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与启示
——回顾国共合作历史,展望国共第三次合作
内容摘要: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国民党,曾经有过大革命和抗日战争这两页闪光的历史,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是这两页都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但是,两次合作都未能延续下来,从而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不幸局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对国家、族有利,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之道,不合作则相互抵消、损伤元气。关键词:合作、分裂、民族利益、阶级利益。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北洋军阀腐朽的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中国大地并没有像资产阶级革命派预想的一样实行民主和共和。相反,新旧利益的交织,新旧势力的冲突,使得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异常黑暗。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政府分裂,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混战不断,闹得民不聊生。
(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受挤压。
一战过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结束了中国民族工业昙花一现的“黄金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趁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大好时机,加速了其在华的经济侵略。华盛顿召开后,欧洲列强竭力扩大在中国的势力,妄图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境地。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劲势力,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压,大战期间掀起的建厂高潮被压制.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40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一)、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推动了国民党走上革命化道路,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
(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壮大了共产党队伍,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共产党人的工作由秘密状态到公开状态,造成了公共组织无产阶级的可能,并给自己开辟了一条到农民中间去的道路。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并极大地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总结
(一)、国共两党代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决定了国共合作很难得取得真正的成功,再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勾结,一起扼杀了中国革命,这是国共合作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能够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但是必须积极消除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两党合作必须在共同的纲领为准则处理两党间的问题。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建立各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是国共合作的经验总结。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22日,由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国共两党合作的谈话。至此,以抗日基础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一)、国共内战时期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自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十年内战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经历了由弱小变强大再变弱小的过程,蒋介石极力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展开空前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的胜利,击碎了蒋介石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的野心。短时间内,蒋介石难以灭掉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党也难以解放全中国,中共和蒋介石处于暂时的内战相持阶段。
(二)、日本侵华的步步深入和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欧美列强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日本再次乘机大肆侵略中国,妄图借此转嫁国内危机,先后发动了“九.一八”、“华北”等大的事变,一步步地蚕食中国土地。中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难当头、大地当前,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头。
(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使国共政策发生变动,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显示出中国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中国战场是二战中阻击日军的主战场,拖住了日军总兵力的80%以上,从而对欧洲的反法西斯斗争和太平洋战争起了直接的和重要的战略掩护作用,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使轴心国始终没有实现东西方战场联合作战的企图。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由国民党控制中央政府的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二)、全国性的分裂、内战局面暂时结束。在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空前团结,有效地抵抗了日军的侵略,两党通力合作,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延缓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两党自身的力量得到壮大。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总结
(一)、国共两党代表不同阶级利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国共两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为不同的阶级服务。两党合作只是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一旦利益得到维护,获得胜利的临时联盟为了利益分配,必定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冲突,这个联盟也将逐渐破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会尽最大可能破坏合作。这是第三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中国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因此,它必须努力破坏国共合作,阻止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
(三)、两党合作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之上,这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救亡图存比三民主义有着更加坚定的政治基础,更容易调动国共合作的积极性,提升合作期限的延续性,抗日让“攘外必先安内”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最终促成了国共合作。必须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确调节国共两党的关系。
第三次国共合作展望
1949年12月,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取得了全国政权,国民党则失去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国共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最好的办法在于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重掌台湾行政权力,突破现阶段两岸政治僵局,与共产党实行第三次合作,为两岸关系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一、第三次国共合作背景及条件
(一)、台湾岛内各种政治观点盛行
国民党方面,“统一”与“独立”的观点。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一直以来都比较坚定地认同一个中国原则。自90年代以来,拒绝和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成为台湾当局的重要政治图谋。
民进党方面,“台独”占上风,1986年9月,台湾党外人士不顾当局禁令,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民进党成立之初,是各种反国民党势力的复杂组合。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后,大肆宣扬“台独”思想,严重影响祖国和平统一。
(二)、祖国大陆急盼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