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女性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女性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综述
2 7 年 美 国学者 威廉 ・ 奥格博 ( Wi l l i a m O g b u m) 就 开始关 注 生 理论 还是在 观点上 都对早 期 的研 究做 了很大 的修正 , 通 过强调主 活质 量 的研 究 , 在他 的细 l 下斯 坦福大学 的胡佛研 究 中心在 l 9 3 3 观幸 福衡量 以及客观 生活 条件各 自的重 要性与 关联性 , 避免 由于 年先 后发表 了两 本 《 近 期 炎国社会 动 向》 , 在这两 本专 著 中专 门讨 偏重 某一 方可 能导致 的遗漏 。 因此 , 尽管 由于 侧重 点不 同导致 了 论和 描述 了当 时美 国公众生 活各方 面 的情 况 , 其中主要 内容 包括 不 同学派之 间研 究方 法和 内容上 的差异 , 但 国外 关于生 活质量 的 了美 国 民众 的生活 质量 问题 。在 此后 的 2 O年 间 , 奥格 博及 其学 研 究在整 体上还 是存 在共识 的 , 这体 现在 以下几个 方面 : ( 1 ) 生活 生们 先后 对 “ 社 会动 向” 这 一方 向进行 了深 入研 究 并发表 了许 多 质 量 的研究 应该 是一个 全方 位 、 立 体化 的研究 , 即应该 考察 多种 著 作 。其 研究 成 果逐 渐发 展演 化成 为社 会 生活研 究 的两 大主 流 影 响 因素 。如 既应该 考察 社会 环境 以及 整体 物质 生活 条件这 样 研 究 方 向: 生活 质量 的研 究 以及社 会指 标 的研 究 。 而 生活质 量 这
市女性 的生活质 量 已经引起 了各方 面 的广 泛 关注 , 而 如何通 过公 三个 不 同的指标 。 共 政 策这 样 的制度 供 给来 改进 城 市女性 生 活质 量 已经成 为 城市 相对 于美 国这种 倾 向于对 生 活质 量进行 主观 测度 的研 究趋 政 府 的一 大工 作重 点 。 为此 , 本 文分 析并 总结 国 内外 学者 对 于生 势 , 早期 欧洲 对生 活质量 的研 究则 更侧 重于从 客观 条件 出发 , 但 活 质量 尤其包 括女 性生 活质量 的研 究进展情 况 , 为进一 步探 析女 从 最近 的研 究趋 势来看 , 已经呈现 一种 主客观 相 结合 的趋 势 。 德 性 生活 质 量的相 关 问题 奠定理 论基 础 。 国社会 学家沃 尔 夫 冈 ・ 查普 夫 ( Wo l f g a n g Z a p f ) 便 指 出生活质 量 国外相 关研 究综 述 研 究 中主 观标准 与客观 标准结合 是未 来该领 域研究 的大体趋 势 。 国外对 生活 质量 的研 究始 于上 个世 纪 2 O 年代 的美 国。 早 在 正是 在这 种趋势 的影响 下, 目前 对生活 质量 的相关研 究无论是 在

年度生活质量工作总结报告

年度生活质量工作总结报告

年度生活质量工作总结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进相关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就对这一年的生活质量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

首先,我们在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力度,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我们在城乡环境整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改善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另外,我们在文化体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提高了人们的体质素质。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我们在生活质量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生活质量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生活质量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它不仅仅是物
质上的富裕,更包括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与其健康、家庭、工作、社交关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裕。

首先,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只有健
康的身体才能够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因此,人们应该注重饮食、运动和休息,保持身体的健康。

此外,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人们需要学会管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其次,家庭和社交关系也对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够给人
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而良好的社交关系则能够满足人们对交流和情感的需求。

因此,人们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家庭和社交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工作和学习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能够给人
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断学习和进步则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

因此,人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向,努力工作和学习,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和社
交关系、工作和学习等多个方面。

人们应该注重平衡这些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只有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够拥有一个幸福、满足的生活。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江西省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中游、赣江下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西省的经济实力也在逐渐增强,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在江西省的城乡居民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发展较慢的地区,还存在一些居民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医疗保障不完善、就业机会较少等。

因此,对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既有助于了解江西省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问题,也有助于探索如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江西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方法与步骤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西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评价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江西省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包括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情况;(2)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相应的指标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3)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异;(4)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江西省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进行生活质量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居民生活质量相关问题。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江西省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江西省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最后,结合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步骤:(1)文献调研:对国内外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2)问卷设计:设计符合江西省实际情况的生活质量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和生活质量相关问题。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改善与生活质量研究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改善与生活质量研究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改善与生活质量研究引言肿瘤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化疗常常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些影响不仅会影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还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化疗期间对肿瘤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知功能改善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1. 肿瘤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原因化疗对于患者身体的副作用不仅限于肉体层面,还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化疗药物会对脑部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另外,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感觉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对认知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 认知功能改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认知功能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更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认知功能较好的肿瘤患者在调节负面情绪、处理压力等方面表现更为优秀,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前人研究综述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已有许多学者对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改善与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其中,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Smith,2016)的研究表明,通过认知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并且对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而国内学者李明(Li,2018)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认知功能改善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和实验两种方法,对参与研究的肿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对部分患者进行认知训练。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评估认知训练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接受认知训练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表现出更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同时,这些患者在应对负面情绪、处理压力等方面也表现更为优秀。

相比之下,未接受认知训练的对照组患者在这些方面表现并不明显。

生活质量文献综述

生活质量文献综述

社会政策分析课程论文姓名: 郭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社会学学号: 2012110007 任课教师: 姚兆余生活质量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郭振2012110007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也产生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形成的指标体系也莫衷一是。

本文主要对生活质量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业已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述评。

关键词:生活质量概念理解指标体系一、对生活质量概念的理解生活质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它涉及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学科,且没有明确的归属性,所以对它的理解应该从多个方面和层次来理解,通过对诸多文章的发掘,笔者依据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层次来理解生活质量的有关概念.(一)从学科观点的解释1.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质量,要同经济学的生活质量观明显区分开来.坎贝尔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认为,心理学人不同于经济学人,他们对于自身不仅有明显的利益和资源需求,而且也有一种感情或精神上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感觉同幸福感是成反比的,当自我明显感到需要减少了,幸福感反而会增加;而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幸福感就是一个负值。

生活质量含有所有满足需要的各种感觉,不论正负或强弱[1]。

盖森对米德的观点进行了具体化的延伸,他不仅认为生活质量存在于这种明显可感的幸福感之中,而且还强调了这种感觉的过程性。

他更重视自我与社会在这种包含着时间、感情、技巧和态度的细节,生活质量本身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展开形成的.现象学论者对生活质量的现象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观点的主观性、相对性和复杂性上面。

席勒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生活质量的现象学研究理论,他们调生活质量的感觉性特征,坚持认为生活质量是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自我评价,不可以通过词句和文章表达出来,唯有通过体验和感觉才能理解。

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王琪琦摘要:本文描述了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阐述了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职业、病情进展情况、病程、婚姻状况、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的认识,并提出了如何改善这一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乙肝;生活质量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疾病康复的程度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4】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世界范围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病因,全世界约有三亿五千万人有慢性感染。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也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约有一亿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s)和三千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l】。

而我国是一个乙肝病毒感染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均较高的国家,根据有关数据估计:我国至少有6亿人已感染过HBV,约有1.2亿HBsAg携带者,而HBsAg携带者中,将有约25~30%的人会成为乙肝病人(目前我国大约有超过2800万乙肝病人,患病率约为2770/10万),还有一部分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2、3】现将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比正常人要低,】(2005)研究发现慢性肝炎病人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低自尊及认知功能缺乏,无法正视自身的疾病,也缺乏相应的心理应付技巧,而这些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功能也因“乙肝歧视"的存在在升学、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受到影响【5、6、7】。

患者惧怕失去社会的支持、家庭的遗弃,朋友的疏远,同事的歧视,患者焦虑、抑郁、悲伤、失眠及情感压抑,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的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明显下降【11】。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在活力和健康总评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都低于非感染孕妇【12】2 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量WHO专家小组把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8】。

原发性失眠的生活质量研究

原发性失眠的生活质量研究
9<B AKLME;<ND$%DB3//!I?%; !1 ( 3 ): 31( + 2!B !3 *;:EB ’B I AKLME;>E9FG9M;< !""";!7(( K?>>< !):K72 + (/B !7 ’E= @9<<?> -FD9%$_9:$;% [%M !""!,K<==> $%NG=F$M9 B !( #$%&’B AE9FG9M;=M;%;G$MK !"") C=M;!( (1):13" + 72B !0 *;;K: Q,8$<KK;% AB .9\9F:$&%$%D=% 3//3 I9% !2;""(7):!0( + 2B !1 5:=$% QP, P9FF=:: + J;%%;F ]B NG I @=F$9:F AKLME$9:FL 3//3 5=> + -M:;!/ (0):01) + 2(B !2 *;V=F:K*],*;V=F:K J*, JE=% [@B I 69G AF9M: 3//3 Q9F;0!(7):33" + 70 B !) 5G$:E Q’,A=F<$K Q.,A9F\ N,=: 9<B NG I AKLME$9:FL 3//3 H9%;!0"(!):0 + !!B !" .?KE$%D:;% X,.9M\ .B [KF I AKLME$9:FL *=<9: 5M$ 3//3:7"(!):71 + ("B 3/ P9M\E9?KI,#;E9D=% 6,W;&=FE;<_=F ^, =: 9<B ]?F NFME AKLME$9:FL J<$% 8=?F;KM$ 3//!;30!(!):70 + (!B 3! ]&$%D=F IC,R;E<D=G?:E RX,*9&:\= *O N, =: 9<B INQN 3//!B N>F!!; 3)0 (!():!)01 + 1(B 33 W$%M=%: 8,.$;%V=FD JB 5<==>B3//!B I?%B!0;3((():(!! + 2B

一张满分的答卷:幸福心态和生活品质相得益彰-2019年精选文档

一张满分的答卷:幸福心态和生活品质相得益彰-2019年精选文档

一张满分的答卷:幸福心态和生活品质相得益彰一、研究综述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是同一概念,国外研究生活质量由来已久。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水平极大提高,但总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失业、吸毒、犯罪、变态和堕落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到了上世纪后叶,污染、疾病和战争等威胁加剧,人们更加相信物质条件不等于幸福,而应该用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去指导社会发展和社会政策。

因此,与传统的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增长率、人均寿命和教育等客观指标相比,个体幸福感等主观指标同样重要。

今年四月,“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在“怎样评价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文章论述中强调:生活品质评价,应由注重客观理性分析,转向更加注重主观感性评价;要在用数据标准对生活品质的客观状态进行理性分析的同时,注重对心理状态、情绪、意愿、满足程度等进行测量而获得基于个人感受、态度和评价的主观性指标;要对能够体现较高生活品质的个体或现象进行直观的、感性的评价,把客观理性分析与主观心理感受结合起来。

德国的施塔乌丁尔女士发现年龄不同,幸福的标准不同。

[1]美国著名学者坎伯贝尔认为幸福感与经济收入关系不大。

[2]2006年1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调查把杭州列居2005年中国城市生活总幸福度排行榜首。

6月,杭州市XX局对3000户杭州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17.6%的杭州人感到很幸福,比较幸福的占32.0%,幸福程度一般的占47.0%,另有2.7%的人感觉不太幸福,0.7%的人感觉很不幸福。

调查还发现,女性幸福度略高于男性,人员幸福感与年龄有关。

[3]《?t望东方周刊》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联合调查报告杭州是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4]二、调查研究第一部分:GQOLI―74评定。

2006年4―5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老表(GQOLI―74)随机抽样的有效问卷108份,统计得到:表1表明:在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等物质生活上归侨水准较高。

在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和自尊等心理功能上归侨与非归侨一致。

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选取东莞市城镇老年人作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总体较高,但在健康、社交、文化娱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其中孤独感、家庭关系、社会排斥等为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议政府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服务,家庭加强对老人的陪伴和照顾,同时社会大力推进老年人参与和融合。

关键词: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政策建议1.引言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之一,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愈加受到重视。

东莞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之一,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进老年人融入社会、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探讨老年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东莞市城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文献综述生活质量又称为生活水平,是指人对自己生活情况的主观评价。

老年人是人口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与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精神状态等因素相关,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人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例如,在国内,凌晨和周剑平这两位学者通过对广东、江西等省份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呈现出“潜在性崩溃”的趋势。

在国外,美国的Bowling 和Iliffe 等人研究了英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出了个人经济状况、社会刻板印象等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指出了社区资源、家庭关系等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

生活质量 文献综述

社会学《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学院:政治学院学号:20110510018姓名:陈敏班级:2011级1班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农民工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富有的人越来越富,贫穷的人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和富有的人的收入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这就使原本就处于弱势群体的人,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得不到尊重。

关键词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弱势群体农民工生活现状一、关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的概念,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

生活质量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

生活质量是对一个社会中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风笑天在《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中,对生活质量的解释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主观感受方面来解释生活质量因而研究者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反映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主观指标来测量和评估生活质量;其次,生活质量为“生活条件诸方面的综合反映,主要从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来解释生活质量;最后,将两者结合考虑,认为生活质量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

生活质量的问题,有物质生活的标准问题,还有什么使生活变得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同时,生活质量也是一个与社会条件相关的问题,其中影响广泛的问题有贫困问题和医疗问题,贫困问题涉及社会的不平等,而医疗问题则涉及资源的分配以及病人的能力恢复问题。

生活质量问题是一个全面性问题,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是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果社会观念改变,尤其是许多陈旧的观念得不到改变,许多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就仍然得不到改善。

因此,生活质量的问题同时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问题,一个如何使得任何一个国民的生活享有尊严的问题。

生活研究报告

生活研究报告

生活研究报告
生活,是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古至今,人们对生活的探索
从未停止,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生活进行研究,探讨生活的本质、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首先,生活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努力工作和生活。

生活中的饮食、穿着、住房、交通等方方面面都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追求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方式。

其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中
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和挑战。

人们通过旅行、阅读、运动、娱乐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生活也是充满挑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挑战和困难,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等。

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积极,是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最后,生活也是与他人息息相关的。

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个体的,也与家人、
朋友、同事等他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沟通、合作,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课题,需要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过对生活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文献标识码】 A【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92-03【关键词】生活质量;研究;学生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 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1]。

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走向成熟[2]。

大学的变迁浓缩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关涉着社会的未来,关注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 从人的健康的完整概念出发,认为:(1)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活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活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

基于此,生活质量就是“个体对现时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4-6]。

因此,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就是指“大学生对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优劣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及其简表(WHOQOL-BREF)[7]或者自制量表进行研究。

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上,现综述如下。

1 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躯体的完整和没有疾病,而是在个人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均保持良好状态。

同时,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9]。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1年开始研制世界卫生组织QOL量表,并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QOL研究组。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5-09-17作者简介:韩淑丽(196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东北财经大学副编审,博士研究生。

摘 要:国外生活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而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却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且呈现出社会学、人口学领域的研究成为主体的特点。

文中重点梳理了社会学、人口学领域生活质量研究进程及研究成果,旨为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质量;物质条件;满意度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2153(2005)06 - 0071 - 03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韩淑丽(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生活质量概念的引入,以及受国外指标研究、理论及经验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如何评价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

最早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探讨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和研究方法,而且大多集中在城市居民层面上。

我国的生活质量研究,呈现出以社会学、人口学领域的研究为主,以经济学、医学、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为辅的特点。

一、社会学领域的研究 1983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关于社会统计指标的提纲草案,并从1984年起陆续公布社会统计的系列数据。

1985年 11月,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和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合作在天津市进行了千户居民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他们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结构模式分析法,通过测量人们对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满意程度,提出了一系列生活质量结构与指标模式。

1986年,北京市社科院承担了“首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该课题组在其《首都社会发展指标及其评估方法》一文中指出,“生活质量是全面衡量生活优劣的尺度,既有物质水平的提高,又有精神道德的内容。

物质条件是生活质量的基础,生活质量的提高又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

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综述作者:舒浪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回顾,阐述了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的概念内容,并对已有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生活质量与主观生活质量概念比较(一)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研究的发源地是美国。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中首次正式提出生活质量这一概念。

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生活质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对于生活质量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外观点有:罗斯托(1971)认为,“生活质量是与经济增长阶段相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必然产物”。

加尔布雷斯(1958)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或乐趣”。

苏斯耐和费舍(1987)认为:“生活质量含有所有满足需要的各种感觉,不管是强的还是弱的,正的还是负的”。

坎贝尔等在1976年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

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形成了一些关于生活质量的定义。

如林南(1987)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全面评价。

” 周长城(2001)将生活质量定义为:“是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风笑天,易松国(1995)认为生活质量是“社会成员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社会环境的认同感”。

(二)主观生活质量国外对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代表,多数国外学者倾向于将主观生活质量等同于主观幸福感,他们认为主观生活质量研究应侧重于对人们的态度、期望、感受、欲望、价值等方面的考察,着眼于人们的幸福体验,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就是主观生活质量。

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Diener(1999)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包括情感成份和认知成份。

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

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

同时,对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为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居住环境:大部分居民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其中绿化、公共设施和交通便利性是居民最为满意的方面。

然而,仍有部分居民反映存在噪音污染、卫生环境不佳等问题。

2.健康状况:多数居民表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居民存在慢性疾病或健康问题。

同时,部分居民反映社区医疗资源不足,就医不便。

3.教育与培训:社区居民对子女教育期望较高,但部分家庭存在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

此外,成年人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希望社区能提供更多相关培训机会。

4.文化娱乐:多数居民对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表示满意,但仍有部分居民反映活动种类单一、参与度不高。

5.收入与就业:大部分居民认为自身收入与就业状况稳定,但仍有一部分居民面临就业困难或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四、影响因素分析1.政策因素:政府的社区建设政策、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等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2.经济因素: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收入与就业状况。

3.社会因素:社区氛围、邻里关系、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对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五、建议与措施1.加强社区环境治理:针对噪音污染、卫生环境等问题,加强社区环境治理,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2.完善社区医疗资源:增加社区医疗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就医便利性。

3.促进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4.丰富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多样化、参与度高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5.促进就业与增收: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居民增收。

瑜伽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综述

瑜伽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研究综述
t u r e r e v i e w.Th i s a r t i c l e s t u d i e s t h e e p i d e mi o l o g y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y o g a i f r s t l y,a n d t h u s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s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he Yo g a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o n e a s i n g n a u s e a a n d v o mi t i n g,f a t i g u e,i n s o mn i a a n d a n o r e x i a s y mp t o ms ,r a i s i n g h e a l t h a wa r e n e s s a n d ph y s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c o r e s,i mpr o v i n g mi n d s t a t e,d e p r e s s i o n a n d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ma i n l y d o mi n a t e d b y f o r e i g n s c h o l a r s r e s e a r c h,a nd f i n a l l y p u t s or f -
第2 6 卷 第 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V0 1 . 2 6 No . 1 2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综述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综述

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综述
生活质量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总体感受,它包
含了物质和非物质方面的需要,涉及到一个人工作、生活、健康、人
际关系、自我实现等各方面。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
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也在寻找一些对生活质量有益的方式和
方法。

例如,身体健康是获得良好生活质量的基础,提高自身免疫力、调整合理的饮食、保持适度的运动和睡眠、避免不良习惯等都是有效
的措施。

此外,积极应对工作压力,拥有有意义的业余活动,与亲友
保持良好的关系,发展多元才能,实现心理与情感的平衡等也是提升
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福利的完善和人口健康状
况的改善,对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就业机会、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的优越,同样也会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保障基本社会公共服务的合理满足,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
氛围,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提升生活质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我们应该以积
极的态度去主动寻找生活质量的提升途径,并着眼于自身健康和情感
需要。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比较公平的眼光参与社会竞争,创造和谐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共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质量研究综述生活质量研究综述摘要:生存质量,作为评价人健康的重要模式之一,其研究在近20年来已成为我国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研究针对生存质量的概念、研究领域、理论、测量和评估、研究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活质量;研究领域;测量与评估;现状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生活质量概念的引入,以及受国外指标研究、理论及经验研究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如何评价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

最早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探讨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和研究方法,而且大多集中在城市居民层面上。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Quality of life”一词在1957年以后在医学文献中才开始以关键词出现。

1993年WHO生命质量研究组给Quality of life下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同时强调对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国内将其翻译为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存质量。

因为主要面向病人,我们倾向于万崇华提出的生存质量的译法,其内涵指病人对其疾病和相关的医学治疗所产生的在躯体、心理、社会地位和作用上的影响的主观认知和体验。

一些医学专家和学者也主张在医学领域将其翻译为生存质量。

(一)从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进行理解。

此类学者认为,生活质量是指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我国不少学者持这种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生活质量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福利状况的一种标志,它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内容。

生活质量的自然方面是指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等等;生活质量的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生活服务状况、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等等。

7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的生活质量概念也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内容,自然方面即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和净化;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教育、卫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务、社会风尚乃至社会治安等条件的改善。

在罗斯托的理论中, 生活质量概念是与经济增长阶段相联系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必然产物。

我国很多人口学家倾向于从客观方面理解生活质量。

冯立天教授主要从物质生活质量指数方面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陈深则将生活质量定义为:“ 反映人类为了生存与提高(生存)机会所进行的活动的能力和活动的效率”。

活动能力是指:“人们生存能力和提高生存机会的潜力”。

他认为,“一个人的才能唯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方法方能转化为现实效率。

”(二)从反映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的主观感受方面来理解。

持有这观点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

美国经济学者加尔布雷斯( J·K·Calbrith) 在1958 年所著的《富裕社会》( The Afflent Society )一书中认为, 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在生活舒适、便利程度以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或乐趣。

1957 年古瑞( Gurin) 等人在美国进行的首次生活质量调查具有明显的注重精神健康取向。

60 年代以后, 研究内容转向更为宽广的领域:既有情感、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包括对认知层次满意程度的研究,对满意度的研究占上风。

坎贝尔(AngusCampbell) 等1976 年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

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和对生活的全面的评价”。

为了使一般满足与某个特殊满足相区别, 人们习惯上把两者分别称之为 “整体性( global)满足”和“专门性(domainspecific)满足”。

(三)将主、客观两方面结合来理解。

此派学者把生活质量定义为:“社会提高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

生活质量是:“社会成员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方面情况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 社会个体对自身及其社会环境的认同感”。

(四)从人们生活总体上的好坏来理解。

此派学者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的生活的好坏优劣的程度, 即将生活质量看作生活等级的代名词。

在生活质量优劣的判断标准上, 日本学者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即方便、健康、安全和舒适。

我国学者卢淑华也认为, “把生活质量看作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生活等级的代名词似乎比较适当”。

她认为对生活质量主、客观两方面理解的是有关生活质量的两个操作性的定义。

2、不同领域的研究(一)社会学领域的研究1983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关于社会统计指标的提纲草案,并从1984年起陆续公布社会统计的系列数据。

1985年11月,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和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合作在天津市进行了千户居民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他们采用因素分析法和结构模式分析法,通过测量人们对生活各方面的感受和满意程度,提出了一系列生活质量结构与指标模式。

1986年,北京市社科院承担了“首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该课题组在其《首都社会发展指标及其评估方法》一文中指出,“生活质量是全面衡量生活优劣的尺度,既有物质水平的提高,又有精神道德的内容。

物质条件是生活质量的基础,生活质量的提高又促进物质生产的发展。

” 1987年3月到8月,林南又与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合作在上海市进行了一次关于市民生活的千户居民调查,并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建立了关于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

10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社会改革与生活方式理论研讨会”上,不少学者先后就生活质量的概念、指标及国外研究情况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此后,全国各地社会学界纷纷展开对这一课题的讨论和研究。

从1988年开始,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在与有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进行的“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研究中,提出了衡量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的5组指标。

此后,朱庆芳研究员等人对我国社会质量和社会发展进行过多年的追踪评估,提出了包括居民消费、收入、吃穿用住、能源消费、生活方便程度、精神生活等在内的指标体系。

1989年,江苏社科院社会学所“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人”课题组对江苏、河南、吉林、四川、广东等五省城乡发出问卷,调查居民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态度。

他们把生活质量分为两方面进行测量:第一方面为职业生活质量,包括和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职业技术难度与职业声望、职权范围晋级机会、本单位改革情况等10个项目;第二个方面为社会生活质量,包括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的14个项目,以五级计分方法测量出生活质量的综合数值。

1987~199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生活质量课题组在北京、西安、扬州三市部分地区进行了多次抽样调查。

他们除引入客观指标外,还对主观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这一项增加了参照标准,并通过中介评价指标将客观指标系列进行综合,形成了三级主、客观作用机制的生活质量模型。

通过验证,此模型可较大地增加对生活质量满意度的解释力。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学领域进行的。

1992年,卢淑华和韦鲁英的研究测重于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客观指标,但他们并没有否定人们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样的主观指标,他们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等级的代名词”。

生活等级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物质生产发展的程度或等级,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量和质也会发生新变化,从而把生活质量推向更新、更高的层次。

同年,叶南客将生活质量视为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主体要素由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生活方式和生活感受四个范畴构成。

1995年,厦门市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厦门进行了千户问卷调查,了解厦门市民的生活质量状况。

1995年12月,华中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居民生活质量”课题组在武汉市进行了千户居民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了武汉市民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1999年,陈义平认为应从社会生活的供给与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两个方面来定义生活质量,即生活质量是社会提供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

通过权衡社会生活的供给水平,可以体现人们生活的发展阶段和程度,通过以满意度作为评判关键词对人们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行评估,能体现人们在不同生活发展阶段中生活各方面的优劣好坏。

这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一个生活质量定义,将生活质量必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条件与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满意度结合起来,克服了单纯强调两者之一的片面性。

2002 年,夏海勇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首次将提高人口生活质量与增强综合国力这两个重大论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从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紧密联系实际,对我国人口生活质量与综合国力竞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二)人口学领域的研究1991年12月,由复旦大学人口所、南京大学人口所、北京经济学院人口所等共同组成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集全国生活质量学术研讨会,就生活质量的定义指标以及评估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以此次论文为基础,于1992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专著《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这部著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研究上的成果。

1996年前后,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生活质量课题组在北京等几个城市做过调查和研究,主要以生活的环境质量为对象,调查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

1996年,冯立天、戴星翼主编的《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是侧重于中国面临的现实生活质量问题研究的第二部专著。

构建了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从教育、健康、经济和居住环境4 个方面揭示了我国人口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还分别讨论了大城市、小城镇、农村、老年人口、妇女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生活质量问题,对生态环境同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将提高生活质量纳入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大格局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3年3月,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大学生活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该中心除承担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全面小康和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与评价”外,还承担了武汉市政府的重点咨询项目“武汉全面小康比较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

该中心主任周长城教授等人在《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国际视野下的生活质量指标》、《中国生活质量:现状与评价》等专著中,对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国居民生产质量状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三)其他领域的研究1.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经济学理论强调人们合理分配资源以满足需要,从而产生效用和满足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生活质量的问题就是通过给予有用的资本、时间和条件,以取得生活质量的最高产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