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合集下载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高凝油抽油机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
的 经 验 或 半 经 验 方 法 向机 理 模 型 化 方 法 发 展 , 类 方 法 主 要 是 从 气 液 两 相 管 流 的流 动 机 理 出 发 , 出具 有 这 给
通用性 的流 型N , 法 , 针对 不 同流型 建立相 应 的压降 模型 , An ai 、 h k h_ 法 、 meL 法 、 N方 并 如 sr 4法 C o s i Go z [ 5 6
油 的冷 抽生 产 , 必要 首先 对油 管有无 隔热 层时 的井筒 压 力 一温 度分 布进 行准 确预 测 , 理论 上确 定这 种 有 从
工 艺 的合理 性和 可行 性 ; 因此 , 行高 凝油 抽油 机井井 筒 温度 一压 力 分 布 的综 合 预 测 , 实 现 高凝 油 抽 油 进 对
机 井 的节能 降耗具 有 重要指 导 意义.
2 O世 纪 中 叶 以 来 出 现 了 Du sR S 、 g d r B o n — O 法 Ha e om— rwn法 、 kse k 法 、 i Go ir o aai Or i ws i Az — ve— g rs 法 z z F
等 多种 气液 管流 压力计 算 的预测 方 法l , 1 这些 方 法 主要 适 用 于 气液 垂 直 管 流或 近 似垂 直 管 流. 9 3年 和 ] 17
进 行 求 解 并 编 制 了应 用 软 件 , 而 利 用现 场 实 测 井 温 数 据 对 模 型 中 较 难 确 定 的油 套 环 空 流 体 视 换 热 系数 进 行 修 正 , 沈 进 对
采 矿 场 5口冷 抽 井 的井 筒 温 度 进 行 预测 . 果 表 明 : 套 环 空 气 柱 段 视 换热 系 数取 1 / m 结 油 7w ( ・℃ ) 液柱 段 取 2 / r。 , 9w (l l

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比焓梯度dh 由下式计算[1] dz
dh dz
=
Cp
dT dz
-
C
p
ΑJ
dp dz
,
式中, C p 为流体的定压比热, J (kg
汤姆逊系数, K Pa; 对于气体[2]
(5) K) ; ΑJ 为焦耳 2
ΑJG =
1 CpG
1 ΘG
T Zg
5Z 5T
,
(6)
对于液体, 其压缩系数非常小, 可以近似认为液体不
0. 629 0. 644 0. 666 0. 698
0. 820 0. 842 0. 872 0. 910
1. 050 1. 080 1. 110 1. 150
1. 400 1. 440 1. 480 1. 520
1. 690 1. 730 1. 770 1. 810
2. 000 2. 050 2. 090 2. 120
可压缩, 则
ΑJL = - C p1L ΘL.
(7)
根 据假设条件, 可得单位长度控制体在单位时
间内的热损失为[3 ]
q=
2ΠrtoU tok e rtoU tof ( tD ) +
ke (T f -
T ei).
(8)
式中, T f 为流体温度, K; T ei 为地层初始温度, K; U to
为总传热系数,W (m ℃) ; rto 为油管外径, m ; ke 为
2. 440 2. 480 2. 510 2. 540
2. 770 2. 810 2. 840 2. 860
5. 00 0. 373 0. 511 0. 745 0. 958 1. 200 1. 560 1. 840 2. 150 2. 560 2. 880

考虑非平衡现象的稠油井井筒压力温度计算模型

考虑非平衡现象的稠油井井筒压力温度计算模型

12 4 02 9; 大庆 13 5 ) 6 83
摘 要 : 预 测 井 筒 压 力 温 度 分 布 时 , 常假 设 油 气 两 相 瞬 时 平 衡 , 于稠 油 油 井 , 假 设 会 产 生 在 通 对 该

定 误 差 。 为 此 , 究 了 油相 中气体 扩散 规律 , 实 了稠 油 油 井 中存 在 明 显 的 非 平 衡 现 象 , 研 证 根
Pese 方程 。 : l st a 。

降到 泡点 压力 以下 , 出 现非 平 衡 现 象 , 会 即原 油 中
溶 解 气量 高于 热动 力平 衡状 态下 的溶解 气量 , 出 析
3( R d
的气 体量低 于平 衡 值 J 由于 气 体 在 稠 油 中的 。 扩 散 速度 比在 稀油 中的 扩散速 度小 很 多 , 液相 问 气 平 衡 速度 远 低 于 引起 非 平 衡 的 速 度 ( 界 压 力 的 外
12 2
特 种 油 气 藏
第 l 8卷
式中 : 为气泡的密度 ,g1 。 p k/ 3 1
( 3)
收稿 日期:0 12 4 改回 日期 : 10 2 2 10 2 ; 2 140 0 基 金项目: 国家“ 6 ” 8 3 计划 “ 0 驱油注采工程技术研究” 2 0 A 0 3 0 ) 国家科 技重大专项 “ C2 ( 09 A 64 4 ; 大型 油气田及煤层 气开发” 2 0 Z 0 0 9— 5 ; 拿大 ( 0 8 X 50 0 ) 加 C MG 基 金 会 项 目“n uta ReerhC ari o Id sil sac hi nN n—C n et nlR sror Moeig r ovni a eevi d l ” o s n 作者简介 : 赵瑞东( 90一) 男 ,0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 为中国石油大学 ( 京) 18 , 20 现 北 油气 田开发专业 在读博士研究 生 , 主要 研究方 向为 油气田开发工程。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建 立酸 性 气 井 井筒 瞬 态 气 一液 一固 多相 流 数 学模 型 , 测 酸 性 气 井 井 筒 压 力 温度 分 布 , 定 井 筒硫 沉 积 位 置 和 硫 沉 预 确
积量 。
关 键 词 :酸性 气 井 ; 力 学 和 动 力 学 ; 力 温度 分布 ; 学 模 型 ; 沉积 热 压 数 硫
随 着井筒 压力 和 温度下 降 到一定 程 度后 则 析 出元 素 硫 。若气 流 速度 小 于 临 界 悬 浮 速度 , 量 单 质硫 附 大 井 关井 后 , 由于不 同组 分密 度 的差 异 , 致 重组 分 如 导 H SC : 、 O 以及沉 积 的单 质 硫 在 重 力 、 力 、 浮 阻力 、 化
第3 2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西 南石 油大 学学报 (自然 科 学版 )
J u n lo S u h s P toe m ie st f ce e & T c n lg i o o r a t o twe t e r lu Unv ri S in e y e h o o y Ed t n) i
寨 、 光 、 岗 、 口河 、 山坡 、 门 、 峰 场 、 普 龙 渡 铁 龙 高 中坝 以及 卧龙 河气 田等 , 目前 经典 的 井 筒稳 态 多 相 流 而 动特 征和 流动 过程 , 导致 井筒 压力 一温度 预测 不 准 ,
济损失 和社会 影 响严重 。以上特 征导 致 酸性 气藏 实 理论 和模 型不 能准 确地描 述 酸性气 井 井筒 复 杂 的流 验、 理论 研究 和开 发实 践存在 非 常大 的难 度 。 酸性 气井 井筒 流动 为一复 杂 的气 一 或 者气 一 液 数变 化描 述复 杂 、 间存 在传热 和 传质 及 化学 反应 、 相 相 间存在 热力 学 和水 力 学 不 平 衡 、 述 物 理 过 程 的 描

井筒物理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井筒物理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井筒物理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井筒物理模型是指将井筒的结构、材料以及周围环境抽象成为数学和物理模型的过程。

通过建立井筒物理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井筒的各种特性和行为。

这种模型将井筒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转化为数学方程和物理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井筒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响应。

井筒作为石油工业中极其重要的设施,其结构和性能对于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而井筒物理模型则能够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方式来理解和研究井筒的特性。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和优化井筒的结构,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建立井筒物理模型,我们可以研究井筒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包括地震波传播、地层变形和应力分布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在实际工程中更准确地评估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手段。

此外,井筒物理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井筒的流体力学行为,如油气流动和压力分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井筒的开采效果。

总而言之,井筒物理模型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基础上的一种工具,用于研究和描述井筒的特性、行为和响应。

它对于优化井筒设计、提高油气开采效率以及确保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井筒物理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井筒物理模型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和背景。

首先简单描述井筒物理模型的概念,即对地下井筒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物理实验或数值模拟等手段来研究其性质和行为。

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井筒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涵盖了井筒物理模型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详细介绍井筒物理模型的定义,包括其所涉及的物理变量、参数和方程等,以及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气井井下节流压力温度耦合预测模型

气井井下节流压力温度耦合预测模型
井身数据
油管 内径/ m m
传热数据
698 .5
5. 水泥环导热/ m~. 95 w. ℃~
2 6
温度 ,c _
8 0 l 2 16 20
内 蒙古 石 油化 工
24
2 1 年第 1 期 01 3
力 加速 度 , s 。 为 摩 阻 系数 ; 焓值 ,. g , m. _ ; f h为 Jk 一 C 为 流体 定 压 比热 ,. g K~ ; 为 距 井 底距 离 , J k ~. z m; 流 速 , s P为 压 力 , a 0为 油 管 与水 平 v为 m. ~; P; 方 向的夹 角 ,e ; 为 流体密 度 ,g m~ ; 为 温度 , dg p k. T K; 为 井 底 流温 , 似 为 地 层 温 度 , CT Tt 近 K, j为焦 耳 汤姆 逊 系数 , P _ ; R 为松 弛参 数 , ; i K. a 。 L m Te 为 对 应位置 的地 层温 度 , Z K;一 为节 流装 置位 置距 井
根 据节 点系 统分 析方 法 , 井筒 分 为井 底 到节 将
分别利用 四阶龙 格 一库 塔 法求解式 () 1和式 () 2 得到 节流 嘴上 下游 井筒 压力温 度分布 。 ( ) 式 2 可根 据 井 口压力 、 嘴后温 度迭代计 算 , 也可 以通 过节 流嘴 动 态直 接计算 。
3 . 4 a 无 因 次 流 入 动 态 为 一 1 . 9 1 1 MP , 一o 7 9

00 。 天 气 分 表 所 ,身 .1 , 然 组 如 1示井 及 2( 其 j
图 2 压 力 分 布
井 筒传 热数 据分别 见 表 2 生产 时 间为 3 天 , 口油 , 0 井 压 2 5 a 井 口套 压 3 3 a 井 口静 温 2  ̄ 地 层 . MP , . MP , 0C, 热 扩散 系数 取 3 7 ×1 -m。h . 2 0 3 / 。为 了分 析不 同产 气

注蒸汽井井筒温度分布简化模型研究

注蒸汽井井筒温度分布简化模型研究

注井井筒温度分布简化模型研究应用科技赵志成(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434023)!’’【}i 薯要】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描述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井筒温度分布的解析解。

显示井筒温度分布服从指数函数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井筒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热流体注入量,反映了井筒内流动和传热特征。

应用本模型可得到不同粕气注入童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工程应用。

法篷词】注粕气井;井筒温度分布;数学模型对于热采井而言,特别是注蒸汽过程中,井筒往往需要承受几百度的高温。

井筒温度分布是热采井建井和开采工程的重要参数,不但是采油工程设计和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固井工程中套管附加载荷计算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井筒内的温度分布十分必要。

井筒温度分布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者计算两种方法得到,实践证明,对于目前一些深井、高温井,难以通过温度探测器来进行直接测量,可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对井筒温度分布进行预测。

文献以传热学和两相流理论为基础,考虑到液相对热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高气液比气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模型,可以在没有井口资料的情况下计算出气井并筒内的温度分布,同时分析了气产量、液产量、不同液体以及管径等对井口温度的影响:H as an 和K a bi r 提出了气举井温度分布的半解析解。

上述文献中温度预测模型往往存在可用性问题,由于高度非线性的方程组及其复杂的数值求解方式,限制了其应用。

为了方便工程应用,本文基于能量守恒原理,通过合理的假设和必要的简化,导出了描述注蒸汽井井筒温度分布的常微分方程,模型综合考虑了井身结构、油管拄结陶、不同环空传热介质及地层温度沿井深的变化,可用解析方法求得温度分布,能够直观地反映了注蒸汽井内流体流动规律和传热特征,可为热采井固井工程设计和生产动态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

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及ecd的计算与分析

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及ecd的计算与分析

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及ecd的计算与分析孔井井温度场是地球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往往是用来描述地下温度场的随深度变化情况。

在石油勘探和勘探工程中,水平井井温度场可以提供地下温度场的精确分析,更好地帮助开发者了解地下热能资源有关信息。

本文将介绍水平井井温度场模型及EC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Differential)的计算与分析。

I.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是根据地下的热传导机理建立的数学模型,主要用来描述地下温度场的随深度变化情况。

基本模型包括井井温度场相对于一定的深度的温度数据,可以用温度记录器实现,也可以用电阻表实现。

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惰性性:在模型中,井井温度场变化只受深度影响,受到低温地层的影响较小。

(2)稳定性:由于井井温度场构成一个热平衡系统,因此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平井井筒温度场模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

II. 井井筒温度场ECD计算利用ECD(Energy Conservation and Differential)方法可以快速的计算出地下的温度场变化情况。

按照ECD方法,原始热量方程可以写作:$$frac{{partial T}}{{partial t}}=alphaleft( {frac{{partial^2 T}}{{partial x^2 }}+frac{{partial^2T}}{{partial y^2 }}} right)+q$$其中,$T$为地下温度,$alpha$为热介质的温度差系数,$x$和$y$分别为水平井井温度场的横纵坐标,$q$为热源。

通过求解上述的原始热量方程,就可以计算出地下温度场的随深度变化情况。

III. 井井筒温度场ECD分析ECD(Energy Conservation Differential)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水平井井筒温度场的特征。

ECD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解深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曲线,以及温度差等特征指标。

注CO2井简温度压力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注CO2井简温度压力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S u c c e s s r a t e o f CO2 f l o o d i n g , r e s e a r c h h a s b e e n c a r r i e d o u t t o p r e d i c t t h e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 h e we l l b o r e , wh i c h a f f e c t s t h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e f f i c i e n c y . I n v i e w o f t h e s p e c i a l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02 , S p a n - Wa g n e r e q u a t i o n o f s t a t e , b a s e d
关键词 : 注二 氧 化 碳 状 态方 程 井 筒 流 动 压 力 温度
中图分类号 : T E 2 8
文 献标 识码 :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章编号 : l O O l 一 0 8 9 0 ( 2 0 1 3 ) 0 1 — 0 0 7 6 — 0 6
W e l l b o r e Pr e s s u r e a n d Te mp e r a t u r e Pr e d i c t i o n Mo de l a n d

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井底风温预测模型

基于PSO-Elman神经网络的井底风温预测模型

基于PSO−Elman 神经网络的井底风温预测模型程磊1,2, 李正健1, 史浩镕1, 王鑫1(1. 河南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2. 河南理工大学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3)R 2摘要:目前井下风温预测大多采用BP 神经网络,但其预测精度受学习样本数量的影响,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Elman 神经网络具备局部记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动态适应能力,但仍然存在收敛速度过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PSO )算法对Elman 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PSO−Elman 神经网络的井底风温预测模型。

分析得出入风相对湿度、入风温度、地面大气压力和井筒深度是井底风温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将其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模型的输出数据为井底风温。

在相同样本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Elman 模型迭代90次后收敛,PSO−Elman 模型迭代41次后收敛,说明PSO−Elman 模型收敛速度更快;与BP 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Elman 模型相比,PSO−Elman 模型的预测误差较低,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MSE )、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376 0 ℃,0.278 3,1.95%,决定系数为0.992 4,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实例验证结果表明,PSO−Elman 模型的相对误差范围为−4.69%~1.27%,绝对误差范围为−1.06~0.29 ℃,MSE 为0.26,整体预测精度可满足井下实际需要。

关键词:井下热害防治;井底风温预测;粒子群优化算法;Elman 神经网络;PSO−Elman 中图分类号:TD727.2 文献标志码:AA bottom air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PSO-Elman neural networkCHENG Lei 1,2, LI Zhengjian 1, SHI Haorong 1, WANG Xin 1(1.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2. Hena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oal Work Safety and Clean-efficiency Utilizatio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Abstract : Currently, most underground wind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use BP neural networks. But their prediction precision is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learning samples and they are prone to falling into local optima.Elman neural networks have local memory capability, which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dynamic adaptability of the network.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slow convergence speed and easy falling into local optima.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weights and thresholds of the Elman neural network. A bottom air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SO Elman neural network is establish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inlet and outlet wind, the surface inlet wind temperature, the surface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he depth of the shaft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bottom air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ey are used as input data for the model, and the output data of the model is the bottom air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same sample dataset show that the Elman model converges at 90 iterations and the PSO Elman model converges at 41 iterations. It indicates that the PSO-Elman model converges faster. Compared with the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support vector收稿日期:2023-09-20;修回日期:2024-01-21;责任编辑:胡娴。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方法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方法在多相管流压力计算中,需要油藏流体的高压物性数据,而流体的高压物性对压力和温度非常敏感,因而准确预测多相流体的温度是压力梯度计算的基础。

另外,油藏流体沿井筒向地面流动过程中,随着不断散热,其温度将不断降低,油温过低可能导致原油结蜡,因而多相流体温度的准确预测对怎样采取防蜡措施、是否增加井口加热设备等也是很重要的。

国内外对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早在1937年,Schlumberger 等人就提出了考虑井筒温度分布的意义。

五十年代初期,Nowak 和Bird 通过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解释注水和注汽剖面。

Lasem 等人于1957年首先提出了计算井筒温度分布的方法。

Ramey.H.J 于1962年首先用理论模型描述了井筒中流体温度分布于井深和生产时间的关系。

Ramey.H.J 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出发,建立了计算井筒温度分布的能量守恒方程JdW dQ J g uduJ g gdZ dH l c c -=++(2-8)Ramey.H.J 利用该模型推导了向井中注入液体和气体时的温度分布公式。

当注入液体时:Azl e b aA t T b aA aZ t Z T --+++-=])([),(0(2-9)当注入气体时:A zl e c a A b t T c a A b aZ t Z T -⎥⎦⎤⎢⎣⎡⎪⎭⎫ ⎝⎛±+-++⎪⎭⎫ ⎝⎛±-+=7781)(7781),(0(2-10)式中: []Ukr t Uf r k W A c 112)(π+=Eickmeier 等人于1970年在Ramey.H.J 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关于注液和产液期间液体和井筒周围地层间热交换的有限差分模型。

计算过程中,将油管、套管、水泥环及地层的传热全都考虑在内。

但作者仍然只是研究单相流体的温度分布,传热计算中把流体的物性等都看作是常数。

后来,Satter 对注蒸汽是相态的变化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钻井过程中井内温度分布模型概述

钻井过程中井内温度分布模型概述
卡、 斜……) 目前阻碍油气勘探进程的重大障碍 , 是 也是 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 。低 安全密度窗 口 已成为钻深井、 超深井 的主要技术瓶颈 。发展深井 、 超 深钻井液是解决这一难题 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在钻
井 过程 中 , 钻井 液 与地 层 之 间 不 断进 行 着 热交 换 , 下 井
维普资讯
西部探矿工程

20 年第 1 期 07 1
石 油与钻掘工程 ・
钻 井 过 程 中 井 内温 度 分 布 模 型 概 述
文乾彬 梁大川 , 礼科 袁 国涛 , 谢 ,
(. 1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0 0 ; . 1 50 2 吉林石油集团公司钻 井一公司, 吉林 松源 18 0) 30 0 摘 要: 宏观上回顾 了近 5 年来 国内外在研究钻井过程 中井 内温度分布 的历史过程 , 0 简要地 归纳 了
论模型和求解算法 , 这些模型大致可 以划分为两大类 , 第 一类 : 简单模 型 ; 二类 : 杂模 型 。 第 复
1 1 1 简单模 型 ..
立 了井 内钻井液传热的一维紊态模型。该模型将地层
的影 响处理 成一 热 流量 随时 间变化 的边 界 , 因此在用 特
在这个时期 , 很多学者和专家从考虑单 因素影响井 内温度出发, 忽略了井 内各种热源对 温度分布的影响 ,
循环温度对深井、 超深井的钻井与完井工程的影响越来

估算法虽然使用方便但误差太大 , 限制 了其使用范围。 建模计算法既经济又精度较高 , 因而使其成为预测井内 温度的一条重要途径 , 加上计算机技术 的发展, 加快 了
模型求解的速度 , 使得用这种方法预测井下循环温度显 得非常有意义 。自 2 世纪 6 年代以来, o o 国内外有很多 专家学者对钻井过程中井 内温度分布进行过研究和探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郭肖;杜志敏【摘要】酸性气井井筒内为一复杂的气-液或者气-固甚至气-液-固流动.开采过程中井筒压力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元素硫析出.若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悬浮速度,大量单质硫附着在井筒壁面形成硫堵,影响酸性气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受重组分沉降、井筒残酸、井筒储集效应、管内摩阻、温度变化、水击作用等因素影响,酸性气井关井期井口压力可能下降.目前经典的井筒稳态多相流理论和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过程,亦不能完全解释关井后井口压力下降的反常现象.针对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特征,提出了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方向.即: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考虑井筒流体相变、重组分沉降、井筒储集效应以及热交换因素,建立酸性气井井筒瞬态气-液-固多相流数学模型,预测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确定井筒硫沉积位置和硫沉积量.【期刊名称】《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5页(P91-95)【关键词】酸性气井;热力学和动力学;压力温度分布;数学模型;硫沉积【作者】郭肖;杜志敏【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2酸性气藏作为非常规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四川盆地川渝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

国内外开发实践表明,该类气藏开发有别于一般干气气藏,几个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1)H2S具有强腐蚀性和剧毒性;(2)流体相态特征和相态变化规律极其复杂;(3)井筒和储层可能发生元素硫物理化学沉积,导致气井产能降低甚至关井;(4)传统意义上经典的渗流规律不再适应酸性气藏;(5)井筒稳态多相流理论和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过程,井筒压力-温度预测不准;(6)CO2/H2S酸性气体对生产设备腐蚀严重,事故发生频繁;(7)井漏严重和治漏十分困难,井漏引起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

气井井筒温度_压力与积液综合预测模型_李波

气井井筒温度_压力与积液综合预测模型_李波
第 36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Vol. 36 No. 4 July 2014
文章编号:1000 – 7393 (2014)04 – 0064 – 07 doi:10.13639/j.odpt.2014.04.017
Abstract: Accumulated fluid in gas well is a key issue confronted in development design of water-producing gas pool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gas wells,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on flow mechanism and water carrying prediction in gas wells. From the basic flow mechanism of two-phase flow of gas and liquid,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was built to predict the flow pattern,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water-carrying in gas wells, and this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actual well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so buil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wellbor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water-producing vertical wells, deviated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and the prediction error is less than 5%. Under condition of annular mist flow, the fluid in the wellbore is carried out of the wellhead completely in the forms of liquid drop and membrane, so no wellbore water shall be accumulated; for conventional vertical gas wells, the wellhead data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cumulated fluid in gas wells; the critical value of liquid carrying in gas wells calculated by Turner model is larger than the actual value, and that calculated by Li Min model is on the small side.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Peng Chaoyang Model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liquid-carrying critical value in gas wells. For deviated wells and horizontal wells, the effects of drop deformation and hole deviation should both be considered. The liquid-carrying critical flow velocity and flowrate in horizontal section in horizontal wells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in vertical wells, while the liquid-carrying critical flow velocity and flowrate in angle buildup section first increases with the hole drift angle, but then decreases, reaching the peak when hole drift angle is between 30°and 60°, so angle buildup section is a key place for determination of accumulated fluid in gas wells. Key words: gas wells; pressure; temperature; accumulated fluid; critical flow velocity; critical flow rate; mathematical model

井筒油气水三相流动压力与温度分布的耦合计算模型

井筒油气水三相流动压力与温度分布的耦合计算模型

为油管内壁面 、 油管外壁面 、 套管内壁面 、 套管外壁面和水泥环外壁面半径 , m。 ] , ] 。 油管流体对流换热系数 h 油气物性计算参见文献 [ t 和环空换热系数h a n 的计算参见文献 [ 6 7 ) 和式 ( ) 构成了油气水三相流体井筒流动压力与温度相 耦 合 的 完 整 计 算 模 型 , 该 模 型 考 式 ( 6 1 1 虑了压力和温度对油气水物性的影响和油气两相之间的质量交换特性 , 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油井的生产 实际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2 0 1 1年6月 第3 3卷 第6期 ) J u n . 2 0 1 1 V o l . 3 3 N o . 6 J o u r n a l o f O i l a n d G a s T e c h n o l o J . J P I g y(
1 基本方程
1 . 1 基本假设 建立模型所做的基本假设有 : ① 假设井筒内传热为稳态传热 , 地层内传热为非稳态传热 ; ② 在同一 深度截面上 , 流体物性参数和流速处处相等 ; ③ 以向上方向为坐标正方向 。
收稿日期 ]2 0 1 1 0 3 1 0 [ - - , 男 ,1 作者简介 ] 苏泉 ( 1 9 7 3 9 9 8 年大学毕业 , 工程师 , 现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 。 [ -)
井筒流体在自下向上流动过程中 , 由于与地层之间存在温度差 , 使得井筒流体不断向地层散热 , 井 筒流体温度将沿着井深发生变化 。 准确计算或测试井筒流体温度 , 对测井工艺设计 、 采油工艺设计 、 井筒析蜡预测和井筒动态分析都 具有重要意义 。 由于井筒流体温度测试受到测试成本和精度等多种因素制约 , 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规律的 准确计算 , 一直受到广泛重视 。 我国绝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 , 油井产物是油气水混合物 。 以往关于井筒流体的压降研

钻井循环过程中井内瞬态温度预测模型

钻井循环过程中井内瞬态温度预测模型

φ = Ti + BGt - Tmf
β1

-
BGt + φBλ1 eλ1H - Tb B( λ1 eλ1H - λ2 eλ2H )
β2
=
BGt + B( λ1
φBλ1 eλ1H - Tb eλ1H - λ2 eλ2H )
在上述边界条件下,式(11) 和式(12) 耦合构成
了循环期间钻柱内和环空内钻井液瞬态温度预测模
张建国. 钻井循环过程中井内瞬态温度预测模型. 钻采工艺,2014,37(3) :5 - 8 摘 要: 井内温度直接影响钻井液密度和井内压力。 随钻井深度的增加,有必要对温度参数进行研究。 考虑
钻柱内和环空内流体与地层之间的热交换,建立井下循环温度物理模型,再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利用半瞬态传热近 似解法,推导出钻井液循环期间,钻柱内和环空内液瞬态温度预测模型。 结合实例井参数,利用 VB 语言编写程序 计算知,钻井液最高循环温度约出现在井底上方环空的 1 / 8 井深处,且基于该温度模型计算得到的 YB 井和 MS1 井井底当量静态密度( ESD) 值分别为 1. 645 g / cm3 和 1. 918 g / cm3 ,与现场测得数据吻合良好,说明该温度模型可 用于预测井内瞬态温度。
关于钻井井眼内循环流体的温度分布情况,国 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部分研究[3 -5] ,发现井底实际 压力与按地面钻井液密度所计算的压力有很大差 别。 在钻井过程中,随着井深的增加,不同深度处地 层温度不同,该温度场对钻井液的密度、流变性等造 成很大的影响,而钻井液的密度和流变性又是影响 环空循环压耗的主要因素,从而进一步影响钻井液 当量循环密度,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井底实际压 力的大小[6 -7] 。 目前,井底压力预测模型多是基于 井筒钻井液温度假设为地层温度建立的,计算结果 存在较大的误差。 因此,准确预测井内温度分布具

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温度预测新模型

气举环空注热天然气井筒温度预测新模型
效 半 径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5 3 9 . 2 0 1 4 . 0 3 . 0 1 2
0 前 言
气 举 采 油 是 最 接 近 自喷 的 一 种 人 工 举 升 采 油 方 式 ,
管流体 和地层传热 , 因此两侧分别具 有各 自对应 的对流 换热系数 以及总的热传导系数。环 空注气井筒传热过程 与稠油双管拌热采油I 5 传热过程类似 。 其 中 ,气 体注入 过 程考虑 气体 注入膨 胀 和气液 混
侧 的对流换热系数完全相 同。但这与实 际传热过 程不相
d / d Z = — A [ ( 一 T  ̄ ) + g s i n O / ( C 4) 一 + ( - h i )
符, 环 空 向两侧 传热 是双 向传热 , 所 以环 空两 侧 温度 都
受 传热 影 响下 降 , 环 空 中存 在 一个 温度最 高 区域 , 此 处
3 . 中国石油 吐哈 油 田公 司信 息产 业处 ,新疆
4 . 中国石油吐哈油 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新疆
哈密 8 3 9 0 0 9
摘 要 : 气举环 空注热天然气 井筒传 热过程复 杂, 在 前人研 究的基 础上 , 全 面考 虑气举环 空注
热 天 然 气 井 筒 实 际传 热 过 程 , 建 立 新 的井 筒 传 热模 型 , 修 正 了前人 温 度 预 测 模 型 。 通 过 现 场 试 验 实
式中: d 为微 元段 温度变 化 , ℃; d l 为微元 段长 度 , m;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1 6
作者简介 : 罗
威( 1 9 8 6 一 ) , 男, 湖 北仙 桃人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 从 事 油 气 田采 油 工 艺 研 究 工作 。

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及温度计算

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及温度计算

第四节 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及温度计算 正确计算油井井筒温度是进行油井动态分析,特别是油井结蜡预测和井筒热力分析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本节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井筒传热基本方程,重点介绍Shiu & Beggs 井筒温度计算方法。

一、油井井筒传热模型将流体在井筒油管内流动考虑为稳定的一维问题,建立如图1-21所示的坐标系。

对管流dz 微元段,建立下式能量守恒方程(SI 单位制)。

sin =--dh dq vdvg dz dz dzθ (1-107)式中 h ——流体比焓;q ——流体径向热流量。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可导出流体比焓梯度。

=-f p p J dT dh dp c c dz dz dzα(1-108)式中c p ——流体的定压比热;T f ——油管内流体流动温度;αJ ——焦耳-汤姆孙系数; 以上其它符号的意义同前。

考虑油套管同心,其井筒径向结构如图1-26所示。

若忽略油管内壁水膜及金属的热阻,根据复合多层圆筒壁热阻串联原理,考虑环空流体和水泥环热阻的井筒总传热系数为图1-26 井筒径向温度分布()1ln 1to wb co to r ccem r r r U h h K -⎡⎤=+⎢⎥+⎣⎦(1-109)T e式中 r wb 、r to 、r co ——井眼半径、油、套管外半径(图1-26);K cem ——水泥环导热系数;h r 、h c ——环空流体辐射系数、对流换热系数。

在单位井段上,产出流体从油管至井壁的热流量梯度为()2=--to to f h mr U dqT T dz W π(1-110)式中 T h ——井壁温度(图1-26);W m ——产出流体质量流量。

应用Ramey 推荐的无因次时间函数f(t D ),上式可表示为()()2=--e h e m D K dqT T dz W f t π (1-111)式中 K e 、T e ——地层传热系数、地层初始温度;用Hasan-Kabir(1991)公式(1-112)计算f(t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0 0. 417 0. 568 0. 790 1. 000 1. 240 1. 580 1. 860 2. 160 2. 570 2. 890
50. 00 0. 433 0. 572 0. 802 1. 010 1. 240 1. 590 1. 870 2. 170 2. 570 2. 890
dp dz
=
F 1 (z , p , T )
(17)
dT dz
=
F 2 (z , p , T )
已知起点 z 0 截面的井筒流体压力 p 0 和温度 T 0
构成此方程组的初始条件. 对于这类常微分方程组
的初值问题可应用计算精度较高的四阶龙格 2 库塔
法进行数值求解. 对 z 取步长 h , 由已知初始值 (z 0,
比焓梯度dh 由下式计算[1] dz
dh dz
=
Cp
dT dz
-
C
p
ΑJ
dp dz
,
式中, C p 为流体的定压比热, J (kg
汤姆逊系数, K Pa; 对于气体[2]
(5) K) ; ΑJ 为焦耳 2
ΑJG =
1 CpG
1 ΘG
T Zg
5Z 5T
,
(6)
对于液体, 其压缩系数非常小, 可以近似认为液体不
地层传热系数,W (m ℃) ; f ( tD ) 为无因次时间函
数.
由 以上各式可得压力、温度梯度的综合数学模
型为
dp dz
=
Θg sinΗ-
f
Θv v 2d
1 - Θv v sg
p
dT dz
=
g sinΗ+
v v sg p
dp dz
+
cp
ΑJ
dp dz
-
2ΠrtoU tok e (T - T ei) w t [ rtoU tof ( tD ) + k e ]
时间和无因次量 rtoU to k e 的变化关系由表 1 确定.
tD
0. 1 0. 2 0. 5 1. 0 2. 0 5. 0 10. 0 20. 0 50. 0 100. 0
0. 01 0. 313 0. 423 0. 616 0. 802 1. 020 1. 360 1. 650 1. 960 2. 390 2. 730
1 模型建立
111 主要假设条件
(1) 流体为稳定流动状态; (2) 井筒内传热为稳定传热; (3) 地层传热为不稳定传热, 且服从 R em ay 推 荐的无因次时间函数; (4) 油套管同心.
112 基本方程的建立
以井口为原点, 沿油管轴线向下为 z 轴正向, 建
立如图 1 所示的坐标系. Η为油管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
在传统节点系统分析的求解过程中, 一般将井 口温度作为已知量, 井筒流体温度当作线性分布. 实 际上, 井口温度随油井产量的改变而变化. 油井产量 增大, 流向井口的热流量增大, 从而使井口温度升 高. 把井口温度作为求解的已知量, 往往会因井口温 度估计不准而使温度、压力预测存在较大误差, 进而 导致系统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同时, 由 于不同深度处的传热介质及其物性有所不同, 且井 筒与地层之间的温差变化较大, 实际上井筒流体温 度呈非线性分布. 将其考虑为线性分布, 也是导致系 统设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的原因之一.
0. 10 0. 316 0. 427 0. 623 0. 811 1. 040 1. 380 1. 670 1. 990 2. 420 2 to ke 0. 50 1. 00 2. 00
0. 138 0. 323 0. 330 0. 345
0. 430 0. 439 0. 452 0. 473
100. 00 0. 438 0. 578 0. 806 1. 010 1. 250 1. 590 1. 870 2. 170 2. 580 2. 890
113 模型求解
方程组 (9) 中的所有参变量如 Θ, f , U to 等均可 作为深度 z、压力 p 和温度 T 的函数, 因此可以将方 程组中的右函数分别记作 F 1, F 2, 即
cp.
(9)
式中, v sg 为气体表观流速, m s.
井筒流体向周围地层岩石传热必须克服油管
壁、油管隔热层、油套环空、套管壁、水泥环等产生的
热阻. 这些热阻相互串联, 除油套环空外, 其他部分 均为导热传热, 其传热系数差别很大, 使井眼径向温 度呈非线性分布, 如图 2 所示. 为计算方便, 可定义 一井眼总传热系数, 它是以上各串联热阻的总热阻, 由传热理论可以导出其表达式为
P r = cpkanaΛn an.
(15)
对 于 tD > 100, 无因次时间 f ( tD ) 可由下式计
算:
f ( tD ) =
1 2
ln ( tD )
+
0. 403 5
(16)
式中, tD =
Αt
rw b
2;
Α 为 地 层 热 扩 散 系 数,
m
2
s; t 为时
间, s.
对于 tD ≤ 100, 无因次时间函数 f ( tD ) 随无因次
摘要: 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及传热学理论, 建立了预测井筒流体压力、温度分布的综合数 学模型, 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迭代求解, 可同时预测井筒中的压力和温度分布. 给出了实例, 以井底 温度为基准分别按线性模型和机理模型求出了井筒内温度分布, 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表 明机理模型更符合实际. 同时可以看出, 按两个模型求出的井口温度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压力分布; 温度分布; 焦耳2汤姆森效应;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T E311 文献标识码: A
— 42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附近低, 于是产生浮力. 黏滞力与浮力的相互作用引
起环空内液体的循环流动. P rand tl 数提供了水力边
界层与热力边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测量方法. 气体的
P rand tl 数 通 常 接 近 于 1 ( 蒸 汽 为 1. 06, 空 气 为
0109) , 对于一般液体其值为 1~ 10. 其定义式:
可压缩, 则
ΑJL = - C p1L ΘL.
(7)
根 据假设条件, 可得单位长度控制体在单位时
间内的热损失为[3 ]
q=
2ΠrtoU tok e rtoU tof ( tD ) +
ke (T f -
T ei).
(8)
式中, T f 为流体温度, K; T ei 为地层初始温度, K; U to
为总传热系数,W (m ℃) ; rto 为油管外径, m ; ke 为
图 1 管流压降分析
质量守恒方程
Θddvz + v ddzΘ= 0,
(1)
动量守恒方程
dp dz
=
Θg sinΗ-
f
Θv v 2d
-
Θv
dv dz
,
(2)
能量守恒方程
q + A Θv
dh dz
+
v dv dz
-
g sinΗ =
0,
(3)
状态方程
Θ= Θ(p , T )
(4)
收稿日期: 2002212213 作者简介: 曾祥林 (19672) , 男, 四川内江人, 博士, 主要从事油气井工程及油藏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
曾祥林等: 预测井筒压力及温度分布的机理模型
— 41 —
以上各式中, Θ为流体密度, kg m 3; v 为流速, m s; z 为 深 度, m ; p 为 压 力, Pa; g 为 重 力 加 速 度, 9181m s2; Η为井斜角, (°) ; f 为摩阻系数; d 为管子 内径, m ; q 为单位长度控制体单位时间内的热损失, J (m s) ; A 为流通截面积, m 2; h 为比焓, J kg; T 为 温度, K.
1 U to
=
r to rtih t
+
rto ln ( rto k tub
rti) +
rto ln ( rins k ins
rto )
+
r to rins (h c +
hr) +
rto ln ( rco k cas
rci)
+
rto ln ( rh k cem
rco
) .
(10) 式中, rti, rto 分别为油管内外半径, m ; rins 为隔热层外
0. 629 0. 644 0. 666 0. 698
0. 820 0. 842 0. 872 0. 910
1. 050 1. 080 1. 110 1. 150
1. 400 1. 440 1. 480 1. 520
1. 690 1. 730 1. 770 1. 810
2. 000 2. 050 2. 090 2. 120
图 2 典型井眼径向温度分布
由于钢材和油管内壁水膜的热阻较其他材料小
得多, 在实际应用中可忽略油管、套管和管壁水膜对 井眼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式 (10) 可简化为
U to =
rto ln ( rins rto ) + k ins
r to rins (h c +
hr) +
rto ln ( rh rco ) k cem
-1
.
(11) 在生产井中, 油套环空的动液面以上充满气体, 此时传热应该包括辐射和自然对流, 其中辐射传热 系数为[3, 5 ]
hr =
Ρ
(T
2 in s
+
1 Εin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