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苏联.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 (2012·上海历史·21)十月革命期间,全 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 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工兵代表苏 维埃
四月提纲
七十 月月 事革 件命
内容
性质 任务 结果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并继续参战.
建立苏维埃俄国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全俄工兵代 表苏维埃第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 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 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 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 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它是同当时苏联的国情相基本适应 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 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 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 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 展。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一 总路线提出: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 个 线,并批准了“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流 的决议,认为中国正经历“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的时 行 期。 “ 大跃进:主要有两件事,一是“炼钢”;二是“吹牛”。1958年 放 决心实现钢产量翻一番,即从57年的5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 卫 实现3000万吨,1962年实现9000万吨。仅河南,平均一个村有两个 星 炼钢厂。 ” 浮夸风(放卫星): 1958年,钱学森在《大众科学》和《中国 的 青年》发表了两篇文章,论证了粮食亩产百万斤的可能性,成为浮 时 夸风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代 山东五莲县高泽乡上报:母猪一胎产了62个小猪仔,记者采访经
•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2012·海南卷历史·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 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 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 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 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 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以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的斯大林 模式。
苏俄(联)初期探索和建设
时期 1918-1920年
1921- 1927年
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初
历史影像
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 新经济政策 义政策
成效
巩固苏维埃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
斯大林模式
世界工业强国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年均粮食产量 (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 3.(2012·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 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 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 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 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 际上是( )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原因:
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③再加上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形成过程:
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搞集体农庄,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建 设方针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 农、轻、重
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发 展道路
政治 权力
资本主义农场 分权、制衡
农业集 体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 政企分开
一、十月革命
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影响;理解十月 革命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实质及影响,如二月革 命、四月提纲等。
二 月 革 命
资产阶级临 继续战争 时政府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 2、标志:19பைடு நூலகம்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3、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体制。
4、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个人崇拜盛行。
资本主义体制 近代化两种模式
社会主义体制
改革 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所有制
自由资本 国家垄断 主 义 资本主义
私有为主
私有制 兼有国营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中国特色模式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经济管 市场 理体制 体制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分配 实行配 制度 给制
实行按劳取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酬的工资制 积极性
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主 新经济政策 义政策
特 管理方法、高度集中,行
点 手段
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制体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生产。
二次大会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人民委员会
二、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收 政策 集制
粮食税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缓和了矛盾
工业 政策
高度集中 管理 一律国有
国家经济核算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 取消自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 政策 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的发展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 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 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 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 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 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而且
造成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背景:
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经济发
中国:展远远落后于世界
2、目的: 都要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当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 (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 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 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 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 A.十月革命
• B.斯大林模式
• C.新经济政策
• .(2009·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 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 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 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 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 府”分别指( )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12·江苏历史·16)《四月提纲》发表不 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 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 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验,书记谈到经验时说:一是书记挂帅,思想领先;二是树立敢想 敢生的思想;三是促使母猪在思想上重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80 改 年革 代开 :始
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
发展
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城市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90 改 年革 代深 :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提出 和
建立
• 1.(2012·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 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 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 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 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1、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
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
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
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 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 展规律。
3、内容:(1)都从农村改革入手: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 粮收集制;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所有制的多样化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放开商品 市场,允许私人办企业;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也 鼓励私人办企业,
4、效果:•中新的经体济制政所策取取代得;很大效果,但列宁逝世后,即被高度集 •我国在邓小平之后仍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发展
• (2012·上海历史·21)十月革命期间,全 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 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
•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工兵代表苏 维埃
四月提纲
七十 月月 事革 件命
内容
性质 任务 结果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并继续参战.
建立苏维埃俄国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全俄工兵代 表苏维埃第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 (2011·江苏单科·1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 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 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 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 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 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它是同当时苏联的国情相基本适应 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 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 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 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 展。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一 总路线提出: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 个 线,并批准了“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流 的决议,认为中国正经历“一天等于20年,共产主义在眼前”的时 行 期。 “ 大跃进:主要有两件事,一是“炼钢”;二是“吹牛”。1958年 放 决心实现钢产量翻一番,即从57年的5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 卫 实现3000万吨,1962年实现9000万吨。仅河南,平均一个村有两个 星 炼钢厂。 ” 浮夸风(放卫星): 1958年,钱学森在《大众科学》和《中国 的 青年》发表了两篇文章,论证了粮食亩产百万斤的可能性,成为浮 时 夸风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代 山东五莲县高泽乡上报:母猪一胎产了62个小猪仔,记者采访经
•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2012·海南卷历史·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 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 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 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 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 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以行政手段实施计划经济的斯大林 模式。
苏俄(联)初期探索和建设
时期 1918-1920年
1921- 1927年
20世纪3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初
历史影像
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 新经济政策 义政策
成效
巩固苏维埃政权 建立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
斯大林模式
世界工业强国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年均粮食产量 (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 3.(2012·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 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 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 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 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 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 际上是( )
斯大林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原因:
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制约; ③再加上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形成过程:
工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农业:搞集体农庄,实行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政治: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建 设方针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 农、轻、重
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发 展道路
政治 权力
资本主义农场 分权、制衡
农业集 体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 政企分开
一、十月革命
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影响;理解十月 革命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实质及影响,如二月革 命、四月提纲等。
二 月 革 命
资产阶级临 继续战争 时政府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形成。 2、标志:19பைடு நூலகம்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3、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体制。
4、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高度集中 政治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个人崇拜盛行。
资本主义体制 近代化两种模式
社会主义体制
改革 改革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所有制
自由资本 国家垄断 主 义 资本主义
私有为主
私有制 兼有国营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中国特色模式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
经济管 市场 理体制 体制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分配 实行配 制度 给制
实行按劳取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 酬的工资制 积极性
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项目
战时共产主 新经济政策 义政策
特 管理方法、高度集中,行
点 手段
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
制体制。
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生产。
二次大会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人民委员会
二、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收 政策 集制
粮食税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缓和了矛盾
工业 政策
高度集中 管理 一律国有
国家经济核算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 取消自 允许商品买卖, 有利于市场经济 政策 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的发展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 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 (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 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 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 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 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而且
造成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1、背景:
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经济发
中国:展远远落后于世界
2、目的: 都要发展生产力,改革不适当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 (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 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 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 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 A.十月革命
• B.斯大林模式
• C.新经济政策
• .(2009·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 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 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 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 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 府”分别指( )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12·江苏历史·16)《四月提纲》发表不 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 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 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验,书记谈到经验时说:一是书记挂帅,思想领先;二是树立敢想 敢生的思想;三是促使母猪在思想上重视。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80 改 年革 代开 :始
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
发展
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城市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90 改 年革 代深 :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提出 和
建立
• 1.(2012·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 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 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 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 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1、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
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
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
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 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 展规律。
3、内容:(1)都从农村改革入手: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 粮收集制;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所有制的多样化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放开商品 市场,允许私人办企业;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也 鼓励私人办企业,
4、效果:•中新的经体济制政所策取取代得;很大效果,但列宁逝世后,即被高度集 •我国在邓小平之后仍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