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社会发展日益全球化,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一个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国民素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日益成为使各国在全球竞争中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

因此,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


通过改革开放和多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国民素质的发展已经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也不表明我国的国民素质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问题甚至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1.我国国民素质的基础部分还不能满足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要求。

国民素质的基础部分包括人口特征、劳动力特征、就业和失业等方面。

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与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进行全面合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卓著的成效,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净增的人口数量仍然可观。

目前,中国每年净增人口为300万以上,低生育水平还不够稳定,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薄弱,控制能力较差。

同时,我国已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但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增多对社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1年底,全国城乡共有就业人员为7.3亿,比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就业人数的4.3亿还多出了3亿。

但是,拮据的物质、资金等资源及现有生产力水平却难以吸收众多的劳动力就业。

再加上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下岗与失业并轨,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登记失业人口总量(失业率)进一步攀升。

尽管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素质的基础部分必然会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向上提升,但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充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2.对教育在国民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育事业在提升国民素质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不能完全适应竞争社会的发展需要,不能充分满足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发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未能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形式单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未能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形式单展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国教育发展较多侧重于外延扩展,无论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发展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速度、重普及率,轻质量、轻效益的速度型发展模式倾向。

中国现有的教育结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模式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在数量、结构和素质、规格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整体效益和和学校的办学效益还不高。

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国际竞争力水平高低的价值尺度,改善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关心和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而且我国居民家庭整体生活水平近 20年来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依然艰难,与高收入家庭的差距继续扩大。

另外,由于部分行业如水电煤气、邮电通讯、铁路民航等仍带有垄断性,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未能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形式单一,未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农村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

再加上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的主体还主要是单位,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窄。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或正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低收入人群,但仍不理想,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4.社会价值观念仍需健全。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更加富裕,情感和精神世界并没有自动丰富和开阔起来。

人们利益结构的变动和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社会风气、社会道德风尚也面临许多问题,许多流行一时的信条迅速贬值,经济功利似乎正在取代所有的人生目标,商业价值似乎正弥漫所有的生活领域,金钱似乎正在制造着所有的喜怒哀乐。

人生信仰和目标上迷惘、困惑;权本位、钱本位、“关系”本位严重压抑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直接处在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大环境中,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树立更实际的竞争意识,具备敢于竞争的勇气及善于竞争的能力,在主动参与竞争中求发展。

由于国民素质整体状况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从而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最重要最便捷的途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是依靠教育崛起实现腾飞的。

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以教育为中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德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对经济崛起所起的关键作用,该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注意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大量素质好、技能高的劳动者。

国际竞争力排在世界前列的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凡是雇用文化程度和生产技能不高的工人的厂主,必须向政府交纳该工人约 4%的费用,作为劳动者的技能发展基金。

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更加要清醒地认识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在新的世纪,必须确立教育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教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撑因素、教育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的观点,树立当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如开放的教育观念,多样化的教育观,终身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民主化的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发展与变革相结合的教育观等等,突破就教育论教育、就教育发展谈教育发展的传统思维框架。

其次要大力增加教育投入。

我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存在着超大规模的教育要求。

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人均教育经费少得可怜。

社会教育的巨大需求与社会教育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因此,应继续提高国家财政中教育经费的支出比重,应使教育费用支出增长率高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才能解决穷国办大教育的矛盾,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再次,要大力推进教育的产业化。

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来看,教育产业化发展非常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应从办学目标、办学主体到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化向教育产业化转化的进程。

最后,革新教育模式,建构学习型社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知识领域的迅速扩展和知识量的成倍增加,社会对人们的文化素质和从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社会科
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老化、技术衰退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只有不断加速知识更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才能适应动态的今天和把握不定的明天,才能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因此,一是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模式,即从应试教育转向创造教育。

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将重点放在提高受教育区国际竞争中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上。

二是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即通过转变教育模式,建设一个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社会,学习已从先前那种狭隘的被动的短期功利行为,转变为主动的贯穿于生命全过程的自觉意识和生活需要,实现知识教育的终身化和全过程化,使全社会都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力,从而使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建立在全社会对新知识的获取、创造、使用的基础上。

2.建立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保障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有保障的生活既为国民素质的提升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进,为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的社会政治条件。

因此,我们要逐步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劳动、生活和学习的社会保障体系,竭尽全力扩大社会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全面启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

尤其是在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条件下,建立这种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机制显得更加迫切。

3.构建有利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社会价值观在国际竞争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在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中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上。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弘扬社会主旋律,营造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构建有利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具体要求社会成员必须确立对社会政治体系及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认同和拥护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创造财富、造福人类社会的能动的价值选择态度,树立积极进取、勤勉努力的工作态度,具有事业进取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具备能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又能关心他人、与人共事、讲究团队精神,善于根据市场经济对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自觉培养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个性,并且不断进行自我的文化、心理调适,从而更为协调地将其具有鲜明个性的自我融入到适应和变革社会大环境的潮流之中。

4.强化社会成员终身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增强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

在人自身素质提升的过程中,尽管有这样或那样因素的影响,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中国人头脑里有着陈旧和狭隘的意识,顺民意识强,公民意识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进程加快步伐的严重障碍。

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在一生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素质结构,进而达到提高社会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的目的。

国民个体素质提高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 : (1)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潜能,以此为基础找出自己的能力素质的优势和特点,从而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2)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社会中,成功和失败总是并存的,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采取相应的措施。

(3)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以不断获取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

(4)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为国民个体素质的提升注入强大的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