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排痰PPT演示幻灯片
合集下载
叩背排痰ppt课件
![叩背排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253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1.png)
叩背频率不足会影响排痰效果。应增 加叩背频率,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叩背 间隔时间。
操作技巧提高与改进
01
选择合适的叩背工具
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叩背工具,如手动叩背器、电动叩背器
等,以提高叩背效果。
02
确定合适的叩背部位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和痰液积聚情况,确定合适的叩背部位,如背部、胸
部等,以确保痰液有效排出。
舒适度
询问患者叩背排痰后的舒适度,了 解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不 适症状,以评估叩背排痰的安全性 。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叩背力度不够
若叩背力度不够,可能导致排痰效果 不佳。解决方案是增加叩背力度,同 时注意患者的耐受度,避免过度刺激 。
叩背频率不足
患者配合度差
患者配合度差可能导致叩背排痰难以 实施。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释叩 背排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 配合度。
叩背排痰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叩背排痰基本概念与原理 • 叩背排痰操作方法与步骤 • 叩背排痰效果评估与改进 • 叩背排痰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 叩背排痰操作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叩背排痰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义及作用
叩背排痰定义
对于存在严重咯血、气胸、肋骨骨折 、肺水肿等患者,应避免使用叩背排 痰方法。
原理及机制
原理
通过叩击背部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力,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随咳嗽 排出体外。
机制
叩背排痰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叩击背 部还能够改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02
小儿拍背排痰ppt课件
![小儿拍背排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7f1d0b80eb6294dc886c40.png)
• 适应症:小儿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 现结合临床实践及理论,将拍背排痰方法简单概
括如下:
可编辑ppt
4
主要内容: 一、拍背时间 二、拍背体位 三、拍背手法与顺序 四、注意事项可Βιβλιοθήκη 辑ppt5一、拍背时间
对患感冒或肺炎的儿童,家人拍背排痰要掌握三个 要点:
在夜间由于体位关系,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痰液。所 以拍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
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拍背顺序
由下至上、由外向内
•拍背时应两侧肺都拍到。由于体位的关系,宝宝的 背部和肺下部更容易产生液体积聚,所以应着重拍 这些部位。如果已经患有肺炎,还应着重拍病变的 那一侧。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拍背幅度: 以手掌根部离开背部3~5 cm,手指尖部离开背部 5—10cm为宜。(患儿舒适,无哭闹)
可编辑ppt
8
三、拍背手法与顺序
可编辑ppt
9
拍背手法
方法: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 呈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 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 续5~10分钟,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 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啪 、啪”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可单手拍背,也可双 手交替叩击。频率要快100~200次/分钟。一天应拍 3~5次左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 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 是没有效果的。拍背力量应均匀,避开肩胛骨、脊柱 。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有耐受,可 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可编辑ppt
18
可编辑ppt
括如下:
可编辑ppt
4
主要内容: 一、拍背时间 二、拍背体位 三、拍背手法与顺序 四、注意事项可Βιβλιοθήκη 辑ppt5一、拍背时间
对患感冒或肺炎的儿童,家人拍背排痰要掌握三个 要点:
在夜间由于体位关系,呼吸道内会沉积大量痰液。所 以拍背排痰的最佳时间是清晨起床后。
可编辑ppt
10
可编辑ppt
11
拍背顺序
由下至上、由外向内
•拍背时应两侧肺都拍到。由于体位的关系,宝宝的 背部和肺下部更容易产生液体积聚,所以应着重拍 这些部位。如果已经患有肺炎,还应着重拍病变的 那一侧。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拍背幅度: 以手掌根部离开背部3~5 cm,手指尖部离开背部 5—10cm为宜。(患儿舒适,无哭闹)
可编辑ppt
8
三、拍背手法与顺序
可编辑ppt
9
拍背手法
方法: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 呈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 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 续5~10分钟,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 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啪 、啪”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可单手拍背,也可双 手交替叩击。频率要快100~200次/分钟。一天应拍 3~5次左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 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 是没有效果的。拍背力量应均匀,避开肩胛骨、脊柱 。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有耐受,可 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可编辑ppt
18
可编辑ppt
有效排痰的护理ppt演示
![有效排痰的护理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dd938d726294dd88d0d26bdc.png)
有效排痰护理
主讲人:
内容摘要
• 排痰目的 • 影响排痰效果因素 • 常用排痰方法 • 排痰步骤 • 排痰禁忌症 • 选择排痰方法
.叩背排痰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围术期病人排痰 .术前 .术后 .效果与评价
思考题
• 如何根据病人适应症选择排痰方法 • 围术期如何正确指导病人排痰
授课目标
压迫,急速地振动胸壁,频率120-130次/分。 • 双手交叉或重叠取位于 肺底部,病人缓慢呼气,
随病人呼气做自下而上的 轻柔的上下抖动,每 个部位重复最多6-7个呼吸周期。
频率:3-5次/秒 时间:3-5分钟/肺叶
叩背震颤要点
• 至少在饭后 2h进行,以避免 发生 呕吐。 • 避开乳房、脊柱、骨突处、肾脏 • 注意叩击的力度,用力不可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围手术期病人排痰
术前
• 前5-7天教会病人呼吸 操、用力呼气技术,每 天2-3次,每次15-20分 钟;
• 戒烟2周 • 术前1周开始训练吹气
球;深呼气后做最大吸 气
围手术期病人排痰
术后
• 麻醉清醒即行腹式呼吸,每隔2小时训练1次; 深呼吸2次,再做深吸气有效咳嗽2-3次
• 惧怕疼痛采取分段或发声性咳嗽 • 护士协助减轻疼痛,必要时镇痛处理 • 术后诱发性咳嗽排痰,两名护士协助,一人
•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 位
体位摆放
引流的观察
• 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 以叩背震颤
• 每次引流15min,每天1-3次; 5min保持重力引 流位, 5min拍背震颤, 5min咳痰,直到将分泌 物排出。
• 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防坠床 • 引流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若出现咯血、头昏、
主讲人:
内容摘要
• 排痰目的 • 影响排痰效果因素 • 常用排痰方法 • 排痰步骤 • 排痰禁忌症 • 选择排痰方法
.叩背排痰 .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围术期病人排痰 .术前 .术后 .效果与评价
思考题
• 如何根据病人适应症选择排痰方法 • 围术期如何正确指导病人排痰
授课目标
压迫,急速地振动胸壁,频率120-130次/分。 • 双手交叉或重叠取位于 肺底部,病人缓慢呼气,
随病人呼气做自下而上的 轻柔的上下抖动,每 个部位重复最多6-7个呼吸周期。
频率:3-5次/秒 时间:3-5分钟/肺叶
叩背震颤要点
• 至少在饭后 2h进行,以避免 发生 呕吐。 • 避开乳房、脊柱、骨突处、肾脏 • 注意叩击的力度,用力不可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围手术期病人排痰
术前
• 前5-7天教会病人呼吸 操、用力呼气技术,每 天2-3次,每次15-20分 钟;
• 戒烟2周 • 术前1周开始训练吹气
球;深呼气后做最大吸 气
围手术期病人排痰
术后
• 麻醉清醒即行腹式呼吸,每隔2小时训练1次; 深呼吸2次,再做深吸气有效咳嗽2-3次
• 惧怕疼痛采取分段或发声性咳嗽 • 护士协助减轻疼痛,必要时镇痛处理 • 术后诱发性咳嗽排痰,两名护士协助,一人
•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 位
体位摆放
引流的观察
• 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 以叩背震颤
• 每次引流15min,每天1-3次; 5min保持重力引 流位, 5min拍背震颤, 5min咳痰,直到将分泌 物排出。
• 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防坠床 • 引流中注意观察病人反应,若出现咯血、头昏、
有效排痰护理ppt课件
![有效排痰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29ef3cf78a6529657d530c.png)
Hot Tip
19
Hot Tip
方法三:体位引流
原则:抬高患肺位置,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及病人自身体验,采取相
应的体位。 先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然后进行另一部位。
20
排痰步骤
Hot Tip
21
Cycle Diagram
引流观察要点
引流过程中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并辅 以叩背。
注意雾化规范操作:体位、病人配合,必 要时先吸痰再雾化
无心肾功能不全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忌甜食,忌辛辣
15
方法一:有效咳嗽
分段咳嗽 发声性咳嗽 爆破性咳嗽
16
爆破性咳嗽
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 屈膝,上身前倾
吐余气,深呼吸数次 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 屏气3-5秒 前倾,可按压胸骨下方 张口连续咳嗽2-3声,短促
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体位:侧卧或坐位,扣击部位
垫薄毛巾 方法:手成杯状,掌指关节屈
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肌着落, 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 击,与呼吸过程无关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 钟120-130次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 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六肋 间隙开始
体位引流 支气管-肺疾病有大量痰液者
扣击震颤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和长期建立人工 气道
吸 痰 危重、年老体弱、新生儿、神志不清、人工气道 等不能进行有效咳嗽者
13
操作前需排除禁忌症
咯血、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体位引流 以下禁忌扣击和震颤:
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 畸形,颅内手术后7天以内。
23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 等,如发现病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
叩背排痰ppt课件
![叩背排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d395c551810a6f424860c.png)
叩背排痰
1
2
叩背前的解释: 叩背是利用重力的原理及机械的力量,使
得粘贴在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体外, 所以在进行叩背操作前,一定要先向病人说明 治疗的目的,取得理解和配合。
3
叩背的步骤
体位的选择:选择病人坐位姿势比较理想,如果 病人的身体不能耐受,或是母婴某些治疗的限制, 如进行机械通气时,也可以选择侧卧位来进行。
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击, 与呼吸过程无关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 六肋间隙开始
19
3.震颤排痰
目的:通过手的快速震动,使胸壁间断的压缩,利于小气道分泌物 的排出
不适及时停止(2分)
有利于痰液吸出的方法
1.雾化吸入:
应用祛痰药(沐舒坦、糜蛋白酶等)稀释痰 液,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有条件温化氧气 无心肾功能不全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忌甜食
17
18
Hale Waihona Puke 2.叩背排痰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体位:侧卧或坐位,叩击部位垫薄毛巾 方法: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
6、从背部由下至上叩拍背数次。叩拍时先从背部的
8 20
肺底向上叩击至肩下,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的 部位重叠1/3,不可遗漏,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一侧,
每次叩击次数至少三遍,叩背力度要适宜,位置要准
确,不能叩击在肾区和脊柱上。
7、叩背后,衣服整理平整,将大软枕放于老人背部
(支撑体位),另一软枕放于老人颈部凹陷处,协助 老人盖好被子,整理用物与床铺,开窗通风。
14
翻身叩背咳痰
序 号
试题名称
考核要求
1
2
叩背前的解释: 叩背是利用重力的原理及机械的力量,使
得粘贴在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易于排出体外, 所以在进行叩背操作前,一定要先向病人说明 治疗的目的,取得理解和配合。
3
叩背的步骤
体位的选择:选择病人坐位姿势比较理想,如果 病人的身体不能耐受,或是母婴某些治疗的限制, 如进行机械通气时,也可以选择侧卧位来进行。
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的力量,有节律叩击, 与呼吸过程无关 频率:每个部位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 原则:从下至上,从外向内,背部第十肋间隙,胸部第 六肋间隙开始
19
3.震颤排痰
目的:通过手的快速震动,使胸壁间断的压缩,利于小气道分泌物 的排出
不适及时停止(2分)
有利于痰液吸出的方法
1.雾化吸入:
应用祛痰药(沐舒坦、糜蛋白酶等)稀释痰 液,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
有条件温化氧气 无心肾功能不全每日饮水1500ML以上 忌甜食
17
18
Hale Waihona Puke 2.叩背排痰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体位:侧卧或坐位,叩击部位垫薄毛巾 方法:手似杯状,掌指关节屈曲120度,指腹与大小鱼
6、从背部由下至上叩拍背数次。叩拍时先从背部的
8 20
肺底向上叩击至肩下,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上一次的 部位重叠1/3,不可遗漏,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一侧,
每次叩击次数至少三遍,叩背力度要适宜,位置要准
确,不能叩击在肾区和脊柱上。
7、叩背后,衣服整理平整,将大软枕放于老人背部
(支撑体位),另一软枕放于老人颈部凹陷处,协助 老人盖好被子,整理用物与床铺,开窗通风。
14
翻身叩背咳痰
序 号
试题名称
考核要求
翻身叩背PPT课件
![翻身叩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7ab4d5ef7ba0d4b733b93.png)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双重核对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3.固定床脚刹车 4.松开床尾,妥善处置各种管路 5.协助患者平卧,双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 6.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 7.一手扶患者肩,另一只手扶患者膝,将患者推向
对侧,使之背向护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人体小动脉端平均压力4.3KPa
压力+持续时间--压疮
压力(kPa) 9.33 9.33 32
持续时间 1~2h >2h
间歇性缓解
组织损伤 局部缺血 不可逆损伤 轻微变化
.
14
操作质量标准:
1.翻身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是否允许翻身,翻身间 隔时间视病情和局部皮肤受压情况而定
2.一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两人翻 身时,动作要协调
.
23
操作步骤(2)
将毛毯上端边缘向外翻折10cm围在患者颈部,用别针固定,并用毛毯围裹双臂 做成两个袖筒分别用别针固定在腕部,再用毛毯围好上身,包裹双下肢和双脚
整理好床单位,铺暂空床
观察患者,确定无不适后,松闸,推患者至目的地
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尾,将闸制动,翻起脚踏板
护士立于患者前,两腿前后分开,屈膝屈髋,两手置于患者腰部,患者双手 放于护士肩上。协助患者站起,慢慢坐回床缘;协助脱去鞋子和保暖外衣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 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 肌力量咳嗽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 力以替代腹肌力量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 吸氧
.
12
2.侧卧位
3.俯卧位
5.3—8.0KPa
常见部位
6.7KPa 1.仰卧位
4.坐位
对侧,使之背向护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人体小动脉端平均压力4.3KPa
压力+持续时间--压疮
压力(kPa) 9.33 9.33 32
持续时间 1~2h >2h
间歇性缓解
组织损伤 局部缺血 不可逆损伤 轻微变化
.
14
操作质量标准:
1.翻身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是否允许翻身,翻身间 隔时间视病情和局部皮肤受压情况而定
2.一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两人翻 身时,动作要协调
.
23
操作步骤(2)
将毛毯上端边缘向外翻折10cm围在患者颈部,用别针固定,并用毛毯围裹双臂 做成两个袖筒分别用别针固定在腕部,再用毛毯围好上身,包裹双下肢和双脚
整理好床单位,铺暂空床
观察患者,确定无不适后,松闸,推患者至目的地
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尾,将闸制动,翻起脚踏板
护士立于患者前,两腿前后分开,屈膝屈髋,两手置于患者腰部,患者双手 放于护士肩上。协助患者站起,慢慢坐回床缘;协助脱去鞋子和保暖外衣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 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 肌力量咳嗽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 力以替代腹肌力量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 吸氧
.
12
2.侧卧位
3.俯卧位
5.3—8.0KPa
常见部位
6.7KPa 1.仰卧位
4.坐位
翻身拍背吸痰ppt课件
![翻身拍背吸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c820449b6648d7c1c7463d.png)
一、危重病人翻身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1)单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 较轻的患者 (2)二人翻身侧卧法:适用于体重 较重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2.方法
(3)二人轴线翻身法:适用于脊椎 受损或脊椎手术后患者 (4)三人轴线翻身法:适用于颈椎 损伤的患者
一、危重病人翻身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1向护 士侧床沿,再将 患者双下肢移近护士侧床沿, 协助或嘱患者屈膝。
(2)二人翻身侧卧法(同侧)
A.两名护士站在床的同一侧, 一人托住患者颈肩部和腰部, 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腘窝部, 同时将患者稍抬起移向近侧。
B.护士一手托肩,一手扶膝 部,轻轻将患者
转向对侧,使其背向护士。
B.两人分别托扶患者的肩、
第二名护士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肩、
背部 第三名护士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腰部、 臀部,使患者头、颈、腰、髋保持 在同一水平线上,移至近侧。 B.转向侧卧:翻转至侧卧位,翻转 角度不超过60°
者近侧手臂置在头侧,远侧手臂置
于胸前,两膝间放一软枕。 C.协助侧卧:护士双脚前后分开, 两人双手分别抓紧患者肩、腰背、 髋部、大腿等处的远侧大单,一名 护士发指令,两人动作一致的将患 者整个身体以圆滚轴式翻至侧卧。
一、危重病人翻身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1)对清醒病人要先作解释说明,以 求合作。
3.注意事项
(2)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拖拉
推,使病人身体略离开床面。
(3)翻身后床单要平整、干燥清洁。
(4)每次翻身都要检查局部受压皮肤。
一、危重病人翻身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5)为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换卧位
3.注意事项
A.脑出血急性期(7-10天),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 形,颅内手术后7天以内。 B.咯血、肺大泡 C.低血压、肺水肿、心血管不稳定,近期有急性心肌 梗死、心绞痛史。 D.未引流的气胸、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E.胸壁疼痛剧烈、肿瘤部位、肺栓塞、栓子。 F.任何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促进有效排痰PPT课件
![促进有效排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3592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第14页/共22页
体位引流 •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痰液而排出不畅时。引流体位应根据病 人的病灶部位,如湿化啰音集中的部位,Ⅹ线胸片提示的病灶所在的肺叶或 肺段,再结合病人的自身体验(有利于咳嗽的姿势)来确定。体位选择的原 则是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病变部位处于有效的引 流位置。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有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者、近1-2周内 曾有大咯血史、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者禁忌体位引流。
ⅹ
第15页/共22页
体位摆放
第16页/共22页
机械吸痰 • 适用于无力咳嗽而痰液量多粘稠、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
腔、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吸痰前应对病人或其家 属讲解吸痰的意义及过程。吸痰注意事项:①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②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 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密切注意外周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果低于 85%立即停止吸痰操作。③吸痰管大小合适,抽吸压力要适当。吸痰管前 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以15-20cm为宜,不宜过深或过浅。④注 意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避免重复使用,加重感染;吸痰包每日 更换。⑤定时吸痰,使用呼吸机者每隔1-2小时吸痰一次,以防止吸痰不 彻底,引起炎症及形成痰痂。⑥吸痰时观察痰液性质和病人反应。
第9页/共22页
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 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病人.咯血、低血压、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 理性骨折史者,禁做胸部叩击和胸壁震荡。
第10页/共22页
胸部叩击的方法
• 操作者手指和拇指并拢、手掌弓成杯形,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 胸壁,震动气道,边叩边鼓励病人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每侧肺叶反复叩击1-3分钟。叩击时发出一种空 而深的叩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若出现拍打实体的声音则说明手法错误。
体位引流 •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痰液而排出不畅时。引流体位应根据病 人的病灶部位,如湿化啰音集中的部位,Ⅹ线胸片提示的病灶所在的肺叶或 肺段,再结合病人的自身体验(有利于咳嗽的姿势)来确定。体位选择的原 则是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病变部位处于有效的引 流位置。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有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者、近1-2周内 曾有大咯血史、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者禁忌体位引流。
ⅹ
第15页/共22页
体位摆放
第16页/共22页
机械吸痰 • 适用于无力咳嗽而痰液量多粘稠、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
腔、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吸痰前应对病人或其家 属讲解吸痰的意义及过程。吸痰注意事项:①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 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②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 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密切注意外周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果低于 85%立即停止吸痰操作。③吸痰管大小合适,抽吸压力要适当。吸痰管前 端用生理盐水湿润,插入深度以15-20cm为宜,不宜过深或过浅。④注 意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避免重复使用,加重感染;吸痰包每日 更换。⑤定时吸痰,使用呼吸机者每隔1-2小时吸痰一次,以防止吸痰不 彻底,引起炎症及形成痰痂。⑥吸痰时观察痰液性质和病人反应。
第9页/共22页
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 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病人.咯血、低血压、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 理性骨折史者,禁做胸部叩击和胸壁震荡。
第10页/共22页
胸部叩击的方法
• 操作者手指和拇指并拢、手掌弓成杯形,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 胸壁,震动气道,边叩边鼓励病人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每侧肺叶反复叩击1-3分钟。叩击时发出一种空 而深的叩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若出现拍打实体的声音则说明手法错误。
叩背排痰ppt课件
![叩背排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5d395c551810a6f424860c.png)
26
27
六、 注意事项 1.制定每例患者体位引流的操作顺序,尽量减少患者的活
动量,以免患者过于疲劳。 2.勿在餐后操作,以防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3.近期经受手术者,应在远离切口部位扣击或免除扣击;
痰中带血者,亦应免除扣击。
28
29
8
叩背排痰的注意事项
1、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 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后,以免降低叩击效果。叩击时要避 开乳房、心脏、骨骼突出(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及衣服 拉链、纽扣等。 2、叩击力量要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应在餐后2h 至餐前30min完成,注意病人的反应,以免发生呕吐引起 窒息。 3、叩击后协助病人休息、漱口,以去除口腔痰液气味, 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等。 4、有条件时可借助听诊器听诊肺部呼吸音、干湿型啰音, 以明确判断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胸部叩击效果更好。
4
叩背的步骤
时间的选择:进食饮水前30分钟完成,或是在进 食后两小时,饮水后30分钟之后进行,一般进行 一次胸部叩击的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15 到20分钟为最佳。
5
正确的手势:一般选择用右手(依病人体位而定,
站在右侧用左手,反之用右手)拇指紧贴食指的第一 个指关节。四指并拢。四手中握有鸡蛋,养判断首饰 是否正确的方法,是进行胸部叩击时听到空空的叩击 声,而不是啪啪的拍打声。
胸壁,频率120-130次/分 双手交叉或重叠取位于 肺底部,病人缓慢呼气,随病人呼气做自
下而上的 轻柔的上下抖动,每个部位重复最多6-7个呼吸周期
20
4.旋转振动排痰仪
体位灵活摆放 操作力度和频率可调控 低频冲击力可到达细小支
气管 有垂直力和水平力,易于
排出痰液 感染的部位多停留时间
27
六、 注意事项 1.制定每例患者体位引流的操作顺序,尽量减少患者的活
动量,以免患者过于疲劳。 2.勿在餐后操作,以防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3.近期经受手术者,应在远离切口部位扣击或免除扣击;
痰中带血者,亦应免除扣击。
28
29
8
叩背排痰的注意事项
1、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 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后,以免降低叩击效果。叩击时要避 开乳房、心脏、骨骼突出(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及衣服 拉链、纽扣等。 2、叩击力量要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应在餐后2h 至餐前30min完成,注意病人的反应,以免发生呕吐引起 窒息。 3、叩击后协助病人休息、漱口,以去除口腔痰液气味, 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等。 4、有条件时可借助听诊器听诊肺部呼吸音、干湿型啰音, 以明确判断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胸部叩击效果更好。
4
叩背的步骤
时间的选择:进食饮水前30分钟完成,或是在进 食后两小时,饮水后30分钟之后进行,一般进行 一次胸部叩击的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15 到20分钟为最佳。
5
正确的手势:一般选择用右手(依病人体位而定,
站在右侧用左手,反之用右手)拇指紧贴食指的第一 个指关节。四指并拢。四手中握有鸡蛋,养判断首饰 是否正确的方法,是进行胸部叩击时听到空空的叩击 声,而不是啪啪的拍打声。
胸壁,频率120-130次/分 双手交叉或重叠取位于 肺底部,病人缓慢呼气,随病人呼气做自
下而上的 轻柔的上下抖动,每个部位重复最多6-7个呼吸周期
20
4.旋转振动排痰仪
体位灵活摆放 操作力度和频率可调控 低频冲击力可到达细小支
气管 有垂直力和水平力,易于
排出痰液 感染的部位多停留时间
有效排痰护理ppt课件
![有效排痰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a6c7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8.png)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肺部感染风险降低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滋生。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增加肺活量和 排痰能力。
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等个人物品,保持清 洁。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期协助其翻身、拍 背,促进痰液排出。
呼吸困难缓解方法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01 如半卧位或高枕卧位。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改善
02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利 于痰液排出。同时,避免过多食用油腻、刺激性 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症状。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鼓励患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 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和感染风险。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01
02
03
安排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及时了解患者排痰情况 和康复进展。
排痰治疗。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诊断和评估结果,医 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促进
患者排痰。
调整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 整治疗计划,以确保治疗的有效
性。
家属参与和支持重要性
01
提供情感支持
家属的参与和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孤
分析问题原因
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和影响因素。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和改进,持续提 高排痰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 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跨学科合作在有效排痰中作
06
用
呼吸治疗师角色定位
评估患者呼吸功能
翻身叩背ppt课件
![翻身叩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4d8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a.png)
用物准备 平车、垫被、棉被、枕芯、大单、被套、枕套 ,必要时备氧气袋、中单、油布、输液架、转运急救箱
患者准备 体位合适、合作良好 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舒适
操作过程:
1.备齐用物带到病人床边,确认病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2.移开床旁桌、椅 3.松开盖被,安置管道,避免滑脱 4.平车移至床边,靠紧,调整平车高度与床同高或稍低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双重核对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3.固定床脚刹车 4.松开床尾,妥善处置各种管路 5.协助患者平卧,双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 6.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 7.一手扶患者肩,另一只手扶患者膝,将患者推向
对侧,使之背向护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8.协助患者将对侧下肢伸直,近侧下肢弯曲 9.护士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
一人搬运法
二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法
四人搬运法
谢谢您的倾听
环境准备 移开障碍物,保证环境宽敞。
操作步骤(1)
检查轮椅性能,将轮椅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说 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和配合方法
使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翻起脚踏板,将闸制动
需用毛毯保暖时,将毛毯单层的两边平均地直铺在轮椅上,使毛毯上端高过患者颈部15cm
扶患者坐起,嘱患者以手掌撑在床面维持坐姿,协助穿衣保暖及鞋袜下地,撤盖被至床尾
1.翻身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是否允许翻身,翻身间隔 时间视病情和局部皮肤受压情况而定
2.一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两人翻 身时,动作要协调
3.翻身时注意妥善安置各种管道,为手术病人翻身 时,应先检查伤口敷料,必要时先更换伤口敷料 再翻身
4.颅脑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头部,防止颈部 扭曲引起颅内压增高,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患者准备 体位合适、合作良好 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舒适
操作过程:
1.备齐用物带到病人床边,确认病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2.移开床旁桌、椅 3.松开盖被,安置管道,避免滑脱 4.平车移至床边,靠紧,调整平车高度与床同高或稍低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双重核对 2.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3.固定床脚刹车 4.松开床尾,妥善处置各种管路 5.协助患者平卧,双手放于腹部,双腿屈曲 6.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 7.一手扶患者肩,另一只手扶患者膝,将患者推向
对侧,使之背向护士,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8.协助患者将对侧下肢伸直,近侧下肢弯曲 9.护士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
一人搬运法
二人搬运法
三人搬运法
四人搬运法
谢谢您的倾听
环境准备 移开障碍物,保证环境宽敞。
操作步骤(1)
检查轮椅性能,将轮椅推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说 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和配合方法
使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翻起脚踏板,将闸制动
需用毛毯保暖时,将毛毯单层的两边平均地直铺在轮椅上,使毛毯上端高过患者颈部15cm
扶患者坐起,嘱患者以手掌撑在床面维持坐姿,协助穿衣保暖及鞋袜下地,撤盖被至床尾
1.翻身前应评估病人的病情是否允许翻身,翻身间隔 时间视病情和局部皮肤受压情况而定
2.一人翻身时,不可拖拉,以免擦破皮肤;两人翻 身时,动作要协调
3.翻身时注意妥善安置各种管道,为手术病人翻身 时,应先检查伤口敷料,必要时先更换伤口敷料 再翻身
4.颅脑手术后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头部,防止颈部 扭曲引起颅内压增高,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
排痰护理ppt课件
![排痰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cbff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b.png)
0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排痰护理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这些技术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优化排痰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教育及培训计划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针对排痰护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将更加普及,提高护理人员 的操作水平和应对能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排痰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呼吸科、重症医 学科、康复科等。通过跨学科的培训和交流,可以更好地 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排痰护理。
分泌。
物理治疗
蒸汽吸入
通过蒸汽吸入来湿润呼吸道,有助于痰液的排出 。
胸部叩击
通过轻轻叩击胸部,使痰液松动,促进其排出。
振动排痰
使用振动排痰仪,产生振动和叩击的双重作用, 帮助痰液的排出。
饮食干预
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炎症。
增加维生素摄入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有助于维护呼吸道健康 。
运动康复
呼吸锻炼
01
通过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增强呼吸肌力量,有
助于排痰。
运动锻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康。
康复治疗
03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有氧运动、肺功能锻炼等。
04 排痰护理的特殊情况及处理
不同病情的排痰护理
1 2
急性呼吸道感染
鼓励患者多喝水,休息,使用祛痰药,避免使用 止咳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9、 叩背完毕将垫枕置于背部。 10、咳痰,鼓励指导患者正确咳痰,护士可
根据病情给予协助, 11、观察痰液量,性质,颜色。 12、听诊评估咳痰效果。 13、采取舒适卧位。 14、整理床单位,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5、妥善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
7
操作质量要求:
1方法正确,动作熟练,力度适中,符合 操作要求 2有效清除痰液,沟通良好,患者配合很 好。
3
环境要求: 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操作前准备: 洗手,戴口罩
用物: 听诊器、垫枕、填写翻身卡、手消毒液、
笔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患者病床
4
2、核对床头牌、腕带。 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弯曲。 5、先将患者两下肢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再将
患者肩部外移。 6、护士一手放在患者肩上,另一手放在患
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 咳痰
赤峰市妇者更换卧位, 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2.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拍背,促 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要求: 1、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2、语言通俗、态度和蔼 3、剪指甲、洗手
2
护理流程:
评估患者: 1、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体重、病情、 意识状态等。 2、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皮肤状况 4、患者咳痰的难易程度、确定痰液明显 区域 5、患者采取正确舒适体位
10
谢谢
11
者臀下,将患者翻至侧卧位,使患者背向 护士。 7、用枕头将患者肢体垫好。
5
8、叩背 叩背原则:将手指合拢呈杯状,
依靠 手腕的力量,均匀有节奏地叩击。
从 下至上、由两边向中间叩,背部
从第9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 上叩击至肩部震动气道,注意避开乳房 及心前区,每一肺叶叩击1~3min,每分 钟120~180次,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 不感到疼痛为宜;每 次叩击时间以5~15min为宜,操作中
8
注意事项
1、遵循节力、安全原则。 2、固定床脚刹车,妥善处置各种管路。 3、注意患者安全,避免拖拉,保护局部 皮肤,正确使用床挡,烦躁的患者选用约束 带。 4、翻身后患者体位应符合病情需要,适 当使用皮肤减压用具。 5、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 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处理。
9
操作视频学习:
9、 叩背完毕将垫枕置于背部。 10、咳痰,鼓励指导患者正确咳痰,护士可
根据病情给予协助, 11、观察痰液量,性质,颜色。 12、听诊评估咳痰效果。 13、采取舒适卧位。 14、整理床单位,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15、妥善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
7
操作质量要求:
1方法正确,动作熟练,力度适中,符合 操作要求 2有效清除痰液,沟通良好,患者配合很 好。
3
环境要求: 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操作前准备: 洗手,戴口罩
用物: 听诊器、垫枕、填写翻身卡、手消毒液、
笔 操作过程:
1、携用物至患者病床
4
2、核对床头牌、腕带。 3、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4、病人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弯曲。 5、先将患者两下肢移向护士一侧的床缘再将
患者肩部外移。 6、护士一手放在患者肩上,另一手放在患
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 咳痰
赤峰市妇者更换卧位, 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2.对不能有效咳痰的患者进行拍背,促 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要求: 1、仪表大方、着装整洁 2、语言通俗、态度和蔼 3、剪指甲、洗手
2
护理流程:
评估患者: 1、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体重、病情、 意识状态等。 2、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皮肤状况 4、患者咳痰的难易程度、确定痰液明显 区域 5、患者采取正确舒适体位
10
谢谢
11
者臀下,将患者翻至侧卧位,使患者背向 护士。 7、用枕头将患者肢体垫好。
5
8、叩背 叩背原则:将手指合拢呈杯状,
依靠 手腕的力量,均匀有节奏地叩击。
从 下至上、由两边向中间叩,背部
从第9肋间隙、胸部从第6肋间隙开始向 上叩击至肩部震动气道,注意避开乳房 及心前区,每一肺叶叩击1~3min,每分 钟120~180次,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 不感到疼痛为宜;每 次叩击时间以5~15min为宜,操作中
8
注意事项
1、遵循节力、安全原则。 2、固定床脚刹车,妥善处置各种管路。 3、注意患者安全,避免拖拉,保护局部 皮肤,正确使用床挡,烦躁的患者选用约束 带。 4、翻身后患者体位应符合病情需要,适 当使用皮肤减压用具。 5、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 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处理。
9
操作视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