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游轮旅游人才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
/国际游轮旅游产业概念及其发展要素
国际游轮旅游是集休闲与观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

现代国际游轮产业是一种边缘产业,国际游轮本身是运输的工具,但蕴含了旅游目的地的特性,它是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旅游业的交叉集合体。

蔡晓霞、牛亚菲在中国国际游轮旅游竞争潜力测度一文中,通过分析迈阿密国际游轮旅游业的构成,总结出了发展国际游轮旅游需要具备的5个产业要素:量大质优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先进的国际游轮港口设施;通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完善的服务业体系;发达的金融业。

中国国际游轮旅游业人才发展现状
1.国际游轮旅游业服务人才情况
国际游轮旅游业是一个辐射面很大的特殊产业,其游客背景复杂程度高、活动的集中度高等特色决定了其服务人才应该是包括了旅游、
健康、安保、心理等方面的人才,而我国对于传统国际游轮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从现阶段各相关培训类学校和机构的课程构成可以看出,基本是集中在两个方面:海员和国际游轮乘务,并且培训机构数量不多。

直至2011年9月,作为国内邮轮旅游业高速发展先锋者的上海,率先建立了“上海国际邮轮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由此相关人才的培养才逐步走向规范化、
规模化。

2.国际游轮旅游企业人才情况
国际游轮旅游企业广义上来讲是与国际游轮旅游相关,服务于这个行业、以运营管理为主要业务的企业。

狭义上讲的国际游轮旅游公司是指拥有自己的船队或能自主运营国际游轮旅游的公司。

与国际游轮旅游相关的企业,我国仅有一些旅行社在承办国际游轮旅游的代理工作,个别旅行社尝试过自主包船组织国际游轮出境旅游活动。

另外就是以政府为主导,
出面为入境国际游轮旅游进行相关服务的港务代理公司。

还有一部分则是通过外商独资的旅行社来运营与管理。

3.需要国际游轮制造人才
中国虽然在造船技术上还有所欠缺,但是其规模却
已经相当大了。

国际游轮这种高附加值的大型船舶,其技术要求是相当高的,但是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大的,我国非常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

满足国际游轮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系统
1.人才系统建立的原则
(1)主体性。

首先,人是构成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要素,那么在国际游轮旅游经济中,也是基本的要素。

同时,人又是旅游经济系统的建设、调节、控制与管理者。

在人才系统结构的建立中,都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透过各种现象,发掘人的主体性。

(2)整体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

国际游轮旅游产业中的人才系统是一个多子系统,它具有多层次、多目标性,要求各项建设全面发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际游轮旅游产业的发展。

(3)关联性。

国际游轮旅游人才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相互关联,而不是绝对独立存在的。

在重点发展其中某个子系统时,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作用。

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各个子系统得到协调有序的发展。

(4)动态性。

社会是发展的,国际游轮旅游产业也是发展的,同样,人才系统本身也是需要发展的。

它需要在变换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调整,找到新的均衡,得到更好的发展。

2.构建人才系统结构
(1)满足国际游轮公司需求的人才。

国际游轮公司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国际游轮本身,另一个是其所承载的游客。

针对游客来说,
他们所需要的相应的人才是指服务人员,包括船体上和岸上两个部分。

船体上的主要是指海上乘务员以及旅游讲解员,岸上的则包括港口接待员(通关、边检引导员),观光旅游从业人员(涉及旅游活动中食宿行游娱购六大板块),医疗急救人员、
金融服务人才等。

针对国际游轮本身来说需要的人才是指船舶维修、管理、物料补给,港口码头技
国际游轮旅游人才建设研究
■山东青岛/王佳
摘要:本文的学术研究思路是从游轮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出发,探索其产业要素及发展需求,并由此展开对满足其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系统进行研究。

初步尝试完善满足国际游轮旅游产业需求的人才系统。

关键词:国际游轮;旅游人才;人才发展
经管研究JINGGUANYANJIU
104
2012年第5期
/术人员,与目的地港口沟通的代理服务人员等。

(2)满足当地政企需求的人才。

当地的政府部门则需要城市、港口、码头规划及城市功能分区专业人才,相关法律政策熟知类人才,精通国际游轮旅游安全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类人才,以及教育研究类人才。

当地企业则需要旅游从业人员,
船舶制造类技术人才,与国际游轮旅游活动有关的营销公关类人才,培训类人才。

(3)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人才。

社区居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到国际游轮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居民,另一类则是不参与相关经济活动的居民。

不参与经济活动的居民之所以也被称为相关人员,是由于他们也是国际游轮旅游活动开展的区域范围内的一份子,共同与共用着相同的基础服务设施、
自然环境,在生活和经济上是间接受到影响的一类人。

对于参与国际游轮旅游经济活动的居民,他们最为需要的是能为其就业提供指导及咨询服务的人才。

而针对不参与其经济活动的居民,他们则需要能解决在市场发展中出现的资源分配、利益分配不均衡等相关问题的协调类人才。

(4)满足非官方区域国际游轮组织需求的人才。

非官方区域国际游轮组织主要包括国际游轮协会、港口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

经过观察与分析,国外著名的国际游轮合作机构,在协调行业内部发展、研究市场走势、建立行业标准化认证及国际游轮旅游目的地的整合推广等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为推动国际游轮市场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类组织需要熟悉合作组织运作的专业人才,为游轮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的沟通交流平台,同时,推动中国游轮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人才系统开发的建议
1.充分把握国际游轮旅游人才系统的构成
国际游轮旅游是个复杂的综合性产业,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国际游轮接待层面上来考虑其相关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其产业结构,产业发展需求来全面定位其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

同时,国际游轮产业的特殊也决定着其所需人才的特殊性,但是在重点培养专业人才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整个人才系统是相互联系作用的,并随环境变化有着动态性。

相关技术、
管理类专业人才有助于整个产业的质量提升,也能快速拉动产业经济,同样,整体的就业人口素质,也是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所以对于国际游轮旅游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全面而专业,这样才能统筹兼顾,服务于国际游轮旅游业。

2.创新国际游轮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游轮旅游在世界市场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模式,国外国际游轮旅游业人才培养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然而,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化特色是众所周知的,那么人才也需要相对应的适应地区发展特色。

所以,对于国际游轮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我国应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这一总体模式,即一方面努力将国内人才送到国外国际游轮旅游业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进行研修及培训,另一方面则应积极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加速国内国际游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走向成熟。

另外,要加大一线服务人员的实践培训,充分展现我国良好的国际旅游企业形象。

3.加大国际游轮旅游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
伴随着世界顶级的国际游轮公司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态势,中国将成为国际游轮旅游的输出大国,由此而产生的人才匮乏问题将逐渐凸显。

在得到国内各界的重视之后,各界加大了对国际游轮专业人员的培养,但是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海乘”、港口导游的层面上,远远低于国际游轮产业的发展需求。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除了在人才培养经验方面的欠缺外,还有资金投入不够的原因。

专业的相关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投入的,没有投入即不会有高效的产出。

4.加强国际游轮旅游的宣传,吸引相关专业人才自主培养。

国际游轮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人才的培养要跟上行业发展的需求,不仅要靠行业、社会的专业培养,更要充分吸纳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自主向国际游轮旅游业发展。

面对人才匮乏,
培养期限较长的人才市场,我国应该通过不断加强国际游轮旅游业的宣传,使各专业人才发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契机,自觉自主的加强相关知识的转型与深化,以便能很快胜任国际游轮旅游业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浅论上海邮轮经济发展[J].水运管理,2004,(10):23—24.[2]蔡晓霞、牛亚菲.中国邮轮旅游竞争潜力测度[J].地理科学进展,2010.[3]顾刚.上海:迈向国际航运中心[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朱文婷.邮轮旅游系统结构及其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0.[5]符坚.论系统论和矛盾论的统一关系[J].哲学研究,1996.[6]赵凤平.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4(2).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系)
编辑
贾树海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