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

葛世伦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模型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

了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前提,讨论了企业信息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给出

了企业信息模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企业模型,信息模型,企业信息系统

1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企业相继投入巨资建立了CAD,CAP,CAM,PDM,ERP等各类应用系统,提高了企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但各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形成了信息孤岛,CIMS研究如何将这些相互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到一个总体框架下。CIMS/MIS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方法,如结构化分析和设计,面向对象方法,IDEF 方法,信息工程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企业视为“黑箱”,不对企业信息活动的过程,信息活动的规律作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些方法很难被用户接收,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理论指导,本人认为这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信息活动的一般规律,建立企业信息活动模型用于指导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使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模型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使用和维护等信息活动环节,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企业信息模型由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等组成,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表示,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2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1)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质是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企业的产品是物化了的信息,因此,尽管企业不同,产品各异,但从信息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管理过程、活动是相似的,信息流程和信息活动过程是相似的,因此,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

2)企业的数据是稳定。占企业日常决策70%以上的业务管理层和战术管理层,其决策所需的数据是稳定的。因此,企业的数据、活动、过程和职能是有规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3)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化企业信息活动的规律,结合业务流程再造(BPR)对企业的职能—过程—活动进行分析。

3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

3.1进行企业业务活动分析,建立企业模型

企业模型是对企业结构和业务活动本质、概括的认识[3],并将结果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表示。“职能区域”处于该模型的最上层,描述了一个企业中主要的业务活动领域,如经营销售、技术、采购、生产、人事、财务等,其中职能区域数一般为7±2。第二层“业务过程”是指在某个职能区域内为完成该职能在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活动和决策,如“采购”这一职能区域可被分解为“物料需求、采购订货(订单或合同)、进货、检验、质量管理、付款记录,应付款管理”等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采购订货”,可分解为“采购申请单、供应商信息、选择供应商、建立采购订单”等基本业务活动。

企业业务活动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输入或根据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管理活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边界,是信息系统与管理者之间的接口。

企业模型的建立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功能分析等方法[4]和IDEF0,IPO图,DFD等系统分析工具,结合企业职能、过程和活动的分析来建立,企业模型的一般结构如图2。

根据笔者的研究分析,建立的企业模型如下:

E=[经营销售F1,技术F2,采购F3,生产F4,财务成本F5,质量管理F6,系统资源F7] F1=[客户管理P11,订货服务P12,销售预测P13,经营计划P14,发货P15,开票P16,资金回笼P17,应收款管理P18,售后服务P19 ]

F2=[产品设计P22,产品工艺P22,物料清单P23,工艺线路P24,工艺成本P25]

F3=[供应商管理P31,采购计划P32,采购合同P33,验收入库P34,发料(及控制)P35,库存管理P36,付款记录P37,资金计划及应付款管理P38]

F4=[生产计划P41,生产作业计划P42(同时生成班组、机台、能力计划),工票P43,生产统计P44,生产调度P45]

F 5=[帐务处理P 51,工资核算P 52,固定资产核算P 53,材料核算P 54,成本核算P 55,销售及成果核算P 56,资金管理

P 57,应收款管理P 58,应付款管理P 59]

F 6=[质量体系P 61,质量要素P 62,产品质量评价P 63,原材料质检P 6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P 65,计量器具管理P 66] F 7=[人力资源P 71,设备资源P 72]

P 11=[客户编码与分类P 111,客户信息管理P 112,需求分析P 113,客户评价P 114] P 12=[需求信息P 121,报价P 122,合同管理P 123] 限于篇幅,其它企业活动,此文不作详述。

3.2研究企业数据,建立数据模型

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如下:

交货期

图2 企业模型 (Fig.2 Enterprise Model)

(1)在企业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数据规划,分析企业实体对象及联系,整理出数

据模型、数据加工要求及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如图3。通过对企业数据类的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

图3企业模型、数据模型

(2)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耦合运行的人机控制系统[5],如图4,通过该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及输出等的分析、归纳、整理,得出企业数据模型。

图4:企业系统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后得出的数据模型是一致的。企业数据模型表示如下:企业数据D=[企业资源数据D1,企业特征数据D2,企业经营数据D3,企业运行数据D4]

企业资源数据是对组织中生产资源数据的描述,包括部门D11,人力资源D12、设备资源D13,物料资源D14,和资金资源D15。其中:

D11=[部门编号,部门名称,属性,……]

D12=[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所属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