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河南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对外贸 易的长期稳 定发展 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
【 关键词 】 对外 贸易; 产业结构 ; 系; 关 河南省
而且 初 改 革开放 以后 , 国的 经济 一直处 于 持续 、 我 快速 的增长 , 世 界 导 地位 , 一 直保持 稳定 增长 , 级产 品在 出 口总 额中 的 比 例逐 与 经济 的 联系 也越 来越 密 切 , 同时 受 世 界 经 济 的 影 响 也 越 来 越 明 渐 减少 ,07 仅为 12 。 但 20 年 .% 显 。对于 中 国中部 重要 的地 区河 南 省而 言 , 目前 的情 况 来 看 , 从 河 二 、 业结构 现状 产 产业结 构 是指 各产业 部 门在 整 个国 民 经济 体 系 中的 相 互 比例 南 省的 经济 发展 虽然 很快 , 外 贸 易也 得 到 了飞 速 发 展 , 出口 商 对 进 品结构 也趋 于合 理 。但是 , 业 结构 还 不 够 完善 , 产 虽然 第 一 产业 所 关 系以及 它们 内部构 成 的比例 关 系。 河南 省 的产 业 结构 不 断优 化升 级 , 一产 业 比重 持续 下 降 , 第 第 占比重降低 ,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 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因 第 伴 经济 此, 如何通过对外贸易充分利用省内外及国际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升 二产业 稳 中有 升 , 三产业 稳步 上升 , 随产业 结构调 整 , 持续 三次 级 河南 省的 产业 结构 成为发 展 河 南 省 国 民经 济 的一 个 十 分 重要 的 快速 增长 , 产业 结构 演变 日趋合 理化 。但产 业结构 仍 以工 业 为 主, 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 5 % 一 D 0 发 展战 略 。 河南 省的对 外 贸易现 状 6 %相 比还太 低 , 待于 进 一步 提 高 , 实现 一 、 、 0 有 以 二 三产 业 结 构 向 对外 贸易 也称之 为 进出 口贸 易 , 称 “ 贸 ” 是 指一 个 国 家 或 更 合理 的比例 转移 。 简 外 , 19 99—2 1 0 0年 河 南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 重 变 化 者地 区与 另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之 间 的 商 品 、 务 和 技 术 等 的 交换 活 劳 动。这 种贸 易活 动分 为进 口和 出 口两个 部分 , 购入 商 品或者 劳务 的 国家 或地 区就是 进 口 , 输出 商品 或劳务 的 国家 或地 区就是 出 口。 而 3 0多年 的改 革开 放 , 河南省 的进 出 口 贸易 取得 了巨 大 的成 就 。 从 19 的 14 34万元 , 2 1 进 出 口总 额 1040 99年 4 96 到 00年 240 3万元 , 增长 了 73倍 , . 其中 : 口总量从 19 出 99年的 9 .7 元 增加 到 2 1 34 亿 00 年的 7 3 1 亿 元 , 了 7 。进 口总 量从 19 的 5 .6亿 元 1.3 增长 倍 99年 14 增加 到 2 1 的 4 12 亿 元 , 了 9 。2 1 年 一 般贸 易 进 出 00年 9 .6 增长 倍 00 数 据 来源 : 据《 根 河南省 统计年 鉴》 关各 期数据 整 理得 出 相 口 1959万美 元 , 396 比上 年 增长 了 3 . % ; 电产 品 出 口 2.7亿 53 机 57 河 南省产 业结 构呈 现出 工业化 中后 期特点 。根 据库 兹 涅茨 、 钱 美元 , 增长 2 .% ; 新技 术产 品出 口 6 1 亿 美 元 , 长 4 .% 。 84 高 .4 增 5O 纳 里 、 姆斯 等人 的研 究成 果。 当第一 产 业 所 占比重 高 于 2% , 西 0 第 河 南省 经济发 展对 进 口和 出 口依 存 度不 断 提 高 。对外 贸 易 依 二产业 所 占比重 相对 较低 时 , 工业 化 水 平处 于 初 期 阶段 ; 第 一产 当 存度 是 指一 个国 家或 地区 的国 民经济 对对 外贸 易 的依赖 程度 , 常 业 所 占比重 低于 2 % , 通 0 第二产 业 所占 比重 超 出第 三产 业 , 业 化水 工 用本 国 的对外 贸 易额在 本 国的 G P中 所 占的 比重 表 示。 具体 地 又 平 处于 中期 阶段 ; 一产 业所 占 比重 低于 1% , 产 业 所 占 比 D 当第 0 第二 可分 为 出口依 存度 和进 口依 存度 。 重 达到 最高 水平 , 产业 所 占 比重 又不 断 上 升 , 第三 工业 化 水 平处 于 后 期阶 段 ; 表 中可 以看 出 , 19 从 从 99年到 2 1 河 南 省 产业 结 构 00年 变化 情况 看 , 一产 业 占 G P的 比重 从 2% 下 降到 1% , 二产 第 D 4 4 第 业所 占 比重 从 4 %上 升到 5 % , 三 产业 所 占比重 从 3% 下 降到 3 7 第 1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纷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外开放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加大市场竞争力对外开放意味着面临外国企业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中抢占更大的份额。

这需要国内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因此,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就是推动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外国竞争时,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但另一方面,也会催生新的产业、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占据外贸单边,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服务业逐渐崛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意味着国内产业结构将转向服务业,这对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提高贸易依存度对外开放意味着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进口和出口贸易规模都会扩大。

然而,这也带来了贸易依存度的增加。

一旦国际经济出现波动,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很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需要国内企业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降低贸易依存度,以应对不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国内企业也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与国外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这也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

同时,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经济的繁荣。

五、提高国家竞争力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国家的竞争力主要由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决定,而对外开放可以促使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外开放,国内企业可以与国际市场接轨,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两项重要政策,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贸易政策主要是国家对外贸易的规定和控制,而产业政策则是国家对内产业的引导和规划。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贸易政策是国家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政策。

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和持续增长。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外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国家可以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关系,提高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是国家对内产业进行引导和规划的政策。

它是国家对内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包括对各个产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转型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国家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贸易政策可以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关系,提高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而产业政策可以对内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划,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两者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应该在目标上保持一致。

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和持续增长。

而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两者的目标都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目标上应该保持一致,以确保两者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应该在政策内容上相互配合。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外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该与产业政策相互配合,以保护国内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力图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本文将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方向及现状,并探讨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

一、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国际化,传统贸易中心国家的地位受到挑战。

例如,通过进行跨境产业链分工,不少中等收入国家如泰国和越南成为了全球出口大国。

其次,新型贸易壁垒增多,各国对自身核心产业的保护意识增强。

例如,美国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打击中国贸易的做法,加速了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出现。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和高速技术进步,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

这些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普遍处于下游位置,依赖低端加工和出口,难以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加成。

另一方面,中国面对国际市场的新竞争者和贸易壁垒,必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规则,才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较大规模和延续性。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方向及现状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力图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全球贸易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和发展数字经济等方式,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合作,推动贸易发展,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促进贸易自由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贸易的出现,为中国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契机。

中国大力推进自贸区的建设,与其他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3、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还表现在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

中国采取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研发和创新驱动等方式,逐步提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领域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当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时,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我国需要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例如,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促使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调整。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往往会引发商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特点。

例如,当我国逐渐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时,对外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将增加,同时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将减少。

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等都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时,我国需要适应和把握新的机遇,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以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导向。

政府应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积极拓展对外市场,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

可以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拓宽出口市场和贸易渠道,促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再次,加强国内市场的需求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国内市场对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加强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一、前言对外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开放的重要一环,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实际案例,探讨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1.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上升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的重心主要在加工贸易上,这种模式在开放初期得以发挥其优势。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且我国务实、勤奋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中国的工人较好的制造技能,因此得以涌进大量的外资,并助力我国出口。

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显露,由于出口订单是依赖到国外的贸易商,因此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升级难以达成。

2.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品、鞋的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重点领域,自2005年起,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进口的市场份额更是增长到了全球第一。

然而这些行业的发展模式存在普遍问题,例如规模化越来越增长的生产模式再也无法承载工厂向更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压力。

3.国内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内需政策不断推进,中国传统出口型产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如我国家电业、乘用车业以及消费品等行业的市场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流地位,而出口的比重在逐渐缩小。

4.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挑战另外一个贸易带来的影响就是资源的排列和消耗效率的提升。

但是与贸易的扩大相对应地,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危机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加突出,必须尽快改进生态问题。

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关键。

5.制度创新的压力我国在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时,有必要进行一些注重人民、注重发展,与我国现有制度相冲突的政策或计划等制度的改革。

虽然这些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调整和加强非常痛苦,但是它们是保证我国经济真正持久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融合全球产业链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通过与外部的环节将产品生产的制造工艺进行更新和升级,扩大产业的整体素质。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几个方面就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与出口相比进口更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不同的产业结构阶段以上两种促进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协整分析一、引言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日益严峻、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早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央就已经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兴起”。

因此,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不但显得必要,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学术界的研究很多,大致而言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

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之间关系,史俊超、黎晓(2007)认为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贸易条件现状的主要因素;刘兵权、彭菲娅(2008)指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另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量之间关系,吴进红(2005),陈学军、黄庆波(2006),黄庆波(2006)及张丝思(2008)等指出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联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对外贸易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促进对外贸易。

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但是以往这些研究大都以定性分析或者简单回归分析为主,不能精确的揭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变参数分析等,更为精确的解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04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 联性分析
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出口导向型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制造业 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进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通过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促进国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口的增加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学 习和模仿的机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端化。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变动关系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中国贸易结构概述 • 中国产业结构概述 •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
联性分析 •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
的实证研究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本主题主要探讨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作用机制。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政策协调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 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推动全 球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互利 共赢。
THANKS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一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呈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是关键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对于提高贸易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建议提
继续优化贸易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外贸的推动下,产业结构得以升级,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首先,对外贸易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合作,国内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提高了竞争力。

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这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先进技术和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例如,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先进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

其次,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壁垒的降低,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者纷纷进入一个国家的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和合资,国内企业得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外贸的发展也使得国内企业面临更多的国外市场竞争,这迫使他们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采取更具竞争力的方式生产和管理。

例如,在中国,众多制造型企业面临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外产品质量的竞争,选择从低端制造业转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应该注意到,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产业遭受冲击,造成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在外贸依赖度过高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可能在竞争中暴露出依赖进口和外国技术的风险,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

总之,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外贸易的推动,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企业通过合作提高了竞争力,也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就业创造的影响非常重要,同时也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的重要性。

一、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贸易总量达到了19.6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占据了很大比例。

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然而,国际贸易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是贸易不平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

贸易不平衡导致了一些国家对外贸易依赖度过高,进而陷入贫困和经济危机。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影响着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

众所周知,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它影响着就业、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当国际贸易发生变化时,它必然会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带来影响。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些困难。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凭借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比较优势取得了不少成就。

然而,这样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以保持竞争力,因此需要更深层次的策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以期更好地适应全球价值链环节分工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分工借助全球价值链得以纵向的拓展和横向的差异化。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对于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和优势至关重要。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伙伴的影响甚至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相对于其他国家,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在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为此,每个国家都需要寻求适合自己的进出口政策,同时注重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和培育。

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开放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一、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市场机遇,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引进外资也可以带来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国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引进外资,通过外商投资合资企业的方式吸收外资,逐步扩大对外贸易,加快了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步伐。

外资的进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加速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技术转移和合作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汽车、电子、航空等高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通过外资的进入,中国企业拥有了更加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营销策略,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二、对外开放带来的市场机遇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带来的市场机遇。

当企业将目光放在国际市场时,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也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和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

通过扩大市场,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例如,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通过对外开放,帮助中国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市场机遇。

除此之外,通过与外国知名品牌合作,中国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渠道和合作机会。

在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推广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为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能够加强国际经贸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经贸合作也变得更加频繁和重要。

通过加强合作,各国能够分享资源、共同发展,推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产业结构对外贸结构的影响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对外贸结构的影响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对外贸结构的影响分析彭晓楠,赵景峰摘㊀要:产业结构在对外贸易结构的整合优化中具有关键性影响,对外贸商品结构和外贸方式结构的优化都发挥着重大作用㊂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产业结构差异是产生对外贸易的基础,产业结构决定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反映㊂产业结构变动对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㊁方式结构㊁模式结构㊁区域结构等都会产生影响㊂关键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商品结构一㊁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产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强,但是产业结构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外贸商品的附加值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取的收益份额还很低下,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与优化㊂产业结构在对外贸易结构的整合优化中具有关键性影响,对外贸商品结构和外贸方式结构的优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外贸结构不断合理优化的过程,合理的外贸结构是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㊂因此,研究产业结构对外贸结构的影响,能够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与升级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效益㊁促进贸易方式转型升级㊁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㊂二㊁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这些都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分不开㊂具体而言,我国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行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自1978年以来,我国三个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不断变化,工业㊁服务业等二㊁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㊂由图1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9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明显降低,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较为平稳㊁略有下降,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逐步提高,呈现出 三二一 结构,这也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㊂现如今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产业部门,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占比最小㊂而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规模较大,在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所占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㊂其中,传统行业中除了批发零售业以外,住宿和餐饮业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重都表现为缓慢下降,与之相反,金融和房地产㊁信息服务㊁现代物流㊁科研综合服务等行业比重不断上升,信息服务㊁现代物流㊁科研及综合服务业等发展迅速,比重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集群投资及增长日益放缓,新兴产业集群快速成长㊂图1㊀1978 2019年中国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和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虽然已经在总量上占到了GDP的一半多,就业比重也超过第一㊁二产业,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上升空间,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70%以上,我国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差距㊂细分行业中,传统的批发零售业㊁金融业㊁房地产等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较高,而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服务性行业比重较低㊂可见,虽然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有了快速发展,但在第三产业中比重仍然较低,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㊂(三)总体上产业结构适应需求中国产业结构经过持续的调整,总体上基本能适应需求的变化,为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支持㊂第一,在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下,产业内部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有所增强㊂第二,静态资源配置效率不够理想,但动态资源配置有所改善㊂从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状况来看,生产要素从报酬率较低的行业向报酬率较高的行业转移是衡量要素配置合理化的重要标志㊂三㊁中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一)产业结构差异是产生对外贸易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㊂其中,资源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直接决定作用㊂这是由于资源禀赋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进一步构成产业结构形成的先决条件,而生产技术的变革则决定着产业结构演变进程㊂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相对成本差异构成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66区域经济Һ㊀或地区会专业化生产产出效率相对较高的产品,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利㊂因此,国家或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是产生对外贸易的基础㊂(二)产业结构决定对外贸易结构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各个国家都选择有优势的产品进行出口,由于优势产品出口的国际价值往往大于国内价格,选择优势产品出口可以使出口国家和进口国家都能够获利;进口产品则与此相反,进口产品一般是劣势产品,进口产品的国际价值往往会小于国内价值㊂贸易双边国家都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取得有利于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㊂在开放型经济中,经济协调发展由内部的产业结构和外部的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状况决定,产业结构反应内部生产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反应消费结构,由于生产决定消费,所以产业结构决定对外贸易结构㊂(三)对外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反映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可以通过其出口额大小及其比例高低表现出来㊂产业竞争力越强,其出口结构的比例越高,就说明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也表现出国际需求越大,要素之间转换效率越高㊂反之,产业竞争力越弱,进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例越高,就说明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国际需求较小,要素之间转换效率较低㊂所以,产业结构可以通过对外贸易结构反映竞争力㊂四㊁中国产业结构对外贸结构的影响(一)产业结构变动决定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转变从产业结构变动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以劳动和土地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第一产业稳定发展,有着比较多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在出口方面,初级产品及资源密集产品占据很大比重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国或地区工业化程度开始加深,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工业进口替代政策,逐渐减少工业制成品进口,并主张通过国内生产的方式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此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依然较大㊂此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占据较大份额,人力资本积累有较大提升,各产业间劳动力分布发生变化,产业结构变动导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加,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㊂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进口数量减少,并促使工业制成品实现贸易顺差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产业结构在国际间的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动通过高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到低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的方式影响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升级㊂(二)产业结构变动决定对外贸易方式结构转变事实上,对外贸易是生产要素的贸易,其中,一般贸易是涵盖劳动力㊁资本㊁技术等全部生产要素的贸易;加工贸易大部分是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贸易,反映贸易主体的劳动力比较优势㊂发达国家一般在资本㊁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一般贸易是其主要贸易方式;而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方便具有优势,加工贸易占据主要地位㊂在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劳动密集产业比重下降㊁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比重上升,并且第三产业占比也不断上升,这势必会影响该国或地区贸易方式结构,导致加工贸易比重下降和一般贸易比重上升㊂因此,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转变,劳动密集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亦随之发生转变㊂(三)产业结构变动决定对外贸易模式结构转变在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不断缩小,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主导模式㊂比如,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禀赋逐渐向第二产业内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会导致贸易结构向工业部门产业内贸易倾斜㊂此外,产业结构转变使得一国或地区实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转移,推动着产业内贸易向高端价值链环节倾斜㊂总之,产业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倾斜,促进了产业内贸易比重增加和产业间贸易比重降低,决定了对外贸易模式结构的转变㊂(四)产业结构变动决定对外贸易区域结构转变从当前的国际分工状况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特点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正在升级为技术㊁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新兴发展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亟须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正在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构成了产业结构的主要部分,出口的产品基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 市场空缺 产品㊂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互补性较强,所以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㊂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变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逐渐脱离全球分工链的最低端,此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跟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往来,而且能够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㊂因此,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该国或地区可以与更多贸易伙伴进行往来,外贸区域结构发生转变㊂参考文献:[1]张丝思.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关系[J].时代经贸,2008(2):101-102.[2]黄庆波,范厚明.对外贸易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㊁印度和亚洲 四小龙 的实证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0(2):38-44.[3]陈晋玲.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4(10):25-27.[4]彭文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江西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5]温焜.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检验:以广东省为例[J].财会月刊,2016(18):34-40.作者简介:彭晓楠,郑州经贸学院;赵景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㊂76。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以广东省的数据为例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以广东省的数据为例


眨。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是 指特 定 经 济 体 存 某 一
特 定 的 的 资源 条件 下 ,通 过 资 源 配 置 的调 提 高经 济效率 更 高的部 门在 整 个经 济 中 的比重, 实现产业结构由较低层次和不合理 状 况 向较 高 层 次 和 台 状 况 发展 转 变 的过 程 。在一 定程 度上 来说 ,产 、结 构升 级 是经 I 济增 K在 喷 ㈨ 0 现 。 表

对外 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以广 东 省 的 数 据 为例
陈 斌 西 北 工 业 大 学 人 文 与 经 法 学 院 陕 西 西 安 7 1 01 9 2
升 级提 供 必要 的条 件 。 2 、通 过 对外 贸易 开 发 与产业结 构 升级 相适 应 的市 场 。供 给 需 求 是 紧密联 系 的 。 产业 结构 的升级过 程 同时也 之相 适应 的需

二 、理 论 分 析
现 代对 外 贸 分 析 堪 本 L 建 立 在 李 是 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上 。比较优
势婵 论认 为 , 国或地 对外 贸易僻 以进 行 两
是 由于 它 们有蕾 不 的 比较优 势 , 在某 产 即 业 中有更 大 的优 势或 更小 的劣势 。 这种 更大
求市 场 的 丌发过程 。 外 贸易 足发展 中国 家 对 或地 ” 发这 种需 求 的重 要 手段 。 一 面 , 方
,一 国或 地 区的 对 外 贸 易 与其 产 业 结构 升 级 之 间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广 东省 是 我 国对 外 贸 易 的 重
镇, 其对 外 贸 易额 约为 全 国总 额 的 1 5 /。 改革 开放 以来 ,它一 直 走 在 我 国对 外 贸 易 的最 前 列 。 与此 同 时 ,广 东省 也 经历

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

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

2024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增长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际贸易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长。

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成为了必然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对外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对外贸易可以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和鼓励对外贸易的发展。

例如,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外贸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会。

四、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但是,相比国外市场而言,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仍然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贸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补充,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满足国内企业的生产需求,从而推动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长。

五、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整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整合也在不断加速。

我国作为世界上制造业大国之一,在产业链整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我国可以进口必要的原材料和中间品,出口制成品,实现了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推动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长。

六、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是推动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这些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等国际和国内因素,也包括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国际分工和产业链整合、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等产业层面的因素。

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
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贸易结构中货物贸 易高于服务贸易,工业制成品比重高于初级品。
我国农村劳动力闲置情况严重,虽然近年来第二三产业吸收劳动比例 不断增加,但是闲置的劳动力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仍然在一 定时间内占主导,同样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一定时间还将扮演出口商品的 主角,工业制成品的加工程度也将长期停留在较浅的水平上。造成这种 情况的原因企业通过持续吸收剩余劳动力即可产生利润的情况下,因此 其不可能对员工的素质进行投资,对企业本身的固定资产装备进行较 高程度的资本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投资。
(3)对外贸易结构通过国际产业关联效应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对外贸易结构与国内流程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产业间的供求关系,当国内需求结构不能 适应国内产业结构时,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则对这种情况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4)对外贸易结构一定程度上刺激现有产业发展及引发新产业出现
由于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该国或地区积极参与贸易的居民能够获得更多的 收入,而收入增加会刺激各种消费,并进而引起相关产品以及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现 有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是通过出口绝对额在进出口 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现。一般来说,某产业的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比重越低,则表明该产业要素转 换效率则越低,产业结构的竞争力也越弱,;反之比重越高,该国或地区的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高, 产业结构的市场竞争力越强。
(3)产业结构升级是贸易结构调整的前提
对外贸易结构发生调整转变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变化仍然决定对外贸易结 构的变化。具体来说,产业结构升级是按照农业到轻工业,紧接着到重工业,最后到新兴工业这个序 列进行演变发展的,而对外贸易结构升级最终目标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结构,但 贸易结构也是从最初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转变过来的。

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深,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

在全球贸易体系的框架下,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和产业分工不断演变,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各国市场逐渐开放,资金、人才以及技术可以更加自由地跨国流动。

这就为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对外贸易,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将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引进来,以实现产业升级。

国际贸易还可以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参与国际贸易,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

通过全球贸易的参与,中国的新兴产业如高科技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迅速崛起,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国际贸易产生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发挥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在于比较优势的发挥。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一国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较低,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向其他国家销售这种产品,从而提高全球资源利用效益。

这种比较优势的发挥将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各国能够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形成更加合理的国际产业分工。

2.技术的传播与创新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与创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通过进口商品和技术,一个国家可以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会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1.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近年来,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强了贸易壁垒。

这样的措施对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21 0 0年 4月 第2 9卷 第 4期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n lo a y n r lUn o r a fMin a g Noma i
Ap . 0 0 r2 1
V0 . 9 N . 12 o 4
我 国产业结构 与对外贸 易互动关 系实证研究
苏 振 天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 华金融保险学 院 ,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3
摘 要 :产业结构 的优化调 整 离不开进 出1的 因素 。本文通过 对 17 2 0 2 9 9— 0 8年我 国进 出口与产 业结构 的相
关数据 , 用 V R模 型对三者之 间的相互 关系进行 了实证研 究。 实证结果表 明 , 国进 出 口与产业结 构之 间存在 利 A 我
长期的动 态均衡关 系, 三者互为 因果 , 但相 互影响的程度 并 不是 太高。主要 建议是应 该重视 进 出 口对我 国产业 结


收 稿 日期 :000 -4 2 1 -22
基金项 目: 安徽省教育厅课题 , 题号 : 0 j ,5 ; 课 2 7q0 7 安徽财经大学课题 , 题号 : C Y 0 1 0  ̄ v 课 A K Q 77 作者简介: 苏振天 (9 8一 ) 男 , 17 , 山东临沂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博士生。研究 方向 : 金融 、 资理论与计量经济。 投
进而促进 产业结构 的调整。 - F dr 18 ) ¨ 2 ee( 92 ] 我 国经济虽然在三 十年来取得 了巨大发展, 但 产率 , 其 本身 存在 众 多纷 繁 复 杂 的矛 盾 , 期 发 展 动 力 明 通 过 研究 发现 : 资在 出 口部 门 比非 出 口部 门 的边 长 投 出 显 不足 , 其调 整 产业 结 构 的压 力 不 断 增 加 。产 业 结 际生产回报率要高 ; 口部 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要 出 构是指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 高 于 非 出 口部 门 ; 口部 门通 过 技术 的溢 出效 应 和 量 比例关系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 国经济增长和 对 上下 游产 业 的拉 动 等 外 部性 影 响 非 出 口部 门 , 也 发展的核心 内容。就 当前 中国经 济发展 的条件 而 反映了进 出 口影 响产业 结构 的利益 传导 机制。 J 言, 要想 解决 中国 当前 面 临 的 紧迫 问题 又 要 维持 较 B lwn 19 ) 过 将 比较 优 势 理 论 与 新 古 典 增 长 a i( 2 通 d 9 长 时 间的经 济增 长 , 业 结 构 的优 化 尤 为重 要 。 在 理论相结合 , 产 力图从资本形成的过程这一角度来解 开 放经 济条 件下 , 产业 结构 的优 化 离 不 开 国 际 因 素 释对 外 贸 易 结 构 对 产 业 结 构 影 响。 M zmdr au a 的影响 。本 文 通过对 我 国产 业结 构与 进 出 口之 间互 (96 利用索洛模型和资本积累理论扩展 了 B l 19 ) a. d 动关 系 的分析 , 为进 出 口是 我 国产 业 结构 优 化 调 wn的结论 : 认 i 一国进 口资本品 , 出口消费品的对外贸 整 的重要通 道 和手 段 , 业 结 构 的 提 升对 于我 国 的 易将 导致 经 济 的增 长 , 易结 构 对 产 业 结构 具 有 拉 产 贸 动效 应 。5Woz20 ) 从技 术 溢 出 的角 度对 贸 易 l r(04 则 进 出 口亦 有重 要影 响 。 结构作了另外一种 区分 , 相对于技术密集程度低 的 文 献 综 述 产 品来说 , 技术密集程 度高 的产品的技术溢 出效果 对 因此技 术 密集 型产 对 外 贸易 可 以促 进产 业结 构升 级 的思 想最早 可 更 明显 , 经 济 的影 响 也更持 久 , 品 的净进 口量 的增 加所 带来 的技术 溢 出效应 同样 可 以追溯 到古 典 贸易理 论 中 。在 符合 国际 比较 优势 的 情 况下 , 外贸 易可 以促 进 相对 成 本 较 低 的专 业 化 以使本 国的生 产 函数 得 以扩 张 , 而在 更 大 程 度 上 对 从 强 生产形 成 , 这样在 国际分工 中将 处 于较 有利 的地 位 , 促 进本 国经 济增 长 , 调 了对 外 贸 易结 构 对 产 业 结 从 而促 进产 业结 构 的发展 和升 级 。国 内外 有关 进 出 构 的技 术方 面 的作用 。 口与 产 业 结 构 关 系 的 研 究 成 果 众 多 。 Mi al c e h y 对于中国进出 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 , 中国 (97 和 Bl s( 98 用生产 函数模型检验了出 17 ) a s 17 ) aa 学 者也 展 开 了 积 极 的探 讨 。 杨 全 发 等 (9 8 通 过 19 ) 口提高 全要 素生产 率 的假 设 , 为 出 口可 以通 过 对 对 出口扩展型生产模 型的实证得出结论是 : 认 对外贸 资源的优化分配、 充分利用 和技术转移等全要素生 易对第一产业总体上起 到促进作用 , 口对扩大对 进

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

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

关于新疆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对外贸易及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并就如何解决新疆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更多的外贸发展机遇,使新疆对外贸易事业在新形势下能够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疆;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一、引言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独特地缘优势。

近年来,新疆国民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优势特色农产品取得历史性的丰收,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均创新高,外贸进出口高速强劲增长。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是扩大总需求,通过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来促进相关产业的增长。

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二、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一)外贸进出口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1990年以来,新疆外贸额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1990-199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66%;1996-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74%,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2001年进出口总额快速下滑,呈负增长,较上年下降21.75%;2002-2004年又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为49.13%。

(二)外贸额在全国所占比重很小,但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贸易地位来看,新疆在全国所占比重很小,处于落后地位。

以新疆历史最好水平的2003年为例,全国进出口总额是8512.1亿美元,新疆只有47.8亿美元,所占比重只有0.56%。

从外贸增长速度来看,十年间,全国外贸年均增长速度为16.37% ,新疆为18.82% ,高于全国2.45个百分点。

(三)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进展,但市场结构过于集中的状况仍未改变新疆成立初期,贸易伙伴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后逐步转向港澳地区和日、美、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2000年扩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在开拓中亚、西亚、南亚市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首先,本文依据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的理论,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到战略性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出发,总结产业演进的规律和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了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作用机制,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

然后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

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与外贸易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Chin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theory of the the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to the strategic trade policy,and summarizes the theory and the law about the industry evolution and the strategies that facilitat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analys the fun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which also builds up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 of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 and tendency of the chang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of foreign tade in our country.at last,we give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de structureKeywords: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目录一、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4)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 (4)(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 (4)(二)对外贸易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 (5)三、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产业结构现状 (6)(二)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7)(三)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的矛盾 (9)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贸易结构关系的政策建议 (9)(一)实行产业倾斜,发展支柱产业 (9)(二)采取务实的产业发展模式 (9)(三)发展规模经济 (10)(四)实行大经贸战略 (11)(五)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1)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2)经历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关于对外贸易的产业发展政策经历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徘徊与抉择;发展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等新贸易理论导向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联系随之变得复杂和深刻。

因此,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部门与国内自身的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了。

本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尝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寻找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发展有利的启示。

一、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钱纳里和塞尔昆(1975)对影响一国经济结构的一般因素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个包括用比重表示的经济结构、人均收入、总人口、净资本流入和时间在内的半对数回归方程[1]。

杨全发(1999)用进出口贸易额或分类进出口商品取代净外资流入,以钱纳里的回归方程为一般模型,对改革前后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对外贸易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1978年前,第一产业比重与进出口贸易额负相关,工业比重与进出口贸易额正相关,第三产业比重与进出口。

贸易额的相关性不显著;(2)1978年后,原料的出口与第一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初级产品出口与工业比重负相关,而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工业比重正相关;(3)1978年后,原料、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与第一产业比重呈负相关,初级产品进口与工业比重呈显著正相关,而工业制成品进口与工业比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第三产业比重与初级产品进口负相关,而与工业制成品进口正相关[2]。

蓝庆新和田海峰(2002)定义了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将结构变化在总量增长中的效应分离出来,但他们主要是研究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转型的影响,并没有对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一国的贸易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贸易结构层次的高低。

根据钱纳里的研究表明,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遵循由低级向高级化的规律,即由轻工业部门向重工业部门转移,而这与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是相一致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们的消费偏好都会发生变化,一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雷勃津斯基定理指出,当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时,较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扩张,而较密集使用非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收缩。

那么在要素增长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从事贸易,会使优势产业绝对地扩大,劣势产业绝对地缩小,产业结构发生转变。

其逻辑关系是,因为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化时,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都会促使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新增要素需要另一种要素相配合,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缩减密集使用未增长生产要素的生产以分离出足够多的该要素与新增要素相配合,其结果就必然是密集使用新增要素的产业部门扩张而使另一产业部门缩减[3]。

因此,产业要素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二)对外贸易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根据GDP=C+I+G+NX可知,国际贸易的增长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数据,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起飞和走向发达阶段,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

经济发展可以视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换的质和量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由于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作用,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演变。

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中开放部门的增长。

对外贸易结构由于各产业的要素贸易依赖程度不等,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各产业的要素供给弹性,使那些受制于国内要素察赋的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样,由于各产业对商品贸易依赖程度不同,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各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使受制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产业得到了规模经济效应。

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从要素的供给弹性和产品需求弹性两方面同时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4]。

然后,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

对外贸易结构与国内流程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产业间的供求关系。

国内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差距,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弥补。

对外贸易结构不仅通过产业中间需求,而且通过产品最终需求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供求关系。

这样,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结构,其与别国的产业结构关联程度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因此,本国产业既有可能利用别国产业弥补自身发展不足,也有可能因依赖外向关联而抑制了本国产业的自身发展。

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必然受到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同时,一国对外贸易结构又是由一国产业结构状况所规定的。

这表现在;(1)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获取比较利益。

一国产业在国际交换过程中,往往出口的是国际价值大于国内价值,本国具有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业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国际价值小于国内价值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处于劣势产业的商品,在国际分工中形成符合本国比较利益的对外贸易结构。

(2)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反映竞争能力。

在国际市场上,产业的竞争实力通过出口额及其比率来表达。

产业的竞争实力越强,其出口结构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高;而产业的竞争力越弱,其进口结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相对较低[5]。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产业竞争能力的变化是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相一致的三、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现状与改革前的1953年—1978年相比较,改革后的1979年—2009年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前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52年的51.0%下降到1978年的28.2%,由20.9%上升到47.9%(其中工业由17.6%上升到44.1%,建筑业由3.2%上升3.8%),由28.2%下降到23.9%。

这些数据表明:这期间,产业结构处于全面极端的失衡状态。

说全面,不仅第一、二产业严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建筑业虽略有上升,但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说极端,不仅农业滞后于工业已经达到顶峰,而且第三产业比重也发生了极不正常的下降。

在后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9年的10.6%,第二产业由47.9%下降到46.8%(其中工业由44.1%下降到40.1%,建筑业由3.8%上升到6.7%),第三产业由23.9%上升到42.6%。

需要说明:这个时期,农业年均增速由前一个时期的2.1%上升到4.6%,其比重下降是由于其增速仍然低于第二、三产业。

但其下降速度趋缓了。

在前一个时期,农业比重年均下降0.88个百分点,后一个时期为0.57个百分点。

至于这个时期工业比重下降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都没有到位,但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