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专题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
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除了法国以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力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二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明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威廉二世的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德国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为此,德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说明德国对外政策变化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5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一中‚防止法国……找到盟友‛等信息进行说明;第二小问可结合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进行回答。
第(2)问的第一小问应依据材料二中‚凡是外国人‛、材料三中‚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需要联系德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
第(3)问应注意结合德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核心:防止普法战争中失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措施:1879年,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与意大利、奥匈帝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建立了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
(2)变化:由称霸欧洲大陆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实力超过英、法两国,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3)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益激化;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互对峙和扩军备战;国际危机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一战。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
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 (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
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况下,世界却缺乏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
——《一战发生机理时刻警醒当今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原因。
(9分)
【解析】第(1)问,从经济角度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发生很大变化;从英国角度来看,英国主导力量下降,各国相继争夺霸权。
第(2)问,
‚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说明一战对欧洲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具体来看:政治上秩序混乱;经济上发展受到很大阻碍;地位上霸权受到挑战,逐渐失去中心地位。
【答案】(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力量对比变化;英国全球领导地位削弱,世界秩序逐渐混乱。
(2)战争使欧洲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战争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欧洲相对衰落,逐渐失去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控制力。
3.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的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关注与思考。
仔细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
材料一‚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
材料二‚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
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
请回答: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8分)
(2)某学校学习研究小组对大国崛起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探究,请你为其确定一个探究主题。
(2分)
(3)联系当今中国的崛起,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
(5分)
【解析】第(1)问应抓住关键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材料一中‚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一意逞雄‛,结合所学知识可判定该国是德国,建立世界秩序要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最终结果应是德国战败。
第(2)(3)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国家:德国。
建立世界秩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由于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求在世界范围内重划势力范围,与英国等矛盾尖锐,积极组建以它为首的三国同盟,并最终于1914年向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开战。
最终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并遭受宰割。
(2)大国崛起的经验(或途径、教训等)。
(3)立足经济发展,走和平发展之路;不要把本国意志强加于他国,更不要穷兵黩武;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4分)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11分)
【解析】第(1)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激化的产物,1917年美日对德宣战将战争范围扩大到全球,不同地区的国家相继卷入空前惨烈的一战。
第(2)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列强之间矛盾日益不可调和并形成两大尖锐对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最终导致一战的爆
发,因此,作者的观点不够深刻全面。
【答案】(1)依据:日本对德国宣战;美国对德宣战。
(2)评析: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其观点是片面的。
作者只看到了一战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但没有看到一战爆发是因为欧洲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的本质。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1919年世界流行性感冒共导致2 200万人失去生命。
在欧洲各国,食物的配给量极低,人们的抵抗力极弱,因而死亡的人数也最多。
俄国死去了40万人,德国有30万人死亡。
在伦敦疾病流行时,一周之内就有1.8万人死去。
材料二战争结束后,德国物价急剧上涨,面包的价格竟然上涨了两倍多。
对此,德国人上街游行,抗议物价上涨。
有3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并进而发展为暴动,上千人被杀,上万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俄国人不仅团结一致同德国人作战,而且确信他们在短期内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但是,俄国人不但未能迅速取胜,反而遭到了惨败。
……1914年侵入东普鲁士的两支俄国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
第二年,当俄国军队面对德、奥的强大进攻向后退却时,出现了大溃败。
帝国人口最稠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丢给了同盟国。
1915年的失败是沙皇专制政权灭亡的开端。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9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争带来了什么客观的进步影响。
(6分)
【解析】第(1)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反映的是人员伤亡情况,材料二反映的是经济、政治危机。
第(2)问应从材料三入手,由材料三联想到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
【答案】(1)战争使疾病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战争带来了饥荒和贫困;战争使欧洲国家的社会矛盾激化,出现政治危机。
(2)战争引起革命,俄国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德国政府和平建议》(1916年12月12日) 材料二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
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做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协约国政府的答复》(1916年12月2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5分)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概括。
第(2)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德国和协约国对当时的大战局势评价分别是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的主张符合实际。
第(3)问,双方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德国认为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评价结合各国发动或参加战争的出发点分析。
【答案】(1)‚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2)不同: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
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责任:德国认为‚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
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评价: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专题综合测评(二)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
——《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
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
‛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
——摘编自《世界史》请回答:
(1)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5分)
(2)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克里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分)
(4)综上,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
(3分)
【解析】第(1)问联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回答出实质,结合《凡尔赛和约》的内容答出结果。
第(2)问根据材料中美国反对‚杀鸡取卵‛等信息归纳出原因。
第(3)问联系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实质和材料中威尔逊与劳合·乔治一样反对法国的主张加以说明。
第(4)问从列强之间的勾结与争夺的关系上进行分析。
【答案】(1)实质: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和看到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
结果:双方最后妥协,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
(2)经济崩溃的德国将无力偿还美国的战债和投资;法国强大不利于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
(3)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的旗号,实质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英国和美国都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而使法国强大。
(4)英美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妄图称霸欧洲大陆的计划;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的事务。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
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
材料三《凡尔赛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历史学习精要》材料四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5分)
(2)结合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列宁的话?(6分)
【解析】第(1)问要从凡尔赛体系带来的暂时和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回答,稳定的秩序有利于经济发展。
第(2)问要从《凡尔赛和约》产生的民族复仇情绪的消极方面总结。
第(3)问主要从各种矛盾来回答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答案】(1)1921—1929年,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
在凡尔赛体系下,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厉的惩罚和掠夺,激化了战败国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的高涨。
(3)凡尔赛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重重,加上苏俄作为欧洲大国被排斥在外,因此,凡尔赛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
我国在力量和资源上已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
——布鲁斯特.C.瓦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
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三必须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征服美国‛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7分)
(3)根据材料三,威尔逊认为成立这一国际联合组织的目的是什么?根据国际联盟盟约,说明威尔逊这一目的实现了吗。
(6分)
【解析】第(1)问结合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增强和美国的战略意图分析原因,注意材料中的‚世界列强领袖之一‛。
第(2)问注意结合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只要从材料中提取‚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即可作答。
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委任统治‛即可解答。
【答案】(1)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国际联盟,谋求世界霸权。
(2)‚征服美国‛指说服国会同意他的方案。
原因:国联的成立并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对战后世界的领导;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
(3)促使各国获得政治独立,保障各国领土完整。
没有实现,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及领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的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后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之一。
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
美国虽是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未遭战火破坏,德国的赔偿也没有美国的份额,但美国对赔偿问题却十分关心。
美国支持英法向德国索取赔偿,但反对向德国勒索高额赔偿,不赞成法国控制赔偿委员会,随意对德国进行制裁。
材料二为解决因德国的赔款问题而引发的鲁尔危机,1924年4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
二、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
……五、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
今后如遇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关于制裁德国的决定,应由赔偿委员会一致通过等等。
——以上均摘编自刘陵、洪育沂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插手德国赔偿问题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9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为最大的债权国,其插手德国赔款问题,有利于收回借款;其次此时仍然是英法主导世界秩序,以德国赔款为切入点,美国可以插手欧洲事务。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由先前的尽可能多地削弱德国,到配合德国经济复苏,并将其与赔款结合起来;第二小问,可从相关方,如法国、美国、德国、欧洲等角度分析其影响。
【答案】(1)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寻求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2)变化:从单纯索要赔款、主张严厉惩罚德国到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经济复兴,并获得赔款相结合。
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任答三点即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
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
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
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
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
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
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
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9分)
【解析】第(1)问巴黎和会上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法国与德国的矛盾很深,想着肢解德国,主张严厉的制裁,但是美国和英国不愿意法国在欧洲的过分强大,反对肢解德国;英国奉行实力均衡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美国试图主导世界,但是没有成功。
第(2)问首先要分析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从材料‚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导致了以后的多次战争。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可以结合巴黎和会后的事实进行分析。
【答案】(1)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但无果而终;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建立国际联盟,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但事与愿违;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又要遏制法国称霸,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实现了意图。
(2)观点:巴黎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地区冲突的历史根源。
评述:此观点有一定道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长久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胜国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做出安排,给以后巴尔干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冲突埋下了祸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1865年成立)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材料二第22条(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三国际联盟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成果,是20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则集以往国际组织一切进步和经验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国际联盟的成果,堪称20世纪国际组织发展的高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4分)
(2)概括材料二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何进步性。
(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联。
(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国联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连为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了基础;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
第(2)问回答材料二所述的实质,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殖民地、维护统治的隐蔽手段。
殖民地委任统治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按照国际法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的国际冲突,即国际化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