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感染为病原微生物侵犯脑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这些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病毒等。该病病因较多,早期临床表现不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者遗留严重后遗症,但若早期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

根据解剖部位分三大类:1、脑炎2、脑膜炎3、脑膜脑炎

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2、直接感染3、逆行感染(如狂犬病毒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膜,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逆行进入颅内)

选择1979年5月至2000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的颅内感染患者共247例,男性191例,女性56例,男:女二3:1;平均年龄32士14岁(11一76岁)。出院时临床诊断为¹病毒性脑膜炎(72例)、结核性脑膜炎(67例)、化脓性脑膜炎(13例)、真菌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炎(58例)(其中不包括单纯疤疹病毒脑炎)、单纯疙疹病毒脑炎(11例)和脑脓肿(20例)。

一、病毒感染

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为每年10.9/10万,常见病原菌为肠道病毒、虫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疙疹病毒。分离鉴定出80%一85%的病原菌为肠道病毒,其中包括柯萨奇病毒A7、A8及BZ~5;埃可病毒4、6、9、30及肠道病毒71型。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多见,流行期间成人也可发病。

病毒性脑炎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另外,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该病可见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发病无季节性。约占所有脑炎的5%-20%,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

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该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神经后根以及脑和脊髓的感觉神经节,在免疫低下时,病毒激活,沿着感觉神经传到相应的皮肤引起皮疹,另一方面沿着神经上行进入脑部引起脑炎或者脑膜炎。

并发症:

鉴别诊断: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脑部症状与发疹时间不尽相同,多数在疱疹后数天至数周,亦可在发疹之前及发疹期,也有发生在无任何水痘-带状疱疹病史者。脑部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癫痫发作,神经异常及剧照神经功能缺失症,意识改变。少数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死亡。有脑干受累者可见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头颅CT无明显出血性坏死表现,血清及CSF(脑脊液检查)检出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

治疗:1、抗病毒治疗:VZV脑炎首选静脉用阿昔洛韦治疗。推荐结合抗毒药物。短期投给肾上腺激素。

2、对症支持治疗:加强皮肤护理,局部发疹区可使用5%疱疹净软膏加以保护。伴有神经痛者予以卡马西平,适当选用抗抑制剂。也可选用转移因子,人血白细胞干扰素可使症状减轻,病程缩短。对高热、抽搐、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降温、抗癫痫、镇静、脱水降压治疗。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基本上均能完全恢复,除少数病人遗有带状疱疹神经痛,持续数月逐渐缓解外,少有其他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 85%-95%由肠道病毒引起,高发于夏秋季。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由麻疹病毒引起,农村多于城市,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8-10岁发病率最高。今年由于麻疹疫苗广泛接种,发病人数减少。

二、细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极严重的颅内感染疾病。病死、致残率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脑膜炎双球菌(好发于儿童)、肺炎球菌(老年人)和流感嗜血杆菌B型(6岁以下婴幼儿)三者占化脓性脑膜炎80%以上。

诊断:1.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3.脑脊液中以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变化。4.新生儿和婴幼儿有发热伴有原因不明的呕吐、精神萎靡、惊厥、囟门饱满及头痛等化脓性脑膜炎可疑症状时,即使无神经系统客观指征也应尽早腰穿,有时甚至需要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5.本病的确切诊断,应有病原学依据。除作脑脊液细菌涂片外,应常规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近年来细菌抗原测定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其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且不受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影响,其阳性率远较目前国内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捷,故目前作为早期快速的诊断手段。

治疗: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青霉素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2、激素病情较重没有激素禁忌症3、对症及支持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杆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原菌是人型结核菌、牛型结核菌和非洲分支杆菌,但95%以上是由人型结核菌引起【3’。我国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发病率为2.0/10万~5.2/10万,约占肺外结核的8%,平均病死率为22.4%。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冬春多见。

起病隐匿,也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长,症状轻重不一。表现如下:1、结核病毒血症:低热、盗汗、食欲减退、乏力、精神萎靡。2、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在早期由于脑膜、脉络丛和室管膜炎性反应,脑脊液生成增多,蛛网膜颗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脑积水所致。颅内压多为轻、中度增高,通常持续1~2周。晚期蛛网膜、脉络丛粘连,呈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内压多明显增高,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严重时出现去脑强直发作或去皮质状态。 3、颅神经损害:复视、视力减退、面神经麻痹4、脑实质损害

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脑积水、脑实质损害、脑出血及颅神经障碍等。

鉴别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起病急,高热,症状重,而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病情逐渐进展,为慢性迁延过程。前者多伴感染休克或败血症及皮肤出血点,结核性脑膜炎无此表现,可有结核中毒症状。脑脊液鉴别最为重要前者脑脊液外观为浑浊或米汤样,白细胞大于1000x10 6/L,糖降低明显,而结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白细胞小于1000x10 6/L 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降低更明显。

2、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常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病史,常慢性隐匿,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以剧烈头痛、视力下降为主,但无低热,盗汗等中毒症状。脑脊液常规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类似,脑脊液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诊,需要多次检验。

3、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良性自限性病程;而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起病,慢性进行性病程,前者常有病毒感染症状,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无颅神经受累和脑积水等表现;而后者颅神经受累和脑积水常见。前者脑脊液淋巴细胞轻度增高,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后者脑脊液淋巴细胞数目高于前者,氯化物和糖含量明显降低。

4、脑膜炎癌病由身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脑膜所致,发病年龄为中老年,多慢性起病;而结核性脑膜炎青年人多发,起病较脑膜癌病急。通过全面检查发现颅脑外癌性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