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体育ip的商业化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约奥运会已经进行到了第10天,中国代表团收获了46块奖牌,其中金牌15块,在金牌排名榜上排名第三名,落后于美国和英国。
应该说,今年的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和大多数人的预期有较大的差距。
但是,如果剔除运气成分和场外因素,中国此次奥运会的表现,更多的是真实实力的体现,没有半点怨天尤人的道理。
而这里所说的实力,是指中国体育产业的实力。
据研究,我们国家的体育产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美国体育产业规模庞大,远超中国,是世界体育消费的火车头。
根据美国产业研究机构Plunkett Research的估计,2015年美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4984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33%,另据学者估算,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早在2005年就达到了1893.4亿美元。
2014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约合2100亿美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约合630亿美元,其中扣除体育用品净出口后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449亿美元),中国的体育消费规模远远落后于美国。
具体来讲,中国体育产业与美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差距一:体育赛事
美国职业体育商业化程度高,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又以北美四大联赛为主。
美国职业体育2014年共创造收入369亿美元,其中四大联盟(NFL、MLB、NBA、NHL)获得收入260亿美元,占比71%,剩下的109亿美元来自于美国足球大联盟、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竞技比赛,由此可见美国职业体育的核心在于北美四大联赛,其中又以NFL最为成功。
据福布斯估计,NFL在2014年取得了96亿美元的收入,是英超联赛的两倍之多,主要来源包括电视转播(60-70亿美元)、门票销售(10亿美元左右)、赞助供应及合作伙伴和授权产品销售(20-30亿美元)等,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电视转播。
中国职业体育盈利薄弱,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
2015赛季中超公司总收入6.16亿,其中冠名收入1.5亿元,广告赞助收入3.86亿元,转播收入8000万,而俱乐部方面收入20亿元,即使考虑到2016年开始的天价版权,预计中超联赛的总收入约为30-40亿元人民币,折合5-7亿美元,远远低于北美四大联赛的收入水平,而尚未成立联盟公司的CBA的盈利能力则更弱。
差距二:体育中介
美国体育中介市场发达,着力于挖掘职业体育产业链的商业价值,是职业体育发展的润滑剂与助推器。
2015 年美国的体育广告赞助总支出高达349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CAA和全球体育营销巨头IMG也均在美国,这些体育中介商的主要业务并不局限在体育领域,他们本身就在娱乐、影视、营销、咨询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他们通过专业化的包装、开发、谈判,帮助职业体育赛事、俱乐部、运动员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最终拉动体育经济增长,繁荣体育市场。
在中国,政府垄断了绝大部分运动员的管辖权,难以产生知名的体育经纪公司。
在国内,大部分运动员的商业开发、广告代言都是由国家体育局和地方体育部门所管理,再加上知名度高、商业价值大的体育明星本身就少,因此中国体育经纪业务起步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市场,虽然近期中超频频天价引援,但与国内的经纪公司并无太大关联。
差距三:体育传媒
美国的体育转播渠道以ESPN、Fox、NBC等传统电视台为主,观众需要支付频道订阅费用。
在美国,付费观看体育赛事是体育消费的主要流向之一,于是才造就了ESPN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其中电视订阅费收入约为65.41亿美元,占比60%,剩下40%的收入来自广告业务,包括电视广告、数字广告和杂志广告。
在国内,体育付费习惯尚未形成,相比影视娱乐节目,体育的付费意愿更低;另一方面,体育版权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海内外大的体育IP基本被各大互联网巨头所瓜分,用户对体育赛事的忠诚使得转播平台的价值被削弱。
差距四:场馆运营
为了提高场馆使用效率,美国的体育场馆不仅仅提供观看体育比赛、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也举办各类商务和娱乐活动,还提供餐饮、美容、娱乐等服务。
一般而言,美国大型体育场馆一年可以举办300场以上的活动,利用率在60%以上,甚至到80%,其中约一半的活动为体育赛事,另一半为音乐会、演唱会、展销会、发布会等。
美国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都委托专业的管理公司经营。
他们通常是体育和娱乐领域的大型管理公司,会参与到场馆设计、设施维护、商务开发等各个环节中,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
另外,美国很多体育场馆都有相当数量的赞助商,例如NBA火箭队的主场丰田中心除了被丰田冠名赞助外,还拥有高达72家赞助商。
中国的体育赛事、娱乐表演业远不如美国繁荣,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均在政府,难以得到充分的商业开发。
我国的体育场馆采用的是“事业单位建制,企业化管理”,场馆享受一定政府的财政拨款,场馆工作人员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因此在利用率、盈利性上远低于美国的体育场馆。
原因
一、起步晚
美国体育产业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了商业化进程。
第一个职业体育联盟是1871年成立的国家棒球协会,1875年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联盟制订了各项规则,并有计划的开发棒球的联赛市场。
这种体制很快推广到篮球、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中,最终形成了NFL、MLB、NBA、NHL 等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赛。
目前,美国职业体育已经发展为结构庞大、内容丰富的成熟产业,围绕职业体育和大众体育,形成了包括赛事运营、体育中介、体育场馆、体育传媒、健身休闲、体育博彩在内的产业链,且这些衍生的相关产业都得到了专业化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比较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1994年推出首个职业联赛—中国足球甲A联赛,但直到2005年才成立中超联赛公司。
CBA联赛于1994年创办(甲A联赛),2005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二、体制桎梏
中国体育行政化色彩浓重,一直受到较为严格的行政化管制,在赛事、场馆、俱乐部、运动员等方面商业化程度低。
运动员大部分处在体制内,年薪收入、商业代言和交易转会受到体制限制,无法体现运动员的市场价值,甚至运动员的退役也不能完全自主决定。
国内的体育场馆大部分是政府建设,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由地方财政承担,没有动力进行市场化运
营,无法挖掘其商业价值,也就无法创造更大的市场规模。
三、体育文化差异
在美国,体育已经成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像音乐和电影一样成为了一种消费品。
美国的四大体育联盟,从高中开始就有商业化的联赛,美国人对体育的参与度特别高。
在中国,由于体育产业长期以来的行政指令代替市场经济的体制问题,商业化程度很低,导致联赛的竞技水平和观赏度普遍较低。
另外,由于国内民众对体育普遍缺乏消费意识,加上国民对体育的参与度较低,很多人对体育的理解还停留在奥运会、全运会等几年一届的大赛上,对中超、CBA、兵超等常规联赛基本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