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研究文
献综述
前言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利用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很多企业对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西方大量经验研究结论表明: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生产率提高和企业价值作出重大贡献。
首先,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效能。
其次,无形资产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第三,无形资产的运用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
第四,无形资产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
我国企业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强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以更充分地发挥无形资产的巨大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价值贡献原理进行了分解与评价。
一、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国外对无形资产价值贡献评价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诺顿(David 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平衡记分卡法(Balanced Scorecard),该方法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进行无形资产的度量。
斯维比(Svieby E)1997年在他的《新的组织财富》一书中。
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了无形资产负债表的基本
模式,用成长、更新、效率和稳定四个维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度量。
巴鲁列夫(Lev.B)于2001年提出无形资产的价值链记分板(Value Chain Scorecard),该方法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无形资产在创新三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机制。
Hatfield 曾指出,无形资产的涵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资产。
Baruch Lev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权,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都是这种要求权。
他还进一步指出无形资产是以实物资产(如一架飞机中所蕴含的技术)或是劳动力(如员工的知识)为载体,是一种可以取得未来收益的,由发明创造、独特的组织设计或是人力资本产生的非实物形态的价值源泉。
White先生认为,无形资产应被定义为信誉,被理解为有利润的企业在有形资产之外的而外支出。
Sondhi 和Fried (1994)则将信誉从无形资产中单列出来,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信誉和无形资产在剩余的方法购买中产生,代表不能分配到有形资产方面的购买价格的比例。
他们陈述信誉为目标商品的名誉、商标或是其他能够使公司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率而支付的额外费用,他们证明支付的溢价是合理的,自此之后便有了信誉的定义。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主要有:王新(2006)将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分为购货、生产和销售三个增值环节,并从财务角度计算无形资产在各个环节为企业创造的超额收益,以此来评价无形资产整体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张涛、杨展(2007)将收益现值法与实物期权法相结合,建立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价模型,从知识产权对企业盈利以及
企业战略发展两个方面的贡献程度考核知识产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
傅祖林、李化(2007 J利用模糊数学和专家打分的方法,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通过对一定的指标评价数据进行数据模糊处理。
导出最终的量化参数,来客观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
苑泽明提到,无形资产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不具备实物形态,但是以知识形态存在。
它是一种固定资产,可以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提供权利、特权和优势。
于玉林指出,无形资产为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一项特殊资产,该项资产的价值可由货币可靠计量。
汤湘希认为,所谓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者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额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
于长春认为,无形资产这一名称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的,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不具备物质实体。
它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的形式存在,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效益。
蔡玉琴(2006)以我国沪市2000-2004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在逐年增加;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作出显著的正向贡献,但是贡献程度较小。
二、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贡献中的作用
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资源,作为企业筹资和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统计资料表明,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长而言,企业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
例如,美国非金融公司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1989 年的平均2.2%上升到1990-1997 年的平均2.9%,有形资产投资比重从14.1%下降到12.6%。
与此同时,反映美国主要公司市场价值的S&P500 指数却从1980 年的135.76 点上升到2000 年11 月20 日的1342.62 点,增幅近10 倍。
如果再考虑在此期间公司发放的现金红利,公司市场价值的增长更是远远超过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
上述不平衡现象说明,除了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之外,企业在其他无形资产的投资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为便于数据的统一,实证分析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
由于各行业的资产结构存在诸多差异,不同行业对无形资产的数量及种类等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也大小不一。
因此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行业分类中的电子行业28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其2005-2006 年的年报为基础,分析该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评价与无形资产经营状况相关的指标。
从而,分析我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
四、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评价
汤湘希和贡峻指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一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有大有小,收益期限有长有短,预期收益有多有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能力,因此,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设立无形资产贡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可采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予以量化。
根据其对价值责献的机理, 可设置三类指标: 第一类是无形资产增减变动评价指标, 包括无形资产增加总额、无形资产减少总额、无形资产增减率、无形资产报废率、无形资产流失率等; 第二类是无形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指标, 包括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第三类是无形资产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包括无形资产利润率、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回报率、无形资产比较收益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算, 可以从不同侧面评价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能力。
除了上述评价指标外, 还可以来用“割差法”、“层次分析法”(A H P )等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进行分解, 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五、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
(一)市场价值法。
根据市场交易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适用于专利、商标和版权等,一般是根据交易双方达成的协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计算上述无形资产的许可使用费。
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具有市场价格,有些无形资产是独一无二的,难以确定交易价格。
此外,无
形资产一般都是与其他资产一起交易,很难单独分离其价值。
(二)收益法。
根据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无形资产价值。
例如特许代理等。
此法关键是如何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这种方法同样存在难以分离某种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问题。
此外,当某种技术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时,其无形资产可能不存在经济收益,因此不能应用此法进行计算。
(三)成本法。
计算替代或重建某类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
适用于那些能被替代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算。
也可估算因无形资产使生产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减少或价格降低,浪费减少和更有效利用设备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从而评估出这部分无形资产的价值。
但由于受某种无形资产能否获得替代技术或开发替代技术的能力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收益很难确定,使得此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六、无形资产价值贡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无形资产比重偏低,其结构也不尽合理。
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决定了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出来,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
其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管理方法不科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尽管无形资产得到了初步认识,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资产管理经验,缺乏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意识,不了解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内容,
更没有无形资产应用和保护的经验。
如何保护无形资产,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竞争能力和水平,是每个企业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再次,对无形资产保值增值认识不足。
尽管不少企业已意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但对其采取的措施则并不利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
造成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披露方(如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具有不同的动机,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担心不当的披露可能会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无形资产的产权法律意识淡薄。
对无形资产,尤其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应该树立法律意识,加强保护工作。
很多企业不注意无形资产的注册,使其得不到法律保护,给企业和国家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我国每年3 万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中有2/3 未申请专利,造成无形资产流失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加强产权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将自己开发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
(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基本对策
1.提高认识,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没有实物形态,但一经转让或投资,这种权利本身的内在价值就会得到充分确认并实现。
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宣传,提高认识。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彻底改变“重有形轻无形”的管理思路。
2.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机构
很多企业其内部无形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领域比较广泛。
要管理好无形资产,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法规和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在相应的机构中管理无形资产,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评估、投资、组合和报批等工作,使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保护,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3.尊重人才,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都由人力资源的水平和素质起决定作用。
因此,企业要不断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政策环境,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潜能,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成果,使无形资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加快企业无形资产量化管理的建设
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相比其难度主要在于其“无形”,从无形资产的入账到无形资产的估值,再到无形资产的处置,都没有一个标准的量化过程,其可操作性差。
因此这方面首先要实行无形资产也入账,进行账簿管理。
其次要加强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价值量化即计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价值或成本,这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再者要建立适应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这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促进资产科学管理
等都有重要意义。
只有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才能确定其投资价值,进而作为今后取得投资回报的依据。
5.健全无形资产保护机制
无形资产的保护是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形资产保护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动用必要的手段,使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受侵害的行为。
首先,企业要树立主动保护意识,经常开展无形资产法律制度教育,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
其次,制定无形资产的保护制度与保护方法。
凡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环节与行为,都应该预先建立起相应的保护制度。
最后,企业要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七、小结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当今世界,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和国际化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经营谋略、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服务信誉、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职工素质等,无形资产管理经营就是要对这些无形的企业财富进行计划、组织、指导,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在这样的时代中,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对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无形资产的一些基本定义。
虽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有些差别,但是基本点还是不变的。
首先,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其以实物形态为载体;其次,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一项资产;最后,无形资产必须和成本完全区分开,这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很重要。
无形资产是新经济时代企业重要的价值源泉, 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
因此, 企业创造无形资产、保护好无形资产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Leandro Ca.ibano,Manuel García-Ayuso andM.Paloma Sánchez. Accounting for intangibles
[2]孙艳霞.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及其计量[J].科技咨询导报,2006 (14 ).
[3]杨智庭.浅谈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J].企业经济,2006 (8 ).
[4]文肖侠.知识型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J].中国农业会计,2008(10).
[5]张敏.企业兴盛之道———论无形资产有效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8,(10).
[6]赵敏,徐文超,. 行业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贡献的差异分析——基于2009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2011,(33).
[7]苑泽明,刘静,张旭,.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2).
[8]程达荣,.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09,(4).
[9]李海鹰,. 浅谈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J]. 科技资讯,2009,(28).
[10]汤湘希,贡峻. 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及其评价[J]. 湖北财税,2002,(12).
[11]肖侠. 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11,(6).
[12]韩洪云.企业发展能力指标探析.财会月刊,2004.
[13]Robert C.Higgins:Analysis for Financial Manangement,McGraw-Hill,2002.
[14]Baruch Lev.Intangibles: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Reporting [M].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2001:110- 111.
[15]傅祖林,李化.我国企业无形资产获利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时代经贸,2007(7):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