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中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1)直径:大传导快
(2)有无髓鞘:有髓比无髓快
(3)温度:高则快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浆在胞体和轴突之间作双向流动,此现象称为轴浆运输(axonplasmic transport)。
第2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一、运动神经元及其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
(一)受体的一般特性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ligand)
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antagonist):只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或称受体阻滞剂)。
第5章骨骼肌细胞生理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EPP):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的特点:
(1)属于局部反应,不表现“全或无”;
(2)没有不应期;
(3)具有总和效应。
(三)量子释放
微终板电位:个别囊泡在安静时自发释放ACh,引起接头后膜微小的电位改变。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主要对K+有通透性。
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一)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
兴奋:活的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冲动)的能力。
阈强度: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中总结
姓名:王丽学号:2班级:生科2班
第1章绪论
一.生理学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源自文库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高等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二、内环境稳定是细胞功能活动的基本条件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号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增强,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生理意义: 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加快并发挥最大效应。
第二章 细胞膜动力学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减小称为去极化。
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又称为超射(overshoot)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增大称为超极化。
3.自身调节
(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2)特点:调节幅度较小
(二)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
反馈(Feedback ) :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激素(hormone ):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激素的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在人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量子释放: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第二节神经元突触
(二)突触的连接形式
轴突-树突式轴突-胞体式轴突-轴突式
(三)突触传递特征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突触活动的可塑性调节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第三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一)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一般性质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② 膜内外Na+ 和 K+ 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Na+在膜内外的浓度差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三)胞吞与胞吐
大分子物质乃至物质团块需要借助于细胞膜的“运动”,以出胞或入胞的方式完成跨膜转运。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称为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两侧电位会发生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波动,这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
(1)经载体易化扩散特性: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指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 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钠泵的活动生理意义:
① 细胞内高K+,是胞浆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2.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第2节神经冲动的传导
传导: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称为传导(conduction)。
传递:动作电位在两个细胞之间的传播称为传递(transmission)。
神经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中的扩布称为神经传导。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非递减性4.绝缘性5.相对不疲劳性
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
梭内肌的中央部不含肌原纤维,不能收缩,但有很好的弹性。
2.腱器官
腱器官的功能是将肌肉主动收缩的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入到中枢,产生相应的本体感觉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牵张反射
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使其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这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肌肉接头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运动神经末梢无髓鞘,嵌入肌细胞膜凹中,形成神经肌接头。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另一细胞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终极膜)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
③高敏感度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具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获得能量以供摆动。
收缩过程: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摆动、解离和再结合、再摆动,细肌丝不断滑行,肌节缩短。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二)横桥周期
(三)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兴奋因子
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感受器:肌梭
传入神经:肌梭传入纤维
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α传出纤维
效应器:梭外肌纤维
1.相位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紧张性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发射
3.脊休克(spinal shock)
当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所有的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之为脊休克。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运动单位
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
γ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纤维末梢均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2)肌肉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1.肌梭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张力的感受器,呈梭状,外有结缔组织的囊,内有梭内肌纤维。
第一节细胞膜的电生理
一、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
(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0mV,则膜内电位都在-10~-100mV之间。
极化(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内外两侧所保持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AP下降支:Na+通道迅速失活,而K+通道开放,K+外流。
超极化:细胞膜复极化到RP水平后,K+通道还未完全恢复到关闭状态,因而仍有少量的K+外流。
(四)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
电压门控Na+通道有两道门,三种功能状态。
关闭时,是备用状态,激活门关着,失活门开着;
激活时,是开放状态,两道门都开着;
失活时,是不能被激活的关闭状态,激活门开着,失活门关着。
(2)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3)结构基础:反射弧
(4)特点: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第一节骨骼肌生理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一)肌原纤维的结构组成
(二)粗肌丝和细肌丝的功能解剖
1.细肌丝: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肌钙蛋白(troponin)
2.粗肌丝(thick filament):由肌球蛋白(myosin)所组成
横桥的特性:
与细肌丝可逆结合,同时向M线摆动。
细胞膜蛋白 :表面蛋白,结合蛋白
2、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单纯扩散扩散量的影响因素:(1)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2)通透性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1.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第六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1)感觉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分类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神经调质:在神经系统中,有一类化学物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质所发挥的作用则称为调制作用(modulation)。
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all-or-none)现象;
②不衰减性传导。
局部电位:阈下刺激引起的膜局部去极化电位(未达到阈电位的膜电位)称为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去极化,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局部电位。
AP上升支:Na+通道开放,Na+迅速大量的内流。顶点接近于Na+平衡电位。
3、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和特性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张力的变化。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
包括: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肌肉收缩的总和和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Na+通道被激活后必须首先进入失活状态,然后才能逐渐恢复到关闭状态以备下次被激活。Na+通道不可能直接由激活状态进入关闭状态。
电压门控K+通道
电压门控K+通道只有一道门,两种功能状态。
安静时,是关闭状态,门是关着的;
激活时,是开放状态,门是开着的。
(五)不应期和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1.兴奋细胞的不应期
(一)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稳态 :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细胞内自稳态是细胞实现功能的基本条件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1)直径:大传导快
(2)有无髓鞘:有髓比无髓快
(3)温度:高则快
4.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轴浆在胞体和轴突之间作双向流动,此现象称为轴浆运输(axonplasmic transport)。
第2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
一、运动神经元及其活动的调节
(一)脊髓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
(一)受体的一般特性
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配体(ligand)
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
拮抗剂(antagonist):只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或称受体阻滞剂)。
第5章骨骼肌细胞生理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
(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EPP):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的特点:
(1)属于局部反应,不表现“全或无”;
(2)没有不应期;
(3)具有总和效应。
(三)量子释放
微终板电位:个别囊泡在安静时自发释放ACh,引起接头后膜微小的电位改变。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主要对K+有通透性。
二、细胞膜动作电位
(一)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
兴奋:活的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冲动)的能力。
阈强度: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期中总结
姓名:王丽学号:2班级:生科2班
第1章绪论
一.生理学
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源自文库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高等动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
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二、内环境稳定是细胞功能活动的基本条件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号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增强,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生理意义: 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加快并发挥最大效应。
第二章 细胞膜动力学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减小称为去极化。
反极化: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又称为超射(overshoot)
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增大称为超极化。
3.自身调节
(1)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2)特点:调节幅度较小
(二)机体稳态的反馈调节
反馈(Feedback ) :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激素(hormone ):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激素的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在人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量子释放: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第二节神经元突触
(二)突触的连接形式
轴突-树突式轴突-胞体式轴突-轴突式
(三)突触传递特征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突触活动的可塑性调节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第三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
(一)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一般性质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② 膜内外Na+ 和 K+ 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③Na+在膜内外的浓度差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三)胞吞与胞吐
大分子物质乃至物质团块需要借助于细胞膜的“运动”,以出胞或入胞的方式完成跨膜转运。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称为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二)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膜两侧电位会发生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波动,这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组成。
(1)经载体易化扩散特性: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 ③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指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 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钠泵的活动生理意义:
① 细胞内高K+,是胞浆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2.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第2节神经冲动的传导
传导: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称为传导(conduction)。
传递:动作电位在两个细胞之间的传播称为传递(transmission)。
神经传导: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中的扩布称为神经传导。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非递减性4.绝缘性5.相对不疲劳性
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
梭内肌的中央部不含肌原纤维,不能收缩,但有很好的弹性。
2.腱器官
腱器官的功能是将肌肉主动收缩的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入到中枢,产生相应的本体感觉
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牵张反射
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使其伸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这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第四章突触传递和突触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肌肉接头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运动神经末梢无髓鞘,嵌入肌细胞膜凹中,形成神经肌接头。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另一细胞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终极膜)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突触延搁
③高敏感度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具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获得能量以供摆动。
收缩过程: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摆动、解离和再结合、再摆动,细肌丝不断滑行,肌节缩短。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二)横桥周期
(三)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兴奋因子
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感受器:肌梭
传入神经:肌梭传入纤维
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α传出纤维
效应器:梭外肌纤维
1.相位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2.紧张性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发射
3.脊休克(spinal shock)
当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所有的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之为脊休克。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运动单位
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motor unit)。
γ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纤维末梢均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
(2)肌肉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1.肌梭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张力的感受器,呈梭状,外有结缔组织的囊,内有梭内肌纤维。
第一节细胞膜的电生理
一、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
(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特点: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如果规定膜外电位为0mV,则膜内电位都在-10~-100mV之间。
极化(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内外两侧所保持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AP下降支:Na+通道迅速失活,而K+通道开放,K+外流。
超极化:细胞膜复极化到RP水平后,K+通道还未完全恢复到关闭状态,因而仍有少量的K+外流。
(四)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
电压门控Na+通道有两道门,三种功能状态。
关闭时,是备用状态,激活门关着,失活门开着;
激活时,是开放状态,两道门都开着;
失活时,是不能被激活的关闭状态,激活门开着,失活门关着。
(2)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3)结构基础:反射弧
(4)特点: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
第一节骨骼肌生理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一)肌原纤维的结构组成
(二)粗肌丝和细肌丝的功能解剖
1.细肌丝:肌动蛋白(actin),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肌钙蛋白(troponin)
2.粗肌丝(thick filament):由肌球蛋白(myosin)所组成
横桥的特性:
与细肌丝可逆结合,同时向M线摆动。
细胞膜蛋白 :表面蛋白,结合蛋白
2、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单纯扩散扩散量的影响因素:(1)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2)通透性
(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
1.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完全强直收缩:如果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第六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1)感觉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
(三)神经纤维分类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
神经调质:在神经系统中,有一类化学物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但它们并不是在神经元之间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因此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调质所发挥的作用则称为调制作用(modulation)。
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all-or-none)现象;
②不衰减性传导。
局部电位:阈下刺激引起的膜局部去极化电位(未达到阈电位的膜电位)称为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去极化,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局部电位。
AP上升支:Na+通道开放,Na+迅速大量的内流。顶点接近于Na+平衡电位。
3、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一)肌肉收缩的形式和特性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张力的变化。
(2)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单收缩—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
包括: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肌肉收缩的总和和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Na+通道被激活后必须首先进入失活状态,然后才能逐渐恢复到关闭状态以备下次被激活。Na+通道不可能直接由激活状态进入关闭状态。
电压门控K+通道
电压门控K+通道只有一道门,两种功能状态。
安静时,是关闭状态,门是关着的;
激活时,是开放状态,门是开着的。
(五)不应期和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
1.兴奋细胞的不应期
(一)内环境和稳态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稳态 :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细胞内自稳态是细胞实现功能的基本条件
三、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