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沪铜沽空案例

合集下载

金融监管案例

金融监管案例

金融监管案例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和有序运行。

金融监管案例是指在金融监管实践中出现的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总结出有效的监管经验,为今后的金融监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金融监管案例,以期能够对金融监管工作有所启发。

第一个案例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次贷违约,导致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监管中的一些问题,比如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不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大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避免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个案例是2015年中国股市暴跌。

在这次股市暴跌中,中国股市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金融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监管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市场操纵、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打击,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个案例是2016年欧洲银行业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欧洲银行业面临着资本不足、不良贷款增加等问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严重挑战。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监管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对银行资本和风险管理的监管不足、对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力等。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银行的资本监管,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加强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健全监管制度,加强风险防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做空经典案例

金融做空经典案例

金融做空经典案例
一个融券做空上市公司的案例:
股票史上最经典的逼空案例,出现在2008年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汽车股票之时。

在保时捷宣布将其持有的大众汽车股权提高到75%的消息公布以前,大众汽车已有近13%的流通股被融券卖空。

2008年10月27日,收购消息一经发布,卖空者纷纷买进股票平仓,盘中将大众汽车股价最高推上1000多欧元/股,相当于前收盘价的近5倍,大众汽车也因此昙花一现地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遭遇极端逼空行情的大众汽车股票的卖空者们损失有多么惨烈。

受到保时捷2009年将会继续增持股份直到75%消息的刺激,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 AG)的股价在2天之内狂飙了四倍多,其市值瞬间超过埃克森美孚而跃居全球第一。

同时,大众股价的飙涨还带到德国DAX指数上涨11%,并刺激了美国投资者纷纷入市抢便宜货,美国道琼斯(美股)指数周二也狂飙了11%。

之所以为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乃是因为此前外界预测保时捷增持越过50%的界线后将会停止增持动作,一些机构见此情景料定Volkswagen已无上涨潜力,许多对冲基金对Volkswagen进行了裸卖空。

保时捷的增持消息一公布,意味着未来大众将只有6%的流通股可供交易,这使得卖空机构一时恐慌至极,纷纷不顾一切高价回补自己的头寸,这才导致Volkswagen股价出现这样奇迹般的一幕。

这件事情至少说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盲目地裸做空存在很大的风险。

特别是趋势投资者,在连续的市场下跌过程中,如果持续做空,市场反转后,就会死会葬身之地。

危机发生后,西方各国股市的波动性空前增大,类似的逼空行情,说不定还会在其它个股上面上演。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也是沪铜暴跌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沪铜价格经历了一次持续下跌的行情,给全球金属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008年初,沪铜价格还相对稳定,甚至出现了一些上涨的迹象。

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迅速扩散,全球金融市场开始陷入动荡。

由于沪铜价格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它也受到了冲击。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特别是来自中国这样的重要消费国。

沪铜供过于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价格开始下跌。

2008年5月,沪铜价格进一步下跌,跌破每吨3万元的心理关口,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新低。

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投资者开始抛售铜等大宗商品,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行。

同时,投机资金撤离沪铜市场,也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由于市场信心丧失,投资者开始担心沪铜价格会一直下跌,因此出现了大量空头头寸。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沪铜价格的暴跌行情。

随着沪铜价格的大幅下跌,铜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亏损。

不少企业因此陷入困境,甚至不得不关闭或减少产能。

同时,铜矿开采、冶炼等相关产业也受到了冲击,造成大量就业岗位的流失。

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然而,在沪铜价格暴跌的背后,也有一些市场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需求下降是沪铜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国经济的放缓也对沪铜价格产生了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那么它对铜的需求也会减少。

这是2011年中国经济波动影响全球市场中的少数案例之一。

因此,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也对沪铜价格造成了负面影响。

同时,投机资金的撤离也加速了沪铜价格的下跌。

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资产中,而不再投资于风险较高的商品市场。

这种情况下,投机者纷纷抛售沪铜合约,加剧了价格的下跌。

而这一波投机性的抛盘也很快引起了市场的恐慌,进一步推动了沪铜价格的下跌。

在这一暴跌行情中,沪铜价格一度创下了历史新低,给全球金属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

期货爆仓经典案例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特殊存在,它的特性决定了在其中交易的投资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而期货爆仓,更是投资者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第一个案例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的房地产贷款违约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期货市场等各种投资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在期货市场上,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止损,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二个案例是2011年的银行间市场利率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由于市场利率的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遭遇了巨大的损失,甚至有人因此爆仓。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市场利率的波动是期货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

第三个案例是2015年的原油暴跌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很多投资者因为没有及时平仓,而被迫面临爆仓的风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是非常大的,投资者在交易原油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及时平仓,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上这几个经典的期货爆仓案例,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避免因为贪婪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同时,投资者在交易期货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避免因为市场波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期货市场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只要投资者做好充分的风险控制准备,设定好止损点,及时止损,密切关注市场因素的变化,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爆仓的风险,保护好自己的投资。

希望以上这些案例能够给投资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资交易。

2008年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2008年12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他合 约跌 幅在 10 元 ~ 60 之 间。全 月成 交 为 86 5 0 6 60元 7 3 万 手 成 交 金 额 为 1539 亿 元 .月 末 持 仓 量 为 3 2 0 9 5 46
万手 .较 上 月末 增加 8 4万 手 。
s ump a he egi i l t t b nn ng of Dec em b .Th er e 3M
9 6 7 0
9 2 5 5 9 1 5 5 9 6 1 5 8 5 6 0
9220 9140
12 7 0 7 6
11 2 4 7 8 19 0 2 3 6 8 36 30 10 2 784
203036 2489 08
1 67 7 0
1 8O 6 0 1 01 7 2 1 83 6 2 1 90 6 7



2 15 9 0吨 上 涨 至 月 末 的 3 7 5 6 3 3 0吨 ,幅 度 为 4 7 0吨。 伦 50
p c Th M E c p u u e e t d a a e。 e 3M L op erf t s s tl t r e
铜价格 持续受压于市场 的悲观预期 .伦敦三月期 铜月末
2 0 年 1 月 上 海 期 货 交 易 所 市 场 综 述 08 2
O E VE :FT S A  ̄ U u V R IW O H N A F T B E i

E l 》
‘ l l ~ I 8 ; N: E _ 憾E l 暑 灞 目 蠢
 ̄J 国费 见何 色伦 敦铜 库 存从 月初 的 上 .金 际未任 起 跌 但 势 所 缓 I 球属 市续荡 一 1J 铜 继 震 下 ,跌 有 减 。 B2 消 E
96 15

2008年期货暴跌事件

2008年期货暴跌事件

2008年期货暴跌事件7天赚1500万元——这听起来就像神话。

在2008年10月15日刚刚过去的一周,对于国内所有期货多单持有者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因为几乎所有品种都出现了连续跌停的局面,其中期货铜甚至出现了连续5个跌停,实属历史罕见。

商品期货市场的机构和游资多头也因此几乎全军覆没。

然而,在南京东华期货,一期民逆势做空200手铜,仅仅7个交易日暴赚1500万元,将神话故事变成现实。

噩梦般的一周上周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周,受海外期货市场各大品种在金融危机面前继续深度下跌的影响,国内无论股市还是期市都难逃一劫,市场积累的风险开盘之后集中释放。

上周一开盘,期货市场除黄金外的18个品种几乎全线被封在跌停板上。

周二,毫无抵抗之力的多头眼睁睁地看着期铜、天胶、大豆1号、大豆2号、豆油、豆粕、棕榈油等7个品种再次封于跌停。

周三,期铜、天胶、大豆、豆油、豆粕部分合约连续第三天跌停,按照大商所规定,此时将对这些合约进行强平。

据相关权威统计,上周沪铜期货经历四天跌停和一天停牌,下跌了9350元,周跌幅高达17.77%,锌一周下跌2415元或16.96%,沪铝跌2130元或13.64%;能源、化工方面,沪燃油跌814元或19.01%,塑料跌2105元或18.15%,PTA跌1066元或14.63%,橡胶同样也是连续四个跌停,一周暴挫3710元或18.98%;农产品方面,大连大豆跌733元或18.12%,豆粕跌677元或19.75%,豆油跌1450元或17.55%,棕榈油跌1278元或19.51%,郑州白糖跌313元或10.02%,菜籽油跌1582元或18.61%。

即便价格受收储预期支撑的玉米、小麦和棉花三个品种,期间跌幅也分别有8.37%、4.34%和6.71%。

对于过去的一周,江苏弘业期货投资总监赵伟(赵伟博客,赵伟新闻,赵伟说吧)雄表示,商品市场的走弱大家都预料到了,但谁也没想到会出现如此大的跌幅。

短期来看,商品市场已经没有在遵循自身的基本面因素了,市场被恐慌的情绪包围。

2008年中国的十大投资事件

2008年中国的十大投资事件

1.凯雷状告沈南鹏“抢单”2008年12月,凯雷集团在香港高院对红杉中国基金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提起诉讼,索赔2.062亿美元。

案件起源是,原计划于2007年签约入股新生源的凯雷,在即将落实协议之际,被新生源大股东告之已和红杉另签入股协议,由此,凯雷出局,也失去了新生源上市获利的机会,白忙活半天。

凯雷不满并质疑的是沈南鹏从中作梗,同时怀疑其几个月的尽职调查等机密资料遭利用,为他人做了嫁衣,遂提起诉讼。

点评:两大知名VC掐架,尚属罕见。

可以追溯的是,当年沈南鹏起家携程网的时候,凯雷还是其投资方,如今沈南鹏也是媳妇熬成了婆,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赚钱才是硬道理。

2.扑朔迷离PPGPPG李亮涉嫌携2000万美元潜逃的传闻,尽管外界猜测和质疑不断,但是PPG的投资方凯鹏华盈、集富亚洲和三山资本等风投一直没有站出来做一个官方的回应。

虽然,PPG现在云山雾罩,外人难以厘清真实情况,只能雾里看花,但是可以基本确定的是,PPG已经元气大伤,而投资PPG的凯鹏华盈、集富亚洲等风险投资商们,也只能暗自憋气,后悔遇人不淑。

点评:风险投资商们在谈及投资取向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投资其实就是投人,看来,这的确不是随口而言、泛泛而谈,人要是选错了,投什么项目都白搭。

3.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曾经戴着“首家日本上市的中国公司”光环的亚洲互动传媒,因经济丑闻于2008年9月20日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退市。

这家公司的上市,其背后有着红杉资本、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日本最大卫星通信公司JSAT等11家财务投资人以及4家战略投资人的共同推力。

其中红杉资本在亚洲互动传媒上市前,占有总股本的11.56%,在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时仍持9.19%的股份,是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点评:红杉资本等投资人是亚洲互动传媒退市的一大输家,在IPO之后仍没有实现成功退出,亏掉的不仅仅是投资收益,一定程度上也输掉了基金背后投资者的信任。

4.IPO风光不再金融危机使得风投机构寄希望于IPO来实现退出越来越难,而费尽周折实现了IPO的企业也是颜面扫地。

2008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2008年9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2008
年9 月上 海 期 货 交 易所 市场 综 述

o V E R V IE W o F T H E S H A N G H A I F U T U R E S E X C H A N G E IN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月 国 际 铜 市 在 前 期 震 荡 回 落后 有所 反 弹
56660 5 5 16 0 55390 5522 0 55480 564 60 5 39 30
58532 82034
53086 8 12 32 95634 8 8 3 10 6 9 14 2 73880 10 16 0 2
14 4 7 5
14 3 8 5 14 2 8 0 13 88 0 138 50 13920 14 5 0 0
a c
c o
e a n e
ppe
c o n
f o ll o
c
d
a
s
i m il a
r
tre
d

The
th
e n a
国 政 府 推 出大 规 模 金 融救市 措施 反弹

铜价 随 其 他 市 场 出现 短 暂
6930
t
t iv
tra
t 0 8 12

c lo s e
u a n
d the
m o n
t

但期 末再 度 回 落

期内
美 国金 融
0 8 1 2 lo s t 2 2 5 5 y u
th

o n
m o n
th

in g
9 1

58 110
10 9 166 15 84 82 13 50 3 8

历史上恶意做空典型案例

历史上恶意做空典型案例

案例一:2008年次贷危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繁荣期,低利率和宽松的信贷环境导致了房屋贷款的激增。

然而,许多房屋贷款实际上是高风险的次贷贷款,即给予信用不佳的借款人。

这些次贷贷款被打包成复杂的金融工具,称为抵押支持证券(MBS),并通过全球金融市场进行交易。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Lehman Brothers在房地产和次贷市场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持有MBS和其他相关金融产品。

然而,随着次贷危机的加剧,市场对这些高风险资产的担忧日益增加。

投资者和机构开始对Lehman Brothers的财务状况产生怀疑,并有意通过恶意做空来推动其股价下跌。

一些投资者和机构散布了谣言和虚假信息,声称Lehman Brothers面临严重的资本状况问题,并可能无法偿付债务。

这引发了市场对Lehman Brothers 信用风险的担忧,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该公司的股票。

由于市场的恶性循环,Lehman Brothers的股价不断下跌。

在2008年9月15日,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

此举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导致股市暴跌、金融机构的信贷流动性紧张,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

Lehman Brothers破产对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金融机构因与Lehman Brothers的交易关系而遭受巨大损失,信贷市场陷入停滞,企业破产率上升,失业率攀升。

这次危机催生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改革,并触发了政府的干预和救助措施。

案例二:2011年的Sino-Forest案件Sino-Forest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木材公司。

该公司在中国从事林业投资和经营,主要从事林产品的种植、采伐和销售。

由于其业务在中国的迅速扩张,Sino-Forest在加拿大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成为加拿大最大的林业公司之一。

2011年6月,一家名为Muddy Waters Research的独立调查机构发布了一份报告,对Sino-Forest进行了严厉的指控。

港股沽空报告案例

港股沽空报告案例

港股沽空报告案例
以下是一些港股沽空报告案例:
1. 奇美集团 (China Huishan Dairy Holdings):奇美集团是一家香港上市的奶源公司。

一份沽空报告指控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和经营不当,暗示其销售数据和资金流动方面存在问题。

这份报告导致该公司股价暴跌,并最终被摘牌。

2. 中信建投 (CITIC Securities):中信建投是中国一家大型证券公司,也在香港上市。

一份沽空报告指控该公司通过非法行为获得巨额利益,并且将其利益隐藏在复杂的交易结构中。

该报告引发了对该公司的调查,并对其股价造成了负面影响。

3. 北京汽车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一份沽空报告指控该公司的销售业绩和财务数据存在不一致,质疑其真实性。

该报告导致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并引发了对其财务状况的进一步调查。

4. 中国明星电力 (China Ming Yang Wind Power Group):一份沽空报告指控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和虚假宣传,质疑其核心业务的可持续性。

该报告导致该公司股价下跌,并引发了对其财务状况的质疑。

以上案例仅为举例,沽空报告可能会针对港股市场的任何公司进行,因此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并对沽空报告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

1987-1993之间的做空案例

1987-1993之间的做空案例

1987-1993之间的做空案例引言概述:在1987年至1993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做空案例,这些案例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这些做空案例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教训。

正文内容:1. 1987年股市崩盘1.1 背景:1987年10月,美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市场在短短一天内暴跌了22.6%。

1.2 做空原因:做空者利用了市场的过度乐观情绪,大量卖出股票,加速了市场的下跌。

1.3 影响:此次崩盘导致全球股市受到冲击,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引发了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重新审视。

2. 1992年英国黑色星期三2.1 背景:1992年,英国央行不再支持英镑的固定汇率,导致英镑贬值。

投资者纷纷做空英镑。

2.2 做空原因:英国经济面临严重问题,市场对英镑失去信心,做空者看准了这一机会。

2.3 影响:英镑贬值对英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但也为英国经济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汇率制度的重新思考。

3. 1993年美国债券市场崩盘3.1 背景:1993年,美国债券市场经历了一次剧烈的调整,被称为“利率冲击事件”。

长期债券价格暴跌,利率飙升。

3.2 做空原因:做空者预测美国经济将出现通胀压力,因此大量卖出债券。

3.3 影响:此次债券市场崩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1993年香港股市崩盘4.1 背景:1993年,香港股市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市场在短短几天内暴跌了23%。

4.2 做空原因:香港股市过热,做空者看准了市场泡沫即将破灭的机会,大量做空股票。

4.3 影响:此次崩盘导致香港股市长期低迷,许多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也对香港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教训与总结5.1 监管加强:这些案例表明,金融市场的做空行为可能对市场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做空行为的监管。

盘点史上最经典做空案例:有股票一天跌90%,有的被迫退市

盘点史上最经典做空案例:有股票一天跌90%,有的被迫退市

盘点史上最经典做空案例:有股票一天跌90%,有的被迫退市原标题:盘点史上最经典做空案例:有股票一天跌90%,有的被迫退市说起IPO,中国股民的第一反应就会是两个字——“圈钱”。

有炒过A股的筒子都知道,国内很多公司擅长玩“变脸”,招股书写的很漂亮,上市后半年就现出原形,业绩暴跌,跟招股书描述的情况“判若两股”!有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造假的成本太低;退市制度有名无实;涉及太多利益主体,让监管很难执行。

不可否认,以上理由都有一定合理性。

此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美国、香港等市场相对成熟,规范呢?这与做空力量的崛起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在市场上,成熟市场里有做空的力量,如果某上市公司胆敢有造假、虚假陈述等违规行为,将给做空机构以口实,他们必定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

以下的几个案例几乎全是发生在最近两年里的经典,每一个案例都让我们看到欧美、香港市场如何打压造假行为(或者疑似造假行为),有的直接将造假公司的股价压减80%以上,甚至让这家公司从市场上消失!01./ 浑水经典之战:绿诺科技 /浑水调研公司是一家注册在美国的研究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创始人为卡森·布洛克。

主要曝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虚假财报和欺诈行为,另外也会涉及一些美国公司。

公司成立后不久发布一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针对在美上市的绿诺科技列举系列证据直指其欺诈,揭发其伪造客户关系、夸大收入以及管理层挪用上市融到的资金买奢华房产等行为。

次日绿诺科技的股价随即应声大跌15.07%,第8天直接被停牌,第23天被迫摘牌退市。

经此一役,浑水公司走进中国投资者的视野,成为家喻户晓的做空机构。

02./ 辉山乳业:暴跌9成 /2018年3月24日,一直不温不火的辉山乳业突然崩盘,盘中跌幅一度达到90%。

仅仅用了半小时,辉山乳业股价从2.496跌至0.42港元,市值蒸发300亿港元。

回查浑水投资2016年年底的沽空报告,其指责公司通过虚假宣称苜蓿草全部自供来夸大利润率、部分牧场涉嫌资本支出欺诈、实际控制人可能偷漏上市公司价值至少1.5亿元资产等,以及即使财务没有造假,也似乎处于违约边缘,因其杠杆过高。

国储铜巨亏事件

国储铜巨亏事件

参考资料一、事件经过一位中国交易员以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的名义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上陆续建立了约20万吨铜的空头头寸,合约的交割期为2005年12月21日。

由于该笔空头头寸过大,而市场不相信中国的国储部门能在指定的期限内实现交割,于是国际炒家乘机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场的铜期货价格已经连续涨升至4245美元。

据估计,这些空头寸建仓的均价在3200美元/吨左右(约为四五月间的价格),加上另一家与之协调行动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色中金的空头头寸,总共达到35万吨。

照此计算,浮亏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由于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涉嫌违规操作,这笔交易被舆论评价为“伦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额空单:可能是“流氓交易”?“按照指定时间交割如此数量巨大的铜,显然不现实。

”11月20日,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首先从时间上看,要想将铜装运到LME指定的仓库并完成注册,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目前距离交割期限已只有一个月了。

如果届时无法交割,那么只有在交割期之前进行斩仓。

这样,就必然要在LME市场进行反向对冲,买进同样数量的期货铜。

国际基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选择进行逼仓,推动行情上涨,迫使持仓人在更高的价格接盘。

此前的数个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刘其兵(音)一直在赌铜价将下跌,而铜价却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上涨。

据称,刘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长期代表该中心在海外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

两年前,刘其兵在其他交易员还没有看清趋势之前就已经看涨期铜,从而在中国商品交易界一举成名。

他还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传言其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自建的“老鼠仓”就赚了过千万。

然而,据《中国日报》报道,国储官员称,刘所建立的上述期铜空头头寸并非代表政府,其损失完全与该交易员的个人行为有关,这些交易没有登记在公司的账户上,并不涉及中国政府。

刘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

2008年金融风险案例

2008年金融风险案例

2008年金融风险案例
2008年金融风险案例指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亦称为次
贷危机。

该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随后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系统崩溃和经济衰退。

以下是该事件的一些关键案例:
1. 次贷市场崩溃:2008年初,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了大量不良
贷款,这些贷款的资产质量低下,风险极大。

此后,次贷市场崩溃,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出现巨大损失。

2. 利率调整和房价下跌:2008年,美国央行开始加息,导致
次贷款利率上升,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遭遇严重衰退,房价大幅下跌,许多借款人的房产抵押价值迅速减少。

3. 金融机构破产和救助:由于次贷市场崩溃,许多金融机构陷入危机,其中包括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

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承担部分金融机构的债务,以避免金融系统完全崩溃。

4. 全球金融市场崩溃: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出现严重损失。

2008年秋天,美国股
市迎来了一波史上最严重的跌幅,其他国家的股市也受到冲击。

5. 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

许多国家的GDP下降,工作岗位丧失,消费者信心低迷,全
球经济受到重创。

该案例揭示了金融系统中的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的存在,以及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此后,全球各国加强了金融市场监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操纵案例

金融市场操纵案例

金融市场操纵案例在金融市场中,操纵案例是一种具有严重后果的行为,它会对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金融市场操纵案例,并探讨其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

一、“雷曼兄弟事件”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就业巨头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了破产边缘。

在此之前,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对抵押贷款的商品化和转售,大量获得高风险债务,以获取高额利润。

然而,次贷危机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资产贬值,最终导致该公司的破产。

这个案例揭示了金融市场中的操纵行为对整个市场的破坏力。

雷曼兄弟事件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引发了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LIBOR操纵案”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是衡量国际银行间借贷利率的指标,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2012年,一些全球知名银行卷入了LIBOR操纵案。

这些银行涉嫌操纵LIBOR利率,以牟取不当利益。

他们通过共谋和虚报利率,影响LIBOR利率的计算结果,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失真。

这种操纵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产生了严重破坏,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股市操纵案”股市操纵案是指通过虚假宣传、价格操纵等手段来影响股票价格或市场信心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通常由某个个人或集体组织进行,目的是为了赚取非法利润。

一个典型的股市操纵案例是“康菲石油案”。

1996年,康菲石油公司和一家国际投资银行合谋,通过人为大量购买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将其股价推高,然后卖出股票获利。

这种恶意操纵导致了股票市场的混乱,伤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四、“外汇操纵案”外汇市场操纵案是指参与外汇交易的个人或机构通过非法手段操纵汇率,以获取利润。

这种操纵行为通常包括虚报交易、操纵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等手段。

一个著名的外汇操纵案例是“UBS操纵外汇市场案”。

2014年,瑞士银行瑞银集团的UBS分支机构卷入了外汇市场操纵案,该案涉及全球多个货币对的汇率操纵行为。

2008年1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2008年11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市场综述

月 末跌 至 三

年 来低 位
收盘 价
C lo
s


金 融 危 机 对 实体 经 济 的; 击效 应 逐 步 显 现 中



a n


n n e
成交量
V o lu
m e

持仓 量



n e
in g in y u
/o t
O ¨n t o n
管各 国政 府 出 台
系 列 救 市 措 施 以提 振 市 场 信 心


但短
期 内难 以 有 效 改 善 商 品 市 场 供 求状 况
全 球 铝 消费需 求持
续 放缓
压 力下
LM E

而 库 存 大 幅增 加
篇 嚣
黑黑篙
2008
年 11 月上 海 期 货交 易所 市场 综 述
n
篇裟僦裟僦
铜尝震 黧 篇 纛 鬟 篡 喜 _
品价格构成 利空

No
v e m e
be
r,
th e
‘t e n
m
rn a
t io
n a
1
CO
p pe

r
k 黧篓 t 焉僦
m a r a e
c 。n
。 。n u
。 a . d 。 ,。a v e
1
e
1

2
8
6
旺 3
2
邋爰黧
4
3
8 2
8 8
8
8 2
5 2
1
4
1
O
7
4

股市巨亏案例

股市巨亏案例

股市巨亏案例
在股市中,风险并存,有些投资者可能会因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股市巨亏案例:
1. 2008年,一位名为乔治·索罗斯的投资者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大量抛售美国房地产市场相关股票,导致该股票价格暴跌,使得他亏损了数十亿美元。

2. 2012年,一位名为布鲁诺·伊苏卡的投资者在投资Facebook 股票时,错误地将其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结果在IPO后亏损了近100万美元。

3. 2015年,在中国股市的疯狂泡沫期间,许多投资者都疯狂地买入了股票,其中一位名为肖建华的投资者甚至借了钱买入股票,结果亏损了数百万人民币。

这些案例都表明,投资股市需要谨慎,不能盲目跟风或者投入过多资金。

研究市场和股票情况,做好风险控制,才能在股市中获得成功。

- 1 -。

证券市场年度十大典型案例盘点

证券市场年度十大典型案例盘点

2009年证券市场十大典型案例盘点2010年03月15日回顾过去一年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我们发现,2009年无疑是取得积极进展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27.22,0.00,0.00%)虚假陈述被立案调查,董正青内幕交易案最终审结,一些上市公司高管们的短线交易被曝光,一批股市“黑嘴”的鼓噪被叫停,迷雾重重的巨额贪污案主角杨彦明被执行死刑……维权,也成了证券市场的主旋律。

其中既承载着投资者的愿望,也体现了监管者的努力。

在一年一度的3·15来临之际,读者热线特将2009年证券市场上的十大案例汇集于此,并请专业律师逐一点评,希望读者从中获得启发。

案例一惊天大案:五粮液之虚假陈述案2009年9月9日中午,五粮液(000858)突然发布公告称,其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受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于是,这个被认为是“稀缺资源”而受到市场追捧的公司股价当日下午应声狂跌,在开盘21分钟内即被封至跌停,引发市场一片恐慌,并连累深圳成指从12097点下探至11828点。

至收盘时,五粮液股价跌幅高达6.22%,成交金额高达50亿元,不仅五倍于10日均量,也为五粮液上市11年来之天量。

据估计,仅当天下午短短2小时,五粮液市值便迅速“蒸发”掉57亿元,中小投资人损失甚巨。

其后数日内,五粮液股价依然呈现跌势,抛盘明显,9月9日的开盘价为24.10元,至9月30日的收盘价则为20.91元。

同时,涉及五粮液公司立案调查的种种猜测亦充盈市场。

9月23日,中国证监会对调查中的五粮液案之初步调查结论向媒体作了通报。

经初步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嫌存在三方面违法违规行为,即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等。

目前,五粮液存在虚假陈述行为从定性上已无悬疑,现在要关注的只是中国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与处罚对象范围了。

点评:虚假陈述是指单位或个人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陈述,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定。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

2008年沪铜暴跌行情回顾2008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年份,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许多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其中包括了沪铜市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2008年沪铜的暴跌行情。

2008年年初,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依然看好,这也使得沪铜市场充满了信心。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却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格局。

2008年初,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随后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风险资产,其中就包括了铜。

沪铜市场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冲击。

2008年3月,沪铜价格突破了每吨6万元的关口,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在全球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背景下,沪铜市场开始迎来了一波暴跌。

暴跌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了铜的需求急剧下降。

许多国家的经济停滞或陷入衰退,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对铜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了信贷紧缩,许多企业难以获得融资,无法进行扩张和投资,对铜的需求进一步减弱。

其次,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加剧了沪铜价格的暴跌。

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寻求安全资产,抛售风险资产。

由于沪铜属于工业原材料,价格容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成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的对象。

这种恐慌性卖压使得沪铜市场的价格进一步下跌。

2008年4月,沪铜价格一度跌破了每吨4万元的关口,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新低。

随后,尽管市场出现了一些反弹,但沪铜价格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尽管沪铜价格暴跌,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市场。

政策调控包括了减税优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铜市场的流动性等。

这些措施帮助沪铜市场渡过了金融危机的最严峻时刻,并逐渐恢复了市场信心。

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沪铜市场也开始回升。

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对铜的需求增加,沪铜价格逐渐回升。

2009年上半年,沪铜价格从每吨4万元的低点反弹到了每吨2.6万元左右。

2008年沪铜暴跌的行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寻底将构成09年沪铜主要行情特征

寻底将构成09年沪铜主要行情特征

寻底将构成09年沪铜主要行情特征——2008年铜市场回顾与展望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李永民2008年无论对国际市场来讲还是对国内市场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自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后,2008年整个一年时间内,国际市场经历了一个由次级债危机向深度发展进而演变成为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危机向广度扩散进而演变成全球危机的过程。

从国内来看,08年初国内遭遇百年不遇罕见的暴风雪、5月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这些因素对国内外其他因素又产生间接影响,在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整个商品市场在08年呈现了振荡走低的行情特点。

具体说来,08年沪铜行情走势可以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2008年沪铜行情简要回顾第一阶段:上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从2008年1月2日开始至3月6日,沪铜走出了单边上涨行情。

以沪铜指数为例,同期由最低点56911冲高至70422,短短42个交易日内,沪铜上涨23.74%,日均上涨322点。

造成沪铜在该阶段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LME上涨的带动。

2008年1月,LME铜受商品指数调整的利多影响而得到大幅拉升,伦铜同期由最低点6697.5上涨到8817.5,同期上涨31.65%。

伦铜的大幅走高为沪铜上涨提供动力。

2、美国的救市法案进一步坚定市场做多信心。

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提出了总额为1400亿到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美联储更是罕见地在8天内降息125个基点以挽救美国经济,美国的财政扩张计划和金融救市措施极大鼓舞了市场信心,对国内铜价上涨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3、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

南方地区的持续性雪灾及电力紧张亦对金属市场推波助澜,在中国消费买盘积极入市和冶炼厂惜售的带动下,现货市场的紧张推动国内外铜价出现持续上涨。

第二阶段:震荡走低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沪铜指数从3月6日至8月1日走出了振荡走低的行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12沪铜节前操作布局思路简析(金融新道家报告回顾之一2008年9月18日)
结合外因美国经济危机深化,国内用铜企业需求锐减,技术上我们从大形态来分析(季、月、周),当前沪铜再度出现豆油7月底8月初的“确认型交易砝码”概率在80%左右!
估计沪铜0812在下周有突破性沽空机会!最好在创新低51000后可以考虑伺机进场!
原则上止错不止损!万一节后有反弹也可逢反弹力竭之时加仓放空。

沪铜0812合约周四开盘53790最高53950最低51900收盘52000。

下跌2.75%(跌1470点)成交量266738手,持仓119986手,环比昨日持仓增加16662手。

上图是沪铜0812的月线图,目前MACD处于下穿零轴之前,全息分析认定“在事物质变的临界状态不可能存在混沌”,原因是沪铜的季度线己经向下突破!大结构决定本级别的方向!往最不可能处想——金秋十月是下跌以来的第八月,或在这个位置出现一个阳线的反弹,即便如此,这根月K线的点位仍是较为可靠的放空位置!任何分析在事实面前都可能变得苍白无力,我们只有做最大努力去摸清风险分布,对所交易的品种的真实情况做到最大限度的有知,预见到会有亏损并做好最坏的准备,那么无论明天市场如何波动,我们都有成竹在胸,都能处变不惊、淡定从容!
千万不要为错过太阳而耿耿于怀,否则我们又将错过星星了!赢家往往胜在心理,他们能雍容大度地接受亏损.而那些对亏损苦思冥想的人总是失去下一个机会,而下一个机会很可能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盈利机会.
仅供参考 投资风险 注意仓位 及时停损
2008年9月18日
报告人:林成
投资报告回顾:2008年十月,果不其然,国庆节后铜价走势与前期豆油跌势有过之无不及;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扩散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全线崩溃,沪铜先后出现十一个跌停板,期价“一泻千里”的壮景百年难遇。

我们以54000元做一张沪铜的空单为例,到期价跌至24000元平仓了结,
节前投入三万元抛一张空单,三个月左右竟然能盈利达15万元,以投入百分之十保证金计算的盈利回报高达500%以上。

其后市走势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