,我发现有些孩子渐渐暴露出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不注重个人的卫生:衣服穿戴不整洁,手、脸不干净,看上去让人有些不舒服。针对这些情况,我多次提醒他们把衣服穿戴整齐,脸和小手洗干净。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见改变。一个星期天的晚自习课上,我刚进门,就听见孩子们在议论着什么——原来是小瑞同学今天穿着一身整洁漂亮的衣服,有的孩子偷偷跑过去摸摸,有的同学干脆大声地说:“哇!真漂亮哦!”我灵机一动,乘此机会,我问学生:“小瑞就是今天漂亮吗?”接到问题后孩子们一阵议论,我趁热打铁:“如果老师每天不洗脸,随时穿着脏衣服,伸着一双黑乎乎的手给你们上课,你们会有什么感觉?”同学们边笑边说:“那老师就变成疯子了……”。“好,既然同学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好看,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做起,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衣服要穿戴整齐,每天将脸、手洗干净,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地来上课,像小瑞一样好不好……”从那以后,同学们果真改变了,虽然每个人的衣服仍旧那么破旧,但都穿得整整齐齐,看到他们都用干净洁白的小手写作业,我从心里感到欣慰。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榜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转化:教师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咨询、激励教育、帮助教育、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不断转化,提高素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教师教育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