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谨

课节:第二十四课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接下来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谨”:“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就是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步履很从容、很镇定;站的时候,要站得很庄重、很端庄;作揖行礼的时候,要把身子躬下去,九十度鞠躬,代表很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是告诉我们进出门的时候,我们的脚一定不可以踩在门槛上——“勿践阈”。而且,也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站着。那样身体会歪到一旁,很没有礼貌,很没有家教,所以要注意。“勿箕踞,勿摇髀”呢?就是我们蹲下或坐下的时候,我们的腿和脚都不要分开很大,然后坐在那里的时候,也不要晃腿,这样显得心浮气躁。所以我们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体现我们有良好的素质,能够体现我们的良好的家教。

我们看这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勿”字,这个“勿”就是“一定不可以”、“一定不要”,一定要注意。这个“阈”呢?是指门槛,“勿

践阈”,不要踩在门槛上。这个“勿箕踞”,这个“箕”,是指簸箕,就像我们这个筛米,除去米上的那个糠和皮,那种工具,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的撮子,然后它的这个形状,有点像八字形,开口是比较大的。也是提醒我们蹲坐的时候,我们的腿脚,不要分开很大,要注意自己的行仪。

这个“踞”,是指蹲坐;这个“髀”,是指腿、大腿股。你看,这是一些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坐呀,走啊,怎么样的一个行仪,提醒我们时时要检点自己的、规范自己的这种行为。好。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张九龄,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他平时就很喜欢服饰整洁,然后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那每当朝廷上有这个重要的朝会的时候,他在众人当中都很显眼,就连皇上也夸赞他举止、仪态,非常地庄重。我们看,我们同一位衣着整洁,然后行仪得体大方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感觉很舒服?如沐春风,我们不由得也想像他那样去做。那假如同一个很不讲卫生,衣衫不整、很没有威仪的人在一起,你会有什么感受啊?什么感受?好,请你来说。

(别扭。)

很别扭、很不舒服,是不是?好,请坐。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的举止、言动、威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要做到什么呢?“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仪,都要很从容、很安详,动作要缓一点

儿,你不要太急、太快了。你看,往往因为我们的行为如果太匆忙,事前的准备不够,就会很着急。然后,就会慌乱中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过失,对不对?十差九错,就是因为慌张。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就要培养自己这种从容镇定的心态,举止要安详。

我们先来看“步从容”,行走的时候要从容、端庄、镇定、安详。《常礼举要》也有告诉我们:“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这就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你要怎么样?你要注意,我们的目光,都不是那种流离的,而应目视前方,然后挺胸、抬头,这样就很从容。

那么,像有的同学他在学校教室里或者走廊里,或者是操场上,又跑又跳,然后慌慌张张,这样就很可能会把同学撞倒。那撞倒同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啊?好,请你来说。

(会受伤。)

同学受伤。同学受伤,那你说撞他的那个同学,是不是心里也会很担心呢?也会很后悔,而且他的父母也会为他担忧,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好,请坐。

其实双方的家长,都会为这种事件很难过,谁都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你的行走、一抬手、一举足,你就是在行孝。你走得镇定、从容,首先是培养了自己的这个安详的心态。你让自己很平稳,同时也是在为别人着想。不要慌慌张张,犯下一些甚至是无法挽回的过失,这样就不好,造成人生中自己或者他人的遗憾。所以,要谨慎言行。

那么“立端正”呢?站的时候要端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站

的时候应该是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前方,精神很饱满。绝对不可以弯腰驼背,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什么啊?我们少年儿童的这种朝气蓬勃的气象。

其实我们站得端正,也是能够表现我们内心的一个状态。我们站得很端正,我们的心,就不会很散漫,你的浩然正气就油然而发。那也能体现我们这种礼仪风范,你有很好的家庭的教育,你能够无论走到哪里,人家就能感受到你的父母一定是怎么样?对儿女都有很好的教导,都有很好的规范。

还有呢?站姿端正,也是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你看像现在很多人,可能小学没毕业就驼背了。还有的人,早早地就长了骨刺,经常的腰酸背痛,但这往往就是因为不良的站姿、坐姿所引起,所以不可不慎。

那么“揖深圆,拜恭敬”,每每讲到这里,我就想起在我们学校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一来到学校,见到老师首先是问好、行鞠躬礼。

有一个孩子,他每次见到老师都是这样做,毕恭毕敬,而且他回到家之后,对所有的长辈乃至于教过他的老师,他都是这种礼仪的风范:向老师问好,行九十度鞠躬礼。

然后,他的班级老师就很赞赏他这种礼貌的行为,并且对班级所有同学说:“这个同学特别有礼貌,因为他有学《弟子规》;他也给我们所有同学做出了好榜样,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同学学习。”你看,这位同学他这一种行仪,他不需要讲什么,他做出来了,他就可以影响他的班级的这种风气。

然后,长辈们见到这个孩子也很欢喜,为什么啊?一看这个孩子就很谦卑受教,这么有礼貌,那长者都想去照顾他、关心他、帮助他。然后人们看到他这么有礼貌,怎么样?就会表扬他的父母,赞叹他的父母,说他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好。你看我们这样的对人恭敬有礼,就会给我们的父母增光。

我们学校有一位大哥哥。他是大学生,那在他参加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有一个情景他是至今难忘,也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他也有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因为参加这样的研究生面试,需要穿正装。他们也有要求,要穿西装,然后打领带,鞋子要很干净。那他的确是这样的一种着装,然后步履从容地走进了面试厅,做到了“步从容,立端正”。因为他也有学到,“揖深圆,拜恭敬”。

在面试开始的时候,他首先是向在座的所有的考官、老师们问好,然后行九十度鞠躬礼,这个礼行下去,心里默数三个数才起身,起身的动作比较和缓,从他这个动作当中,就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对老师的这份恭敬心。在这个面试结束的时候,主考官非常的欢喜,然后就说:“这位同学,我看可以通过,你们看怎么样?”结果在场的其他老师们也说:“蛮好的,非常好。”他就顺利地通过了面试的这个考试。

其实,他的一举一动,他的这个鞠躬礼,给在场所有的老师是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在他之前、在他之后,参加面试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身着正装,也没有一个人行鞠躬礼,而他却做了,做得如此恭敬。那老师问大家,这位大哥哥他为什么会这么顺利地被录取呀?为什么?请你来说。

(因为他有一份恭敬心。)

他有一份恭敬心。好,掌声鼓励。好,请坐。还有吗?好,请你来说。

(“步从容,立端正”,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家都很羡慕他,就让他顺利地通过了。)

羡慕他什么?羡慕他有良好的家教,是不是?而且,觉得这样的孩子很谦卑,所以他有恭敬老师的这份心。他的行持,又这么样懂得进退,行持有度。那现在这样的孩子也是硕果仅存的,所以老师们也有这一份欢喜心。好,掌声鼓励。好,请坐。还有吗?好,后面的同学。

(因为他对各个考官很尊重。)

尊重心,尊重老师的心,是不是?好,掌声鼓励。好,前面同学。

(因为他的行仪很端庄。)

很端庄。好,首先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就是你的衣着、你的行持,这是第一印象。好,掌声鼓励。好,请坐。

而且这位大哥哥,他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之后,他是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妈妈,希望让爸爸妈妈很欢喜、很欣慰。你看,一个人他有这份孝心,他又有这份恭敬心,所以他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很多贵人来帮助他。那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人生也像这位大哥哥一样啊?希望,是吧?那我们现在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的坐姿,你的威仪,你上课听讲的态度,从这里开始培养恭敬心。

其实,礼貌就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当我们行持都很有威仪的时候,就是在尊重自己,也是在礼敬他人。礼敬他人呢?其实就

是善待自己。

像我们参加这个祭祀活动,也有这个行礼,或者祭拜。做的时候,都是应该发自内心的真诚、恭敬。对长者、对老师、对父母,这种鞠躬礼,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恭敬。你说你的行为、举止,能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心?一定能!

你看,行礼的时候“揖深圆,拜恭敬”。我们要九十度鞠躬礼,而且行下礼之后,起身的动作要不急不缓,如果太快了,就显得太急躁,就有失恭敬;而且目光要对视着对方的目光,你的眼神不可以流离,然后讲话的语调、声音非常恭敬;再有,如果你行下礼之后,人家给你还礼,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办?

(马上扶他起来。)

当然,这都是出自我们礼貌待人的这种礼节。我们可以站在那里,眼睛看着对方,然后等待对方起身之后,目光还要跟他对视一下,这个时候你绝对不可以先走开,一定要学会等待,这就是一种礼貌的态度。然后对方如果是长者,他会给我们一个示意,是吧?点点头,或者微笑一下,示意我们一下,我们才可以离开。你看,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到。那透过你这些细节的动作,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素质了,感受到你的这份恭敬了。

像我们每次课来到教室的时候,也会向老师问好、行礼。向老师问候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细节。首先,走进教室,你是“步从容,立端正”。你的正面,面向老师,要正面面向老师;当然你来上《弟子规》课,应该是怀着一种恭敬心、欢喜心,是不是?所以你的面部表情应该是比较喜悦的,然后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很恭敬地说:“老师好!”

话音落下之后,再行九十度鞠躬礼。

行礼的时候,我们双手是平放在腿的两侧,然后行礼的过程中,这个双手不要滑落下来,心里也是默数三个数,然后缓缓起身,再看着老师。那老师会给你还礼,老师还礼的时候,你就应该很恭敬地站在那里等候,眼睛还是看着老师。等老师起身之后,和老师对视一下目光,你的恭敬心就透过你的目光传达出来。老师也会点头,微笑着示意你回座位。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很轻缓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好,下面我也请一位同学,跟老师来做一下这个问候的示范。看看,我们要注意“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好,哪位同学自告奋勇?

(老师好!)

你好!

好,请回座位。

好,掌声鼓励。再请一位同学,男生。

(老师好!)

你好!

好,请回座位。

好,掌声鼓励。

刚才我们几位同学也做了这样的示范,都有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透过他们的行仪,老师感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那份尊敬。

好,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当我们走进教室,假如你看到老师正在和其他同学讲话,这个时候,老师可能不方便给你还

礼,那么我们就在一旁,问好、行礼就可以,不必等到老师给你还礼。然后,有老师点头示意,你就可以入座了。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处处是在为别人着想。我们来到学校,见到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问好、行鞠躬礼的。我们在家里跟父母、跟长辈也应该是这样的礼节。

接下来“勿践阈,勿跛倚”,这个“勿”是一定不要,一定不可以。“勿践阈”,一定不可以脚踩在门槛上,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你像我们现在的房屋内,都很少有门槛了。但是像一些寺庙这样的传统建筑物,它里边还是有很宽的门槛。那我们也要懂得,这个门槛我们一定要迈过去,绝对不可以用脚踏在上面。如果是那样的话,人家就会觉得你很不懂礼仪、很没有规矩。而且,这个东西踩久了会怎么样?它也会坏掉,这也是一种惜物的态度。

像老师曾经在上课的时候,就突然听到“哐当”一声,结果就发现有一位同学,连人带椅子一起倒下去了。原因是这位同学坐在那里的时候,他脚踩着椅子牚chèng儿,结果把椅子牚儿踩断了,那你看他倒下去的时候怎么样?会怎么样?请你说。

(非常疼。)

非常疼,会把自己弄伤,对不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好,请坐。

所以身体受了伤害,就会令父母担忧。而且他倒下去的时候,令我们全班同学们还有老师都为他担心,而且把我们都吓了一跳。你看看这一个小动作,我们一定要注意。所以你坐在那里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踩在桌子牚儿、椅子牚儿上,双脚要平放在地面上。关照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做到。

好,接下来“勿跛倚”。“勿跛倚”,就是一定不可以一只脚斜站着,那样身体肯定会歪在一旁。更不可以身体靠在墙上与别人交谈,这样会怎么样?显得太没有威仪了、太没有礼貌了,那人家敢不敢把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们去办啊?不敢。为什么?你看一个人,他如果平时都不注意一些细节,都没有恭敬心,他遇到紧急情况、遇到大事的时候,他会不会就马上恭敬、谨慎起来啊?绝对不可能。

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一件小小的善事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疏漏、散漫就在制造一些麻烦、一些过失,所以“勿箕踞,勿摇髀”。那这个“箕踞”就是坐下去的时候,如果像这个簸箕一样,就非常的难看、不雅观,所以一定不可以这样。尤其我们女同学,坐下去的时候,都要很端庄,绝对不可以把脚分开很大。

“勿摇髀”,坐下去的时候如果在那里抖腿,就显得你怎么样?心神不宁。而且你一直在那里晃,别人看到了会怎么样啊?也会受你的这种不良的感染,也会感觉到心浮气躁。

我们时常要关照自己的这些举止。如果有没有做到的地方,有不恰当的时候,我们要及时来调整,及时地改正,相信这个好习惯一定会建立起来。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对我们行走坐卧,也都有一个很好的规范。有一个标准,就是要做到“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好。我们先来看这个“立如松”。站立的时候,要像松树一样挺拔,要顶天立地。你看我们人啊,“三才者,天地人”。人是三才者之一。

那我们为人,你站的时候,就要站出这种顶天立地的气势,吸纳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立如松”。

男生应该怎样站呢?男生的站姿老师来做一下示范。我们男同学,站立的时候,你要有这种大丈夫的气概,也要注意一些细节。男生站的时候,首先我们立端正,我们双脚可以微微打开,与肩同宽,然后手平放在腿的两侧,挺胸抬头;但是头不可以抬得过高,你的目光可以平视前方,然后心里观想着前面是一片浩瀚的大海,你整个心胸就怎么样?很开阔,是吧?要站好。

好,下面老师请男同学到前面来做示范。

我们两位同学给大家做一下示范,男生应该怎样站?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怎么样,有没有气势?怎么样?掌声鼓励。

那你看前面几位男同学,是不是有这种大丈夫的气概?站在那里,顶天立地,这就是一种浩然正气,“立如松”。好,掌声鼓励。“揖深圆,拜恭敬”。好,“步从容”,回座位。好,掌声鼓励。好,请回座位。

女生站姿是怎样的呢?老师也来做一下示范。女同学站的时候也要立端正,有两种站姿。第一种,我们可以一脚前、一脚后,丁字步,然后右手放在左手上面。如果我们是穿裙装,你的手要放低一些;是裤装,就可以抬高一些。大家要学啊。好。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可以平站,你的双脚自然并拢,腿也要并拢。然后双手平放在腿的两侧,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前方。总之,你就是要做到优雅、得体、很大方。

下面也请同学到前面来做示范。好,请这两位同学到前面做一下示范。走路走得很轻盈。好,第一种站姿,来,示范一下,丁字步。

右手放在左手上面,那你看你这是裙装,是吧?裙装手放得比较低一些;她这是裤装,放在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对。然后面带微笑,很有气质,下巴略微颔首,不要扬起下巴;略微颔首,面带微笑。好,掌声鼓励。

第二种站姿:平站。双脚自然并拢,好,双手平放在腿的两侧,目光平视前方。好,掌声鼓励。请回座位。

好,接下来看“行如风”。就是你走路的时候很轻盈,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走起路来就会像风一样的轻盈,但不是跑。那么,男生的走路,他是走在一条线的两侧,双脚走在一条线的两侧,走起路来很大方、很有气势。女生她是踏在一条线上,这样地走。我们心中,有一条这样的笔直的线,那你这样走起路来就很得体。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后脚跟儿先落地,这样就不会发出拖拉的声音。

好,先请男同学。

(大家好。)

好,请回。你看,走直线,拐直角,脚步轻盈。好,再请一位女同学。请。特别从容。哎,沿着一条线走。

(大家好。)

请回。那我们的脚步很轻盈,代表我们的心情很轻松、很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很安宁的感受。我们尤其是在教室里、在家中,我们的脚步更要放轻,绝对不可以把家中当成运动场。有的同学在家里跑跑跳跳的,然后想啊:哎呀,邻居也没有来找我,可能不要紧。如果等到人家找上门来,这就太失礼了。所以,越是在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时候,我们更要谨言慎行,做到“步从容”。

那“坐如钟”,坐的时候要很稳健,像钟一样的笃定。男生应该怎样坐呢?好,我也请同学到前面来做示范。男同学坐下去的时候,双脚微微打开,与你的肩膀同样的宽度。好,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对。目视前方,挺胸抬头。像我们男同学,我们无论是坐下或者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双脚都要微微分开,与我们的肩膀同宽。这样就显得怎么样?很有气度,很有威仪。那假如双脚都并拢去坐下,就显得很小家子气。

看,坐在那里怎么样?特别的有威仪。我记得,我家有一张老照片,我的太爷就是这种坐姿。像我们祖辈们,都是这样的坐姿,庄不庄严?所有男同学坐正,像他们二位这样,双手平放在大腿上。好,掌声鼓励。好,请回座位。“步从容”,自然摆臂。

女生要怎样坐呢?我和徐老师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女生坐下去的时候,也要很端庄;双脚、双腿要并拢。然后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握住左手,然后放在左腿上;也可以放在两腿中间,都可以。好,所有的女同学像老师这样做。你整个的这个气质就能散发出来,感觉像大家闺秀,特别的有气质。女同学无论是坐下或者站起来的时候,双脚双腿,一定是并拢的,这样怎么样?显得很落落大方,很优雅。坐下去的时候,也是要挺胸、抬头,目光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好,我们也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请同学到前面来做示范。好,我们请两位同学,给我们做一下女生坐姿的示范,好,请坐。

双脚、双腿并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轻轻地搭在腿上,先是放在左腿上,很好。好,所有女同学像她们这样做。看我班同学,这堂课你在行仪上都要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好,掌声鼓励。“步从容”,

回到座位。

好,接下来看“卧如弓”。《常礼举要》有讲到:“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睡觉的时候,应该是右侧卧,这样利于身体的健康。因为右侧卧,气血畅通,左侧卧容易压迫到心脏和胃。所以我们睡觉的时候,都要谨慎行仪。

那这堂课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一个有智慧的人、有学问的人,他观察一个人,都不需要你来讲话。他就是看你的举止、行为,他就知道你是厚道的,你还是浅薄的。一个有恭敬心的人,他表现在外的行仪就是非常的恭敬、非常的有礼节。一个厚道的人,他的存心时时为他人着想,那这样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爱戴、欢迎,大家都想来帮助这样的人,所以这样的人就怎么样啊?就很有福气。那一个浅薄的人呢?他在言谈举止方面,就流露出来很张狂、很无礼、很傲慢,那这样的人,会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啊?

(不会。)

就不会。无形当中,就断送了贵人缘。人家都不喜欢和他接近、交往,这样的人,就没有了福气。你看这个“福”,“福自我求”。这个“福”,是靠我们自己,我们的存心、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谈,我们自己来为自己培福气。

所以“一切言动,皆要安详”,这句话特别重要、特别好。时时地来关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动作要安详,讲话要安详,存心要厚道,念念为别人着想。

透过学习“谨”的这一部分,我们也时时地来关照自己,假如没有做到呢?马上改正。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仪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内化成我们的存心。坐得端正,行得有威仪,存心自然就会恭敬起来。

同样,心中有对父母的这份孝心,那么我们的言谈举止,一定都想着让父母来增光增彩,所以这是相辅相成的。有孝心的孩子一定会恭敬,有恭敬必的孩子就体现了他的孝心,因为恭敬有威仪、有礼貌,它就能够彰显你的素质、你的家教。谨言慎行,也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于以后的工作。它会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法宝。好,让我们的好习惯、良好的行仪,就从现在开始。

好,全体坐正。

弟子规心得感悟范文6篇

弟子规心得感悟范文6篇 Disciple GUI's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Fan We n 编订:JinTai College

弟子规心得感悟范文6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2、篇章2: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3、篇章3: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4、篇章4:践行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5、篇章5:践行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6、篇章6:践行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书,这部书用了较大的篇幅详细论述了在处理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孝准则。下面是带来的弟子规心得感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章1:弟子规心得感悟文档 初入公司时大师兄曾问我你家中有家规吗?我愣了一下说 没有。反思了一下,我又说家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家规,但是父母教我怎样为人处事。大师兄说是啊这就是你们家的家规只是它不成形而已。每个家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家规。《弟子规》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规,它为我新进人员上了第一课。让我们觉悟了很多,充实了很多。 《弟子规》中涵盖了我们在生活中待人处事应该有的态 度和方式。就仅仅在这一千零八十个字里却有着我们一生都学不完的东西。因为我们不光要知道还要做到。就像胡小林老师说的“感悟是理解,改过是修行。”我们没有人能说他已经做到了《弟子规》,只能说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不断的领悟,不断的改过。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一直在 我脑海里徘徊。它告诉我们为了孝敬父母,就要做到尊敬他们,顺从他们的意思,即使自己有什么反对意见,自己持保留意见,最好不要去和父母争执。曾经的我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我听到身边的朋友说着他们如何如何的叛逆,如何如何的与父母顶嘴,那时我觉得他们是那么的过分,但渐渐的,现在的我当遇到与父母意见不和的时候也开始顶嘴了。有人会说我翅膀硬

弟子规心得体会5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5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一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 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 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 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 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 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 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 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 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

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 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二 幸福的一生又匆匆过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末学仿 佛回到了童年那么天真,无邪,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纯真, 纯善。这使得末学更不敢对自己松懈,更是战战兢兢。要对每 一个孩子负责,家庭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因为:“童蒙养正圣功也”。幼儿正是长养天性的时期,“先入为主”。他们现在就是一杯清水,一张白纸,给他什么,他就是什么!古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而我们的言行由思想决定,所以,抉 择中最重要的.就是“择念”。因此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非指责。“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像 蔡老师说的那样,千万不要意气用事,用自己的一己之见来下 定论,不然会后悔莫及。一定要用理智,智慧来进行判断。那么,要想有智慧,就要不断去学习,学习中华圣贤经典智慧, 因为它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和规律,它超越了 时间跟空间,古今中外都需要。也只有这样的智慧值得我们用 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和深入,这样,才不会走太多弯路,

[工作感悟及心得]感悟弟子规

[工作感悟及心得]感悟弟子规 【--读书心得】 它,总如清泉,每感茫然之际,涤净他们身上的尘埃;它,总如轻风,每处苦闷之时,驱除他们心中的烦扰;它总如明灯,每在迷惘之时,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在东方灿烂皇冠宝座上,矗立着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他,凭着那份理念,那份信仰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随着春雷的一声巨响,他实现了祈望了几千年的梦,而那引领古老的中华民族冲破暗夜,探索前行的最大功臣莫过于《弟子规》了。 古人云:“百事孝为先。”那“孝”是人的根本吧! 周朝的文王为父亲安适开止,每天鸡初鸣,天未亮就向自己的父亲请安并让父亲脸上充满笑容,天天如此,从未感到一丝疲倦或是不耐烦。 一代君王都能舍其金躯之身,忘其金贵之体,有如此孝顺之心,何况是平凡的我们呢?也许正因为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使其开创了国家八百年的基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我们不能不说他所依靠的就是他的圣德啊!而作为当代的我们,面对着为我们奉献

了自己一切的父母,面对着他们所给予我们无私的爱,试问我们又怎么能输给古人呢? “凡出言,信为先。”孔子曾说过,“假如一个人没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以算得是人的了。”由此可见,“信”乃做人之本。 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宣称要“弃医从文”,决心要揭出几千年来的民族劣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于是乎,他为自己的信念用辛辣的笔来唤醒麻木的中国人,指引清醒的人们与一切恶势力进行顽强不屈的对抗。最终,他坚定了人们心中的信念。 然而,多少年后的今天,物欲的横流冲扫着社会的腹地,人类的良知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的徘徊。于是, __洪钟叩响浑厚的激音,穿越时光的洪流,震撼了今人的灵魂。21世纪的我们,被誉为有高素质的 __,又怎能失去做人之本“信”呢? 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从物质享受的高度发达到精神世界的极度衰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片欲望的海洋,充斥着竞争、斗争、战争的价值观,充满了刺激、享受,纵欲的人生观。而中国以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验证了《弟子规》必将以其灿烂的火焰,为我们的人生照亮一片坦途。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弟子规读后感50字5篇 2018-03-13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一:文明,是一件美好的事物。 它不仅陶治了我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使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很规范。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增进了对许多事物的理解。 但,最令我感触深的,就是《入则孝》这一部分。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二: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 它的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道理。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勤奋学习。 今后,我向故事中的人物一样,爱学习、尊长辈,做一个文明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三: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我知道了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到固定位置,避免造成脏乱或穿时找不到它们。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脱了衣服,把衣服扔到地上,起床时找不到衣服了,妈妈说:在地上。 ”我到了学校已经迟到了。

从此以后,我立志要做个规范整洁的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字篇四:读[弟子规],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 读[弟子规],它让我们学会做人言行要谦虚,做人要诚实守信。 要求自己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我读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的时候,老师解释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弟子规读后感50字偏五:读完>后,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规范。 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诚实守信。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要尽量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小心的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每次放学回家,都不主动写作业,都要爸爸妈妈催个两三遍才回去做,完全缺乏时间观念,把时间一点点的浪费了。 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做一个让爸妈值得赞许的孩子。 学习《弟子规》有感400字刘蔓仪2017年高中生的读后感:读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从立身做人、处事学习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规范。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之上,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真正做到如《弟子规》中所言的那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而不是张扬我们所谓的个性,常常怒怼父母,这是不孝的行为。 其次,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弟子规》中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现在的我们受宠惯了,妄自尊大,更是缺失了做人最起码的礼数,傲慢无礼,自以为是。想想这样的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关系怎样融洽?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老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种传统美德。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自省;有则改,无加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自身有长足的进步。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身怀报国之志,不断完善自身。立志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 《弟子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我们应从学《弟子规》

开始,博闻强记,广泛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典籍,不光要会诵读,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去做,这对于我们成人乃至成才,都是大有裨益的。让我们以《弟子规》开始,做一个有品位,有品德,有修养的人吧!

弟子规短信全

一:金蓝盟动态播报:2010年再次提出“爱心、善行、共赢”的年会主题,接受古圣先贤传统道德教育的洗礼,在虎年全面落地《弟子规》教育,来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教我们做人做事。如果您感兴趣,我会定期与您分享弟子规内容及感悟!金蓝盟 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摘自《弟子规》总叙。这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愿与天下为人父母师长者共勉之!金蓝盟祝福您 第一章孝 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子女要体会父母的辛苦,对父母要存孝心,恭敬之心。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赶快过来。同样,师长呼,领导呼也应如此。当一个人内心真正懂得对人恭敬,对事.对物自然也懂得恭敬。父母交代的事情要赶快去做,不要拖延。在企业里,领导安排的任务也要及时做好。金蓝盟与您分享 四:“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应当虚心接受,顺承父母。在企业里,员工也要恭敬听取领导的教诲,虚心的接受领导的教诫,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在事业中有所作为。金蓝盟与您分享 五:“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使他们感到温暖,夏天要使他们感到凉爽,时时体会到父母的需要,关心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同样,企业里同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也要在生活中的小事中体现。金蓝盟与您分享 六:“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外出离家须告知父母,回家后也一定要先见父母,免父母担心。同样,对朋友,同事,领导也要这样,要敏锐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让身边的人为你担心,焦急。居处要固定,生活要有规律,无论对学业,事业,家业要好好经营,免得父母担心。金蓝盟与您分享 七:"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事情无论多么微小,都不能任着性子胡作非为,如果你随意妄为的话,那么你的道德品质就会出毛病的了。金蓝盟提醒您可以这样来教育您的员工。 八:“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东西虽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会感到伤心。 不论是在家,在公司作为优秀的员工,也要这样要求自己!金蓝盟与您分享 九:“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摘自《弟子规》孝篇 个人感悟: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对待领导,朋友也要满足对方的合理要求。金蓝盟与您分享 十:“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摘自《弟子规》孝篇

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分享(精选多篇)

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弟子规》的一点心得体会 《弟子规》由“入则孝,出则弟,行则谨,事则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内容涉及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弟子规》从古至今,经过前人的著作与不断完善,才有幸传承到我们手中,成为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虽是一本儿童启蒙读本,但它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髓,虽非集大成于一身,但却是传统至今不变的奉准则。更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取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它虽是封建时期的产物,也许有些难免会过时,与当今会产生碰撞,但只要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弟子规》不但在那时行的通,当今照样走的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每一次学习《弟子规》,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被传统圣贤文化影响,被书苑式的学习环境影响,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响……每一次学习《弟子规》,像从一个混沌的尘世间步入了与世隔

绝的世外桃源,不再有尘世间的烦杂,清新而又美好。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悌,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份量。在晋武帝时期,蜀汉亡,晋武帝任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为行孝,躬亲抚养祖母,特冒生命危险上书《陈情表》,“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同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心相映,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奉献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大爱”之歌,在大爱之下,再大的困难都已微不足道,因为爱,我们有了团结度过难关的勇气;因为爱,我们不再畏惧黑夜,我们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迎来全新的黎明;因为爱,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学习《弟子规》感悟

学习《弟子规》感悟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弟子规》的学习感悟。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第一句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是:凡是人,都应该有爱心,都应该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片大地,只有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泛爱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同情心、爱心。诗圣杜甫在身居陋室、饥寒交迫之际,没有怨愤,没有自怜,而是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这是对天下众生的大爱,是儒家的悲悯情怀,也是历来受人推崇的处世胸襟。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土地上,我们只有怀着仁爱和友善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星球,才能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要分享的第二句是: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译文如下: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名声自然就高。人们

所敬重的是他的高尚品德,而不是他出众的外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貌出众的人易使人产生好感,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外表美的人心灵也美。然而,一个受尊重的人,名声、声望一定很高,其主要原因并不是他相貌长得如何出众,多么有钱有权有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有很高的德行与修养,凡事能以身作则,事事从大处着眼,处处为他人考虑。大家看到他的言行举止,就会尊敬他、敬仰他,仰慕他的人会越来越多,他的声望也会随之提高,而且这种尊敬与敬仰是发自内心的,这就是所说的“德高望重”“以德服人”。《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身份卑贱、外貌丑陋,然而他的心灵却是全书人物中最纯洁最善良的,他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善举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而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一样,与其将精力花费在修饰外表,打扮自己上,与人攀比着装,关注与他人的外表,不如将时间用在学习上,增加自己的内在修养,锻炼自己的德行与心智,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才不会被外表束缚,而是被自己内在的积累衬托得越来越有光彩,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上学的时候人们总是觉得时间很多,可以慢慢来,许多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 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 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 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 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 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 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 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 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 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 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 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目录 第一篇:《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第二篇:家长力行《弟子规》心得体会 第三篇:力行弟子规 第四篇:力行弟子规 第五篇:弟子规力行表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及力行 --王庆玲 学习《弟子规》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需要;我明了获得幸福的公式:孝道、感恩、恭敬、善良、大爱、幸福;知道人活在世上的真正价值观,价值观影响幸福观。有了幸福观就自然提高了幸福指数。学习《弟子规》是家庭和睦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是一条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唯一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心和谐包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没有烦恼、快乐人生;对于一家来说,家庭和谐主要是家庭和睦、孝子贤孙、没有争吵、幸福美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社会和谐、社会安定、互助互爱、没有灾难、天下大同。大道至简----《弟子规》,它汇

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宝典;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解读。《弟子规》是所有人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落实中华传统文化首选先学习《弟子规》,力行《弟子规》是主线,孝亲尊师是根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目标,奉献社会是宗旨,构建和谐社会是理想。还要时时刻刻与周围的人分享,分享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行之以爱。 《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孝心、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去从小事做起,第一件最容易做到的是给父母洗洗脚,“百善孝为先”。《孝经》上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的内容: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对父母的爱扩大到对人民的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学习《弟子规》时间不长,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习以明理,力行做榜样;正已以化人,身教胜言教。 2、有信心、有爱心、有恒心。 3、教学相长,与身边的人(或学生)共同成长。 4、未论行善,先行改过。 5、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6、善护念、不评判、无条件、不抱怨、勤锻炼。 7、每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在少儿教育的阶段,小朋友们就常常被要求熟读熟背《弟子规》。《弟子规》作为我们古代的儿童启蒙们,针对这个成长阶段的孩子进行基础的启蒙知识教育。下面让我们通过以下的心得体会来了解学生们在《弟子规》中的收获吧。 范文一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一书,最使难以忘怀并受到启发的一段是“父母呼 ;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命 ; 须敬听; 父母责 ; 须顺承”。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范文二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观《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7篇_观《弟子规》 心得体会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一) 小时候,我总以为是因为自己在父母心中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她 们对我言听计从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读完《弟子规》之后,我才 明白了父母之所以能听我的,不过是因为她们爱我,所以才容忍了 我的放肆和傲慢。 曾经的我,每每一回到家里,就一幅霸王的架势,不仅不顾及父 母的感受,还大呼大叫的说:“给我来一杯水”,晚上要吃饭的时候,我大声叫了一句:“把饭端来”,妈妈把饭端来时,我没有及 时接应,只是说:“放在这,我先看电视,等一下再吃”。可自从 我学了《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坏习惯更多,一 时改不了,比如吃晚饭时,爸爸妈妈还没坐下,我就先坐下开吃了,这样是不好的。有道是:“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之 古老文化来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的教海,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 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二) “闻过怒,闻欲乐,损友来,益友却。闻举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是我在弟子规中学到的。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碰到人家说我们的过失我们就生气,听到别人的赞美就得意,这样坏朋友就会来接近,真正的益友就会

渐渐疏远我们。如果听到别人的赞美,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欢喜接受那么正直的人就会渐渐和我们亲近了。 这几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每次听到自己的优点就会得意忘形,听到自己的缺点就会觉得很刺耳,像浇了一盆冷水,读了这几句话才觉得这盆冷水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修正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迷失在鲜花和掌声中,越是顺利的时候越应当有人泼一盆冷水。只有交到真正的良朋益友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三)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观后感心得范文精选(四)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何俊,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学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喊他一声“哥哥”。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劳累过的妈妈。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 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 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 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 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 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 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 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 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 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 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

弟子规读书心得700字

Life is like traveling by bus. We don't need to care where the car will stop. What we need to care about is the scenery we pass by and the mood when we look at these scener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弟子规读书心得700字 弟子规读书心得700字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家应该都看过读过《弟子规》吧!可是大家真正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读完《弟子规》有什么感触,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领悟到的。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和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让我感触最深!“首孝悌,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孝顺这一点许多人都没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对我们恩重如山。愿为我们赴汤蹈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我们。就如《游子吟》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来和大家说说黄香是如何孝顺父亲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给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子捂热。黄香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孝敬父亲,我要向他学习,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不让父母操心,还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有余力,则学文。”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余下来的力量一定要去学习文化知识,有些人努力学习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书

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学习,误入歧途,走上了偷窃、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学习的好与坏,决定了你一生的成与败,在学习上我们的前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与例子。学习要用“三余”,“三余”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为一年之余;晚上也没什么事可做为一天之余;雨天没什么事可作为平日之余。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从小也不爱学习,母亲训斥了他,告诉他要树立远大理想,报效国家,于是岳飞发奋苦读,最后成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弟子规》是本好书,他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孝顺父母,努力学习,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书心得700字二 孝顺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高尚品德。人要拥有一颗孝顺的心。 翻开《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一篇篇、一行行,是那么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为了母亲能吃到米而不辞劳苦地从百里之外买米回来给母亲吃的孝子;有不顾寒冷跑到竹林里帮母亲找笋的孟宗;有十分孝顺父母的姚重华…… 十四岁的杨香因随父亲到田间割稻谷,忽然跑来一只老虎,把父亲叼走。杨香为了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老虎吓

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悟(精选多篇)

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悟(精选多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第一篇:孩子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悟 孩子学习《弟子规》后,变化是由点到面,逐渐扩大的。 刚开始学习时,我的心情有些急迫,恨不得孩子学一节课就能把所有的坏习惯都改掉。而当我给她时间,让她慢慢领会时,她的改变也一点点呈现出来。 她最先开始的变化是有孝心了。以前她爱吃的东西,总是看着,护着,生怕别人吃,现在吃东西总是先给长辈,然后自己才吃,而且东西吃没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脾气。每晚临睡前,我都会给她按摩后背,自从学习后,她也开始主动要求给我按摩了,当她滑嫩的小手给我按摩时,我心底都会涌出幸福感。我们因为学习了《弟子规》而享受到了彼此的爱。接下来的改变是有礼貌了。记得有一次去亲戚家做客,碰巧亲戚家有客人。孩子这时彬彬有礼地向客人问好。在吃饭时,一直等到所有人都坐好,她才坐下。当客人让她坐下时,她就说“长着立,幼勿坐”夹菜也是等大家都动筷子,她才动,还说这叫“长者先,幼者后”。引得在场的人不住的夸奖,她就非常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学《弟子规》了”。

学习传统文化让孩子有了感恩心,恭敬心。明白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和爱戴。因此,自己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弟子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第二篇:弟子规学习感悟 弟子规 学习之前: 真没想到公司会拿小学生,甚至是幼儿园用的东西来让我学习,而且还要和工作相结合。怎么可能呢?结果是随手撇在试验台上。当时syn003的一些试验还有syn067的挺多,竟将那小本给忘了,只专心做我的试验。这一下就是十多天过去了…… 学习之后: 前几天,试验不多,一个人挺无聊的。那本小册子还静静地躺在哪里呢。于是拿来翻阅。在我没有读《弟子规》这相书之前,我认为我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做得很好,什么事情总是那自己的标准去处理。看了之后,或许是当时内心比较平静。没有纷繁世事的干扰。竟然被那种深沉的内涵给打动了。粗浅的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正人君子的品行。也肤浅的体会到什么是:欲做事,先做人的意义所在。那并不只是几个字而已。那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唯一的原因。那也是只可用心去体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读《弟子规》有感6篇

读《弟子规》有感 6 篇 1 读《弟子规 》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 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 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 其中有 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 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 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 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 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 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 既不文明也不礼貌,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 要是老说脏话, 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 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 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 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2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 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 内涵广傅 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 》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 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 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 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书读千遍, 其 意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 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 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 景;同学们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该虚心、顺从地接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非常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文明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弟子规》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

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在学习了弟子规后,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的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将是我们的立人之本,它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富强。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弟子规》其中的一段。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星期一的早晨,白校长在大会上要求我们背诵和学习《弟子规》〉。 小的时候,我读过《三字经》,里面的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感觉《弟子规》里的内容和《三字经》里的内容大同小异。《三子经》是用小故事,小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弟子规》是学生们应遵守的规范。马老师让我们背诵“泛爱众”一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

弟子规第八讲与大家分享

第八讲 上一讲我们讲到“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就是说父母一旦去世以后,我们举办丧礼一定要“祭尽诚”,要非常诚心、非常恭敬地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对父母去世以后的丧葬方式非常草率,甚至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恨不得赶快要火化掉,早完事早解脱的感觉。有的人甚至把父母的骨灰搁在殡仪馆里,很多年都不入葬。 现在还有很多人当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能用孝心和恭敬心来对待老人,可老人死后却大操大办,非常周到地做足各种礼数。这种人其实都不是真心对父母,而是有两种目的。第一是好面子,觉得别人看到自己给父母的后事办得这么隆重,就会夸自己是个孝子。第二是要靠葬礼赚钱。因为丧事办得越大,来的人越多,送的礼金也越多,这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老人的去世,对他们来说,并不悲哀,相反还很庆幸给自己带来了这个赚钱的机会。你说这样的子女还有人味么? 我曾经跟一个领导聊天,他就说他虽然负责管理官员的贪污受贿,但很多时候他们没法查。因为很多人都是靠办丧事、喜事来收礼的,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他说他要写一本书,问我怎样能让全世界不同语言文化的人都能关注,我说写孝道,一定能让各国的读者都喜欢。因为孝顺父母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如果能真正把孝道落实下去,也就尽到了我们为人子女的责任。最近我常想过去的古人讲究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可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迂腐,实际错了。哪一个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受到过父母三年的悉心照顾?即使我们现在工作很忙碌,无法做到守孝三年。父母去世三年内,也要常去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善良的本性不至于丢失。我们一定要体谅亲恩,逢清明、冬至这些节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祭奠父母,也好让子孙跟着我们学习孝顺的心境。讲到这里,第一篇“入则孝”就讲圆满了。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第二篇“出则悌”。 首先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入则孝”着重讲的是对父母的态度、行为和思想;这一篇讲的是对孝顺的一个延伸,不光要对父母好,对兄弟姐妹也要做到恭敬、相爱、相亲。 我们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我记得前几年碰到了一个事情,有一家人很富裕,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上大学,小儿子当时只有14岁。不幸的是大儿子因为一场车祸去世了。父母本来就很伤心,可让他们更伤心的是小儿子的态度。哥哥活着的时候弟弟就整天对哥哥发脾气,没想到哥哥去世后,弟弟非但不悲哀,反而很高兴,因为他觉得哥哥一去世,就没有人和他争财产了。 我当时见到这个小孩,我就对他讲了,世界上56亿人,你最亲的人有几位啊?他掰指头算算,说父母,如果要加上去世的哥哥那就是三位。我说56亿人中最亲的只有3位,那你还嫌你哥哥是多余的吗?他猛然意识到,说自己以前从来没这么想过。因为他觉得他哥哥很聪明,所以父亲做什么决定都向着哥哥,因此他自小就对哥哥有一种憎恨心理,直到哥哥去世以后他才高兴。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如此重的嫉恨心和憎恨心,说实话,我觉得是父母的教育有误。因为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纯洁和善良的,可却被我们培养成了自私自利、充满憎恨和嫉妒心的人,这都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我们不要认为《弟子规》是小朋友学的,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认真学习的人生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