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的食品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在食品及农产品科学中的应用

摘要

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自然辩证法并不是抽象的学科,它可以运用到各个科学领域中,诸如食品科学以及农产品加工科学,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促进了食品及农产品科学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应用;食品;农产品

1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人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有其特殊的认识手段和认识方法,有其特殊表现形式。孟绍荣在论述直觉思维时指出,科学直觉具有判断、洞察、启发预测、选择和构建等作用,并提出了科学直觉产生的有利条件。自然辩证法的深刻内涵及丰富理论,并不是抽象的理论,它可以具体的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各领域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2.1自然辩证法在食品科学中的理论分析

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的要素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性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称为自组织。自组织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结构,这是一种新的进化关。在食品科学这个大系统中,各要素在实践、空间的配置都不是有序的,而是互相竞争的。食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技术的应用又不愧为避免的会导致食品某些特性的改变。这里就要求不断从高一级水平上取得食品科学发展与食品技术进步的协调,推动食品科学的进步。

系统分析法:食品科学的发展进步以系统分析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塑造了食品科学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要求对食品科学的研究应用把“食品的研发、加工生产、质量安全与营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追求其发展过程中“综合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当代利益与后代利益的统一,结构合理与功能优化的统一”。

归纳与演绎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可以把总系统拆分为分系统和子系统,把分系统和子系统合并为总系统,以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以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子系统和分系统的特征归纳出总系统的特征,从总系统的特征演绎出分系统和子系统的特征。

2.2食品科学中的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过程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食品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辩证唯物注意生态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天然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同今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却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污染,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已现实的摆在每个人的餐桌面前。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因遵循生态自然观,注意保护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自于环境污染,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

3自然辩证法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的作用

“无公害农产品”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农业部在大量、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和农业经济转型等国情,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提出来的。所谓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涉及食品安全的恶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发生,造成严重威胁,使人们对许多食品质量安全的信任程度降低,而且对相应国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形成政治危机。鉴于农产品是食品的主要来源,食品中危害因素主要来自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世界各国都从食品源头抓起,引入“农田到餐桌”的过程管理理念,把农产品认证作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同时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有效政策措施。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也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管理模式区别于国外单纯的食品安全(Safe Food),分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3个层次,实行“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通过认证、监管手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级阶段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和指导理论。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管理的核心在于认证,其科学内涵是通过认证,将农产品生产进行标准化监管。这与韩国、日本和欧美等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3.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思维的更好支持。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农资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加之环境污染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国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严重障碍,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污染和安全问题,根据农业科学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农业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2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用8~10年的时间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为了保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着力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工作,加快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农用激素和动植物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使修订后的法律法规能真正管住、管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彻底控制住动植物疫病发生;二是完善六大体系建设,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三是加速制订有利于无公害食品发展的扶持政策,包括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重点扶持高效低残农资的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四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把例行监测制度作为日常监控的主要手段,并定期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3.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措施与趋势

从辨证法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和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在构建“平安、文化、和谐、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背景下,也要遵循生态的科学发展观。基于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应当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和追溯制度、召回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