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的美学观照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戏曲的美学观照论文
2019-12-09
戏曲艺术是中华国粹,当代戏曲的命运令人关注。
本文从戏曲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代戏曲的生存发展:当代戏曲是既不会消亡也难以辉煌的边缘化艺术,其存在状态是通过精品创造营造边缘风景。
创造精品的根本美学精神,是以古典美学为魂魄,实现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的完美融合,古典神韵是创新的根基。
精品创造的基本美学方式,是以接受美学为引领,达到文本创作与舞台创造的整体美,文本创作是整体美的核心。
历经千年的中国戏曲,是风华绝代的艺术奇葩,是人类戏剧的一个奇迹,是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传承戏曲文脉,营造当代梨园,是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
本文从戏曲美学的角度,对当代戏曲的几个关键问题作以下辩证思考。
一、主流艺术与边缘艺术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暂复兴,戏曲艺术很快跌入低谷。
于是出现了关于戏曲命运的大讨论。
一种是悲观的“夕阳论”,认为戏曲艺术已夕阳西下风光不再,只能成为博物馆艺术。
另一种是较为乐观的“涅��论”,认为戏曲艺术可以经过文化重构,嬗变为风姿绰约的现代戏曲。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戏曲艺术虽然谱写出了一些崭新的篇章,出现了一些引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但总体上没有扭转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趋势。
实践证明,戏曲艺术的当代命运,只能是边缘化生存与发展。
这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的主流艺术。
以中国古代文艺为例,在文学方面:先秦《诗经》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戏剧方面:宋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清末地方戏。
戏曲是中国封建农耕文明和市井文化的产物。
其思想意蕴和美学风貌都是封建时代文化基因的体现。
当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后工业文明时代。
在这个世界一体化的地球村时代,以大众文化为背景,以文化产业为依托,以文化市场为取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影像艺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流艺术。
网络与荧屏成为文化艺术传播的主要平台;传统纸质图书与期刊,以及舞台和银幕乃至收音机等文化传播媒介黯然失色。
更重要的是,传统审美观念正在被扬弃甚至被颠覆,现代性审美观念伴随时尚艺术风生水起。
戏曲在当今文化转型期的生存状态,犹如小脚老太太走进新时代,一方面,她不可能像时尚美女们那么抢眼,不管她对自己的三寸金莲如何自恋;另一方面,她在当代文化立交桥上的行走必然步履蹒跚。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的。
当代戏曲边缘化不等于衰败与消亡,边缘地带也可以营造出亮丽的风景,沙漠边缘有坚韧的胡杨和红柳,有人类创
造的一道道绿洲。
作为本质上属于个体精神劳动的艺术创作,过度工业化、商品化,会使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异化。
而坚守艺术的个体性、手工性,却会使艺术更充分地拥有自己的审美本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世界时,必须保有的辩证的美学智慧。
当代戏曲可以像当代书法、国画、旧体诗词以及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边缘地带营造自家风景。
当居于主流的影像文化过于喧嚣,令人产生审美疲劳时,这一道独特的自家风景,会吸引红男绿女们踏青的脚步。
况且,戏曲艺术毕竟博大精深,当代戏曲毕竟出身名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霜的松柏更挺拔。
戏曲艺术的美是影像艺术无法替代的,她的美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消失。
当代梨园重在建设,把树一棵棵栽绿,把花一朵朵浇红,不断创造精品力作,营造独家满园春色。
二、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
当代戏曲的存亡兴衰,关键在于拿出精品力作;拿出精品力作的关键,是以古典美学为魂魄,以当代戏曲观众学为引领,切实解决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实现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的完美融合。
追根溯源,戏曲艺术是古典艺术,戏曲之美是古典美。
当代戏曲要生存发展,首先要继承古典戏曲的优美神韵。
古典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古典的价值?这是攸关当代戏曲命运的重大美学问题。
傅雷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古典’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在一定文化圈内或在世界规模内从古至今的历史中继续保持着恒久的生命力,古典意义的最高境界是在其价值观念方面追求经典意义,也就是追求历史地位上的独特性及现代意义上的魅力经久性。
”①关于当代戏曲,这些年来人云亦云谈创新的文章比比皆是,但从古典的重大价值意义上,独立思考谈继承的文章比较少见。
我们认为,讲继承谈创新,根本在实践和观众。
离开实践和观众,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永远搞不清楚。
脱离实践,脱离观众,就会割裂继承与创新对立统一的具体关系,陷入于事无补的形而上学。
于实践和观众有益的,继承古典就是创新,于实践和观众无益的,创新还不如守望古典。
戏曲改革的根本经验,是“旧瓶装新酒”,是“移步不换形”。
这是以实践和观众为准绳,对继承与创新关系的生动总结。
我们还认为,在美学意义上,艺术的根本问题,首先不是新旧,而是真假,进而是美丑,最终是功力。
离开真善美,不讲艺术功力,单强调新与旧,是舍本逐末。
对待经典性的古典艺术,包括古典戏曲,尤其如此。
要创造当代戏曲精品,要先坐下来好好学习,用心领略古典戏曲的独特美感,以及她那美感的构成方式与表现方式。
没有刻骨铭心地领略古典戏曲的美,不精通古典戏曲的审美方式,不懂得观众是戏曲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后完成者,你就没有创新的资格,更没有创新的资本。
古典戏曲的神韵,主要是意象美和意境美,是由活人演活人的诗情画意,是动态造型的传神写照。
构成这种美的美学精神是重在传神与抒情的写意精神,表现方式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意方式,主要美学手段是写意性的“四
功五法”,基本艺术风格是简约空灵的写意风格。
这些是当代戏曲必须创造性地予以继承的戏曲魂魄,离开这个魂魄的所谓创新不足挂齿。
在虚心学习古典,善于继承古典的基础上,当代戏曲要领异标新。
“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②当代戏曲创新,涉及方方面面,但关键是三个字――现代性。
所谓现代性,包括意蕴和形式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意蕴的现代性,就是以自由、心灵、个体、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人本主义,是在世俗现代性历史背景下深切的人文关怀,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对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
这是当代戏曲区别于古典戏曲的根本特征,它标志着当代戏曲内在的现代风采。
形式的现代性,意味着当代戏曲的形式革命。
它包括叙事方式和抒情方式的艺术变革;对四功五法尤其是唱腔音乐和表演程式的发展变化;对舞台美术的高度重视与创新;对各种姊妹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高度融合;对世界文化和时尚文化元素的恰当借鉴;对相关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适度运用。
三、文本创作与舞台创造
当代戏曲要创造精品力作,必须以现代信息论、系统论为引领,以袁雪芬创新越剧的“整体美”美学观念,以及京剧现代戏的“综合美”美学观念为宝贵经验,整体提升综合艺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品位。
既要摒弃重视文学性轻视舞台性的案头剧本,也要反对演员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更要反对缺乏观众意识孤芳自赏的戏曲作品。
要秉持现代接受美学的审美理念,以舞台演出的整体审美境界和观众喜闻乐见为尺度,将文本的思想性、文学性,与舞台性观赏性完美地统一起来。
剧本是一剧之本。
在富有舞台性的'前提下,当代戏曲必须把文本置于至高无上的至尊地位,将剧作家视为戏曲创造的灵魂人物。
为什么必须如此呢?一方面,这是古典戏曲的历史经验。
古典戏曲的历史地位,首先是剧作家奠定的。
没有“关王马白”就没有元杂剧,没有汤显祖和“南洪北孔”就没有明清传奇。
另一方面,这也是近代戏曲的历史教训。
京剧和其他地方戏一度是演员中心制,剧本缺乏文学性和思想性,严重影响了戏曲的艺术品位。
更重要的是,这是现代戏曲的时代要求。
当代戏曲要经过文化重构实现凤凰涅��,首先要靠剧作家的文本来完成,比如川剧《潘金莲》,京剧《曹操与杨修》等等。
当代戏曲的文本创作,总原则是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的完美融合,要在重视观赏性的前提下,突出文学性,强化思想性,追求超越性。
为此,一要反对题材决定论,二要反对主题先行论。
这是两种极左文艺后遗症。
当代戏曲在题材问题上,一是盲目地去写所谓重大题材,不管熟悉不熟悉;二是一盲目地追求地域题材,也是不管熟悉不熟悉。
这样对待题材是错误的。
题材固然重要,但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样写。
至于主题先行这个危害艺术的幽灵,在当代戏曲创作中依然不时作祟。
有些人为了迎合某些官方奖项,刻意设计一个能与这个奖项挂上钩的主题思想。
这样的戏曲作品,其艺术性可想而知。
当代戏曲的舞台创造,总原则与文本创作是一致的。
即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的完美融合。
具体来看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要重视导演,但不
搞导演中心制。
要坚守优秀文本的基础地位,让导演的职责回归本位,即准确把握并创造性呈现优秀剧本。
对时下流行的导演大制作,也要具体剧目具体对待,不可倡导也不可取消,总原则应该是为内容服务,观众是否喜欢。
二是要高度重视舞台美术。
当代戏曲舞台要充分利用相关现代科技,让舞台富有诗情画意。
三是要积极培养具有艺术感召力的名角儿。
戏曲一向是角儿的艺术,这是由戏曲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点决定的,是不可违背的戏曲观众学。
戏曲现在不景气,一个重要原因是名角儿太少,舞台上的唱做念舞一般化,很少出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演唱和表演,绝活更是十分罕见。
与此同时,与名角儿相伴而生的流派也日趋衰落。
当代戏曲要吸引观众,不仅要强化作品的古典神韵与现代风采,而且要在舞台上以富有感召力和知名度的名角为支撑。
没有响当当的名角儿,没有硬朗朗的台柱子,当代戏曲势必难以为继。
以上是对当代戏曲几个关键问题的美学观照。
我们相信,只要在认识和实践上把这几个关键问题解决好了,虽然不能使当代戏曲红得发紫,至少可以为当代梨园添几抹新绿,招一些蜂蝶,增几分春意。