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5分)
1. (5分)(2017·樊城模拟)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据山之俊增魅力,缆水之秀赢春光
2.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 ráo________。

②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③是出于无聊,是fùyōng fēng yǎ________,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④人们往往zìcán xíng huì________。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

3. (3分) (2017九上·安丘月考)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小题。

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她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呦呦”二字,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似乎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要与这课神器的小草连在一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处心积虑,不断探索,后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了灵感。

在又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他们最终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目前,以青蒿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她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1)请提取文中划线句子的主干: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段提到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该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B . “呦呦”二字,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似乎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C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找到新型抗疟疾药物,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处心积虑,不断探索,后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了灵感。

——句中的加横线成语运用无误。

D . 屠呦呦,她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句话没有语病。

4. (8分)默写
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②《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③《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④《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 (5分) (2019八下·孝义期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在火的历练中成长为时代英雄。

请结合原作简要概括“他”两次死里逃生的故事。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6. (9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平?”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然足下卜之鬼乎秦王怫然怒
B . 此教我先威众耳以头抢地耳
C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 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陈胜等去渔阳的路上“会天大雨,道不通”,“失期,法皆斩”直接导致了这次起义,而“天下苦秦久矣”则是他们走上起义之路的根本原因。

B . 扶苏“贤”,是秦王朝的“当立者”;项燕“爱士卒”,是楚国人爱戴的将领。

陈胜等自称是这两人的队伍,借此号召人民起来推翻秦二世的统治。

C . 陈胜先分析当时的形势,表明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阐明起义胜利的可能性,说明他对当时的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D . 作者叙述了陈胜等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既有“鱼腹丹书”,又有“篝火狐鸣”,既赞扬了起义者的足智多谋,也批判了当时群众的迷信愚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旦日,卒中往往语。

(2)等死,死国可乎?
7. (3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便要还家②悉如外人③处处志之④寻病终(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出自本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内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6)作者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9.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生还需要正能量
①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无论是时光,还是往事,或是容颜,都如昨日之日一般弃我而去,任我多么留恋,它们却毫无回头之意。

而今日之日又有诸多烦忧纷纷扰扰,挥之不去。

人生就是有这样的错觉:逝去的总是美好的,拥有的总是缺憾的,于是,在眺望昨日的背影时,眼里只有烦恼的身影来来回回。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别管往事有多美好,别问曾经有多辉煌,别说过去有多美貌,人生的岁月只会如东流水一样匆匆流逝,若想挽留,只能挽留住烦恼,别的什么也留不下。

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不要总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辉煌,抵不过岁月的沧桑。

面对诸多生活的风雨迷茫,人生还需正能量。

③生活里去接收阳光豁达的正能量,自信岁月一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凡事都要往开出想,假若真的伤了一条腿,要庆幸自己还活着,不死就是幸福!生活中不是什么别人和灾祸打跨了你,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

④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

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我们来到人世间,只是去品尝一场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绝对不是去践行埋怨、仇恨、无知、贪恋、傲慢、冷漠等种种人生的负面情绪,这些可以说与那些正能量相对应的生命的负能量,它们能消耗我们的的精力,占据我们的快乐,侵蚀我们的生命。

⑤别把痛苦的根源推给外界,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自己接收的这些负能量。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⑥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

一辈子很短,真的需要好好地疼自己,你的世界,有了自己心灵的那束阳光才真的明媚温暖。

一辈子,很累,真的不需要去苛求自己,什么都要完美,你的生活,有你的足迹,有你的泪水,有你的笑声,你的世界就已经完美了。

对生活多些感恩,多些知足,用那些正能量去驱散人生的迷雾和阴霾,用一颗阳光的心,还自己一片澄净的艳阳天。

(1)根据文章大意,说说怎样才能获得正能量?(用原文回答)
(2)第五段中作者还主张我们拥有哪些正能量?
(3)谈谈你对“你的世界,有了自己心灵的那束阳光才真的明媚温暖。

”这句话的理解。

(4)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正能量或负能量,请举一例谈谈你对此能量的理解。

10. (20分) (2018七上·端州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炊烟里的母亲
朱成玉
①母亲老了,总是遗忘。

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煳锅底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②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

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③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

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④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

我总是这样想。

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⑤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

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抱起,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⑥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⑦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

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

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

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⑧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

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

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

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⑨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

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⑩所以,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

我家的炊烟也是最好客的炊烟,总是微笑的。

或是点头,或是招手,欢迎你,挽留你。

⑪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⑫今夜,我想念母亲。

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斜。

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⑬母亲,今夜我们梦中相见。

(选自《辽宁青年》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1)作者由“炊烟”回忆了母亲的哪些活动?
(2)请分析第③段中“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这句话的作用。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作文
雨果说:“微笑,就是伏尔泰。

”“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于是,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微笑,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请自拟一个包含“微笑”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25分)
1-1、
2-1、
3-1、
3-2、
4-1、
5-1、
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49分)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