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四大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的四大性格——读《美国与美国人》有感
(2010-11-20 21:15:17)
转载
标签:
分类:读书笔记
费孝通
美国人的性格
美国与美国人
读书报告
尼亚加拉大瀑布
杂谈
杨玉圣按:
本学期,本人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美国历史与文化”选修课。
按惯例,要求学生写作一篇相关著作的读书报告作为期中考试成绩的评判文本。
读书报告的写作,要求是学生是在认真读书和思考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不得抄袭剽窃。
同时,选取部分优秀的习作,以“2008…美国历史与文化‟读书报告选”为总题目,陆续发布于学术批评网、美国政治与法律网。
这里发布是的是李金磊同学关于费孝通先生的《美国与美国人》(三联书店)的读书报告。
特此说明。
2008年11月27日
之所以选择费孝通的《美国与美国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作者是费孝通。
很多老师都推荐过他的《乡土中国》。
这本书也一直在学校图书馆搜索排行的前几名,由于书很抢手,很难借到,于是索性从网上买了一本。
读了之后,有大快朵颐,相见恨晚之感,于是自然对费老也充满了敬佩之情。
所以当我从读书报告推荐书目中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后,就有些想读这本书了。
二是因为《美国与美国人》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我想书中肯定会有美国人与中国人的对比吧。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对比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大概是看多了论述美国民主、自由之类等务虚的文章吧,总希望能读到一些描述活生生的美国人的务实的文章,以期获得对美国人有一个鲜活的感性的认识。
到底美国人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我在思考,我想知道,因此选择这本书也就成了必然。
一、书之印象
《美国与美国人》由三联书店出版于1985年,是由三个小册子合在一起组成的。
这三个小册子分别是《初访美国》(一九四五年)、《美国人的性格》(一九四七年)和《访美掠影》(一九八零年)。
作者在序言中介绍说,《初访》和《掠影》是他前后两次访美的随感录,记着他个人在旅行中的一些见闻和感想。
《性格》是他的读书札记,是他在读了一个名叫Margaret Mead的美国人写的分析美国人性格的书And Keep Your Powder Dry后,按原书的论点加上他的发挥而写成的。
当读到序言中如此介绍时,心中有一丝的担心,这些写在六十多年前的书,是不是早过时了。
但是当读完书中的《美国的性格》之后,这种感觉就已经消失在九霄云外了。
我再次相信了思考的力量。
凡是经过思考过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不管价值大小,但总不会过时的。
二、书之特点
读完书后感觉费老的写作有两个特点,一是短小精悍。
他的文章就像是美国的“快餐”。
但并不是没有营养的所谓快餐,而是营养丰富让人读得痛快的精神食粮。
他的文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整篇零写”,就是就一个题目,分成若干连环画式的一回一回分篇写出,随写随发表,写完一题,合为一册,成一集子。
这样一回一回的就像章节小说,短小精悍而且新鲜。
这一个特点在他的其他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乡土中国》《江村经济》,都是一篇篇的类似论文的小品文构成的。
费老也在序言中提到了之所以养成这样的写作习惯的原因:“自从解放前抗日战争时代起,我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经过抗战生活的朋友大家都明白其中的原因。
那时后方的粮食一天是一个价钱,我们这些教书匠,钞票一到手立刻要去换成实物。
写好了文章积在桌上同样是会贬值的。
从这个经济条件中养成的写作习惯,日子一久,也就难改,直至今日。
”
二是深刻易读。
深刻如论文,易读如小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说一样的题目,所用的语言也是很通俗易懂,但是透过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却相当的深刻,引人深思。
如在《美国人的性格》中的题目“有条件的父母之爱”“不令人服输的成功”“猜不透上帝的意志”“蛮一点,孩子!”“道德上有个毒刺”“原本是负了气出的门”,看到这样的有意思题目之后,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大大增强。
而且每一篇都不是很长,也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三、书之心得
我并没有按照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顺序来读这本书,而是先读的三个小册子中最感兴趣的《美国人的性格》这一部分,再读的《初访美国》,最后读的《访美掠影》。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时间有限,前前后后一共才读了三遍。
其中重点阅读的是《美国人的性格》,因此我也想就我读《美国人的性格》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心得。
一直以来,我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四件事分别是“自由其思想,独立其人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尤其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这一信念。
“自由、独立、文明、野蛮”这四点正是美国人性格的写照,也是美国人性格中的四大特色。
正是因为这四点,才使得美国人称其为美国人,也才使得美国这个国家成就其伟大。
(一)追求自由是美国人性格的突出表现。
矗立在大西洋岸边的自由女神像就鲜明的昭示着美国人的自由性格。
“不自由,毋宁死”。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部人权宣言的《独立宣言》中就提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而美国也以“民主”和“自由”标榜着自己。
自由带给了美国人什么呢?首先,自由造就了美国人的不安现状。
在美国迁居的现象非常常见。
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搬家,平均每五户中就有一家三年迁居一次。
这种频繁的迁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不习惯于平淡无奇的生活,渴望看到新地方、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获得新成功的性格。
费老在书中说“他们是社会旅程上的旅客,大家在向个陌生的地方走。
每个人都在向前看。
”
其次,自由造就了美国人的坦承与直率。
美国人在言谈举止中是直言不讳,不善于转弯抹角的。
在交谈中,美国人愿意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不希望用太多时间来客套寒暄。
这一点也表现在愿意主动发表自己意见上,如课堂上相当主动发表意见和提问,即使文不对题,甚至漏洞百出,也不在乎,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心理约束。
他们大多数人已养成“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有意见大声说出来,即使不正确也没有什么关系。
再次,自由造就了美国人的求新与冒险。
纽约耸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有人敢于从外面攀援而上;奔腾呼啸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也有人敢于躺在铁筒中顺流而下;浩渺无际的大西洋,更有人敢于乘着气球飞越而过。
这一点费老也在书中提到了“美国人喜欢纪录,各种各样的记录,记录就代表着他们的成功,他们的优秀,他们的超前。
”而反观国人,过分信仰权威,安土重迁,爱面子,怕丢脸,偏爱安逸,喜欢保险。
这样的保守性格一定程度上阻碍
着国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二)讲究独立是美国人性格的最大特点。
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这样描写:美国人“不像父母,“不乞援于历史”。
他们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他们。
他们从小便养成独立奋斗、不依赖父母的习惯。
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二岁的男孩挨家挨户送报纸,可以看到有些女孩很小便到邻居家去帮助照看小孩。
美国人的父母认为让子女从小自强自立,对他们将来到社会上去生活大有禆益。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一生都以独立进取作为为人的宗旨。
他们自己选择生活道路,自己选择主修专业,自己选择工作生涯,自己选择婚姻对象。
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依附父母或社会之命。
美国人不仅生活上追求独立,在追求成功上也同样如此。
美国人推崇的是“没有凭借,白手起家的才算奇罕,才能成为美国式的英雄,好汉是要苦出身的。
”在美国人眼里。
重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而是他本人的才华和能力。
“在美国,愈是你父母是贫贱,愈是你早日生活艰难,愈是你祖宗里没有名人,你有能力,你有成就,才表示你一切是靠自己努力得来,这才是值得人崇拜,值得自己骄傲的。
”“美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靠祖宗余荫,靠自己,不买账,拼命、刻苦创造出来的记录。
”
要独立,得靠赢得竞争,所以这种独立性格的最大影响是导致了美国人竞争意识的强烈。
费老在书中提到,正是因为“在他们从小养成的意识里,这样深深的长着根,天下没有可以不必争而得到的收获,一切幸福,甚至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胜过别人才是自己的安全。
”
而反观国人,独立和竞争的观念则相对欠缺。
这也是有根源的,因为我们的父母之爱是无条件的,孩子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就能天然的获得。
在溺爱的环境中,怎么会形成独立和竞争的性格呢?而且在我们这种社会里,我们希望孩子像自己,和客人们谦虚时,称自己儿子作“不肖”,心里用自己的标准去奖励或谴责孩子,而美国人却恰恰相反,他们要孩子不像自己,要孩子成为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于是“在以自己的标准来教育孩子的社会里,孩子们养成了一方面是服从,循规蹈矩,尊重权力,另一方面是逃避,欺骗,假冒为善的性格。
以不落在别的孩子之后的相对标准去训练孩子的,造下了竞争、好胜的性格。
”
(三)文明是美国人性格的最大亮点。
美国人的文明突出表现在生活和竞争中。
在生活中,以法为先(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中最大的文明)。
美国人处处强调按法律办事,做事大都有合约,双方签字,依法行事,如违反则按规定处理,没有什么情面可讲。
这与中国人重情,法中讲情很是不同。
所以签署任何文件时,务必弄清其中规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再签字,或拒绝签字;一旦签了字,就要依约行事,违反就要受罚。
美国人注重公德和公益。
很少人随手扔垃圾,随地乱吐痰,做事遇到人多时也能按先来后到很有秩序地排队。
而这些公德心正是国人所普遍缺乏的。
美国人讲究人道主义,NGO组织和慈善事业的发达,无不彰显着虽然在这个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经济社会中也充满着人类的善良和尊重。
同时他们在竞争中讲究公平,讲究文明竞争。
费老说“美国人注重的是fair而不是equal,是公平,不是相等。
”
在竞争中不止讲究公平,还注重合作,是一种合作中的竞争。
他们一般不会把相互竞争变成个人之间的敌对。
相反,中国人重“和”轻“争”,一旦竞争起来,不是把合作精神破坏无遗,就是相互之间敌对起来。
(四)野蛮是美国人性格中的双刃剑。
美国是体育强国。
因为它的国民爱运动,有着强健的体魄。
从他们热衷的橄榄球运动就从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性格,重装,冲撞,足显其野蛮的一面。
野蛮一方面蕴育着活力,一方面也蕴育着武力,甚至是暴力。
美国就像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一直以乐观豁达的眼光注视着一切。
他们不迷恋过去,对现状也较少满足,他们心中装着明天,由此显得活力十足。
这是野蛮性格的积极一面。
而美国人野蛮的另一面是社会中的武力和暴力。
美国人可以持有枪,电影大片、电子游戏中都充斥着暴力。
美国人这种野蛮性格来源于何处呢?这一点可从书中《蛮一点,孩子!》一节中得出结论。
“因为他们各人的来历不同,文化复杂,社会上并不全是接受同一规则的人:他们有被压迫而不甘服的黑人,有性情躁急,感情旺盛的拉美侨民。
他们有德国人,有法国人,什么人都有。
如果父母不奖励孩子蛮一些,成个他们所谓tough guy,孩子在外边是很会有被欺侮的机会。
而且我们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孩子都是预备抛井离乡的。
早年他们向着陌生的荒原出发,不要说礼貌,甚至法律都靠不住。
”
早就有美国社会的观察家们就从直觉意识到,美国人的性格早已经在开疆拓土的时代就形成了。
那个时代,他们远离了欧洲大陆的文明和法治,由那些把正义掌握在自己手上的粗鲁的个人来创造出他们之间的规矩。
而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美国的父母是主张“自己的财产是应该自已保护的。
人家用武力来抢就该用武力来保护”“倚赖别人的权力不如依赖自己的能力,只要用得应当,武力是比其池办法更可靠,更可贵。
”
而在中国,则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谁动手就是谁不是。
”“我们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他们那些野孩子不讲道理,我们可不能。
让让他们就得了。
”在争执中,美国人是鼓励诉之法律或者武力,而中国则是诉之于权力和权威。
但是美国人动武时有一个传统,那就是“美国人是不能先动手的,而动了手是不服输的”。
读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笑话来: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美国人落到了一群强盗手中。
强盗头子允许他们在被处死前做最后一件事。
英国人想写份遗嘱;法国人说他想再和女朋友亲热一番;美国人说只想让强盗头子在他的屁股上猛踢一脚。
强盗
头子被他这奇怪的心愿逗得哈哈大笑,毫不犹豫地在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
老美挨了这一脚后,转身取出藏在身上的枪,把强盗们统统打死了。
英国人和法国人见此纳闷:你既然身上藏着武器,当初为什么不开枪,要乖乖做人家的俘虏?美国人说:他们又没伤害我,我怎么能平白无故打死人呢?我之所以要强盗在我屁股上踢一脚,就是为了要取得报复的道义资格。
从这个笑话可以看出,原来美国人动武也跟中国人一样,讲究“师出有名”。
总而言之,美国人的这四种性格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对自由的追求要求个人的独立,而个人的独立又是以文明的精神和野蛮的体魄为基础的。
这四种性格相互砥砺,相互切磋,美国人就在这种四种性格不断的磨合中得到升华。
【后记】
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我总是拿美国人性格优点和国人的缺点作对比,对此我想说的是,拿自己的优点同别人的缺点对比,助长的是骄傲,于己无益。
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相比,得到的是反思,有益进步。
最好我想说,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就不会清楚的知道美国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如果没有读这本书,我也就不会知道费孝通先生一直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为我们所应当思考的:我们是维持着东方的传统呢?还是接受一个相当陌生的西洋人生态度?东方和西方究竟在什么东西上分出了东和西?这两个世界真是和它们所处地球上的地位一般,刚刚相反的么?它们的白天是我们的黑夜,它们的黑夜是我们的白天?它们的黑暗时代是我们唐宋文采,它们俯视宇内的雄姿是我们屈辱含辛的可怜相?历史会和地球一般有个轴心在旋转,东西的日夜,东西的盛衰是一个循环么?我们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光明?这光明又是否全盘西,或是全盘东?这又会成什么东西?
对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有了“东”和“西”,这世界上才有了“东西”,所以“东”不必刻意去变成“西”,“西”也无需去抵制和同化东“东”,其实,东离不开西,西也离不开东,不必非得你死我活,不必非得玉石俱焚,保持适度的距离,交流借鉴,共同发展,这世界才丰富,才多彩。
东西方就像两个人一样,你有这样的性格,我有那样的性格,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内敛还是开放,都无所谓对错,和谐相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才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政治与法律网()首发200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