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区域性地基及其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 两种。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 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称自重湿陷性黄土;若 在自重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湿陷,而需在自重 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称为非自重 湿陷性黄土。
黄土地貌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4. 分类:
原生黄生(风成)
(1)按成因分类
次生黄土(流水改造)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② 内因(黄土的结构特征): ❖ 从黄土的形成过程分析,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
条件,季节性的短期雨水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 干旱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 (硫酸钠,碳酸镁,碳酸钠和氯化钠等可溶性盐)都集中在粗粉粒 的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成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小, 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吸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结 力也逐渐加大,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于是形成了以粗粉粒为 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 黄土: 1. 定义: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淡黄色或褐黄色 的特殊土。 2. 成因和分布:沙漠下风处,即秦岭以北11个省市,面 积64万平方公里。主要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 夏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共41.2万平方 公里,厚100-200m。 3. 特征:
(1)颗粒粒度:以粉砂为主,占60~70%,其次为粘土。 (2)易溶盐含量高,碳酸盐类占10~30%,其次为氯化物和硫
11区域性地基及其他
11.1 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类。 某些土类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地质成因、历史过程、特质成分和次生变化 等原因,而具有特殊的上程性质,此类土称 为特殊土。些特殊土在分布上也存在一定的 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又称为区域性 特殊土。
我国山区广大,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区 的山区地基同平原地基相比,其工程地质条 件更为复杂。
强湿陷性黄土。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黄土的湿陷性:地表局部汇水溶解潜蚀碟形
洼地 (2)黄土陷穴:地下水潜蚀地下洞穴塌陷(形成
于地下水水力梯度大的地方)。
1 黄土洞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
309国道K2115+100路基陷穴
庆阳县西南老公路边大陷坑
庆西K13+900路肩暗穴塌陷 吴旗—志丹S303省道边陷穴对路基的侵蚀 312国道K1973+530塌陷
312国道1973+900路面拉裂 312国道K1970+650段
309国道K1788+500处公路路面沉降
3 黄土洞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312国道路堤边坡陷穴导致路堤失稳 后引起路基破坏(定西大山川)
312国道K1928+660跌穴造 成排水槽断裂悬空
排水槽前端跌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蓝色虚线为迭穴后退可能造成的破坏)
① 外因 ❖ 由于建筑物附近修建水库,渠道蓄水渗漏,
水管,水池漏水或降水量较大渗入地下, 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湿黄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② 内因(物质成分): ❖ 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
对于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结物含量大,可把骨架颗粒包围起来,则结构致密。 粘粒含量多,并且均匀分布在骨架之间也起了胶结物的 作用。这些情况都会使湿陷性降低并使力学性质得到改 善。反之,粒径大于0.05mm的颗粒增多,胶结物多呈 薄膜状分布,骨架颗粒多数彼此直接接触,则结构疏松, 强度降低而湿陷性增强。此外,黄土中的盐类,如以较 难溶解的碳酸钙为主而具有胶结作用时,湿陷性减弱, 但石膏及易溶盐的含量愈大时,湿陷性增强。
化物。 (3)质地均一,结构松散,孔隙大,孔隙度为33~64%。 (4)垂直节理发育。 (5)具湿陷性。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 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 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 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湿陷性
❖ 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 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 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残积黄土 坡积黄土
( 黄土状土)
洪积黄土
冲积黄土
(2)按形成年代分类
全新世黄土 Q4 (1万年)
马兰黄土 离石黄土
Q3 (10万年) Q2 (100万年)
午城黄土 Q1 (300万年)
(3)按湿陷性分类 湿陷性黄土 Q4、Q3
自重湿陷性黄土 非自重湿陷性黄
非湿陷性黄Q2土 、Q1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三、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 黄土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s值来 判定,湿陷系数s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于
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 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试验方法:s可通过室
内浸水压缩试验测定。把保 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黄土 土样装入侧限压缩仪内,逐 级加压,达到规定试验压力, 土样压缩稳定后,进行浸水, 使含水量接近饱和,土样又 迅速下沉,再次达到稳定, 得到浸水后土样高度,由右
式求得土的湿陷系数s。
s
hp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h
' p
h0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湿陷性判定: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GBJ25-90)按照国内各地经验采
用s=0.015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 s≥0.015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为非湿陷性
黄土。湿陷性土层的厚度也是用此界限值确
定的。一般认为s<0.03为弱湿陷性黄土, 0.03<s≤0.07为中等湿陷性黄土,s>0.07为
❖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而锲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 结消失,可溶盐溶于水中,骨格强度随之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 压力或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 向大孔,粒间孔隙减小,这就是黄土湿陷的内在原因。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与孔隙比、含水量以 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天然孔隙比愈大, 或天然含水量愈小则湿陷性愈强。在天然孔 隙比和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 大,黄土的湿陷量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 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
宁夏S101省道K321+630陷穴造 成老公路(下部平台)毁坏
黄土地貌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4. 分类:
原生黄生(风成)
(1)按成因分类
次生黄土(流水改造)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② 内因(黄土的结构特征): ❖ 从黄土的形成过程分析,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
条件,季节性的短期雨水把松散干燥的粉粒粘聚起来,而长期的 干旱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于其中的盐类 (硫酸钠,碳酸镁,碳酸钠和氯化钠等可溶性盐)都集中在粗粉粒 的接触点处。可溶盐逐渐浓缩沉淀成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小, 土粒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吸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连结 力也逐渐加大,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于是形成了以粗粉粒为 主体骨架的多孔隙结构。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一. 黄土: 1. 定义: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淡黄色或褐黄色 的特殊土。 2. 成因和分布:沙漠下风处,即秦岭以北11个省市,面 积64万平方公里。主要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 夏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共41.2万平方 公里,厚100-200m。 3. 特征:
(1)颗粒粒度:以粉砂为主,占60~70%,其次为粘土。 (2)易溶盐含量高,碳酸盐类占10~30%,其次为氯化物和硫
11区域性地基及其他
11.1 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类。 某些土类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地质成因、历史过程、特质成分和次生变化 等原因,而具有特殊的上程性质,此类土称 为特殊土。些特殊土在分布上也存在一定的 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又称为区域性 特殊土。
我国山区广大,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区 的山区地基同平原地基相比,其工程地质条 件更为复杂。
强湿陷性黄土。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黄土的湿陷性:地表局部汇水溶解潜蚀碟形
洼地 (2)黄土陷穴:地下水潜蚀地下洞穴塌陷(形成
于地下水水力梯度大的地方)。
1 黄土洞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
309国道K2115+100路基陷穴
庆阳县西南老公路边大陷坑
庆西K13+900路肩暗穴塌陷 吴旗—志丹S303省道边陷穴对路基的侵蚀 312国道K1973+530塌陷
312国道1973+900路面拉裂 312国道K1970+650段
309国道K1788+500处公路路面沉降
3 黄土洞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312国道路堤边坡陷穴导致路堤失稳 后引起路基破坏(定西大山川)
312国道K1928+660跌穴造 成排水槽断裂悬空
排水槽前端跌穴对路堤边坡的破坏 (蓝色虚线为迭穴后退可能造成的破坏)
① 外因 ❖ 由于建筑物附近修建水库,渠道蓄水渗漏,
水管,水池漏水或降水量较大渗入地下, 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湿黄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② 内因(物质成分): ❖ 黄土中胶结物的多寡和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
对于黄土的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 胶结物含量大,可把骨架颗粒包围起来,则结构致密。 粘粒含量多,并且均匀分布在骨架之间也起了胶结物的 作用。这些情况都会使湿陷性降低并使力学性质得到改 善。反之,粒径大于0.05mm的颗粒增多,胶结物多呈 薄膜状分布,骨架颗粒多数彼此直接接触,则结构疏松, 强度降低而湿陷性增强。此外,黄土中的盐类,如以较 难溶解的碳酸钙为主而具有胶结作用时,湿陷性减弱, 但石膏及易溶盐的含量愈大时,湿陷性增强。
化物。 (3)质地均一,结构松散,孔隙大,孔隙度为33~64%。 (4)垂直节理发育。 (5)具湿陷性。
11.2 湿陷性黄土地基
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 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 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强度也随之 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湿陷性
❖ 凡天然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 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湿陷变形, 强度也随之降低的,称为湿陷性黄土。
残积黄土 坡积黄土
( 黄土状土)
洪积黄土
冲积黄土
(2)按形成年代分类
全新世黄土 Q4 (1万年)
马兰黄土 离石黄土
Q3 (10万年) Q2 (100万年)
午城黄土 Q1 (300万年)
(3)按湿陷性分类 湿陷性黄土 Q4、Q3
自重湿陷性黄土 非自重湿陷性黄
非湿陷性黄Q2土 、Q1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三、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 黄土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s值来 判定,湿陷系数s为单位厚度的土层,由于
浸水在规定压力下产生的湿陷量,它表示了 土样所代表黄土层的湿陷程度。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试验方法:s可通过室
内浸水压缩试验测定。把保 持天然含水量和结构的黄土 土样装入侧限压缩仪内,逐 级加压,达到规定试验压力, 土样压缩稳定后,进行浸水, 使含水量接近饱和,土样又 迅速下沉,再次达到稳定, 得到浸水后土样高度,由右
式求得土的湿陷系数s。
s
hp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h
' p
h0
(一)黄土湿陷性的判定
湿陷性判定: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 筑规范》(GBJ25-90)按照国内各地经验采
用s=0.015作为湿陷性黄土的界限值, s≥0.015定为湿陷性黄土,否则为非湿陷性
黄土。湿陷性土层的厚度也是用此界限值确
定的。一般认为s<0.03为弱湿陷性黄土, 0.03<s≤0.07为中等湿陷性黄土,s>0.07为
❖ 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而锲入颗粒之间,于是结合水连 结消失,可溶盐溶于水中,骨格强度随之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 压力或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滑 向大孔,粒间孔隙减小,这就是黄土湿陷的内在原因。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原因
❖ 此外,黄土的湿陷性还与孔隙比、含水量以 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天然孔隙比愈大, 或天然含水量愈小则湿陷性愈强。在天然孔 隙比和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压力的增 大,黄土的湿陷量增加,但当压力超过某一 数值后,再增加压力,湿陷量反而减少。
宁夏S101省道K321+630陷穴造 成老公路(下部平台)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