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内容摘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

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

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新闻类节目等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

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

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

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

《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

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

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

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

《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的游戏娱乐类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于是带来了娱乐节目克隆成风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但同时愈演愈烈的克隆现象也给大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疲劳。

○3益智竞猜类节目时期
2000年前后,随着大众对游戏类节目出现审美疲劳,于是竞猜博彩类节目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这类节目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并对选手进行物质金钱的奖励。

对选手提问的问题涉及范围极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包。

此类节目与前两种类型的娱乐节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节目的主体由明星变为普通百姓。

精英文化逐渐向草根文化靠拢。

这类节目以央视的《开心辞典》和《幸运52》为代表。

它们将竞猜博彩类的娱乐节目推向了高潮。

不过虽然目前益智类节目依然备受欢迎,但背后也隐藏着危机。

如《幸运52》节目就因基本模式老化、题目和游戏环节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央视砍下。

○4大众选秀类节目时期
这个时期以《超级女声》的红极一时为开端,引发各大卫视相继制作各类“真人秀”节目。

这种娱乐节目是一种以才艺表演为基础的电视选秀节目活动,通过为普通人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满足他们表演的欲望,并赋予他们明星般的感觉。

这类节目由外国的“真人秀”节目改头换面而来。

“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平民参与和评判过程的完全公开化,特别是节目的全程跟踪式直播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②选秀节目掀起了娱乐界的狂潮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电视20年娱乐节目的高峰。

除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外,央视的《星光大道》《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等也都成为较有影响力的选秀节目。

此类节目目前也颇受诟病,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但收视情况依然突出。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受众高度参与加强了与媒体的互动,却导致部分节目立意不高、舆论导向错误
以选秀节目为例,《超级女声》在2005年在一片喝彩和议论声中创造了惊人的收视率,也由此开启了中国综艺节目进入“真人秀”时期的先河。

随后,各大卫视也相继开办了“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红楼梦中人”等选秀节目。

自此,在中国电视周末黄金档,遍布各种选秀明星的身影,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普通受众进入电视荧屏的渴望。

传统的电视节目当中,一般观众只是作为“看客”,仰视着主持人和明星们的表演,被动的去接受。

然而随着人们欣赏及心理需求的变化,大众不再满足于电视机前的观看,也有了想参与进来的渴望。

而选秀节目“零门槛”的准入率,恰当而及时的满足了这一渴望,所以立即引发了受众的广泛参与。

加上其最终的胜利者也是由大众手机投票决定,更激起了受众的参与意识。

如此一来,受众与传媒人之间的距离就明显被拉近了。

很多节目为了让观众参与进来,不惜降低节目内涵,从而导致了节目立意不高,甚至还会导致舆论导向错误。

所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认为:“不少娱乐节目走向通俗,靠拢庸俗,以致屈就低俗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

特别是电视机构从被动求取收视率到主动媚俗更是十分危险。

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的文化本性,让有文化的观众疏离电视,让电视人进一步追求无聊,从而导致民族文化传播途径趋于狭隘,让老百姓的思想懒惰,沉浸在低级的娱乐状态中。

”③电视节目如果没有
②于丹.“浙江卫视风格化打造研讨会”专家领导发言精选[J/OL]./ 2005年5月12日.
③周星.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J/OL].银海网,/zhuanjia/article/2005/5/10
正确的指导思想在背后作引导,不明白其传播主旨是什么,选取的题材立意不远,最终会告知大众一些错误的认识,传播一种不正确的导向,从而带来一些隐形的社会问题,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良性发展。

巴赫金曾说“狂欢节就其意义来说是全民性的,无所不包的,所有人都需要加入亲昵的交际。

总的来说狂欢是对现代性的反叛,在狂欢中,人们通过消解现代性以获得暂时的平等甚至于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更着重于心理层面。

”④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审视现在众多的电视娱乐节目,都在逐渐像这种全民狂欢靠近,很多节目不惜降低节目品位来满足观众对狂欢的需求。

但是物极必反,这种逐渐走向极端的绝对鼓励纵容满足观众内心阴暗面的趋势最终会造成观众内心的麻木和思考的退化。

狂欢带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像很多选秀节目鼓励全民狂欢,结果导致很多人放弃学业工作去参加期望一夜成名,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就是过度狂欢的缺陷。

2.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节目中的文化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在很多综艺节目都注重在节目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这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比如《开心辞典》、《幸运52》的节目问答中很多都有中国元素,使观众在观赏节目得到身心娱乐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观众反响。

但仍然有很多节目虽然也有试图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但因节目本身局限性或制作单位等的影响,文化含量并不高。

如一些选秀节目、游戏节目等,在唱歌和游戏当中有加入文化元素,却不过是为制造更多笑点和卖点,甚至有侮辱传统文化的现象,这不但起不到传播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节目的粗糙、粗俗。

最终失去观众的喜爱。

3.节目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创新
综观国内的电视节目,各个卫视的节目都大同小异。

一档节目红火了,其他就会蜂拥而上,导致观众眼花缭乱,审美疲劳。

就连收视率极高的《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兼导演也表示该节目与香港十年前的《综艺60分钟》同出一辙。

目前国内无论是相亲类节目、谈话类节目、选秀类节目、游戏类节目,几大卫视的制作模式都基本相似,真正是不知名的抄袭知名的,大陆的抄袭港台的,港台的抄袭欧美和日本的。

知名学者孙健说:“有些节目几乎就是原版,开场、音乐、音响效果甚至连主持人开场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⑤此种完全“取之用之”的经营理念,不断模仿红火的电视娱乐节目,导致国内节目同质化,最终会流失观众,阻碍自身的发展。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优秀的节目当中,其运营模式和节目构想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但如果只是模仿,不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元素,最终会被淘汰和摒弃。

因此要在模仿中创新,走出别人的模版,真正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中国综艺电视节目当前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根源,在于电视机构的利益诉求在当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只能通过一味迁就受众甚至曲解和夸张受众的娱乐需求,以获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来满足。

从这一症结出发,我们发现,只有从中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元素:政府、市场、受众和制作方本身出发,才能研究出更加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中国综艺电视节目发展的对策
④周星.狂欢:自由生命的张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4,(5):32.
⑤孙健.娱乐资讯与民族精神的传承[J].青年记者,2004,(9):47.
1.有效发挥政府的规制作用
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起步较晚,在相关的制度规范上还多有欠缺。

荧屏低俗之风的蔓延本质上是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

所以,对于电视节目的低俗化,靠广电总局以“禁令”方式进行严格限制无疑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迟来的监管显然无法阻止低俗现象的扩散。

如广电总局限制选秀节目,卫视总会避开条款制作其他换枪不换药的节目。

电视娱乐节目的监督与管理,必须依法进行。

这就要求广电部门及时制定出一系列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条例,确保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对照电视娱乐节目的实际,依法清理整顿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净化电视环境。

而制定这样的条例也有利于电视业的自律,避免其冲破底线。

2.提升节目的文化内涵
增强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提高其内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娱乐节目在刚开始热播却又昙花一现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内涵。

那些哗众取宠,仅仅是博得大家一笑的娱乐节目,可能刚开始带给观众一定的新鲜感,但绝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一个好的娱乐节目,该有它本身特有的文化内涵。

节目策划者可以结合各种因素,不再简单地模仿和重复,而是使节目有文化或艺术或其他方面的底蕴,能让大家轻松地一笑之后,得到心情上的舒畅和愉悦,心灵上也颇有所得,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单纯从文化上看,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挖掘,都会有很多闪光点。

综艺节目如果能够博采众长,汲取传统文化特色,加上自主创新,定能制作出既符合受众需求又能正确引导受众舆论和影响的好节目。

3.对节目实施品牌化管理策略
综艺节目要长久发展,成为观众打开电视首先想到的频道,品牌化是必经之路。

品牌战略的确立是策划者一场硬仗。

社会市场经济的今天,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同样类型的电视节目,观众朋友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们熟悉和喜爱的频道。

现在多家卫视已经制定出了自己的品牌模式,如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安徽卫视的“爱传万家”等等。

在如今,节目类型已经很难有质的创新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和利用好自身优势,打造自身节目品牌成为了各大卫视竞争的关键。

湖南台在自身“青春”的定为上非常明确,无论是从综艺节目还是电视剧的播放,都符合受众定位的“青春”特色,自然获得观众的忠实喜爱。

4.加强对相关人才素质的培养
据陆地所著的《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中的数据显示:受众看电视的目的,娱乐占53.8%、消磨时间45.1%、获取资讯36%、掌握时尚潮流25.5%,其他还有宣泄情感、满足好奇心、增加与人聊天的话题、解决生活难题等目的。

⑥受众对娱乐节目这种强烈的需要使这个时代成为电视娱乐化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承担着“解压阀”的重任。

⑦由此可见,一档好的综艺节目对于观众意味着什么,而一档节目的好坏,和它的幕后从业者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综艺节目的工作人员包括制片人、主持人、导演、摄像等人员。

比较大型的节目还有灯光、舞美、化妆、服装、道具等人。

其中前者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影响更大。

因此具有电视素养的电视从业人对一个成功的节目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电视人才,
⑥陆地.《解析中国民营电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2.
⑦托德·吉特林.《在黄金时段中》[M].番佐恩公司,1983:156.
对于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出路
目前中国综艺电视节目的形势看,尽管民营电视制作商发展迅速,电视机构仍然是电视娱乐节目生产主体和市场主体,电视机构能否抓住市场的脉搏,实现娱乐和教化的功能,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找到中国娱乐电视节目未来的关键。

1.不断创新,积极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我们对广义的电视娱乐节目定义为,把娱乐元素作为节目重要成分参与到节目设置、节目策划、节目制作中的电视节目。

娱乐元素是娱乐节目的细胞。

只有新鲜的,有创造性,又符合受众需求的娱乐元素才能塑造出更好、更长久的娱乐节目。

湖南卫视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沿,不断挖掘新的娱乐元素。

如最近开办的《百科全说》号称“第一档职业生活智慧脱口秀”,在节目中将生活常识、中医养生、职业技巧融为一体,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

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喜好在变,我们的节目一旦落后于他们,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的策划魏永刚认为:“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制作和改版都面临着盗版的问题,一个综艺节目的优秀创意一产生,很多人就会不假思考地模仿,而不是学习、创新。

但其实只有动脑筋的综艺节目才能生存,简单模仿,观众并不买账。

”⑧创新的原则要以观众为本,合理满足并引导受众需求,不断挖掘新的娱乐元素,新的娱乐需求,才能丰富内容,扩展形式,彻底摆脱娱乐节目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的现状。

2.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品牌化经营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新媒体对电视机构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由于其互补优势可以加以利用成为电视媒体重要的营销平台。

以湖南卫视《快乐男声》为例,比赛期间网络上博客、贴吧、微博、论坛热闹非凡。

新浪、搜狐、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都可以看到快乐男声的相关讨论主题帖。

网友可以尽情表达自己对选手的喜爱。

电视机构利用好新媒体,能够对娱乐节目产生意想不到的促进效果。

一是新媒体能够为娱乐节目提供一个互动渠道,满足观众强烈想参与进来的愿望。

二是新媒体也为娱乐节目的影响提供一个搜集观众意见的平台,便于节目编导了解受众,更好地制作节目。

三是新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节目的影响力。

3.提高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社会责任
电视节目作为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而内容肤浅、格调庸俗已成为人们对娱乐节目的一大诟病。

“思想淡出对话,内容淡出形式,感性驱逐理性,夸张取代真实,搞笑胜过幽默,表象打败内涵,形而上的关怀让位于形而下的自娱自乐”⑨,娱乐传播的“繁华”背后是思想和艺术的“贫乏”。

“如今的电视一味追求娱乐效果,还有人主张电视就是娱乐,当娱乐成了全部目的
⑧魏永刚.《欢乐总动员》十一前整改谨防三面埋伏[N].北京晨报,2004年9月22日.
⑨刘智.新闻文化学[M].新华出版社,2001:47.
后,电视就开始失去它的价值。


一个节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做支撑,那么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

”⑩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另一极端,在当下“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尤其在新兴媒体方兴未艾之际,异质的、感官化、更具眩惑魅力的‘意向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而传媒文化本该拥有的审美品格追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的语境下,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是“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的电视娱乐时说:“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

就像印刷术曾经统治控制着政治、宗教、商业、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会事务的运行方式一样,现在电视决定着一切,在法庭、教室、手术室、会议室和教堂里,甚至是在飞机上,美国人不再彼此交谈,他们彼此娱乐。

他们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图像。

”⑾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全世界人们都在被电视娱乐统治着。

在话语权占统治地位的今天,综艺节目的把关者们一直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我们赞扬成功但也同样要正视不足。

市场化的发展和过度追逐收视率造成的恶果使得电视文化内涵逐渐丧失。

正像尼尔·波兹曼所说的那样,电视娱乐的统治能力使得我们必须对电视发展加以引导与控制。

打造绿色娱乐,使我们的娱乐节目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能传达社会积极文化,促人向上是我们目前也是将来面临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2】赛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段鹏.电视品牌战略研究【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4】刘智.新闻文化学【M】.新华出版社.2001.47
【5】〖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徐捷.从超级女生看电视娱乐节目的新探索【J】.中国电视,2005.12
【7】胡智锋.电视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1
⑩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J].新闻前哨,2004,(6):39
⑾〖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