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1)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心灵历程

1272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坛集诗、词、散文之大成者,然而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贬官,饱尝宦海沉浮之苦。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第一祸事,也是他经历的第一次大挫折。从此,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轼在黄州,内心处于矛盾之中,但他仍持乐观的心态,把儒佛道思想融合一起,透彻地观察社会与人生,内心的进与退,入与出的矛盾也迎刃而解。黄州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使苏轼的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从他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面对仕途不顺,政治失意,他的内心变化是复杂的,虽有过失意苦闷,寂寞孤独,但他仍然保持淡泊旷达的心境,超凡脱俗的气质和豪放的风格。

关键词苏轼黄州心灵历程淡泊旷达豪放

雄心壮志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的政治灾难而被贬黄州,经此一难,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的思想不再是单纯的儒家经世济民、积极用世,佛家的空幻和道家的清净无为也进入了他的心灵,这三种思想融合在一起丰富了他的视野。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并且用文字来寄托贬谪黄州时期的思想感情,从而迎来了他创作的辉煌时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灵历程。

一、初到黄州,失意苦闷

“乌台诗案”后,苏轼这位忠君爱国、济世为民的文人被贬到了黄州这荒野蛮夷的地方。在这个“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的蛮荒之地,他的官职是: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这个职位非常低微,并没有实权,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对于有“致君尧舜”之志向,有“此事何难”之信心,有“上殿云霄生羽翼”之政治热情的苏轼来说,是多么大的精神打击啊!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不顺,使得他的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可以想像那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助和痛苦!

此时的苏轼经此灾难之后,已然心灰意冷,心情非常郁闷,这种孤寂和痛苦触动了这位诗人的心灵。于是,他以诙谐自嘲的口气写下了《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他诙谐自嘲,正是因为被贬,才有时间去欣赏鱼和笋,用这种方式来掩饰痛苦以求得解脱,这种自我解嘲也许是苏轼能在痛苦中继续生存下去的一种好的方式。

刚到黄州的苏轼,心情是苦闷的,政治上是失意的,刚刚承受了人生中的大灾难,经历了人生中的大挫折,我们不难想像这时的他是多么的孤寂和痛苦。从他初到黄州时写的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可以体会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说尽了自己的苦楚和寂寞,同时也体现了他在遭受政治灾难后的处境和心情,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谁见幽人独往

来,所谓“幽人”即“幽居与幽囚之人”,可想当时的苏轼在政治上处于被监视的地位,过着一种“幽人无事不出门”“但当谢客对妻子”的幽居生活,家人不在他身边,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活。没有人给他安慰,也没有人理解他内心的苦楚,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位文人士大夫的无奈和寂寞,不苟合,不肯随波逐流,却又不甘心隐退的这种矛盾的心情。

到了黄州的苏轼,不仅面临心灵上的苦闷和孤寂,而且在生活上也不如意,遭遇贫困,初到黄州随僧舍住在定惠院,生活简单,经常随僧蔬食,灰心杜口,从不拜访他人,“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谢客对妻子”(《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苏轼过着闭门谢客的生活,形影相吊,茕茕孑立,使得他的内心更加孤寂和抑郁。

作为墨客文人的苏轼,心灵非常的敏感,身边的花花草草都能触动他敏感的心灵,所以他常常将内心的痛苦诉诸这些花草。苏轼的咏物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便是如此,诗人通过咏海棠花寄托了自己仕途不顺的失意和心里的苦闷。

江城地瘅藩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惜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美丽的海棠花却在如此简陋的地方,满腹才学的他却流落荒野之地,与海棠同病相怜,忽见海棠花谢,感慨万千!

“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自喜渐不为人所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答李端叔书》)初到黄州的苏轼不仅因为政治上的灾难而苦闷,也因为没有亲戚朋友的书信而感到孤独和寂寞,即使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信,或许是怕受牵连,由此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贬黄之时,苏轼已四十有三,早已进入不惑之年,充满他内心的是孤独和凄凉的感觉,在别人一家团聚都欢欢喜喜的时候,他却形单影只,这从他的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便可了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寂寞凄寒,这种孤独的感觉侵蚀着他的内心,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所以,初到黄州的失意苦闷,寂寞苦楚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心灵历程的一个方面。

二、参佛问道,淡泊旷达

经过一段寂寞与痛苦的煎熬,苏轼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了,人不能总是沉浸在悲痛中,而是要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寻求解脱。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心态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决定一切。

苏轼并没有因为政治灾难而沉沦下去,而是积极努力地求索,以摆脱痛苦和孤寂。苏轼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和僧人就更接近,在这,他找到了心灵的依托点,佛家的“物我相忘、身心皆空”和道家的“清净无为”对他的影响很大。

苏轼结识了安国寺的主持继莲长老,隔日便到那焚香默坐,借以深自省察,兼以洗荣辱,元丰三年四月,苏轼在《安国寺记》说到:“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一念清净,污染自落,表里修然,无所附丽。”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困顿的苏轼找到了心灵寄托,寻得一份宁静,求得解脱,淡泊一切。礼佛改变了苏轼原有的世界观,丰富了他的思想,不仅如此,道家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