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教育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三星中学黄兴
内容摘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在全市中小学的文化课程、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教育活动中要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生命科学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学开展生命教育,力求生命科学教学和学生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本文就生命教育的提出、生命科学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性、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作了一定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其中强调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此后,《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更是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意义做了明确规定。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的一种提高生存技能和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从“纲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条件,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关键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
上海市生命科学新教材,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使我们真正理解了“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学校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的现代教育内涵。因此,重视生命教育,并使之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则要发挥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功能,实现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生命科学教学与生命教育的相关性
(一)生命科学学科的性质与目标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关注社会,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并且能够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样使生命科学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有用。本着生命科学新课标的目标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
(二)中学生命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势
1.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
生命科学课程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它是研究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几乎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人类的种种行为几乎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而生命教育主要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唯一性、关爱他人、爱护自然,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只有认识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才能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去规划美好人生。从这一点上看,生命科学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将生命教育渗透于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可以发挥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学生命科学教材为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中学生命科学新教材以生命的基础为出发点,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依据来编写教材内容,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提供了有关生命的起源问题,生命的诞生、生病、衰老与死亡等现象的大量素材,使学生了解到各种生命的诞生,成长一直到死亡的过程及生命为不可逆的,所以更要爱护、珍惜每种形式的生命及生命所在的环境。教材
在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开篇直接指出:纵观自然界生物,是一部不断演化的历史,也是一部生物与环境共同不断地实现着平衡和失衡循环的历史,这也是生命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基本条件。然后在想一想做一做中提到;纵观整个生物界你可以看到,从分子到细胞,从人体到物种,始终存在着合成和分解、分裂和凋亡、出生和死亡、形成和灭绝的循环,生命则在这种更新过程中得到延续,而生物则在更新过程中得以蓬勃发展。生老病死,万木枯荣,周而复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生与死。生命如流星,落下去不再是星星,而是陨石,这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这是对生死最好的诠释。又如,在生命的延续一章开篇指出:细胞通过新陈代谢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通过细胞分裂繁衍后代,将遗传信息一代一代传递下去,保持物种的延续性。同时在减数分裂及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章节中介绍了生命的产生与成长过程,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学生欣赏生命诞生中的美丽,体味到生命的神奇,从心灵深处孕育出关怀生命的情感。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的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生物,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在世界上,他们与周围的生物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保护好他们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总之,生命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沧海桑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诸多现象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而形成科学的生命观。从而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创造生命之价值。三、中学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生命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1.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整合有利教育资源。
生命科学课程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其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合理地挖掘这些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整合,然后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认识生命并学会关爱生命。生命科学教材所蕴涵的生命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主体,在每一节开始时提出,为该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比如,“对危害我们家园的威胁如何应对”、“生态环境的人口承受能力”、“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等关键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唤起学生对生命教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