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及范围
一、单选题 (10题,20分)
二、判断题(10题,10分)[大部分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5题,30分)
四、论述题(1题,20分)[不少于500字]
五、材料分析(1题,20分)[不少于300字]
1.认识的本质是什么?P64 其发展规律是什么P67
①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2.实践在认识当中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62-63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P22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
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权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
重要力量
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实质:
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
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的发生了改变
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哪里?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是什么P141-143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 P252-257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②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③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⑤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向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6.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P68-69.
①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
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②理性认识是指人们接触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
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29-30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P134-136
①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②对生产力各要素起巨大的变革作用
③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⑤促进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9.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是什么 P218-219.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10.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是核心和实质 P39-40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
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1.如何理解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P152-153.
①商品的价值其实质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体现了生
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它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③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104 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
动的首要前提提。
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約着人们的经济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
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3.什么是价值规律?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155-157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P264-266.
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
同的特点。
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1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须经历曲折性和长期性 P268-269
①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
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③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论述题
1、用过学习马原中的哲学原理,我们了解的矛盾是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请运用矛盾的相关原理,论述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活中我们又如何面对“舍和得、痛苦和欢乐、成功和挫折等等”具体矛盾?(不少于500字 P40-43)
答:矛盾的对立统一:
(1)矛盾是对立和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指明了我国下一步国家治理和建设的方向,即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不平衡不充分中的突出问题,用先富带动后富,社会共同进步,才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办法。
只有当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起来,我国社会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但并不是说矛盾双方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又相互区别,“平衡充分发展”是“美好
生活”前提,“美好生活”是“平衡充分发展”的因素,当实现了平衡和充分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解决了。
因此,根据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则来看,我们要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出发,这也是改变目前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根本动力。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舍与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有舍才有得,善于、合理舍去才能收获更多,体现了舍与得的相互转化,矛盾具有同一性,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大意义(不少于500字 P42-43)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有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又有矛盾的特殊性所在。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金融危机这一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与过去的金融危机不同,与其他国家面对的金融危机不同,所以我国政府根据我国金融危机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政策。
(4)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国政府作出这一政策既看到了金融危机的普遍性又看到了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作出的政策及适合我国国情,又可疑缓解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作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分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对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 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且结合材料,分析十九大提出的“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于300 P43-44)(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这是我国简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准备,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量变的积累,让我国先“富”起来,再“强”起来。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阶段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着前一个阶段量变的积累,才会有后期质变的变化,我国从“富”起来,到真正实现“强”起来的过程。
在两个发展阶段,我国不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量变的积累,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