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
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
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一、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
真: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善:伦理学、宗教
美:美学、艺术
问题引入:什么是美?从美的视角看世界与从真、善的视角看世界有什么不同与联系呢?(请同学们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
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
(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丹麦是北欧设计的重镇
有很多设计史上的大师都来自丹麦
他们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作完美的吻合。这一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突破了工艺、技术僵硬的理念,融进人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得充满理性。
白色烂花大牡丹绘紫藤直领褙子(不加衬里、半透明)+交襟琵琶袖上襦(半透明、须着中衣)+纯白烂花大牡丹马面裙
范斯沃斯住宅——躺椅和线条简单的桌椅
总结:感性层面的美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
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黑格尔:《美学》四卷本,终于从理性的层面给美下了一个结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却因之过于确定化的思维和表达,被后人不断加以质疑。
第二节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美学
正是因为对美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为研究美的科学确立一个专门的名词,为这门学科确立专门学科的人,也是西方的一个哲学家,他的名字叫鲍姆嘉通,他根据当时人们的普遍理解与认识,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主要集中于哲学与自然科学之中,而感性认识则主要集中于美学以及与之有关的艺术门类的学习之中。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AETHETICA: 感性学或感觉学
亚洲:日本学者中江肇民根据中国汉字“美”的含义把AETHETICA译为“美学”。
二十世纪初,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沿用了中江肈民的译法。
问题的引入:大家如何理解感性与感觉,是否研究感性与感觉的学问就与理性或理智毫无关联?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中国文化中对美的理解与认识是否有差异呢?
留一个课后作业:中国人如何从理性的层面上理解与认识美的?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本书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仿佛音乐的制曲)暗示物象的骨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虽然他更渊源于古代铜器线纹及汉画),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曹国(属土耳其斯坦)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论素描》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这里以第六章《佛陀世容》为例说明。本章论述佛教石窟艺术。作者把它分为(甲)魏、(乙)唐前期和(丙)唐后期、五代及宋三个时期和类型。从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中,可以明显看出艺术是如何决定于社会状况的。
一龙飞风舞
1 远古图腾
2 原始歌舞
3 “有意味的形式”
二青铜饕餮
1 狞厉的美
2 线的艺术
3 解体和解放
三先秦理性精神
1 儒道互补
2 赋比兴原则
3 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