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2006年3月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要节约能源,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要节约用水,农业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要节约土地,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到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要节约材料,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倡简约实用的建筑装修,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废物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要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推行强制性能效标志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一、含义(是什么)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

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

4、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5、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

6、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做出的正确选择,是遵循自然规律、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和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怎么做):

既要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

(1)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能源资源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

(4)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6)要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

(7)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8)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9)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查处这类违法行为。

(10)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能源资源问题,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建设环境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5)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