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雅西小学石巧娣

好的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资本。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学习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任何一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要经过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我把“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不仅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他们搜集相关资料,使他们逐步养成勤于搜集的习惯。

“勤于搜集资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习惯篇”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方法、好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为了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然后把搜集资料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一、教给搜集资料的方法

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我在教学“习惯篇”勤于搜集资料时,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

1、鼓励学生到图书馆、书店,课外书中去“采蜜”。

教习惯篇“勤于搜集资料”时,我组织学生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指导他们查阅资料,从目录开始寻找自己所需的内容,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所需的资料,从而进行搜集。告诉他们,在图书馆或书店看过的东西时间长了会遗忘,怎么办呢?我还教给他们搜集资料的法宝:

第一,做卡片。教学中,我出示卡片样本,组织学生自己做卡片,或告诉学生到文化用品商店去购买卡片。教会学生分类抄写,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时也可以写在几张卡片上。

第二,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告诉学生阅读书报杂志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等。我用“蜜蜂菜花酿蜜”启发学生:只有采过许多花,蜜蜂才能酿出蜜来,以鼓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

第三,剪贴报刊。利用班队课组织进行剪贴报刊活动,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指导学生把应剪贴的资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变废为宝,对报刊进行二次利用,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期结束,把自己的剪贴本都拿出来,互相观摩一下,在班里成立个评委,评出几个做得好的同学。

2、引导学生上网,到网络世界中搜寻。

图书再多,也有“不够用”的时候,有些东西在学生所能接触的图书资料中是很难得到满足的。如今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上网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甚至是足不出户,就可遨游大千世界。教师应结合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电脑房,指导学生搜集所需资料。

3、带领学生亲临实地,走访中去猎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诗人陆游的这句教子名言至今仍然适用。课外书和电脑网络固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信息,但是对一些人物的内心体验或一些民俗风情,亲临实地,在走访中猎取资料也是一个方法。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每逢节假日,我也总是通过校信通发信息给家长,请家长带领孩子多感受民风民俗和节日特点,过一个有意义的节假日。

二、搜集资料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学不应是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效地指导学生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并在教学中恰切地运用,会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每教一篇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

社会背景等。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

如教学《郑成功》一文时,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寻宝岛台湾、荷兰侵略者入侵台湾、郑成功其人及其杰出贡献等资料。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本不要向学生作人物及相关背景的介绍,而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资料,充分地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中师父说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内涵丰富的语句的理解,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相关信息资料与课文内容的渗透和互补,带有个性化阅读体验观点的融汇和碰撞,亮点纷呈,学生表述妙语连珠,把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对阿炳的怜悯、同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学生也从中学到不少。所以,每次预习课文时,学生除了扫除文中的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外,做得比较多的是读读拓展,搜集与文章有关的资料;每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又进行搜集,搜集与课文有关联的故事,搜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故事等,像读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我们找了《孟姜女的故事》,然后进行阅读,无疑会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把语文教材读厚。

三、搜集资料贯穿于作文教学中

中国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中,这个“米”就是指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素材大多是来自生活,有的来自课外阅读等。如今,将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能有效地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又能自主性地“学”。鼠标一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写作资料。如:写景,就搜索“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学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习作五,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

先写它的外部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等。在作文前,我组织学生走进电脑房,打开电脑上网寻找有关资料。有关无锡的特产,如:无锡酱排骨、太湖“三白”、阳山水蜜桃等方面的资料应有尽有。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资料,运用“删选”的方法,摘录自己所需的写作素材。

通过搜集资料的活动,学生不仅找到了写作资料,而且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训练,为他们今后独立上网寻找资料打下基础。

四、搜集资料贯穿于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由于地域与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话题的内容势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有时,有些学生交际起来语言干瘪、空洞乏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些学生头脑中语言储备少,胸无点墨,怎么能口若悬河呢?因此,在教学口语交际之前,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电脑房查阅相关资料,解决无话可说或有话却难说的问题。如:教学《介绍世界著名的城市》时,学生课前搜集到了大量的世界上著名城市的图片、资料,交际时,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有的介绍城市的地理位置;有的介绍城市的历史意义;有的介绍城市的政治、文化……内容真是精彩纷呈。

信息资料的积累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重视信息资料的融入,更要引导学生注重资料的搜集与运用,这样,学生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将会逐步得到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