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刍议

永泰四中温昌祎

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的内在价值将日益凸现。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以往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传承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地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把它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这种陈旧的教育理念,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严重影响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要求,阻碍中国的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充满欢乐感和轻快感,而无愁苦感和困乏感;要真正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自由地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就必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一、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的三令五申,决定了向素质教育转轨成为必然趋势。语文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语文学科又肩负着重任,可以大有作为。

(一)、语文学科在让学生学会做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既适于阅读又便于写作借鉴的范文。这些范文,一般都是文

质兼美的,内容中包含了大批堪为典范的人物形象,还有大量有关做人道理的精彩论述。这些内容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和正确引导,毫无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效果。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许多学生回忆起他们崇敬的老师,往往说:“老师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而且教会了我们做人。”语文老师显然更有条件做到这一点。

(二)、语文学科最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求知求知应该是、事实上也的确是学生的迫切愿望与自觉要求。充分利用语文便于自学的优势,学生不仅可以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而且可以把在语文课上养成的求知习惯和学到的求知方法迁移到其他课程中去,实现学习的全面优化。不仅如此,这种求知习惯和求知方法还将伴随学生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无穷。以特级教师魏书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师,教学之所以取得理想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充分认识并善于利用语文便于自学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达到了叶老所说的使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

(三)、语文学科最适宜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活,包括学会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环境的困难生存下去,也包括在比较优越的条件下使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这一代的青少年,他们没有受过多少艰苦。祖辈、父辈十分强烈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又溺爱他们。这样的孩子生活能力是低下的。让他们学会生活,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范例可供学生学习借鉴。只要教师有这种自觉性,把教材学习与现实生活经常联系起来进行教育指导,并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有意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必要的实际锻炼,就可以在教学生学会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会审美至关重要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真,是基础,是底线,是前提;善具有价值,属于功利价值;美,基本上已经超越了功利,进入人的精神层面,它是精神人类追求的价值,因而是真正的高层次的价值。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篇章,又都属精品之列。其语言

之美、结构之美、内容之美、风格之美、意境之美,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熟读精思,都可以程度不同地领略到。而作文教学,则要求学生利用课文学习中得到的审美经验,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对使学生学会审美更有直接的重要作用。学生再把课内的审美知识用于课外的阅读和艺术欣赏实践,其审美能力当然可以逐步提高。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做好自身角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那种偏重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应由重结果向重发展转变,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教师的一场自身革命,需要更新已习惯了的教学观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已习惯了的传统角色,定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教师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这更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

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同时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转变教学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1、注重学生情感沟通,强调学生的乐学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其执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现代的教育不是不要苦学,但应该是“刻苦”地学,而不是“痛苦”地学。不过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尤其是语文学习,则更应强调学生的乐学。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生活热点来设计学习方案。极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充满兴趣和激情中去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法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励,兴趣得到了强化,能力得到了锤炼。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